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适宜方向、角度的牵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选择性血管造影被公认为是确定血管疾病的"金标准",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虽为无创性检查,却存在检查时间较长、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具有一定侵袭性等不足.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和经颅多普勒加转颈试验,对不同牵引方向和牵引角度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参数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240例,根据解剖学角度按病变部位(上颈段病变、下颈段病变、混合型)和牵引方式、角度(坐位前倾分1°~10°、11°~20°、21°~30°组,坐位后伸1°~10°、11°~20.、21°~30°组,坐位中立位组)分组,以局部按摩为对照组.通过彩色多普勒加转颈试验检测治疗前后椎动脉最窄部位血管内径、收缩期峰值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通过经颅多普勒加转颈试验测量治疗前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等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根据解剖部位确立了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类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根据病变部位划分为上颈段(C1~C3)、下颈段(C4~C6)和混合型,这从椎骨形态和力学角度等方面为临床牵引治疗提供了指导.②确定了最佳牵引角度.即上颈段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后伸11°~20°牵引疗效较好,下颈段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前屈11°~20°牵引疗效较好,混合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坐位前屈1°~10°疗效较好.③确立了彩色多普勒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是指导椎动脉型颈椎病牵引治疗的简便、无创、安全可靠、重复性好的验证手段.  相似文献   

2.
100例颈椎病患者,神经根型64例.交感推动脉混合型31例,脊髓型5例。分为①综合组:男40例、女10例,年龄25~,5岁。病程1~25年、②单纯组:838例、女12例,年龄40~70岁。病程6个月~20年。单纯组采用自制可调角度牵引架。用抗颌牵引带进行坐位牵引,头前倾15”,牵引重量仅拥患者作量和病情自1~skg开始,渐增牵引重量,以患者耐受为止,持友牵引15~3Oruin,每日l次,15次为1疗程。综合组在牵引后取坐位或俯卧位,头微前倾,暴露颈肩部,采用沈阳新圳医用电子仪器公司生产的CZT-SA型超声中频电治疗仪,选用固定法,声头置于痛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更有效的方法。方法临床确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男48例,女42例。随机分为三组:反搏组30例,实施单纯体外反搏治疗,用广州产WFB-V型体外反搏装置,气囊压力0.035~0.04MPa,每次治疗50~6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牵引组30例,做单纯牵引治疗,用英国产AKRON-8908型颈椎牵引装置,取坐位,选适当牵引角度,治疗重量取5~15kg,每次治疗15~2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综合组30例,同时应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结果单纯体外反搏和单纯牵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有一定疗效,体外反搏加牵引综合治疗有显著疗效。反搏组与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分别与反搏组、牵引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故体外反搏加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覃勇 《中国康复》2007,22(2):143-143
2004年3月-2006年10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颈源性头痛患者72例,均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颈源性头痛的诊断标准。男26例,女46例;年20-67岁,病程2周-15年;72例分为颈牵加小针刀治疗(A组)34例和颈牵加电针治疗(B组)38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①牵引:患者取坐位,牵引角度5°-20°,牵引重量为6—12kg,持续牵引20-30min。②小针刀:以颈部痛点及C2横突为施术部位,患者俯卧,术者右手持刀,刀口与肌纤维平行快速进针后再缓慢将针向前推进,出现酸胀感后,先行纵行再行横行疏通剥离法各2-3刀,出针,按压3—5min,针刀术后再行牵引,治疗1—3次,每次间隔1周。③针刺:牵引结束后行针刺治疗,取风池、颈夹脊、百会、角孙、头锥、太阳等穴,得气后接6805—2型电针治疗仪,20min,每日1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也叫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或突出,导致周围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笔者运用手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37例患者均是我院的学生和教师,年龄23~62岁,男19例,女18例,病程4个月~3年5个月。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8例,脊髓型颈椎病2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1例,混合型颈椎病2例,所有患者大多因常期伏工作学习,造成颈部软组织损伤而引发。治疗方法:(1)颈肩放松法;患者坐位,颈部…  相似文献   

