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原区麻疹流行特点和麻疹监测系统运行状况,为进一步加速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全区2000-2003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3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79例,确诊病例101例。麻疹发病以散发和暴发并存,散发为主;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以3.6月份为发病高峰,占75.25%:0—6岁年龄组以及≥15岁年龄组为发病高峰,分别占55.00%和38.61%:流动人口发病占62.38%。结论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开展针对MV预防接种是控制麻疹的基础,加强麻疹监测,提高监测质量,是加速麻疹控制的关键,同时应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提高流动儿童麻疹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海南省麻疹监测结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统一的麻疹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和Epiinfo软件分析监测结果。结果海南省213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550例,确诊麻疹病例2130例,确诊率为83.5%,年均发病率为5.3/10万,病死率为0.05%。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均大于大疫情报告数,采集疑似病例血标本1121例,采集率为44.0%,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率为61.1%,风疹IgM阳性率15.6%。发病以散发为主,局部暴发点同时存在。3~7月为高发季节;发病以15岁以下少年儿童为主,占85.3%,其中8月龄~6岁占48.0%,7~15岁占37.3%;无麻疹疫苗(简称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儿童占83.3%。结论海南省2002~2006年麻疹监测系统保持较高敏感性,21302~2006年海南省麻疹发病处于低流行水平,无MV免疫史的少年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3.
胡建国  李十月  陈建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4):548-549,554
目的:了解麻疹疫苗在湖北黄石市应用以来,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黄石市1998-2004年麻疹国家法定疫情统计资料,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该市1998—2004年共报告麻疹病例741例,发病率为0.80/10万-10.78/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4.23/10万,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在发病者中男女发病之比为1.23:1。发病年龄以4-7岁为高发年龄组,累积发病244例,占发病总数的32.93%。职业分布以中小学生为主,共343例,占发病总数的46.29%。每年发病高峰集中分布在4—7月,冬季发病人数较少。全市三个地区都有病例报告,以C区发病率最高,为5.40/10万,其发病人数占总数的49.52%。结论:黄石市麻疹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中小学生为主要发病人群,亦有成人病例;麻疹发病季节性高峰向春夏移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承德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策略。方法:对承德市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2006年麻疹疑似病例发生292例,确诊麻疹病例246例,发病率为6.85/10万;麻疹发病以散发为主,3—6月份为麻疹发病高发季节;年龄分布(从2月龄-54岁)呈现三峰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占72.76%;分离到的16株麻疹野病毒均为Hla基因亚型。结论:漏种和免疫失败是导致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应重点加强和落实常规免疫接种工作,不留死角;提高8月龄儿童麻疹疫苗(MV)及时接种率;关注8月龄以下婴儿和20岁以上大年龄组麻疹发病,加强监测;防止医院内感染麻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201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12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181例,麻疹发病率为36.5/100万。病例发生主要集中在6—9月份,共130例,占全年发病数71.82%;发病年龄以1岁以下为主共103例,占全年发病总数56.91%(〈8月龄的发病数占其中48.54%),其次是≥21岁年龄组共37例占全年20.44%。在所有病例中有免疫史者2例,无免疫史者173例占全年发病总数95.58%,免疫史不详者6例。结论: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应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免疫规划管理,同时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接种保护易感人群,进而实现消除麻疹。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甘肃省麻疹发病状况,给今后控制麻疹工作提供依据,对2003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2003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631例.确诊病例1612例,报告发病率为6.24/10万,连续2年发病率呈下降。但麻疹发病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模式,爆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34.18%。麻疹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55.09%,无免疫史者占10.86%,免疫史不详者占34.00%。发病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麻疹常规免疫工作未落实,爆发疫情不能及时报告、及时检测。应在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的同时.在重点地区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同时提高接种质量,加强疫情报告。各市(州)要逐步开展麻疹IgM检测.提高检测灵敏性,积极采取措施控制麻疹爆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韶关市2004~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韶关市2004-2008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5年间,监测报告麻疹734例,其中临床诊断343例,血清学确诊391例,年均发病率4.62/10万,2005年发病率为7.47/10万,为5年中最高。发病模式为散发和暴发共存,流行季节主要在3—7月份,共643例(87.60%),发病年龄主要为1—10岁,共625例(85.1%),全部病例中439例(59.8%)麻疹疫苗(MV)免疫史不详,179例(24.4%)无MV免疫史。流动人口发病96例,占13%。结论MV接种是控制麻疹的基础。