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之合穴,为临床常用穴。故本文目的在于通过对古代文献中有关阳陵泉的临床功效以及相关配伍应用的整理归纳并从中有所感悟,现总结该穴应用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完整的参考,以便于更好的应用此穴。  相似文献   

2.
搜集并总结针刺阳陵泉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的文献,发现目前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1)不同针刺深度、生理状态等因素对针刺阳陵泉穴激活脑区的影响;2)针刺阳陵泉穴所激活脑区的特异性;3)阳陵泉穴与其他穴位配伍所激活脑区的差异对比。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针刺阳陵泉穴可激活特定的脑区,如双侧颞上回、双侧中央前回等及双侧眶回、右侧颞下回等区,从而起到疏肝利胆、舒筋活络的功效,在治疗胆系疾病及中风等病症中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缪巨刺法针刺患部交叉对应穴(点)(主穴梁丘、犊鼻、阴陵泉、阳陵泉)治疗肘关节炎334例,总有效率99.1%。  相似文献   

4.
阳陵泉穴的考订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陵泉穴的考订和应用2000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葛林宝,陈莲芳昔随中医针灸学家杨永璇老师,见杨老师极为推崇阳陵泉穴。查《马丹阳十二穴治杂病歌》、《千金十穴歌》及其它著名针灸歌赋虽举穴廖廖,但常将其载列。此作专论,以承师志.一、定位:《灵枢·...  相似文献   

5.
通过浅析《灵枢经》中所描述的阳陵泉穴的定位,同时与其他古今医籍中有关阳陵泉穴定位的描述进行比较,认为其他古今医籍中对阳陵泉穴的定位描述与《灵枢经》中所描述的阳陵泉穴定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6.
巨刺阳陵泉穴对胆道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针刺阳陵泉穴对胆道系统运动的效果与机理。方法:将60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左阳陵泉(左穴组)、右阳陵泉(右穴组)和双阳陵泉组(双穴组),每组各20例,在B超下观察3组对胆囊收缩和胆总管扩张的影响。结果:左穴组、右穴组和双穴组对胆囊收缩和胆总管扩张均有明显作用(P<0.05),但3组间的作用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左阳陵泉与右阳陵泉对胆道系统有同样的效应,故临床不宜只取右穴,而忽略左穴,也不必左右双穴同时取。  相似文献   

7.
阳陵泉穴的局部解剖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在针刺和穴位注射时掌握正确的进针方位,避免对神经的损伤并发挥其最大功效.方法:采用40具经甲醛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阳陵泉穴进针时所涉及的层次结构及毗邻重要神经.结果:阳陵泉穴区可见扇形分布的腓总神经胫骨前肌支和膝关节支。此穴后下方为腓深神经肌腓骨管段和腓浅神经.结论:阳陵泉穴与腓总神经分支关系密切,探讨了该穴位的主治作用机理及进针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阳陵泉穴在偏瘫的针灸治疗中选用频率较高。从阳陵泉的腧穴特性可以看出,阳陵泉穴具有条达气机、调理肝脾等功效,这对中风病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在临床应用中,阳陵泉穴在偏瘫痉挛状态、下肢运动障碍及足内翻畸形方面有较高的治疗价值。芒针刺法与透刺法是阳陵泉穴在偏瘫治疗中较为经常应用的刺法。现代试验研究揭示了阳陵泉通过调节神经-体液代谢、调整脑功能活动发挥效应的机制,也体现出中医理论中"调其偏性""气达病所"等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阳陵泉穴和董氏奇穴胆穴点按刺激对肝胆湿热证黄疸性肝炎的退黄效果。方法:将80例肝胆湿热证乙型黄疸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阳陵泉穴和董氏奇穴胆穴点按刺激,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效果、退黄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和本组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黄染、乏力、纳差、腹胀、恶心呕吐5项主要症状积分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性(P 0. 05),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观察组干预后上述5项主要症状积分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性(P 0. 05)。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21例占52. 50%,总有效率为82. 50%,显著高于对照组60. 00%,差异有统计性(P 0. 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阳陵泉穴和董氏奇穴胆穴点按刺激疗法帮助乙型黄疸肝炎患者退黄效果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阳陵泉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为胆经合穴、胆腑之下合穴、八脉交会穴之筋会.其穴位特性与中风偏瘫病机契合,无论对机体的局部治疗还是整体调节都有重要作用,广泛应用在中风偏瘫治疗中.现代临床应用中,阳陵泉多用于中风偏瘫后痉挛状态、足内翻的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在现代研究方面,阳陵泉可调节相关的生物因子,激活中风偏瘫患者相关的脑区,促进脑功能重塑.  相似文献   

11.
阳陵泉与曲池穴均为临床常用腧穴,笔者对其取穴方法有些不同看法,愿与同道共同探讨.一、阳陵泉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筋之会穴及胆的下合穴.《腧穴学》“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取之.”阳陵泉穴出自《灵枢经》,其位置在《本输篇》和《邪气脏腑病形篇》中分别有所描述.  相似文献   