6.
23例小儿肌性斜颈,男13例,女10例。年龄40d~10个月17例占74%,11个月~3岁6例占26%。治疗时患儿取仰卧或侧卧位,医者在患侧的胸锁乳交肌施用推探法和拿捏法,然后用双手托起患儿的下颌体部,两手相对轻轻用力沿颈椎纵轴方向牵引技伸,反复进行多次。每日2次,每次15~20min,20d为1疗程。未愈者休息1周,再继续第2疗程。结果痊愈16例:颈部肿块消失,活动自如占70%;好转6例:颈部肿块变小变软,头部转动明显改善占26%;无效1例:颈部肿块及活动无改变,占4%,总有效率为96%。按摩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主要机理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7.
汤曼力  陈茜  吕少敏 《中国康复》2007,22(2):101-101
2000年7月-2005年7月我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57例,男39例,女18例;年龄20-65岁,平均42.2岁;病程32—225d;胸椎骨折11例,腰椎31例,胸腰椎15例,均有感觉丧失,其中36例伴有运动功能障碍,肌力减弱≥2级。57例患者按脊髓损伤常规治疗,并配合功能锻炼:①早期:脊髓损伤术后第2天,根据患者全身情况指导上肢运动。患者仰卧位双手握床头,不离床用力带动躯干;瘫痪平面以下肢体局部按摩。②恢复期:骨折1—2周5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在木板床上,保持伸直位,由3人同时抬颈肩部,腰背部、臀膝部,使患者被动用头、双肘及双足跟撑起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20-50次;骨折2—3周3点支撑法,患者双臂置于胸前,其余同5点支撑法,使患者被动用头及双足跟撑在床上,而全身腾空后伸。每天15—30次;骨折3—5周拱桥支撑法,患者双手及双足撑在床上,同上法由3人帮助抬起患者,使患者全身腾空呈一拱桥,维持一段时间后肌肉放松休息片刻,反复10一30次;骨折5—6周飞燕点水法,患者俯卧,1人托头肩部,另1人辅助使头背部与双上肢尽力后伸,  相似文献   

8.
赵联伟  孙剑利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2):1082-1082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软组织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多发于C5-6,其次是C6-7和C4-5的颈椎关节。2009-07—2011-06,我院理疗科采用手法复位、牵引以及针灸等方法综合治疗颈椎病80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多年来运用复合手法治疗颈椎病360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97例,女163例,年龄21~78岁,多在45~60岁之间。病史5d~32a,有外伤史29例。临床分型中:神经根型106例,椎动脉型66例,脊髓型20例,交感神经型36例,混合型132例。1.2治疗手法1.2.1准备工作患者取正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背后,用拇指指尖自上而下,先左后右触摸颈椎棘突是否有移位(同时参考颈椎X线片或CT片)。触摸有无项韧带、前后纵韧带钙化点或压痛点。1.2.2放松颈肌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置于颈部两侧,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10.
六方定位扳颈法是按不同方位 ,不同屈度和角度 ,进行两手协调操作的有节奏、有规律、轻巧而灵活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六方就是根据病人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 ,左、右旋颈的六个方向而定扳颈之病灶位。1扳颈方法如下(1)屈颈位 :采取此方位扳法 ,适用于C4~7 椎。操作要领 :病人屈颈 ,医者一手托患者下颌 ,一手拇、食指分开成“八”字形 ,托病人后脑枕区部 ,两手用力向病人头前方牵拉 ,托后枕区的拇指按压颈部病灶侧旁 ,托下颌的手向应扳侧方两手同时稍用力 ,拇指加力按压的3个力点相配合的力学作用 ,有“叭”声即成功。 (2)头颈后…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0~1992年经气导平加牵引治疗颈椎病12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诊断明确的各型颈椎病共126例,男66例,女60例,年龄30~73岁,平均51.9岁,病程10个月~20余年.采用上海物理光学仪器厂DP—11经气导平仪.输入波形:矩形脉冲波,输出频率1~3赫,电源220V±15%V,主穴“大椎穴”,配穴双“外关”穴,输出电流为病人耐受量.牵引架是我院自制的牵引椅,进行颈椎枕颌牵引,患者取坐位,头前倾15度,牵引重量从5kg开始.每日1次与经气导平同时进行,每次治疗时间40分钟.20天为1疗程.治疗结束后嘱病人放松,慢慢活动颈部.  相似文献   

1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压而导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从而产生与颈部活动有关并以眩晕、头疼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病症,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多发病之一。近年来,我科采用牵引、微波辐射配合手法推拿治疗该症,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共选取249例在我院就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经颈椎X线检查,大部分患者曾作过脑血流图检查,部分患者经核磁共振及CT检查,均排除其它病变。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①曾有猝倒发作史,并伴有颈性晕眩;②旋颈试验阳性;③X线片示颈椎节段不稳或伴有椎关节骨质增生;④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等。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患者康复疗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正常人、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颈部功能和颈伸肌群力学指标在颈椎病康复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探讨颈椎病发生和康复的关键因素。方法:将6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推拿组和牵引组,30例正常人对照组,观察疼痛评分、颈部功能评分,以及颈伸肌群峰力矩的变化情况。结果:颈椎病患者与正常组相比,疼痛程度明显升高(P<0.001),颈部残障指数明显减低(P<0.001),肌肉做功能力明显减低(P<0.001)。推拿手法与牵引治疗后,颈椎病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减低(P<0.001),颈部残障指数得到显著改善(P<0.0  相似文献   

