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颅脑损伤后中枢性高热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 1 8例颅脑损伤后中枢性高热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有关文献 ,认为 ,物理降温 (温水或30 %~ 50 %的酒精擦浴 ,应用冰袋或冰帽等 )是处理中枢性高热的最有效方法 ,临床效果满意 ,并提出了降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对这类患者重点观察与护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湘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124-125
回顾性总结了86例颅脑损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的护理,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综合使用各种物理降温措施,同时配合药物降温,可达到理想的降温效果,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中枢性高热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发生异常所产生的高热。持续高热会加速患者机体各器官的衰竭,带来较大的危害,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降温方式十分重要,而物理讲温时中枢性高热患者首选的降温方法。本文从物理降温的时机、使用范围和降温方法进行总结,发现各种降温方法都有其利弊,我们应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降温方法。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常伴有中枢性高热、意识障碍、偏瘫等并发症。中枢性高热是脑卒中引起下丘脑综合征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非感染性高热,体温在发病早期(48h内)可骤然升高至39℃,热型多为稽留热,多无寒战,抗生素治疗无效。持续高热可使脑血流量、脑组织氧代谢增加,造成颅内压增高,加重脑细胞损害;高热还可导致机体代谢大大增加,热能消耗,从而加速各器官的衰竭。因此,早期、及时、有效地采取降温措施,对防控中枢性高热对脑组织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脑卒中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病人体温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枢性高热的特点、头部物理降温的意义及监测体温的部位和方法。认为耳温测量是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病人最理想的测温方法,测温快速、准确、安全、省时。 相似文献
8.
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枢性高热是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引起的 ,可使脑组织耗氧量增加 ,加重脑细胞损害而危及生命。因此 ,必须掌握好降温时机、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有效地预防或控制中枢性高热 ,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中枢性高热物理降温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性高热是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而引起的,可使脑组织耗氧量增加,加重脑细胞损害而危及生命。因此,必须掌握好降温时机、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有效地预防或控制中枢性高热,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中枢性高热护理是一个系统的护理。中枢性高热发生于下丘脑、第四脑室和上颈髓部位的手术者及伤者,其特点为切口或其他部位无感染征象,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血常规正常;体温可骤然升高至40℃以上,持续不降呈稽留热,但无寒战;四肢温度不高,头部及躯干部温度极高;皮肤干燥、无汗;单纯用药物降温效果不好,物理降有一定疗效。我院2006年5月-2008年10月对150例开颅手术和颅脑外伤后发生中枢性高热的病人所采取的降温护理进行了总结。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病人体温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枢性高热的特点、头部物理降温的意义及监测体温的部位和方法。认为耳温测量是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病人最理想的测温方法,测温快速、准确、安全、省时。 相似文献
12.
中枢性高热护理是一个系统的护理.中枢性高热发生于下丘脑、第四脑室和上颈髓部位的手术者及伤者,其特点为切口或其他部位无感染征象,脑脊液细胞数正常,血常规正常;体温可骤然升高至40℃以上,持续不降呈稽留热,但无寒战;四肢温度不高,头部及躯干部温度极高;皮肤干燥、无汗;单纯用药物降温效果不好,物理降有一定疗效[1]. 相似文献
13.
14.
为了探讨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方法,本课题选择了30例在接受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后,体温仍高于39℃的中枢性高热患者,进行了静脉降温观察(即在患者静脉中滴注低温液体,起降温作用)。结果发现:静脉降温对中枢性高热有显著疗效(P<0.01),降温有效率高达100%。同时,本课题尚对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低温液体滴注试验,评估滴注前、中、后生命体征及心电图、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最后结果表明:静脉降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温方法,尤其适合于中枢性高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在重型颅脑外伤伴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4月20日至2011年4月20日入院的87例重型颅脑外伤并发中枢性高热的患者分别采用CRRT治疗或药物降温方法在降温效果、改善GCS评分及预后的比较结果.结果:CRRT组平均体温达标时间为(110.3±27.3) min,对照组为(165.7±58.8)min,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CRRT组及对照组在24 h内体温复燃率分别为71.0%、78.6%,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CRRT组与对照组两组的28 d死亡率分别为38.7%、51.5%,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前后GCS评分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RRT在中枢性高热患者中降温效果优于对照组,但利用CRRT技术来降低过高体温以达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率的临床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6.
任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0):84-85
<正>外伤性尿崩症(TDI)是颅脑损伤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报道3 d内出现尿崩者病死率高达86.4%[1]。因此此类患者的治疗、护理至关重要,严重影响预后,现将其临床特点及相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8年5月~2010年4月,本科共收治颅脑 相似文献
17.
69例重度颅脑外伤并发中枢性尿崩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综合性ICU收治的病人50%左右为重度颅 脑外伤病人,自2002年10月~2004年4月共有死亡 的重度颅脑外伤69例,其中合并中枢性尿崩症(CDI) 39例。现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56例,女13例,年龄4~82岁, 入院时根据Glasgow昏迷评分法,8~12分中度颅脑 外伤15例,3~7分重度颅脑外伤54例。 2.诊断标准:中枢性尿崩症(CDI)诊断参照朱宪 彝标准[1]。 3.临床监护及治疗:全部病例均持续心电监护, 每1小时测生命体征及脑科观察,每1小时作Glas gow昏迷评分,记每小时尿量,每4小时测血糖,血糖 ≥12mmol/L时静… 相似文献
18.
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患者体温测量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枢性高热是脑卒中病人较严重的并发症,及时有效地降低体温,并控制高温是减轻脑细胞损害,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措施之一[1]。脑局部物理降温是抑制中枢性高热的有效手段,体温作为其最重要的监测指标,其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疾病的治疗和转归,本文就中枢性高热头部降温患者体温测量的护理现状综述如下。1中枢性高热的特点中枢性高热有以下特点:(1)非感染性高热,抗生素治疗无效;(2)体温在发病早期可骤然升高到39℃以上,多是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四肢皮肤温度不高,而头部及躯干温度增高,双侧皮肤温度不对称;(3)单纯药物降温效果差,而物理降… 相似文献
19.
潘爱红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7):3325-3326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降温方法对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患者所致的中枢性高热的降温效果。方法选择颅脑损伤和脑出血腋温在39℃以上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采用降温毯降温,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冰块物理降温方法降温。结果降温4,8h后体温及降至正常体温所需时间,对照组为(38.2±0.6)℃,(37.8±0.5)℃,(24.1±17.5)h,实验组为(37.4±0.9)℃,(36.8±0.7)℃,(5.6±1.1)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806,-60.580,-4.958;P〈0.01)。结论中枢性高热患者早期采用降温毯降温效果优于冰块降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