12.
胆囊穴位于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下1~2寸处,属经外奇穴。笔者指压此穴治疗胆道蛔虫症疗效满意,举例如下。王×,女,32岁。患者既往有胆道蛔虫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针刺手少阳经中渚穴和足少阳经阳陵泉穴时大脑皮层兴奋区的分布特点,初步探讨经络、穴位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将42例健康受试者(右利手),随机分为针刺中渚穴和阳陵泉穴两组.采用fMRI技术实时动态扫描针刺中渚穴和阳陵泉穴时脑功能区的变化,最终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分析其作用部位.结果:中渚穴引起的脑内主要兴奋区依次为双侧的额叶、颞叶、小脑和枕叶,阳陵泉穴引起的主要兴奋区依次为双侧的枕叶、小脑、额叶和颞叶.结论:针刺中渚穴和阳陵泉穴时均可以引起双侧听觉、视觉相关大脑皮质和双侧躯体运动区大脑皮质兴奋,这可能是临床治疗相关病症的中枢作用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相对穴阴陵泉与阳陵泉后穴区局部和血清中P物质(SP)的表达,探讨SP变化与"相对穴"协同增效的相关性。方法: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给予电针干预后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实验前后大鼠血清中SP含量,穴区局部组织组化染色观察穴区SP阳性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针刺组穴区局部SP阳性表达和血清中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多,其中针刺相对穴阳陵泉与阴陵泉穴组SP表达最为显著,各针刺组比较,针刺旁开阳陵泉与阴陵泉穴组SP表达显著低于其他各组。结论:针刺相对穴阳陵泉与阴陵泉穴SP穴区局部阳性表达和血清含量显著增高,是相对穴配伍协同增效的可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麻木病位在筋脉,风、虚、瘀、痰为主要致病因素,基本病机表现为气血失衡,筋脉失养。将麻木分虚实辨证论治,实证为风、寒、湿、痰、瘀、气滞,虚证为气虚、血虚、营卫虚弱、液少、脾胃虚弱、肝肾不足等。治疗麻木常用穴位有:膈俞穴、风市穴、阳陵泉穴、太冲穴、十宣穴、阿是穴。常用治疗穴位作用:膈俞穴从"血"而治,既可活血化瘀治麻,又可补血养血祛麻;风市穴从"风"而治;阳陵泉从"筋"而治;太冲穴行气化痰治麻,取治痰先治气之意;十宣穴可有效解决手指部麻木;阿是穴针对性较强,主治局部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按揉阳陵泉穴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时效规律,为推拿治疗和预防胆道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2例健康在校大学生,在空腹状态下按揉阳陵泉穴,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胆囊截面积变化情况。结果:按揉2 min即可观察到胆囊平均截面积明显缩小,持续推拿6 min可以使胆囊收缩程度持续增强,效果可一直持续到手法结束后10 min。结论:手法按揉阳陵泉可以促进健康成年人胆囊收缩。  相似文献   

17.
对一胆石症患者,于疼痛发作时在胆囊点(阳陵泉下1寸)留针,无效。遂按深谷伊三郎的方法在右足脾经的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等穴施灸,每穴灸20~30壮,腹部胀痛消失。3年前作者突然右胁胀痛,疑为胆囊炎,在阳陵泉和胆囊点施以圆皮针后好转,超声检查见胆囊内米粒大结石,遂服用溶  相似文献   

18.
以视网膜电反应为指标观察加压阻滞对针刺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宝华  黎宝娇 《针刺研究》1993,18(2):132-136
对30例无感传者和23例循经感传显著者观察的结果表明,针刺合谷穴(或光明穴)可引起视网膜电图(ERG)增大或减小二种反应。但有感传者的 ERG 针刺效应大于无感传者。机械压迫手三里穴(或阳陵泉穴)可使 ERG 的针刺效应减弱或消失。压迫手三里穴(或阳陵泉穴)两侧旁开的对照点则对针效无明显影响。上述结果提示,除了已知的神经体液综合调节机制之外,针刺效应的实现可能还有其他途径参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阴陵泉"穴对急性胆囊炎家兔模型的肿瘤坏死因子-α、肛温以及胆囊壁厚度变化的影响,探讨"合治内府"理论之胆和阳陵泉的相关性。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家兔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陵泉穴组、阴陵泉穴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于胆囊内注射大肠杆菌液制成急性胆囊炎模型。造模成功后第2天,电针相应穴位,连续治疗7天,对比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肛温以及B超下胆囊壁厚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肿瘤坏死因子-α、肛温显著增高(P0.05),胆囊壁厚度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阳陵泉穴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肛温显著降低(P0.05),胆囊壁厚度显著减小而电针后阴陵泉穴组的肿瘤坏死因子、肛温无明显差异(P0.05),胆囊壁厚度差异较小。结论:电针阳陵泉穴能显著降低急性胆囊炎家兔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及肛温,而电针阴陵泉穴无显著作用;电针阳陵泉穴、阴陵泉穴均能修复增厚的胆囊壁,使胆囊壁变薄。说明阳陵泉穴和阴陵泉穴对急性家兔胆囊炎的治疗作用不同,从而验证了"合治内府"理论的科学性以及特定穴功用的特异性,并为临床治疗胆腑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感音乐低频声波(16~160 Hz)对阳陵泉穴微循环、温度及经皮氧分压的影响。方法在30例健康人的阳陵泉穴附近,按顺序播放低频声波,以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析循经穴位的微循环、温度及经皮氧分压的变化,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对阳陵泉穴的微循环、温度、经皮氧分压有不同影响,其中D2音(73.42 Hz)对该穴位影响最显著,微循环增加量为(106.87±18.79)%,与其它组相比,高于其他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温度数值为(26.83±2.35)℃,与其他组比较,高于其他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皮氧分压数值为(44.87±2.79)mmHg,与其他组比较,高于其他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特定频率声波可引起阳陵泉穴附近微循环的显著改变,诱发共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