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同针刺方法对女性尿道综合征膀胱容量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不同针刺方法对尿道综合征患者膀胱容量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方法:将81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手法针刺组、手法针刺组,采用膀胱容量以及最大尿流率等指标评价,并于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和最大尿流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电针加手法针刺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增量较手法针刺组显著(P<0.05),而最大尿流率变化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加手法针刺和手法针刺均可通过增加膀胱容量和尿流率而改善排尿状况。电针加手法针刺方法对膀胱功能的改善较手法针刺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腹部腧穴(中极穴、曲骨穴、水道穴、气海穴)对脑梗死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温州市中医院康复科治疗的脑梗死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电针组采用常规针刺+电针腹部腧穴,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前、治疗后4周评估各项尿动力学指标。结果:在尿动力学储尿期,电针组治疗后的初尿感容量、初次急迫膀胱容量、强烈急迫膀胱容量、最大膀胱测量容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升高,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膀胱压力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膀胱顺应性的作用不明显(P0.05);在尿动力学排尿期,电针组治疗后的排尿量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于改善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方面无明显作用(P0.05)。结论:电针腹部腧穴能改善脑梗死患者膀胱储尿期及排尿期各项尿动力学指标,提高膀胱的充盈感觉且增加膀胱容量,缓解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量减少等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汤配合脏时相调法针刺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1年12月—2022年12月纳入112例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两组均给予留置导尿、物理刺激训练膀胱功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益气活血利水汤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活血利水汤联合脏时相调法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平均每次排尿时间、尿动力学、膀胱过度活动综合征评分(OABSS)和不良反应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343%vs. 80.36%,P<0.05),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平均每次排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小便短少、面色淡白、疲倦无力、四肢不温、心慌失眠、胸胁疼痛证候积分以及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OAB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膀胱最大容量、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OAB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汤配合脏时相调法针刺可显著改善膀胱功能,提高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电针加手法针刺治疗肾虚型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肾虚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手法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急迫性尿失禁症状积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急迫性尿失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失禁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电针加手法针刺可有效改善肾虚型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晓东  白俊敏 《光明中医》2011,26(2):321-322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膀胱容量的影响。方法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电针疗法。选择膀胱容量和最大尿流率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膀胱容量及最大尿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排尿次数。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不稳定膀胱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电针治疗不稳定膀胱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临床症状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分电针组较手法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不稳定膀胱均有改善,其中电针组生活质量满意度要优于手法组,临床症状积分有低于手法组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楚佳梅  包烨华  邹超  赵宏利  龚燕  王翀敏 《中医杂志》2011,52(14):1210-121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电针治疗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疗效及对膀胱最大容量的影响。方法将111例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针刺四神聪及电针肾俞、会阳穴。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各进行1次日排尿频率测定、尿失禁程度评估及膀胱最大容量测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日排尿频率、尿失禁程度及膀胱最大容量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四神聪及电针肾俞、会阳穴可明显改善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患者的症状,增加膀胱容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电针治疗不稳定膀胱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根据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指标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临床症状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分电针组较手法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不稳定膀胱均有改善,其中电针组生活质量满意度要优于手法组,临床症状积分有低于手法组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杨润成  毛芝芳  杨建花 《新中医》2023,55(19):109-114
目的:观察温肾利尿方联合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肾利尿方联合电针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营养因子、血清炎症因子、日均单次排尿量、最大尿流速率、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量、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8%,高于对照组81.54%(P<0.05)。治疗后,2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较治疗前升高,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高迁移率族蛋白1 (HMGB1)、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BDNF高于对照组,NSE、HMGB1、IL-6、IL-1β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最大尿流速率、日均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容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最大尿流速率、日均单次排尿量、最大膀胱容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残余尿量较...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10):1469-1470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字法将92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及尿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22%(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小腹坠胀积分、排尿困难积分、膀胱残余尿量均显著下降,膀胱容量、充盈期逼尿肌压、最大排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较好,能有效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尿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偶刺法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EP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上腹痛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其中观察组脱落2例,剔除3例;对照组脱落1例,剔除4例.观察组予偶刺法针刺配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偶刺法针刺.