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比较两组镇静后的Ramsay评分,记录镇静中0、4、8和12 h的心率、血压和呼吸,达到满意镇静深度的时间,镇静满意程度。镇静达12 h时停止药物输注,每30分钟评估1次镇静深度,记录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在镇静4、8 h的心率及动脉平均压均低于镇静0 h(P0.05),其中心率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而对照组镇静后各时间点呼吸抑制较为明显(P0.05)。两组在氧饱和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咪达唑仑用量、镇静满意程度、满意镇静调整时间、恢复时间等四项指标上,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用药物期间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满意,且减少了咪达唑仑的用量,对呼吸、循环抑制小。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52-3653
选取32例ICU需气管插管的COPD患者分为丙泊酚组和咪达唑仑组,分别在机械通气插管前使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镇静,观察给药前和气管插管前后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达Ramsay评分5分时所需时间、拔管前气管内分泌物量、苏醒时间及肺部感染概率。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下降,血氧饱和度升高;插管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较插管前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镇静情况及安全性比较,丙泊酚组患者明显优于咪达唑仑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用于气管插管的COPD患者机械通气前镇静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对ICU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1月我院1CU住院的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2 mg/kg镇静诱导插管成功后,微量注射泵持续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和芬太尼;对照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0.2 mg/kg镇静诱导,插管成功后,未联合应用芬太尼。评价两组患者疼痛、躁动、意外拔管、人机对抗的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发生疼痛、躁动、意外拔管、人机对抗的例数较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泵入可增加机械通气患者的舒适度,减少患者疼痛、躁动、意外拔管、人机对抗的发生例数,缩短机械通气的天数,有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采用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3年6月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参考组,每组49例。对全部患者应用咪达唑仑,研究组加用丙泊酚,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应用效果相比于参考组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研究组生命体征和参考组相比相对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参考组为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45)。结论 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中采取丙泊酚联合咪达唑仑,可以提高应用效果,稳定生命体征,并且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咪达唑仑与丙泊酚在急诊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100例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咪达唑仑镇静,观察组患者予以丙泊酚镇静。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命指标变化、作用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与用药前相比,停药后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二氧化碳分压均降低,而氧分压升高,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达到镇静效果最佳的时间、用药后苏醒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相比,丙泊酚用于急诊危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作用较好,不仅起效快,且停药后患者苏醒时间快,安全性较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许久玲  张晓路 《护理研究》2016,(8):2842-2845
[目的]探讨每日唤醒干预模式对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危重病人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9月—2015年7月收治的84例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每日唤醒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丙泊酚、咪达唑仑的使用总剂量、平均剂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丙泊酚平均使用剂量、咪达唑仑使用总剂量及其平均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唤醒干预有助于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病人病情向着正性方向转归。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300-4301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镇静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在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ARDS患儿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咪达唑仑治疗。比较两组镇静效果、疼痛程度、血气指标、呼吸力学指标和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儿童行为量表疼痛程度(FIAC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氧合指数(PaO_2/FiO_2)、肺动态顺应性(Crs)水平高于对照组,气道分压(PIP)、呼吸频率(R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ARDS新生儿机械通气中使用咪达唑仑可发挥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可有效改善患儿氧合功能,降低气道阻力,提升呼吸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机械通气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35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和联合镇静组,每组45例。在感染性休克常规治疗与机械通气基础上,咪达唑仑组、右美托咪定组、联合镇静组分别采用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联合右美托咪定的镇静治疗方案,比较3组患者干预后1、6 h的Ramsay镇静量表(RSS)评分与生命体征、住院相关指标和预后情况。结果 干预后1 h,右美托咪定组RSS评分高于咪达唑仑组、联合镇静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咪达唑仑组、联合镇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干预后6 h, 3组RSS评分、HR、呼吸频率、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每日唤醒时间长于右美托咪定组、联合镇静组,舒芬太尼镇痛用量大于右美托咪定组、联合镇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 3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不良记忆发生率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对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组25例(D+M组),咪达唑仑组25例(M组)。记录两组唤醒时间、机械通气1周咪达唑仑总用量、芬太尼总用量及其不良反应;并记录两组患者镇静前和镇静后30 min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均能达到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D+M组唤醒时间较M组缩短[(0.16±0.06)h vs(2.11±0.59)h],P<0.01;D+M组机械治疗1周咪达唑仑总用量为(486.3±40.2)mg,芬太尼总用量为(3.25±0.58)mg,较M组亦明显减少(P<0.05)。D+M组谵妄发生例次较M组少,两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M组和M组患者镇静后心率均有下降,镇静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组镇静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M组镇静后血压明显下降(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用于ARDS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唤醒时间较短,谵妄的发生率较低,并且减少咪达唑仑、芬太尼的用量,对循环的影响小,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采用咪达唑仑与吗啡联合持续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10年4月在重症医学科(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咪达唑仑组(A组)、咪达唑仑联合吗啡组(B组)。采用Ramsay镇静评分,使每例患者镇静水平达RamsayⅢ~Ⅳ级。观察起效时间、镇静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和停药后拔管时间;监测镇静12 h后的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B组起效时间、镇静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和停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且镇静12 h后B组血气分析及血流动力学较A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使用咪达唑仑联合吗啡镇静能达到满意镇静效果,同时改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抚触技术在产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在我科住院正常分娩和剖宫产的健康儿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抚触组100例,观察新生几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和产妇满意度。结果抚触组新生儿吃奶量、睡眠时间、排便时间及产妇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抚触既能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又能融洽护患关系,提高产妇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简单易行效果好的新型护理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应用于护士见习期护理培训管理与现代护理继续教育管理的适应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制定的各项护理培训管理流程及考核量化表对2006年及2007年的各50名见习期护士分别从护理部考核、科护士长考核、护士长考核、责任带教护师评价、患者评价、转正率角度按照职业道德、操作能力、服务质量、绩效考核、适应能力等5项指标进行2次测评.结果 评价者对见习期护士的2次测评评分比较,差异明显.结论 流程管理在见习期护士护理培训管理中的实施有利于临床护理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是适应新医疗环境下对见习期护士较好的护理培训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