14.
推拿加牵引和中药导入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1991年5月以来,采用两种方法对444例颈椎病的人进行分组治疗,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444例中,男288例,女156例,年龄18~68岁(平均43.5岁),病程2d~22年。其中神经根型115例,椎动脉型85例,局部型94例,脊髓型36例,交感神经型47例,混合型67例(两种或两种以上合并者)。将444例颈椎病的患者分成两组:推拿加牵引组224例,中药导入组220例。方法:(1)推拿牵引组,病人取端坐位,两手自然下垂,做颈部坐姿枕颌带牵引,保持颈部屈曲15°~20°。牵引时患者尽量…  相似文献   

15.
颈椎病系颈椎间盘本身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的一种复杂的证候群,故称为颈椎综合征。临床上一般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底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混合型。笔者自 1994~ 1996年采用四结合的方法治疗颈椎病 43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本组 43例均经颈 CT检查诊断确诊为颈椎病患者,其中神经根型 12例、椎动脉型 6例、脊髓型 1例、交感神经型 24例;病程最短 2个月,最长 23年。 方法:⑴ 强力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首要一环。取患者低坐位,助手站在患者的背后,双手用力向…  相似文献   

16.
牵引及超声波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14 1例 ,均经颈椎CT或MRI检查确诊 ,男 82例 ,女 5 9例 ;年龄 2 0~ 72岁 ;病程 3~ 18年。 14 1例患者分为牵引组 76例 ,采用颈部牵引治疗 ;综合组 6 5例同时加用超声波治疗。①牵引 :患者坐位 ,枕颌吊带持续性牵引 ,头前倾 10~ 15°,重量 7~ 8kg ,每次 2 0~ 30min ,每日 1~ 3次。②超声波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 ,应用连续波 ,功率 0 .4~1.2W/cm2 ,频率 80 0kHz,将涂有液体石蜡的声头直接紧贴于局部痛点 ,适当加压 ,缓慢环形移动 ,每次 15min ,每日 1次。 2种疗法均 10次为 1个疗程。治疗 2个疗程后进行评定 ,结果…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骨刺或骨嵴)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的各种症状。据统计,其发病率约为3.8%~17.6%。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牵引、佩带颈围、高压氧、理疗和手术治疗,均有一定的效果。根据颈部解剖:臂丛神经根、交感干、颈丛及副神经均在椎前筋膜深面,并于2003年10月-2006年12月,我院对150例颈椎病患者实施了颈前筋膜深面药物填充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部后伸肌群功能锻炼与合理用枕对颈椎曲度异常患者恢复生理曲度的临床价值,为颈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方法和思路。方法:选取有明显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颈椎牵引治疗,治疗组患者行颈部后伸肌群功能锻炼加牵引治疗,住院治疗2周,出院指导功能锻炼12周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X线变化。结果:2组2有效率及X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后评分比较,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部后伸肌群功能锻炼与颈椎牵引相结合的治疗方式优于单纯的牵引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椎动脉型颈椎病影像改变对康复治疗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的X线表现特征,以及对康复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4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片进行测量分析,分别采用颈部制动、牵引、高位硬膜外封闭及手术疗法,同时配合扩管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各种临床症状的治疗效果。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不稳、钩椎关节增生。颈部制动可有效改善头晕、恶心、视物模糊等症状,适用于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不明显,无成角或位移病例;牵引治疗对头痛、颈肩痛、四肢乏力等症状改变明显,适用于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明显,有成角或位移病例;高位硬膜外封闭近期效果好,适用于对上述治疗疗效不佳或椎体移位、成角较严重的急性发作期患者,尤其对胸闷、耳呜、多汗、睡眠差有显著效果。结论 颈椎X线片改变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频电中药离子导入治疗颈椎病86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塔娜 《中国康复》2004,19(6):321-321
颈椎病患者86例,均符合颈椎病诊断标准,并经颈椎平片或CT扫描确诊,男40例,女46例;年龄33~72岁,平均52.5岁;病程4个月~18年。平均3.8年;神经根型45例,椎动脉型36例,脊髓型3例。交感型2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颈肩臂痛,手指麻木.颈部活动受限等。将草药葛根30g、鸡血藤30g、川芎20g、桂枝20g、伸筋草30g、姜黄25g、丹参30g、元胡25g、五加皮30g、红花20g、大黄20g、艾叶20g、天麻15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