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伤寒部分 (一)说述柯韵伯对《伤寒论》六经涵义的见解,井加以评论。柯韵伯认为《伤寒论》六经的涵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仲景六经是经界之经,非经络之经;是将人体划分为六区地面。如《伤寒来苏集》中说:“叔和不知仲景之六经,是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又曰“夫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二是仲景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如《伤寒来苏集》中云:“夫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非专为伤寒一症立法”,“仲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太阳病篇脾胃学说浅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论》太阳病篇脾胃学说浅识王兴华导师陈亦人(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主题词脾胃学说,《伤寒论》,仲景学说《伤寒论》以“六经”作为疾病辨证论治的纲领,但在其具体诊疗过程中,却十分重视脾胃的生理病理作用,常以脾胃盛衰作为察病因、辨病机、别征候、定...  相似文献   

3.
《伤寒微旨论》为北宋伤寒名家韩祗和所著,是第一本阐发仲景学术思想的专著,在继承仲景学说的同时,敢于创新,发仲景未尽之意。其学术创新思想可以归纳为:对伤寒的病因病机进行革新,提出伤寒郁阳为病的观点,创辛凉解表治法,发刘河间"伤寒六经皆热论"之先声;以经络阐释《伤寒论》六经,首次提出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的观点;辨汗、下、温三法别出新意,遣方用药灵活施变;论阴黄理法方药,补充《伤寒论》之未备。  相似文献   

4.
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为总的辨证纲领,但在其诊疗过程中,却十分重视脾胃的生理病理作用,以脾胃盛衰作为疾病治疗转归的重要依据,这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理法方药各方面都有着体现,该文试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浅析仲景的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5.
王峰  黄梅  孙志斌  赵荣 《中医学报》2016,(7):985-987
以经络学说为切入点探讨《伤寒论》太阳经病证提纲的演变和发展过程。通过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黄帝内经》《伤寒论》等文献进行考证和分析,梳理经络学说和《伤寒论》太阳病证提纲的"源"和"流"。可见,经络学说对所蕴含的早期"伤寒提纲"的雏形和对《伤寒论》的影响。张仲景不仅通过经络学说的显性来表达,更是通过隐性的学说来解读《伤寒论》。如此梳理经络学说和太阳病证提纲理论完善的脉络,使我们看到伤寒六经学说形成与演变的雏形,和经络学说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从而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脾胃学说仍当首推仲景。仲景著《伤寒论》一书首创六经辨证,凡病必以阴阳为纲,故治脾胃亦当首辨阴阳虚实。其方剂体现调护脾胃的学术思想;反对克伐,主张顾护脾胃六气。笔者通过旁证博引,分析探讨,认为仲景对脾胃学说的贡献颇为完备,值得深入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伤寒论》之少阳及小柴胡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伤寒论》之少阳及小柴胡汤孔祥梅,赵习德,刘鹤香关键词伤寒论;小柴胡汤;少阳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以六经辨证的.何谓“经”,历来看法不一。柯韵伯在《伤寒论翼·六经正义篇》指出的“仲景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所该者广,虽以脉为经络,而不专在经络上立说...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张志聪三次注释《伤寒论》探究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过程,为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六经气化学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通过研读《伤寒论宗印》《伤寒论纲目》《伤寒论集注》中有关气化学说的条文,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并旁参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的相关文献,结合张志聪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六气循行的构建、传经难题的解释以及伤寒证候的机要三个方面来解析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过程,并挖掘其理论价值。[结果] 六经气化学说的提出基于《黄帝内经》运气理论,顺应了《伤寒论》治百病的时代要求。张志聪对《伤寒论》进行了三次注释,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六气运转系统,创人之六气循行;阐明了传经学术难题,形成了六气传变理论;整体阐发了脉证病机,合理解释了伤寒病症。六经气化学说认为六经即六气,强调六经病的气化病机,为《伤寒论》治百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结论] 张志聪经过反复思辨,形成了六经气化学说,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探究该学说的形成过程与价值,有助于推动钱塘医派和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作之一的《伤寒论》,开创了理、法、方、药系统的辨证论治先河。因而古今国内外治伤寒学对其研究众多,各有所见,然而对《伤寒论》中六经与六病、经证与腑证、六经提纲及伤寒处处为扶阳而设等基本理论,也造成与原本意相悖的混乱。本综合古今医家学的独特见解,进行了反思辨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四时脉法"对"六经"体系下脉学系统的影响,总结"四时"对张仲景《伤寒论》"六经"体系的影响规律,还原仲景"四时"阴阳观的"天人相应"思想。[方法]从张仲景"四时治疗法"所反映的"四时"变化与六经的对应关系,来探讨"四时"变化对仲景"六经"命名的影响及"四时"变化与仲景脉学体系的关系,立足仲景《伤寒论》原文,用仲景自身的思维和语言来解读《伤寒论》六经辨证及脉学体系。[结果]仲景《伤寒论》运用"天人相应"的思维模式,从"四时"变化的角度确立"六经"疾病体系,《伤寒论》"六经"的脉学体系与"四时"脉象的变化相吻合,《黄帝内经》的"四时脉法"是仲景脉法的核心。[结论]从"四时"变化的"天人相应"角度解读仲景的"六经"及其脉法体系,为研究《伤寒论》及仲景学说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2.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多年来,人们对考试改革不断进行探索,总结出不同的考试模式,例如教考合一与教考分离就是2种完全不同的考试模式。通过对比2种考试模式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适合医学基础课的综合性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神经病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分析神经病学教改后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教改班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改善优于非教改班(P<0.01)。结论神经病学与神经解剖学优化整合的教学改革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载脂蛋白(apo)是脂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酶活性,介导细胞受体与脂蛋白结合,保持脂蛋白结构的稳定性。目前已发现数十种载脂蛋白,其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分子中具有多个双性alpha螺旋及Beta-折叠结构。载脂蛋白的这种双性alpha螺旋结构是其结合及转运脂质的结构基础。在HIV外壳结构中的一种糖蛋白(gP)也具有这种alpha螺旋结构。近年研究表明,载脂蛋白和由载脂蛋白组成的脂质体还具有抗肝炎病毒、抗HIV病毒、抗单纯疱疹和中和细菌内毒素的功能。以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脂质体已成为运载抗病毒和抗肿瘤药物受体的靶向性载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痰瘀相关,意在梳理痰瘀知识、并强调痰瘀相关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多角度地分析、刍议"痰瘀同源"、"痰瘀互结"、"痰瘀同治"等痰瘀经典理论的方式论述痰瘀相关。结果:痰与瘀是中医界里重要的元素,痰与瘀互结是许多疾患共同的病机,痰瘀同治是常用治法。结论:痰瘀同源、互结、同治,不但在临床上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又能与时俱进、在探究中创新。  相似文献   

