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C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诊断肾癌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6例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C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特征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CT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符合率和肾动脉解剖显示正确率达到96.15%.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合率和肾动脉解剖显示正确率达到92.31%. 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G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诊断肾癌都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两组正确率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CTA)比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指导肾癌的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C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诊断肾癌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26例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2T(C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特征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CT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符合率和肾动脉解剖显示正确率达到96.15%.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合率和肾动脉解剖显示正确率达到92.31%. 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CT(C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诊断肾癌都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两组正确率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法MS(3T(CTA)比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法(DSA)对指导肾癌的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SAH病人的CTA与DSA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8例SAH病人的脑血管DSA显示,正常10例,血管病变18例;其中动脉瘤12例,AVM 3例,脑血管狭窄3例,CTA漏诊1例小的后交通动脉瘤和1例血管狭窄,其余26例病人的CTA诊断结果与DSA一致。结论:CTA对SAH病人的脑血管病变检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刨性检查,患者不易接受,因而也不能作为筛查手段;CT脑血管造影(CTA)技术对诊断颅内动脉瘤有一定优势,并能同时发现颅内血管出现的钙化、软斑块及狭窄等病变,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TA和DSA对颅内动脉瘤及颅内动脉血管的其他病变的检查诊断优势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创新》2015,(36):53-55
目的:探讨DSA检查与CTA检查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6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DSA与CTA两种诊断方法进行检查,并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DSA诊断阳性48例,阳性率为75.0%;CTA诊断阳性45例,阳性率为70.3%,两种方法诊断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和CTA两种方法诊断动脉瘤、动脉瘤及动脉瘤口直径相关测量数据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CTA诊断相比,DSA诊断阳性率结果较好,测定动脉瘤,动脉瘤及动脉瘤口直径相关数据的效果较好,因能够有效显示较小动脉瘤,而不易出现漏诊情况。结论:临床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CTA扫描检查三维重建图像技术相比,DSA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其能够屏蔽颅骨影像,避免漏诊情况的发生,且对畸形血管团大小、脑动静脉畸形部位等情况的显示较好,因此依然是临床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为参照,观察64层螺旋CTA在颈内动脉检出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148例怀疑前循环缺血发作的患者施行64层螺旋CTA检查,其中79例同时行DSA检查,并将CTA与DSA结果相对照,比较两者之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行CTA检查的148例患者中有119例患者颈内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79例行DSA检查的患者颈内动脉有不同狭窄,CTA与D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A对颈内动脉系统病变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具有微创伤性,能用于颈内动脉的诊断,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肠出血的部位及原因诊断比较棘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是目前诊断小肠出血有重要价值的诊断技术 ,作者对 2 5例疑似小肠出血的消化道出血病人的DSA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探讨提高小肠出血诊断率的途径与方法。1 材料和方法 选择我院 1997~ 2 0 0 2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者 2 5例 ,男 14例 ,女 11例 ,年龄 2 5~ 70岁。有反复出血及贫血 ,Hb70~ 12 0 g/L ,平均 10 5 g/L。临床症状有暗红色血便 2 3例 ,粘液血便 2例 ,腹痛 5例 ,腹块 4例 ,呕血 2例。病程最短 4天 ,最长 10年。根据病史、体征及临床表现 ,11例选用胃镜 +钡餐造影 …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对照研究,探讨CTA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12例,进行64层螺旋CTA检查,并将结果与DSA结果相对照,判断两者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行CTA与DSA检查的112例患者中,CTA发现阳性病例43例,DSA发现阳性病例44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9,P=0.891),其中CTA诊断为动脉瘤39例,与DSA之间的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100%,诊断为血管畸形4例,与DSA和手术结果之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动脉瘤的大小为(7.47±4.58)mm,瘤口直径为(2.51±1.19)mm,与DSA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34、0.307,P>0.05).