应继续巩固和提高MV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并及时查漏补种,以消灭免疫空白人群和低免疫区,同时注意加强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MV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近年来郧县麻疹流行特征。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1年郧县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郧县共报告麻疹病例16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55/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3—6月;乡镇发病数多于城区;年龄组发病从高到低依次为8月龄~4岁(占34.78)、5-岁(占30.43%)、〈8月龄(占18.63%)、15~岁(占16.15%);职业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散居儿童(占54.66%)、学生(占26.71%)、农民(占15.53%)、幼托儿童(占3.11%);流动人口占39.75%;无免疫史占44.72%。结论加强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开展育龄妇女麻类疫苗接种是控制麻疹疫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解咸阳市麻疹流行特征,方法 对咸阳市2003—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MSS)运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三年全市(MSS)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243例(临床诊断282例,实验室确诊620例,实验室排除病例341例。),比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NDRS)高出8.84%。病例分布广泛,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流行病学模式,局部地区麻疹爆发影响着全市的发病水平。3—6月为麻疹高发季节,病例主要集中在0-5岁占53.29%。24.17%的报告病例无免疫史,39.36%免疫史不详。结论 分析报告病例的年龄和免疫史状况说明,麻疹疫苗(MV)的初种和复种需加强,对重点地区和人群应开展MV的后续强化免疫。改进和提高MSS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2000年-2007年玉树藏族自治州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玉树藏族自治州2000年-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策略及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玉树州2000年-2007年共报告麻疹272例,平均发病率为12.49/10万。发病人群以儿童为主,8月龄~15岁病例数占66.18%。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占27.78%,无免疫史的占27.78%,免疫史不详的占44.44%。全年麻疹发病高峰在(3~6)个月。结论: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以及强化免疫、监测和实验室诊断是控制、消除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1.
IgM抗体检测对麻疹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麻疹病毒IgM抗体对临床诊断麻疹的意义。方法对2000—2006年456例麻疹疑似病例和1999—2004年83例确诊病例,应用酶联免疫(ELISA)捕获法检测麻疹病IgM。结果发病后4—21d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麻疹病毒IgM阳性率分别为92.86%,95.06%,而发病后1—3d和22~42d麻疹病毒IgM阳性检出率明显较低。结论麻疹病毒IgM在发病早期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故对早期诊断麻疹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点,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006年诊断的153例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6月是麻疹的高发季节,发病占全部病例的60.8%。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42.5%。居住本市的病例中,流动人口占85.7%(72/84)。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22例(14.4%),无MV免疫史者66例(43.1%),MV免疫史不详者65例(42.5%)。结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尤其要提高接种的及时率和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南海区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麻疹控制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Excel200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南海区2000—2005年共报告麻疹44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73/10万;流动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6.37/10万;常住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1.70/10万。发病以流动人口为主。流动人口发病占总发病的74.83%。年龄分布以学龄前儿童和成人为主,同时〈8月龄婴儿发病为8.98%。病例中有免疫史者占11.01%,无免疫史者占30.11%,免疫史不详者占58.88%。麻疹发病季节以3.7月为发病高峰期,其中5月发病最高。结论人口的频繁流动使麻疹控制工作难度日趋加大,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结合加强免疫和有效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红  黎景全  杨华可  黄勇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636-1637,1639
目的了解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流行情况,探讨预防控制麻疹的策略,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对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2~2006年东莞市麻疹监测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583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4/10万。每年5—8月份为发病的高峰期。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儿童居多,占5年发病总数的54.3%。2006年统计外地儿童占发病人数的70.0%,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57.6%(731/1268)。2005年麻疹-IgC,抗体水平监测儿童组和成年组保护率分别为62.1%和51.5%。结论东莞市2002~2006年麻疹发病率呈上升之势,呈小年龄组发病模式。外来青年工人和外来儿童是麻疹发病的易感人群.故应加强麻疹痘苗接种。  相似文献   

15.