16.
从必要性、要求及实质3个角度梳理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医信融创”教育的模式。“医信融创”需要遵循由“融”到“创”的逻辑主线,通过“融行-融智-融心”的过程最后走向“创新”的目的。最后以山西医科大学的实践案例证明了“医信融创”教育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邬俏璇  魏倩杰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873-2874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的护理以及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按照知情同意制度,选取125例实施游泳的新生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未游泳的新生儿为对照组(125例)。观察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2d头围、生长和体重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后7d、15d和28d的24h摄乳量。结果:42d后游泳组的婴儿头围、生长、体重增长明显,特别是体重增幅较大,两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游泳组摄乳量从第7天开始均高于对照组,出生后28d更是明显增多,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游泳有利于新生儿增加摄乳量,促进新生儿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癌(OEC)的CT、MRI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OEC的CT、MRI表现,并与手术和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8例OEC位于左侧5例,右侧3例。肿瘤最大径4.5~17.5cm,平均9.2cm。全部肿瘤均呈囊实性,6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2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界部分模糊7例,清楚1例。CT平扫:肿瘤实性成分cT值37~46Hu,平均4lHu,囊性成分cT值14~40Hu,平均25Hu;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呈中等程度强化,动脉期cT值6l~77HIJ,平均66Hu,实质期cT值65~78HU,平均71HU。MR平扫:T2wI实性成分呈等信号,囊性成分呈低信号,T2wI实性成分呈稍高信号,囊性成分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实性成分中等程度强化。8例OEC中合并子宫体内膜癌2例,其中l例经MRI检查,表现为子宫体部内膜不规则增厚,T2wI呈等信号,Tn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呈中等程度强化,1例合并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结论:CT、MRI能较好地反映OEC的病理特征,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侵犯等情况,具有重要的定性价值,并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治1例十二指肠降部间质瘤并皮肤软组织转移,结合文献对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间质瘤,随访3个月未再排黑便.结论胃肠间质瘤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宜行手术切除,根据良恶性程度选择手术方式.确诊胃肠道间质瘤必需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