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以手性药物左旋萘普生(S-naproxen)为模板分子,四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印迹法,以介孔材料SBA-15为载体合成了能选择性识别S-naproxen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扫描电镜及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粒径均匀、孔径分布窄、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同时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形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层,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自组装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聚合物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容量分别为Qmax1=2.504 μmol/g,Qmax2=16.680 μ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异丙酚分子印迹复合膜。方法:在紫外光照和引发剂的作用下,模板分子异丙酚、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MAA)和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在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滤膜表面聚合形成分子印迹复合膜,考察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的结合特性,用扫描电镜表征膜的表面形态。结果:复合膜形态良好,异丙酚和甲基丙烯酸以氢键的方式缔合。结论:用紫外光照射法可以制得异丙酚分子印迹复合膜。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了解在细胞信息传递中蛋白质酶氨酸磷酸化研究的较佳方法,采用免疫沉淀法Western印迹法对电离辐射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蛋白质磷酸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免疫沉淀结果表明,照射后17500、22000、28000、32000、40000、43000及53000蛋白分子发生酷氨酸磷酸化。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照射后28000、32000蛋白分子发生酷氨酸磷酸化。提示在蛋白质酷氨酸磷酸化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首先,以光敏小分子肉桂酸(CINN)为疏水基元,通过酯化反应对葡聚糖(Dex)进行疏水改性,制备双亲性大分子Dex-CINN;然后,利用选择性溶剂法诱导Dex-CINN与模板分子葡萄糖(Glu)共组装,制备分子印迹胶体粒子(MINPs)。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确定Dex-CINN的化学结构及改性率。利用Zeta电位及纳米粒度仪和透射电子电镜(TEM)对MINPs的粒径、电位及形貌进行表征。利用滴涂或电泳沉积的方法使MINPs在电极表面二次组装构建MINPs涂层,通过光交联固定涂层结构,再洗脱除去模板分子后得到分子印迹传感涂层。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两种分子印迹传感涂层的形貌进行表征,并进一步利用循环伏安法(CV)、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DPSV)对比研究两种分子印迹传感涂层的分析检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滴涂或电泳沉积的方法均能在电极表面制备分子印迹传感涂层;相比于滴涂法,电泳沉积法所制备的分子印迹传感涂层连续均匀,所形成的传感器对Glu具有更好的响应性以及识别能力,检测下限更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了解在细胞信息传递中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研究的较佳方法,采用免疫沉淀法及Western印迹法对电离辐射诱导的小鼠胸腺细胞蛋白质磷酸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免疫沉淀结果表明,照射后17500、22000、28000、32000、40000、43000及53000蛋白分子发生酪氨酸磷酸化。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照射后28000、32000蛋白分子发生酪氨酸磷酸化。提示在蛋白质酪氨酸磷酸化的研究中,免疫沉淀法优于Western印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作用,将功能大分子聚甲基丙烯酸(PMAA)逐步接枝到硅胶微粒表面,形成了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的硅胶微粒(PMAA/SiO2);以抗蚜威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为交联剂,通过氢键和静电作用,对接枝到硅胶表面的PMAA进行分子印迹,制备了抗蚜威分子表面印迹材料硅胶表面分子印迹聚甲基丙烯酸MIP-PMAA/SiO2;采用静态与动态两种方法研究了 MIP-PMAA/SiO2 对抗蚜威的结合特性,并考察了主要印迹条件 pH、混合溶剂中乙醇含量以及交联剂用量对印迹材料结合选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印迹材料 MIP-PMAA/SiO2对抗蚜威具有特异的结合选择性,相对于参比物残杀威,印迹前 PMAA/SiO2对抗蚜威的吸附选择系数为 1.52,而表面印迹材料 MIP-PMAA/SiO2 对抗蚜威的吸附选择系数提高到 12.2.另外该印迹材料具有优良的洗脱与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罗红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并对其特性进行研究。方法 以罗红霉素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特异性吸附实验研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特性。结果 通过静态平衡吸附法研究了模板聚合物的结合动力学以及该聚合物的结合能力和选择特性,通过Scatchard分析法研究了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结合特性,经计算聚合物的最大表观结合量(Qmax)和平衡离解常数(Kd)分别为90.3 mg·g-1和1.35 mg·mL-1。结论 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有形状、大小以及识别位点都与模板分子相匹配的空穴,即具有印迹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为支撑膜,左氧氟沙星(LVFX)为模板分子,采用热聚合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并应用于固相萃取选择性分离氧氟沙星外消旋体(OFLX)。通过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单体α-甲基丙烯酸和模板分子LVFX缔合的化学计量数2和结合常数K=3.83×105L2/mol2;用扫描电镜表征膜的表面形貌;固相萃取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中存在着空间结构和大小均与模板分子LVFX互补的孔穴组成的通道,该通道可选择性地透过底物分子,得到的LVFX和OFLX的最大分配系数KL和KO分别为2.7和2。该方法为分子印迹膜萃取技术用于手性药物拆分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分子印迹技术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通过该技术制备出的分子印迹传感器具有稳定性及重复性高、操作简便和费用低等优点。目前,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电化学和光学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药物分析和医疗诊断等方面。本文简要介绍了不同类型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电位型、阻抗型和电流型)和分子印迹光学传感器(荧光型、表面等离子共振型和发光型)的原理,以及各类传感器在小分子物质分析方面的应用进展,并提出一些需解决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以期为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媒介作用,在硅胶微粒表面偶合接枝聚甲基丙烯酸(PMAA),制备了PMAA/SiO2接枝微粒。 采用新型分子表面印迹技术,以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为交联剂,制备了以胆红素为模板分子的表面印迹材料MIP-PMAA/SiO2。分别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考查了该印迹材料对胆红素的识别特性。结果表明:该印迹材料对胆红素兼具优良的结合亲和性和特异的识别选择性,同时,具有优良的脱附性能,脱附率可达99.5%。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依达拉奉(Edaravone)为模板分子,合成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MIP)。