沈红  刘毅 《医学动物防制》2013,(12):1328-1330
目的分析十堰市麻疹疫情流行特点和规律,探讨加速消除麻疹的策略和措施,为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麻疹疫情资料及麻疹病例个案调查表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2005—2012年共报告病例1303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94/10万。2005—2011年麻疹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2012年迅速下降,发病率降至最低,不同年度间发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443.052,P〈0.01)。8个县(市、区)中,茅箭区年均发病率最高,超过10/10万,其次为房县7.82/10万,竹山县最低为1.08/10万。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3—6月份,共发病850例,占病例总数的65.23%。发病最小年龄3月龄,最大年龄65岁,1一岁年龄组病例最多占31.62%,其次为〈1岁年龄组,占25.63%,15~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少,占4.99%。结论十堰市近年来麻疹疫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个别县(市、区)疫情形势严峻,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加强常规免疫服务,加强人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流动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的管理等,根据各县(市、区)实际情况,适时开展针对性较强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提高人群免疫保护水平,将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  相似文献   

16.
怀化市1995—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怀化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5~2005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11年共报告AFP病例14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17/10万;4~8月报告病例较多,占全年的53.74%;0~4岁儿童占病例总数的65.31%;男女性别比2:1;未进行脊灰疫苗(OPV)全程免疫或免疫史不详的儿童占21.76%;免疫史为零剂次儿童占6.80%。结论 怀化市AFP病例夏秋季发病较多,且男性多于女性,与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病例所占比例较大有关。今后应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脊灰疫苗有效接种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岗区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8月龄-5岁为麻疹的高发年龄;4—8月为麻疹的高发季节;报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4.13%,无免疫史的占85.15%,免疫史不详者占10.73%;外来人口病例占总病例的98.51%。蛄论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提高外来人口的免疫覆盖率,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及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祟左县1951—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京  丁小莲 《广西医学》2003,25(6):938-940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策略。方法:对1951-2002年麻疹发病情况、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人群免疫水平和麻疹病例免疫史等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MV前期(1951-1966年)、MV推广期(1967-1978年)、MV计划免疫期(1979-1983年)、计免-冷链运转期(1984-2002年)的麻疹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078.52/10万、260.73/10万、78.25/10万、40.07/10万,呈不同时期下降趋势;麻疹发病呈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有后移趋势;10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总病例数的67.57%,仍以低年龄组发病为主。1979-2002年MV报告接种率维持在72.04%-98.26%之间,1998年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为61.80%,几何平均满度为1:327.15,1990-2002年麻疹病例有免疫史占53.86%,其中有基础免疫并进行加强免疫的占23.24%。结论:(1)祟左县麻疹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2)提高常规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接种质量;考虑将现行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将现行复种年龄提前至4岁;(3)开展1-14岁儿童初始强化免疫、每隔4-5年重点对8月龄-4岁儿童后续式强化免疫及应急免疫;(4)把麻疹监测纳入AFP病例监测系统,提高其敏感性、及时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有效控制和消除麻疹。方法 对武威市麻疹的流行特点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随着计划免疫冷链运转系统管理加强,麻疹发病率与1990年以前相比下降92.6%,病死率下降96.6%。每年仅有散在病例发生(多数属于输入性),发病率始终保持2-5/10万左右。但在2000年1-8月份(发病高峰3-7月)出现了全市暴发流行,波及32个乡镇,发病乡镇占全市乡镇65%。其特点流行周期长、发病人数多、发病10例以上乡镇占31.3%。发病年龄以5-9岁为高占52.1%。结论 应认真实施控制规划,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系统,开展麻疹强化免疫活动,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掌握全市麻疹发病动态,对当前麻疹监测系统及防洛睛况进行评价。方法对全市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共报告确诊病例407例,报告发病率为18.19/10万;病例分布呈散发和爆发并存的模式,爆发病例占总发病数的18.18%;全年以5月和12月高发;病例主要集中在7岁以下儿童,占总报告病例数的80.09%;流动人口165例,占40.54%;73.22%病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麻疹发病主要与常规免疫接种不够及时及接种质量不高有关。应对全市0~7岁组儿童开展一定规模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