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筱娟  李群  李婷  沈璐  肖洋  何晶  程红卫  胡海兵  杨瑞 《陕西中医》2012,(11):1487-1488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Ⅲ、Ⅳ期的中医证型与瘀血证的相关性,为糖尿病肾病瘀血证理论和治疗提供客观的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通过200例前瞻性研究,分别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气血两虚、脾肾阳虚四型进行血流变、血脂及瘀血证中医积分值观察,研究各分型间瘀血证的程度。结果:糖尿病肾病各证型均有不同程度的瘀血证表现,轻重程度依次为脾肾阳虚、气血两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型,且瘀血程度与病程、血流变及血脂异常呈正比。结论:糖尿病肾病与瘀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中经络组各证型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从低到高依次为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风痰瘀血证、肝阳暴亢证、痰热腑实证;中脏腑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20例ACI患者辨证分型为5个证型组,测定血清甲状隙激素水平,并与50例健康体捡者相应指标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3、FT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气虚血瘀型及风痰瘀阻型、阴虚风动型患者血清T3水平低于肝阳上亢型、痰热腑实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肝阳上亢型、痰热腑实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以“瘀”、“虚”、“痰”为主证型的ACI患者血清T3、FT3水平较低.甲状腺水平的高低可作为临床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一个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肝硬化CT分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13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CT分型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两种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均匀型和节段型肝硬化多为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次而对应气滞血瘀证和水湿内停证,最次为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结节型肝硬化则以气滞血瘀证和水湿内停证最多,其次为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最次为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各分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分型与中医证型存在密切联系,可相互辅导借鉴,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151例心衰患者中医证型与复发率、病死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不同证型间预后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对广东省中医院2004-2007年期间心衰住院患者进行病例调查结合回访,构建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信息数据库,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 ,探讨中医不同证型间心衰复发率、病死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心气虚证患者以心功能I、Ⅱ级为主,气虚痰瘀证、气阴两虚证以心功能Ⅱ、Ⅲ级为主,而心阳虚证患者心功能主要为Ⅲ、Ⅳ级.心阳虚衰、气虚痰瘀证患者心衰复发率明显高于气虚证与气阴两虚证患者.心阳虚衰证患者病死率最高,心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及气虚痰瘀证患者病死率偏低.结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心衰复发率及病死率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李宏良  谢斌 《中医研究》2007,20(8):41-4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hTERT mRNA表达的中医本质。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32例不同证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TERT mRNA表达的异同。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急性白血病患者hTERT mRNA表达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瘀血痰结型〈气阴两虚型〈毒热炽盛型。其中毒热炽盛型和瘀血痰结型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TERT mRNA的高表达可能反映了白血病毒热炽盛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病提供依据。方法:将54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临床问卷调查填写高血压患者登记表格及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后进行辨证分型,分为无症状者、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证型不明确者,应用心电图仪同步记录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按Sokolow—lyon指数诊断左心室肥厚。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型、阴阳两虚证型病人心室肥厚的发病率高于其他组别。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讧型,阴阳两虚证型病人左心室肥厚的发病率较高,心脏靶器官的损害显著。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检查检验技术的进步,冠心病在辨证分型方面的研究也有了新的认识。随着冠状动脉造影(CAG)和颈动脉超声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为中医的辨证分型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临床依据。并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提供客观的诊断方法和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肾脏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226例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分型、病理分型、中医证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脏疾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N)占74.3%,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N)占21.2%.PGN中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 73例(45.6%)、IgA肾病(IgAN) 36例(37.1%)居多.SGN中病理类型以狼疮性肾炎(LN)39例(81.3%)占多数.PGN和SGN中医证候均以本虚标实为主.结论:GN是广西地区肾脏疾病常见原因,其中原发多于继发,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居多,其次为IgA肾病.SGN中LN是首要原因.PGN和SGN的中医证候均以本虚标实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ivin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胃黏膜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胃癌发生及与胃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及与胃癌患者中医证型相关性。方法:纳入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患者151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中不同病变组中Livin蛋白的表达;四诊合参对胃癌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不同证型L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1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胃癌组L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00%、8.33%、85.19%,胃癌组Livin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2低-未分化程度Livin蛋白表达高于高-中分化,印戒细胞癌组表达高于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胃癌患者中医证型以气血两虚证为主,该证型Livin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证型(P<0.01)。结论:Livin蛋白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具有相关性;大部分胃癌患者存在气血两虚的情况,气血两虚可能患者体内Livin表达异常,导致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S100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从患者入院并筛选分组后开始给药,两组均治疗14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化锂-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组织S100B表达,探讨姜黄素对癫痫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癫痫组、姜黄素治疗组。