方法研究不同功能单体对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影响,并通过Scatchard方程研究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选择吸附特性。结果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合成的分子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结论依达拉奉分子印迹聚合物有望用于临床对依达拉奉的富集与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制备水溶性L-半胱氨酸的分子印迹微球的方法.方法 以L-半胱氨酸为模板分子,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为功能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水相中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对聚合反应中温度和分散剂的用量进行研究.结果 分子印迹微球对L-半胱氨酸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温度和分散剂用量影响微球粒径.结论 悬浮聚合法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粒径可控、均匀,随着分散剂的浓度或者温度升高,粒径越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咖啡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分析该印迹聚合物用于提取茶叶中咖啡因的可行性。方法: 以咖啡因(caffeine)为模板分子,功能化的介孔分子筛SBA-15为载体材料,合成咖啡因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对其表面进行表征,利用吸附平衡实验研究聚合物对咖啡因的吸附性能;用该印迹聚合物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结果: 在最佳吸附pH为7.0的条件下,印迹聚合物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大,对咖啡因的吸附平衡和动力学数据分别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和Pseudo-second-order动力学模型。提取实验表明印迹聚合物能有效地从茶叶粗提物中分离咖啡因。结论: 分子印迹技术为茶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因印记的擦除、建立和维持是正常胚胎发育的基础,这一过程的实现主要有赖于各种DNA甲基转移酶的准确表达和密切合作,多种遗传综合征和胚胎发育缺陷与基因印记异常有关。基因印记对原始生殖细胞胞核全能性、配子成熟、胚胎生长发育、胎盘结构和功能,以及出生后个体的生长发育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肝癌(HCC)中IGF-2表达特性及与其“基因印迹”状态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Northernblot、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结合PCR、RPA等方法对17例HCC和6例HCC细胞系进行了IGF-2基因表达,启动子特异性等位基因的表达和IGF-2“基因印迹”状态变化的研究。结果HCC中IGF-2表达为多样性(低表达,近似正常表达和过度表达)和胚胎性(启动子P3、P4重新活化和表达);1例HCC中IGF-2双等位基因表达来自于P3“基因印迹”的丢失。结论在IGF-2过度表达的HCC中存在功能性的IGF-2启动子特异性的“基因印迹”丢失现象。IGF-2异常表达与其启动子调控失序有关。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γD-crystall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cataract formation. Being highly stable, γD-crystallin proteins are composed of two domains. In this study we constructed and analyzed protein models of the mutant γD-crystallin gene, which caused a special fasciculiform congenital cataract affecting a large Chinese family.Methods γD-crystallin protein structure was predicted by Swiss-Model software using bovine γD-crystallin as a template and Prospect software using human βb2-crystallin as a template. The models were observed with a Swiss-Pdb viewer. Results The mutant γD-crystallin structure predicted by the Swiss-Model software showed that proline23 was an exposed surface residue and P23T change made a decreased hydrogen bond distance between threonine23 and asparagine49. The mutant γD-crystallin structure predicted by the Prospect software showed that the P23T change exerte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otein‘s tertiary structure and yielded hydrogen bonds with aspartic acid21, asparagine24, asparagine49 and serine74. Conclusion The mutant γD-crystallin gen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protein‘s tertiary structure, supporting that alteration of γ-crystalli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cataract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7.
基因组印记与基因组印记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组印记(又称遗传印记)是指基因根据亲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达。印记基因的存在能导致细胞中两个等位基因的一个表达而另一个不表达。基因组印记是一正常过程,此现象在一些低等动物和植物中已发现多年。印记的基因只占人类基因组中的少数,可能不超过5%,但在胎儿的生长和行为发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因组印记病主要表现为过度生长、生长迟缓、智力障碍、行为异常。目前在肿瘤的研究中认为印记缺失是引起肿瘤最常见的遗传学因素之一。本文就基因组印记及基因组印记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细胞膜蛋白分离纯化技术,以期实现快速、高效分析细胞膜蛋白质。方法 本文以乳腺细胞系MCF-10A为模型,用sulfo-NHS-LC-biotin标记完整的活细胞,使细胞表面蛋白生物素化,细胞裂解后利用链亲和素对膜蛋白进行分离富集,再洗脱膜蛋白,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利用液相层析偶合串联质谱技术(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鉴定提取得到MCF 10A膜蛋白。结果 sulfo-NHS-LC-biotin浓度为0.2 mg/mL时得到的标记纯化膜蛋白最多,可作为标记最适浓度。利用这种方法鉴定出256个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中膜蛋白占63%,比传统膜蛋白分离纯化方法得到的结果好。结论 这种方法省去常规分离膜蛋白时所需的超速离心,具有操作简单、可行性高、平行性高的特点,有望用于规模化肿瘤膜蛋白的差异比较,为肿瘤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靶标。  相似文献   

19.
Different Imprinting Status of IGF—2 in Epithelial Ovarian Tumo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ecause of the scarcity of valid diagnosis andsensible symptoms atearly stage,two thirds of theovarian cancers were found terminal when the pa-tients see their doctors atthe first time.Abundantfactors,such as genetic,environmental and en-docrinal factors,are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ofthe malignancies but the definite mechanism re-mains unknown.Genomic imprinting is a recentlyfound hereditary phenomenon different toMendel's law.Current evidences showed that thisparent- of- origin specific 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