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和胃泌素-17(G-17)与老年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患者136例,对照组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3例,胃癌30例,胃溃疡2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清PGⅠ、PGⅡ和G-17浓度,并计算PGR(PGⅠ/PGⅡ)值。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组PGⅠ水平和PGR明显降低并低于其它良性病变组(P<0.05),G-17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萎缩性胃炎组PGⅠ水平及PGR值与萎缩程度相关,重度萎缩组PGⅠ、PGR明显低于轻度萎缩组(P<0.05)。进展期胃癌组PGⅠ、PGR水平明显低于早期胃癌组(P<0.05)。结论血清PGⅠ、PGR和G-17水平与老年患者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有关,可以作为老年高危病人胃黏膜萎缩、癌变的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2.
胃蛋白酶原免疫放射分析在胃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盛玉祥 《江苏医药》2003,29(7):554-554
胃蛋白酶(Pepsinogen,PG)是胃蛋A的前身,由胃主细胞分泌,分为PGⅠ和PGⅡ两种。血清PG的水平可反映胃蛋白酶分泌及胃黏膜的状态和功能。我院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技术(IRMA)检测了148例不同胃病患血清中的PGⅠ和PGⅡ水平,并与61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以探讨PGⅠ/PGⅡ水平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6.
7.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及生活环境的影响,胃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胃癌仍是我国常见的肿瘤之一.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胃蛋白酶原两个亚群: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促胃液素(GS)的检测在胃癌的筛查中意义重大[1].但单独检测由于种族及地域的不同其特异性较差,笔者采用单相和联合检测,以探讨PG Ⅰ、PGⅡ、GS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组织与血清中MG7和胃蛋白酶(PG)的表达在预测胃癌前病变癌变风险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38例,浅表性胃炎组52例,胃黏膜糜烂溃疡组55例,萎缩性胃炎组35例,异型增生组32例,胃癌组30例,测定血清及组织中MG7与PG。结果:从浅表性胃炎、胃黏膜糜烂溃疡、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到胃癌,病变组织与血清中MG7浓度均呈现上升趋势,病变组织内PGC表达不断降低,血清PGC浓度逐渐升高,PGA浓度逐渐下降,PGA/PGC比值在病变组织内PGC表达的下降而下降,两者相关性良好。结论: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和MG7的表达正相关,和PGC的表达为负相关,可将MG7与PGC视作胃癌前病变随访,作为癌变风险预测和早期癌诊断预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对胃部相关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近三年间行胃镜检查胃部疾病的8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胃黏膜发生轻度非萎缩性胃炎或胃黏膜完全正常的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其余52例作为研究组,测定所有受检者胃蛋白酶原的含量,比较各组患者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患者血清中PGⅠ、PGⅠ/PGⅡ的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萎缩性胃炎、胃癌患者血清中PGⅠ和PGⅠ/PGⅡ的值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PG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诊断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97.30%。结论加强PGⅠ、PGⅡ、PGⅠ/PGⅡ的测定,对于临床诊断胃疾病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要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7,(17):251-253
目的探讨高危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癌诊断中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镜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162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按照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分为A组(萎缩性胃炎,n=60)、B组(浅表性胃炎,n=54)、C组(胃癌,n=48)。D组为同期到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共38例。结果 C组PGⅠ、PGR水平均低于A组、B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PGⅡ高于A组、B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检查显示A组、B组、C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发生率分别为71.7%、66.7%、79.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胃蛋白酶原阳性的胃癌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血清胃蛋白酶原阴性的胃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将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镜检查作为筛查高危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癌的重要手段,以提升早期胃癌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糖类抗原72-4(CA72-4)在早期胃癌患者检测中的价值。方法5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45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胃部良性病变组,10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组,测定并比较入选人群血清HMGB1和CA72-4。结果早期胃癌组血清HMGB1和CA72-4阳性率高于胃部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体检组(χ^2=33.69、82.95、51.41、104.74,均P<0.01),而胃部良性病变组的阳性率与健康体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1.90,均P>0.05)。 HMGB1诊断早期胃癌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95.2%,准确度为88.7%;CA72-4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为80.0%(40/50),特异度为97.2%(141/145),准确度为92.8%(181/195)。联合检测时,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为94.0%(47/50),而特异度为93.1%(135/145),准确度为93.3%(182/195),高于单项检测的敏感度与准确度。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血清HMGB1和CA72-4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t=2.927、4.096,均P <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MGB1和CA72-4可以早期诊断胃癌,并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2.
