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刺镇痛的脑功能MRI研究   总被引:40,自引:3,他引:40  
目的 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方法研究与针刺镇痛有关的脑功能区。方法 针刺8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的右侧大肠经合谷穴,同时进行全脑的fMRI扫描。用t检验分析获得针刺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 8例受试者中6例的资料符合研究条件而被采用。针刺引起的信号升高与信号降低出现于不同的多个脑区(t≥2.345,P<0.01),其中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左侧豆状核区的信号升高,以及双侧前扣带回区和双侧枕叶的信号降低,被认为可能是与针刺镇痛有关的脑区反应。结论 用fMRI方法研究表明,针刺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多个脑功能区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之一。fMRI是目前无创伤性的研究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针刺镇痛引起的相关脑区活动变化。本文简要回顾疼痛及镇痛的解剖生理机制,对针刺镇痛所引起相关脑功能区的整合及调控机制进行总结,并就得气等对镇痛效果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针刺位于足少阴肾经上的太溪穴(KI3)及非穴位对照点进行多次脑fMRI,探讨针刺引起的脑功能变化.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10名,在不同时间进行4次完全相同的功能磁共振扫描,每次扫描间隔至少间隔两周.结果 针刺太溪穴及非穴位点均可以观察到脑功能的活动.针刺两点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次实验中及同一次实验过程中不同个体间的BOLD信号均有较大变异,但同一次实验中所有志愿者组分析结果相对恒定;组分析结果显示针刺太溪与非穴位点引起的脑功能活动有明显差别.结论 应用fMRI来研究针刺脑功能活动,为了解针刺某特定穴位点特定个体脑激活模式,需行多个时相的功能磁共振扫描,以获得精确的脑激活模式图像.  相似文献   

4.
大脑是生物体内结构和功能最复杂的组织 ,大脑的神经细胞总数约为 1 0 1 2 个 ,相当于整个银河系星体的总数。此外 ,它还有比神经细胞多 1 0~ 50倍的神经胶质细胞 ,这些神经胶质细胞也可能在处理信息中起作用。另外 ,大脑是人体接受外界信号、产生感觉、形成意识、进行逻辑思维、发出指令、产生行为的指挥部 ;是人体内外环境信息获得、存储、处理、加工和整合的中枢。对脑高级功能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脑、保护脑、乃至创造脑[1 ] 。脑高级功能包括语言、记忆、感知觉、情绪、思维等许多方面。历史上最早是从解剖人的尸体和研究脑局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研究针刺外关穴和非穴(在三焦经与小肠经之间中点,平外关穴,下同)两种情况下,健康青年志愿者不同脑区的激活情况,以印证"经穴特异性-脑相关假说".材料和方法:12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针刺外关穴组和针刺非穴组,分别接受针刺刺激.同时,运用GE公司3.0T超导MRI系统完成脑部扫描.所得图像采用SPM2软件包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针刺外关穴能显著激活BA13、22、37、40、44、45、47区、海马、杏仁核、黑质等区域,针刺非穴则能显著激活BA2、6、8、13、21、37、40、44、45、47区等区域,针刺外关穴与针刺非穴对比则发现,BA2区和双侧小脑等区域有明显的激活点.结论:针刺外关穴能特异性地激活脑部功能区,为其疗效特异性的中枢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电针影响交感神经活动的脑功能磁共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采用脑fMRI方法观察电针穴位对交感神经活动的可能影响。材料和方法:12例左侧腰腿痛患者,针刺左侧足少阳胆经的阳陵泉(GB34)和悬钟穴(GB39)。全脑fMRI扫描采用Block设计,电针刺激与静息交替进行,每次2min,共持续10min;每隔5min,记录患者电针及fMRI扫描时受试者掌心皮温的变化,作为判断交感神经活动的指标。功能图像后处理分析得出不同掌心皮温变化者在电针时的平均脑功能图像并进行比较(Z阈值为2.3,P〈0.05)。结果:12位受试者中有9例在接受电针后掌心皮温呈持续升高,3例掌心皮温呈明显下降趋势。皮温升高组与皮温降低组相同的脑激活区包括:右侧SI区、右侧SII区、双侧岛叶、双侧ACC(BA24)、双侧丘脑、双侧颞上回、双侧小脑、PAG等。对比发现,皮温升高组双侧尾状核头部及右侧豆状核、PAG区明显激活;而皮温降低组其双侧ACC、岛叶、SI以及双侧额叶眶回、双侧视皮质及双侧海马、杏仁核激活明显。