两组治疗均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张力平衡针法联合电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电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张力平衡针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张力和CSI评分、足内翻角度和足下垂角度、Barthel指数评分和FMA评分、SF-36量表评分。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评分显著升高,CS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足内翻角度和足下垂角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0.05);两组患者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0.05)。结论:采用张力平衡针法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足下垂能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及下肢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固本通络电针法联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SOD、MDA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固本通络电针法治疗,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VAS评分、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及SOD、MDA和hs-CRP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和TC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两组患者MCV和SSCV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两组患者MDA、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大(P<0.05)。结论:采用固本通络电针法联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改善SOD、MDA和hs-CRP水平,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组56例,采用电针肾俞、会阳穴进行治疗,对照组55例,为空白对照组,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治疗,评测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尿失禁程度,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尿失禁程度各组组内比较(P0.01),各组疗后均优于疗前,各组组间比较(P0.01),针刺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的临床疗效,明确其与卡马西平相比是否具有优势。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丛针浅刺结合2/100 Hz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简要面部疼痛概况量表(BPI-Facial),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期)的疼痛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2周和随访期VAS评分、BPI-Facial评分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随访期VAS评分、BPI-Facial评分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随访期VAS评分及BPI-Facial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丛针浅刺结合电针治疗TN在疼痛缓解程度、疼痛对面部特定活动及日常生活影响的短时效应、长时效应和后效应上,均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圆利针伞形刺并温针治疗风寒湿证肩周炎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风寒湿证肩周炎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予圆利针伞形刺并温针治疗,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两组均配合功能锻炼,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与3个观察时间点的SF-MPQ评分、CMS评分,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SF-MPQ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SF-MPQ评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CMS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均P<0.05);观察组3个观察时间点的CMS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圆利针伞形刺并温针治疗风寒湿证肩周炎在缓解肩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尿路综合管理的超早期康复模式对急性脑卒中后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急性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4),2组均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温针灸联合尿路综合管理康复模式,观察组在发病24 h内开启此康复模式,而对照组在发病满2周时开启,疗程1个月,比较2组尿失禁严重程度积分与相关尿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尿失禁严重程度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1个月后,2组最大尿流率和最大膀胱容量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 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膀胱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减少(P 0. 05);最大逼尿肌压,观察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温针灸结合尿路综合管理的超早期康复模式,较之早期康复模式,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尿失禁症状与程度,改善膀胱功能,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舒泌通胶囊治疗湿热蕴结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舒泌通胶囊治疗,每次4粒,日3次;对照组应用癃闭舒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2组均连续用药8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 max)、膀胱残余尿量、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体积,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70例),其中显效率为27.5%;对照组总有效为77.5%(31例),其中显效率为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I-PSS、QoL、Q max、膀胱残余尿量、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而前列腺体积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6%,单项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单项证候总有效率为87.5%。经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BPH患者I-PSS、QoL、Q max,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疗效较佳,在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和减小前列腺体积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软坚散结功效的舒泌通胶囊治疗湿热蕴结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可显著改善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制剂,为BPH临床治疗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联合艾灸治疗阳虚型肺癌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三阶梯止痛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经筋刺法联合艾灸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控制情况、生存质量,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均呈现进行性的下降(P <0. 05)、阳虚证评分均有下降(P <0. 05)、生活质量评分各指标均有上升(P <0. 05);经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评分、阳虚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P <0. 05)。结论经筋刺法联合艾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阳虚型肺癌患者癌性疼痛,并在改善患者阳虚症状以及生存质量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祛风解毒活络汤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残疾指数(FDI)、血清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15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7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祛风解毒活络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功能评分(FDIP)、面部残疾指数社会功能评分(FDIS)及血清ET、NO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B、FDI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FDIP评分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H-B、FDI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DI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ET水平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祛风解毒活络汤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面神经功能和血清ET、NO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