37例老年胃癌根治术近期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星  陶峰  曹连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07-2709
目的:分析老年胃恶性肿瘤的手术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2006年7月已施行的经腹胃癌根治术96例,按年龄分老年组(≥65岁)和中青年组(<65岁,分析两组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结果:死亡1例,占1.04%.近期总并发症老年组发生率为29.72%,中青年组16.91%,差异有显著性;心肺疾患与营养不良,老年组为18.91%和13.51%,而中青年组为1.69%和3.38%,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虽然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但绝大多数老年患者经术前原有疾病控制、术中慎重解剖并细致的手术操作、术后密切监护、饮食调节、及时处理均能胜任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FGF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IM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Dys组)各30例、胃癌(GC组)40例组织中bFGF的表达情况,观察四组间差异。结果经检测,CSG组、IM组、Dys组及GC组bFGF表达情况分别为46.67%(14/30)、53.33%(16/30)、60.00%(18/30)及77.50%(31/40),四组间bFGF表达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bFGF的阳性表达位于大部分上皮和腺体,可见棕黄色颗粒沉着,主要位于细胞浆。结论bFGF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郑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18-3219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检测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108例胃癌患者、50例慢性胃炎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Ang-2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Ang-2水平[(1539.0±449.3) ng/L]显著高于胃炎患者[(1044.6±246.1) ng/L,P<0.01]和健康体检者[(1075.6 ±228.2) ng/L,P<0.01].胃炎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Ang-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显著高于无转移患者(P<0.01).血清Ang-2水平诊断胃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结论 血清Ang-2水平可以作为胃癌诊断的有价值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与胃癌生长转移、恶性潜能的关系。方法对156例胃癌患者进行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ELISA检测。结果156例胃癌患者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腹膜播散、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肿瘤的发展、恶性潜能之间关系密切,因此C-反应蛋白可作为胃癌的一个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的含量在胃癌诊断及复发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了会试验测定25例正常人、30例胃癌病人术前未作任何治疗及术后一周无感染血清中sVCAM-1的浓度,研究其浓度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的关系。同时测定TSGF及CEA作为对照。结果 胃癌患血清中sVCAM-1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性(P<0.01);术前、术后血清中sVCAM-1浓度有显性差异,术后血清sVCAM-1浓度下降(P<0.01)。结论 sVCAM-1有望成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判断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观察硫酸依替米星在老年感染性疾病中应用的安全性。择 6 2例年龄大于 6 0岁的老年感染性疾病病例 ,随机分成两组。硫酸依替米星组 ,单一用药 15例 ,联合用药 16例 ;阿米卡星组 ,单一用药 12例 ,联合用药 19例。记录用药前后血 GPT、BUN、Cr的变化及用药过程中的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硫酸依替米星组与阿米卡星组的血 GPT、BUN、Cr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 (P>0 .0 5 ) ,而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硫酸依替米星组明显低于阿米卡星组 ,分别为 3.2 3%和 16 .13%。结论 :硫酸依替米星是一个毒性较低 ,安全有效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可用于老年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择9号染色体上10个位点的微卫星序列,检测35例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H),以了解9号染色体上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的抑癌基因的变化。方法从山西省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800余例胃癌标本中选择伴有高级别异型增生的病例35例。标本经酒精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制片,显微切割分别获取正常体细胞、异型增生和胃腺癌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高压电泳,放射自显影进行LOH分析。结果在胃癌组织中10个位点的LOH率依次为:IFNA50%,D9S17150%,D9S111848%,D9S94148%,D9S17548%,D9S182232%,D9S16631%,D9S91024%,D9S94223%,D9S187623%,可见前五者与胃癌关系密切,在高级别异型增生,仅个别病例发生LOH,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②9号染色体上基因的缺失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常见事件,并且可能主要与胃癌的演进有关;③D9S171、IFNA、D9S941、D9S175、D9S1118附近可能存在与胃癌发生有关的抑癌基因;④多位点检测LOH可以寻找与胃癌有关的抑癌基因,并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理论意义和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变化,以探讨胃癌患者Th1/Th2免疫漂移状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21例胃癌患者和17例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IL-4及IFN-γ的含量。结果 2组患者血清IL-4及IFN-γ含量分别为(4.83±1.95)pg/ml和(309.74±101.9)pg/ml,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IL-4及IFN-γ含量分别为(4.78±2.03)pg/ml和(316.78±100.02)pg/ml,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系统性免疫无明显的Th1/Th2漂移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Kindlin-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5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及相应癌旁组织标本,应用蛋白印迹进法及定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Kindlin-2在蛋白水平及RNA水平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Kindlin-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421±0.334)比(0.137±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胃癌组织Kindlin-2/[3-actin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5±0.20)比(0.77±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Kindlin-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和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肿瘤侵犯深度为T3-4患者(12例)的Kindlin-2表达明显高于T1-2(38例)患者。N3、N3期患者(分别为14、13例)的Kindlin-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期患者(2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TNM综合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Kindlin-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I~Ⅱ期的患者(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Kindlin-2高表达胃癌患者(27例)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表达患者(23例)[(23-4-4)个月比(65-4-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Kindlin-2高表达胃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亦短于低表达患者[(12±4)个月比(55±1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Kindlin-2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可能成为靶向治疗及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