结论:电针穴位能够对患者交感神经的活动产生影响;电针可能通过改变交感神经活动而影响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波谱与脑功能成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磁共振波谱技术及功能性磁共振技术的日臻完善和发展,人们对脑,这个人体内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器官的认识,从单纯的影像学研究转而进入了分子水平和超细胞(行为)等各个不同层次上的深入探索。这些对于从本质上揭示脑的结构、功能及行为机制之间的关系无疑提供了巨大的研究前景。本文对磁共振波谱技术的原理及目前在临床和基础科学领域取得的进展作简单回顾,对其在脑功能研究中的地位和价值作出评价。一、磁共振波谱(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进行系列特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调节哮喘患者静息态下脑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变化情况.方法:招募10例哮喘患者(哮喘组)及与其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18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采集电针前、电针大椎、风门、肺俞30 min后的静息态fMRI脑影像.分析2组局部一致性(Re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以差异脑区为种子点分析哮喘患者电针...  相似文献   

9.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已广泛应用于人体运动、感觉、视觉、味觉、语言及各种复杂认知任务的研究,近年来有关听觉的fMRI研究报道也日益增多,并显示出其潜在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时辰针刺足少阴肾经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时辰针刺足少阴肾经后引起的脑功能变化及其各功能区在脑内定位的异同和分布规律,寻找不同时辰针刺同一经络治疗效果差异的中枢原因。方法:健康志愿者20例在足少阴肾经开穴和闭穴时配伍电针针刺太溪与复溜两穴位后进行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实验,同时选取2个非穴位针刺点进行同样的实验作为对照。结果:足少阴肾经开穴组与闭穴组脑功能成像结果显示功能被激活信号增高和功能被抑制信号减低的脑区有不同。开穴组最大激活脑区位于双侧扣带回,最大抑制脑区位于右侧眶内侧回。闭穴组最大激活脑区位于左侧小脑,最大抑制脑区位于右侧眶内侧回。结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到的不同时辰针刺后中枢效应的差异,不同时辰针刺非穴点后,没有这种差异。不同时辰针刺足少阴肾经后,脑功能激活信号增高脑区和信号减低抑制脑区均有差异,开穴时段内两经络激活区和抑制区的数目和范围要比闭穴时段内多和广。开穴时可以形成完整的中枢激活与反射环路,闭穴时则无法形成完整的环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脑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MRI(BOLD-f MRI)研究健康成年人及脑肿瘤患者运动功能皮层定位并探讨其对脑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例健康志愿者和32例脑肿瘤患者(术前25例,术后7例)共42例受试者,行利手、非利手的单手握拳(简单运动)或单手对指(复杂运动)运动的脑BOLD-f MRI检查,分析脑肿瘤对运动皮层位置和功能的影响。结果:健康成人运动皮层主要位于对侧躯体感觉运动皮层(SMC),单或双侧辅助运动区(SMA)、运动前区(PMA)和双侧小脑半球。复杂运动或非利手运动时脑功能激活区范围和程度较简单运动或利手运动时增多。累及功能皮层的脑肿瘤患者,可见患侧部分脑功能区激活,但激活区移位、分布弥散。术后脑肿瘤患者功能皮层的位置基本恢复正常。结论:BOLD-f MRI是一种有效而无创的脑功能皮层定位方法,有利于脑肿瘤的精确定位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肝豆状核变性脑部MRI表现(附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HLD脑部MRI征象及其与临床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9例临床及化验证实的HLD患者进行头部MRI检查。结果,(1)发病部位依次为苍白球(77.8%)红核(66.7%)黑质(66.7%),导水管周围灰质(66.7%),壳核(55.6%),丘脑(55.6%),脑桥(33.3%),(2)MRI主要表现为继发于铜沉积所致的长T1长T2信号,短T2信号出现机率减少,(3)病程愈长,累及部位愈多,  相似文献   

13.