结论 64层螺旋CTA可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道22例椎动脉DSA检查结果,介绍动脉法DSA(IADSA)检查方法,着重就椎动脉的解剖、静脉法DSA(IVDSA)和IADSA的优缺点及DSA检查的副作用进行探讨,并提出对于拟诊为椎动脉型或以椎动脉型为主的混合型颈椎病最好采用IADSA检查予以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CT、CTA、DSA影像表现,以提高对SAH之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SAH患者66例,男35例,女31例,年龄17~74岁,平均45岁,全部CT检查,其中55例行DSA检查,15例行CTA检查。[结果] CT检查,检出动脉瘤5例;DSA检查,其中检出动脉瘤45例,动静脉畸形6例;15例CTA检查,检出动脉瘤12例,动静脉畸形1例。[结论] CTA与DSA在SAH的病因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CTA作为简便的非损伤性血管检查方法,对危重及术后复查患者更具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减影CTA和64层VCTDS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减影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和64层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olume CT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VCT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检索1990~2008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依据标准筛选,获取9篇文献进行研究(英文7篇,中文2篇),提取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这两种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所纳入9篇文献中,除Imakita、Romijn等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为92%、99?,其余均为100%,特异性为90%~100%.从文献的图片中获得脑血管显示及动脉瘤的诊断信息,88.9%图像质量达到优良(8,9),与其他减影CTA比较,VCTDSA图像质量优,可完整的显示全脑血管.显示5级分支血管,清晰显示动静脉、动脉瘤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结论:与其他减影CTA比较,VCT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DSA在肾外科疾患中的诊断及介入性放射治疗李晓群崔维奇吴显新(江西省南昌市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南昌330008)我院引进法国CGR公司Z000mA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仪。于1988年9月应用于临床至今,行肾A造影210例,并对部分肾脏疾病如肾病、脓肾、肾破... 相似文献
13.
14.
15.
四例下消化道出血DSA诊断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法行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对4例下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肠系膜上、下动脉DSA造影,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4例病人DSA造影后出血部位均得以明确,出血原因包括直肠上段血管畸形2例、空肠平滑肌肉瘤1例、回肠非特异性溃疡1例。血管畸形显示病变区域血管增多,增粗、迂曲呈丛状,静脉过早显影;空肠平滑肌肉瘤显示肿瘤染色;回肠非特异性溃疡显示单纯造影剂外漏。结论:选择性动脉DSA是下消化道出血定位诊断的有效方法,对肿瘤及血管性疾病可以明确其出血病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肺动脉3D造影在肺血管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肺血管临床受教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传统2D肺血管CT/CTA阅片(对照组)和DSA 3D造影阅读(实验组)教学,对两组的评分(分值)和开始阅片到完成诊断所用时间计时(min)进行比较,评价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考核分值明显较对照组高;开始阅片到完成诊断所用时间计时(min)明显较后者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SA引导下的3D肺动脉造影阅片有望成为突破肺血管教学中"教""学"两难困境的可供选择的、富有前景、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DSA与CTA诊断前、后交通动脉瘤的优缺点。方法:30例脑出血或单侧动眼神经麻痹而疑有前、后交通动脉瘤的患者进行DSA和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前、后交通动脉瘤的检出率及显示动脉瘤瘤颈、瘤体、钙化、血栓的优劣。结果:12例前交通动脉瘤DSA与CTA检查阳性率均为100%。18例后交通动脉瘤,DSA检查阴性1例,可疑2例,阳性15例,阳性率为83.33%;CTA检查阴性1例,可疑6例,阳性11例,阳性率为61.11%。CTA对前交通动脉瘤瘤颈、瘤体、钙化、血栓的显示优于DSA,对后交通动脉瘤与DSA差别不大。结论:CTA对前交通动脉瘤的敏感性达100%,对后交通动脉瘤诊断尚不能代替DSA,DSA与CTA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动脉瘤,尤其是后交通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20.
TCD、CTA与DSA对比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病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颅底异常血管网(Moyamoya Disease MMD)的特征表现并与CT血管造影(CTA)对照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21例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烟雾病患者进行TCD、CTA检测资料分析.结果 TCD探测21例,明确诊断20例,高度怀疑1例,阴性者1例,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1%;CTA探测22例,均明确诊断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并被DSA证实.讨论 TCD可以对烟雾病患者的脑血流进行追踪观察,能够发现更多缺血性和表现为非典型血管病临床症状的烟雾病患者,对于MMD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并且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