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益气通络熏洗方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气通络熏洗方配合穴位按摩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2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益气通络熏洗方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康复效果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药熏洗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给予弥可保、降糖药物等常规治疗,中药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变化。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69%,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中药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洗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糖尿病下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韩国大星DL1200L)治疗,对照组采用甲钴胺(弥可保,杭州卫材药业)1000μg静脉注射,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有效率87.5%。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9例,有效率77.5%,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针刺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金匮肾气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和对照组(77例),在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治疗组针刺结合金匮肾气丸;对照组:肌内注射维生素B12.结果 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高于治疗前且糖化血红蛋白降低显著(P<0.01).结论 针刺结合金匮肾气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韦爱群  潘冰雪  韦香葵 《全科护理》2011,9(31):2855-2856
[目的]观察中药泡足配合穴位艾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126例DPN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自制中药泡足配合穴位艾灸。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为69.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泡足配合穴位艾灸治疗DPN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益气通络熏洗方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6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益气通络熏洗方配合穴位按摩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2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益气通络熏洗方配合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康复效果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临床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伴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8.3%。两组总有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配合微波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制定出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N)的康复治疗模式.方法:将61例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糖尿病治疗,另外实验组给予TENS配合微波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15d)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定量感觉阈值、神经传导速度的评定,并随访观察预后及进行疗效评价.结果:TENS配合微波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经随访的问卷调查,治疗组患者对四肢末梢神经的感觉异常恢复满意度及疼痛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治愈率治疗组(26.7%)优于对照组(9.6%)(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3.3%)优于对照组(48.3%)(P<0.05).结论:TENS配合微波治疗,能有效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此疗法比患者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糖尿病基础治疗、营养神经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黄芪注射液30mL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4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80.6%,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联合黄芪注射液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方法将1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随机分为两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90例,采用甲钴胺注射液500μ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90例,除不用甲钴胺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两组均以15d为一个疗程,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改善患者肌电图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洪  魏芳 《华西医学》2010,(3):494-496
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总结和比较2002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60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研究组)和76例单纯肺结核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初、复治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初治肺结核采用异烟肼和利福平的三药或四药联合;复治肺结核采用丙硫异烟胺和利福喷汀的三药或四药联合,疗程6~15个月。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饮食控制基础上,给予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结果研究组发热、盗汗、咯血、合并空洞、痰菌阳性率分别为46.67%,25.Do%,43.33%,46.67%,4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研究组血糖控制〈8.5mmol/L者痰菌阴转率和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95.45%、90.91%,明显高于血糖≥8.5mmol/L者的50.00%、56.52%(P〈0.05)。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肺结核患者较单纯肺结核患者病情严重;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是肺结核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2.
高压氧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疗效。方法 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经糖尿病教育、饮食管理、适量运动及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甲钴胺1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100 ml,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溶液250 ml中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高压氧治疗,1次/d。疗程均为4周,4周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辅助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罐配合自拟祛风通络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1组(53例)和对照2组(54例)。治疗组采用针罐配合祛风通洛汤治疗,对照1组采用针罐疗法,对照2组采用口服强的松、利巴韦林、弥可保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4.3%,优于对照1组的71.7%和对照2组的57.4%;治疗组总有效率98.0%,优于对照1组的86.8%和对照2组的70.4%。结论:针罐配合自拟祛风通络汤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疗程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分为^131I治疗组(27例)和抗甲状腺药物对照组(30例),于治疗后观察1~3年,比较2组的疗效、胰岛素的使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及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1.5%,明显高于对照组(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P〈0.01);2例患者原使用胰岛素后改为口服降糖药(2/8,25%)。对照组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复发率(56.7%)和不良反应发生率(26.7%)明显高于治疗组(7.1%,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4,P〈0.01,x^2=10.37,P〈0.01)。结论:^131I治疗糖尿病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优于抗甲状腺药物,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32例,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安定类药物治疗。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睡眠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间PSQI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PSQI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减低(P〈0.05),且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针刺组有效率96.88%,对照组81.25%,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口服单一药物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西格列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择取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本院接收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单一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治疗.比较两组的血糖水平、胰岛素相关指标、炎性因子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糖尿病治疗、营养神经与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观察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实验组病人临床症状、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体外反搏联合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配合科学的护理指导,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周波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1):1779-1781
目的观察贝前列素钠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控制血糖。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口服,qd。观察组:贝前列素钠,40μg,口服,tid;6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用药前后血清TNF-α、sICAM-1。结果对照组用药前后血清TNF-α、sICAM-1无明显变化(P〉0.05);而观察组用药后血清TNF-α、sICAM-1均明显低于用药前及对照组用药后水平(P〈0.05)。结论贝前列素钠能明显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清TNF-α、s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护理干预在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8例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支持、认知干预、行为干预、控制血糖、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低血糖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食管贲门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护理干预,可有利于降低其低血糖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探讨2例糖尿病性基底节区病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疗效及影像学变化的异同。方法 对2例糖尿病性基底节区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影像变化及治疗经过进行比较,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的起病原因均为血糖长期未能控制。其中1例为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症, 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为偏侧舞蹈症。另1例为酮症高血糖症,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及偏侧肌张力增高,但影像学上可见双侧对称性病变。2例患者的症状改变与其血糖的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  糖尿病性基底节病变多见于糖尿病控制不佳的高血糖症患者,病变部位以纹状体为主,影像学上有其特征性变化。控制血糖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