脑原发淋巴瘤的MRI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脑原发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特征,以加强对该肿瘤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1例脑原发淋巴瘤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肿瘤的部位分布、形态和肿瘤的信号特征。结果:11例肿瘤中,顶叶4例,额叶3例.胼胝体及透明隔区3例,眼球及海绵窦区1例。全部肿瘤呈实质性肿块,7例T1WI呈稍低信号.T1WI呈稍高信号;4例T1WI和T2WI呈等信号;增强后11例肿瘤均呈明显均匀性强化。结论:脑原发淋巴瘤多起源于脑实质和胼胝体区.肿瘤通常没有囊变和坏死,增强后呈明显强化是其特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脑干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特点,讨论MRI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7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19~45岁,平均28.7岁;均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脑干血管母细胞瘤1例位于延髓,2例位于延髓与脑桥交界处,4例位于脑桥。6例为单发囊性,呈大囊小结节,囊液呈长T1长T2信号,瘤结节呈不规则形,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强度,T2WI呈较高信号强度。瘤旁无水肿或水肿较轻。增强扫描瘤结节明显强化,部分囊壁呈环形强化。1例为实质性,T1WI呈中等偏低信号,T2WI呈中等偏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显著增强。肿瘤实质内及肿瘤旁可见迂曲的血管流空影。结论:MRI对脑干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增强扫描对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单发脑实质内转移瘤的MRI表现,并探讨其与脑内其它病变的鉴别要点。材料和方法:选择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单发脑转移瘤,其中11例有原发恶性肿瘤史,9例先有脑部转移灶后发现原发灶。结果:典型单发脑转移瘤呈长T_1长T_2信号,瘤体小而周围水肿面积较大,占位效应显著。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状、结节状强化,且有原发恶性肿瘤史。结论:单发脑转移瘤一般均有较典型表现,注意密切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16例非典型脑脓肿临近脑膜异常强化的MR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16例不典型脑脓肿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人术前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5例术前行CT平扫. 结果 单房性脑脓肿12例,多房性脑脓肿4例.其中脓肿腔>3 cm者13例,有12例MR平扫可见脓肿壁呈中等信号"暗带",另4例中等信号脓肿壁显示不连续或模糊不清.16例增强后均呈环形强化,其中7例脓肿壁厚薄不均,5例脓腔形态不规则,4例在脓肿壁上可见结节状强化.16例增强后在脓肿邻近脑膜均见强化. 结论 认识不典型脑脓肿的MR表现特别是邻近脑膜强化对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为脑原发性淋巴瘤的数目、部位、信号、强化方式、水肿、占位效应、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磁共振波谱(MRS)表现。结果单发3例(27%),多发8例(73%)。21个(63%)病灶位于幕上脑深部白质近脑室旁,7个(21%)病灶位于脑表面,5个(16%)位于幕下。24个(73%)病灶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18个(55%)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5个(36%)病灶周围轻度水肿及占位效应,9个(64%)病灶周围有中重度水肿及占位效应;团块状、结节状均匀强化15个(46%),不均匀环状强化8个(24%);3例肿瘤在DWI上呈高信号,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表现为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肌酸(Cr)峰降低,胆碱(Cho)峰显著升高,见乳酸(Lac)峰和高大脂质(Lip)峰。结论脑原发性淋巴瘤有较为特征的MRI表现,结合DWI、MRS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黑色素瘤脑转移的低场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黑色素瘤脑转移的低场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的MRI表现. 结果 黑色素瘤脑转移患者的MRI表现分为3种:(1)脑内多发大小不等、球状、结节状病灶,T1WI高信号,T2WI上为低信号,灶周水肿明显,增强扫描病灶呈均一高信号,共4例;(2)肿瘤内可有出血而致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多呈不规则、花环状强化影,共3例;(3)在前两种表现基础上合并脑膜转移,共1例. 结论 黑色素瘤脑转移的瘤体易出血和富含黑色素颗粒这两个特征,决定其MRI表现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颅脑MRI表现,评价MRI对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8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颅脑MRI资料,其中22例行DWI检查,1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颅脑MRI无异常发现12例,有异常发现70例,阳性率为85.4%.脑MRI异常信号发病部位依次为豆状核(63/70)、中脑(23/70)、丘脑(21/70)、桥脑(21/70)、尾状核头(15/70)、额叶(5/70)、齿状核(5/70)、胼胝体压部(4/70)、小脑中脚(1/70)、枕叶(1/70).病灶以长T1、长T2信号为主,有4例双侧苍白球等部位显示短T1、短T2信号;1例脑内广泛受累;13例显示软化灶;脑萎缩54例,其中5例仅表现为脑萎缩.结论 MRI对肝豆状核变性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