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学科的特殊性,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面临较多困难,影响了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学科推广。为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了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从培养学生现代急救理念、掌握基本急救技能和学习急诊人文精神入手的教学思路和模式,为临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子通 《广东医学》1999,20(5):321-323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临床学科,主要包括急救医学、危重病医学、复苏学、灾难医学和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等.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独立的医学学科,成为医学领域中第23门专业学科.我国于1983年正式承认急诊医学这一独立学科.近20 a来,急诊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心肺脑复苏、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创伤急救以及危重症监护等临床与基础研究均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3.
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年会于2004年12月11日在卫生部北京医院举行。年会以反映2004年国内外急诊医学新进展为主题,涵盖了急诊管理建设与教学、急诊危重症救治、急诊基础研究、心肺脑复苏、儿科急救、创伤急救、急性中毒、急救护理、公共卫生紧急救援和急诊心理学等急诊医学的各个方面。来自北京地区急诊和院前急救第一线的医务人员、首都各医科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急诊医学教学和基础科研的代表300余人参加了年会。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中西医结合急诊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寻求该学科教学的策略:即合理安排中西医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培养学生中西医结合的急诊思维方式;加强学生临床实习与病案讨论;注重教学效果反馈,促进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5.
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同时涉及多门医学专业。急诊医学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诊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危重症的及时快速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临床综合学科。也就是说,急诊医学是一门用最少的数据和最短的时间挽救生命、减轻痛苦的艺术。内容涉及临床各科及急救新理论新技术,教学课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
《重庆医学》2008,37(22)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急救部成立于1991年,急诊医学硕士学位授予学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学科。拥有专门从事急诊医学的医护队伍40余人,其中硕士生导师2名,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博士1人,硕士6人,具备良好的急救医疗素质和过硬的救治水平 。  相似文献   

7.
本刊第3卷第6期1540页焦点论题题为《急诊医学与其他二级临床学科的区别》,作者北京协和医院于学忠教授、徐腾达主治医师。其主要观点:作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之一的急诊医学今后的发展趋势.最主要的专业特点等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急诊医学与其他二级学科相互垂直、交叉又互不覆盖。急诊医学以提供及时的紧急医疗救援服务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它的服务范围涵盖了院前急救、灾害医学、院内急诊及加强治疗等领域,这套系统即急诊医学服务体系(EMSS)。急诊医学克服了传统学科分科过细的缺点,将人体各器官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认为身体的状态有赖于维持各系统功能的平衡状态,对疾病的诊疗不应只强调某一器官而应兼顾整体。同时急诊医学特别重视时效性。推崇早期识别、早期干预。急诊医学绝不是一个“边缘学科”,也不是所谓的“多学科”,急诊医学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理论基础、职能、组织形式等)都是临床医学领域的一个“大学科”(二级学科)或者说是“主流科室”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急诊医学仍然是一门“最年轻的临床学科”。急诊医学的出现与发展因应了社会的发展,毋庸置疑是当今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光明前途的学科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医学教育》2005,(4):43-43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中周大陆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成为政府与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整个医学界比以往更加重视急救工作,急诊医学工作者面临着新的机遇与压力。急诊抢救涉及面广,伤病繁杂,因此对急诊医学从业人员的临床技能练,尤其是新技术的临床推广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
急诊医学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许多学科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新兴学科,倍受各界人士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和专家们的关注。“高效率、高速度、高度责任感、一切为病人”是急救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诊疗水平是时代对医务工作者提出的要求之一。本文就急救医学继续教育的内容进行探讨,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适应部队平战的需要,保障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10.
中外急诊医学比较与中国急诊医学发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诊医学是适应日益发达的现代化社会需要和临床医学发展、医疗体制变革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学科。国外从80年代急诊医学迅速发展,急诊救援体系迅速完善,已经形成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我国急诊医学尚属于新兴学科,尽管近年发展较快,但至今没有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起相应的急救医疗体系,其发展进程明显迟于西方国家,限制了急诊医学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急救教学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近年来,急诊医学发展迅速,在临床医学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急救技术水平的高低在顷刻之间就直接影响到急救的成败及病人的生命,国内外对这门学科予以高度重视,各地急救网络迅速发展起来.我急救教研室担负着急诊内科授课任务,为了满足病人的需要我们必须最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合格医生,有效地进行急救,以挽救大量病人的生命.在教学中我们体会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在授课和带教中要强调一个“急”字,突出一个“严”字,结合电化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急诊医学是一门综合学科、边缘学科,是研究和处理各类急性病的病因、病理和急救治疗的专业.国内外的许多调查研究显示: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中有50%的不属于急诊患者,导致了急诊就诊人数不断上升,急诊工作繁忙,分诊医学应运而生,分诊工作已逐渐成为急救医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模拟教学是指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借助教学设备,模仿临床实践的一种教学活动.急诊医学是一门特别重视临床实践过程的学科,在医学本科生急诊临床实习中,采取模拟教学的方式,给学生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意识.通过急诊临床的模拟,培养学生的急诊思维模式和急救技能.  相似文献   

14.
院前急救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三部分。其中院前急救作为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院前急救是急救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也是院内急救的基础,其工作重点在于救治伤病的急性阶段,即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就地抢救、监护运送至医院的过程,为病人进一步接受诊治创造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书讯     
《实用急诊医学》是一本大型的急诊医学专著,全书186万字,由王一镗主编,邵孝鉷、茅志成等国内68位急诊医学和有关学科的专家撰写。全书共分8篇115章,分别叙述急诊医学的概论、心肺脑复苏、休克、创伤的救治、危重病人的救治、监测、急救技术和急救用药等。适合  相似文献   

16.
第四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将于2012年10月下旬在天津举行,会议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现将征文事宜通知如下。征文内容(1)对结合医学学术地位与作用的再认识,以及对新形势下发展结合医学的思路、途径和方法的理论探讨与经验总结。(2)展示五年来结合医学在临床研究、基础研究、药学研究、教学研究、学科建设、政策研究等方面取得的代表性成果。(3)结合医学各临术学科新诊疗经验的总结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新技术、新方法的推介与评价,  相似文献   

17.
急诊医学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应建立在"实训"基础上,其中又以急救技能的培训最为重要。当前,应试教育模式已经蔓延到医学教育领域,我们需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应试教育转变为能力教育,因此,以临床为导向,在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急诊医学课程中导入急救技能体系的教学内容,是一次有益的教学改革创新的尝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急救技能,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急诊医学是一门具有急救新理论、新技术涉及各科领域的跨专业学科.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建立急诊医学病案库是必要的.正确应用急诊医学病案能提高急诊医学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为医学生进入急诊临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灾害医学的核心——急诊急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科技的发展,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的破坏性日趋增大,产生的后果日趋严重,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灾害医学应运而生,其涉及学科多,关系也错综复杂,但以人为本的“急诊急救”是其核心,探讨急救医学的建设有利于灾害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普及急救医学培训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救医学培训是一个涉及社会面很广的医学特殊领域。现有的急诊医学体系能够提供的服务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急需扩大具备多学科知识、理论和高技术水平的急救专业医护队伍,建立我国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