癫痫模型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给药SE后予姜黄素300 mg/kg腹腔,大鼠癫痫造模后24 h和72 h取海马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组织S100B蛋白的表达。结果:癫痫组海马神经元脱失和损伤明显,姜黄素治疗组明显减轻;与对照组相比,海马神经元S100B免疫反应阳性表达增加,差异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治疗组海马神经元S100B阳性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姜黄素治疗可降低匹罗卡品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S100B蛋白表达,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来减轻癫痫发作脑损伤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变患者中医证型与Child-pugh分级和AFP间的相关性,以便正确评估各型肝硬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为中医辨证提供量化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146例乙肝肝硬变患者相关资料,根据TBIL、ALB、PT、腹水、肝性脑病计算Child-pugh分级,分析患者证型与Child-pugh分级及AFP的相关性。结果:肝气郁结型以Child-pugh分级A级为主,占71.43%,水湿内停型、湿热蕴结型以Child-pugh分级B级为主,分别占47.06%、42.50%,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以Child-pugh分级C级为主,分别占52.00%、62.50%。脾肾阳虚型患者AFP最高,湿热蕴结型次之,肝气郁结型最低,但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id-pugh分级与乙肝肝硬变各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的参考依据,协助临床判断各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乙肝肝硬变证型与AFP的相关性有待更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机理.方法:将66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另设健康正常组20例.两组均采用西药常规治疗,针刺组加用头穴透刺,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100B蛋白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及疗效判定.结果: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S100B蛋白指标呈较显著的正相关,治疗28 d后,上述指标的调节,针刺组均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头穴透刺对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含量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改善作用,从而改善皮层功能区之间的协调代偿机能及全身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患者329例和对照组(非卒中患者)147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血凝、C反应蛋白(CPR)、尿酸(UA)、血糖、血脂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同时将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不同证型患者炎性因子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白细胞、红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CPR、UA、总胆固醇及ND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中脏腑患者的部分指标显著高于中经络患者(P<0.05或P<0.01),不同的中医分型其指标变化也不同。急性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或病变部位在小脑的患者容易出现中脏腑的情况。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炎性因子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比非卒中患者显著升高,中医辨证分型与卒中发生的性质、部位、以及其各种炎性因子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是中医取得疗效的基础,然而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辨证,虽然相关学会制定了相应的诊断与治疗标准,但是在具体的诊疗实践中执行者不多。通过的对近年来有关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认为中医证候研究应该在临床流行病学的指导下,进行多中心、大样本、规范化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然后以此为依据探索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判定标准和"证"的实质研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计算机自动检测纤维蛋白原(Fbg)系列数值得到应用,其优点在于:它不仅了解凝固性纤维蛋白原含量,而且能判断纤维蛋白原被蕲蛇酶水解出Des-AA(FPA)后的纤维蛋白单体聚合情况(包括反应时间与功能指数)[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辨证分型与血清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sE-cad)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0例胃癌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sE-cad水平,SPSS16.0软件分析胃癌证型与血清sE-ca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瘀血内阻证sE-cad与脾胃虚弱、胃热阴伤、气阴两虚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分层分析显示,男性瘀血内阻证与脾胃虚弱、胃热阴伤、气阴两虚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脾胃虚弱证与气阴两虚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sE-cad水平与胃癌患者辨证分型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侯机体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临床免疫指标的关联性。方法:选择初次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胆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患者各30例,动态观察两组患者血清CD3+、CD4+、CD8+水平及IgA、IgM、IgG含量的变化。结果:肝胆湿热型患者CD3+水平在初次、随访8周和16周时均明显升高,与肝郁脾虚型患者相应数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初次、随访8周和16周时CD4+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组高于肝郁脾虚组。两组患者初次IgM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胆湿热组低于肝郁脾虚组(P〈0.05),随访8周和16周时两组IgM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8+、IgA、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胆湿热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CD3+、CD4+、CD8+水平及IgA、IgM、Ig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清CD3+、CD4+、CD8+水平及IgA、IgM、IgG含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关联性,相关免疫指标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②不同中医证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具有一定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中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IL-6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 (IL 6 )与中风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检测急性期中风患者及健康人的外周血清IL 6浓度。结果 :中经络、中脏腑患者IL 6血清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中脏腑患者血清IL 6浓度高于中经络患者 (P <0 0 1) ,中经络组中气虚血瘀、阴虚风动、风痰瘀血、痹阻脉络组血清IL 6浓度高于肝阳暴亢、风火上扰、痰热腑实、风痰上扰组 (P <0 0 1) ,而痰热腑实、风痰上扰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脑梗塞、脑出血组患者血清IL 6浓度明显高于短暂性脑缺血(TIA)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血清IL 6水平升高可能与中风的发生有关 ,中风中医辨证分型与IL 6存在一定关系。补气活血化瘀药对改善患者免疫功能状态 ,调节细胞因子含量可能会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