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索红细胞内Ca2+转运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更为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8例、先天性心脏病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9例和查体正常的健康儿童22例红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t检验.结果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组红细胞钙含量明显高于未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组和健康儿童组(P<0.01),未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组与健康儿童组红细胞钙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红细胞钙转运异常可能是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主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红细胞内Ca2 转运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更为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8例、先天性心脏病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9例和查体正常的健康儿童22例红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并进行方差分析,并进行t检验. 结果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组红细胞钙含量明显高于未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组和健康儿童组(P<0.01),未合并肺动脉高压先心病组与健康儿童组红细胞钙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红细胞钙转运异常可能是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主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红细胞内Ca2+、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Ca2+水平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8例、先天性心脏病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9例红细胞内钙离子含量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含量。结果红细胞钙与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γ=0.818(P<0.01)。结论改善先心病病人的钙离子浓度可以有效的降低P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平滑肌细胞游离Ca2+含量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更为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8例、先天性心脏病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9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含量。结果肺动脉高压组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含量较非肺动脉高压组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测量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含量对于研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转运异常与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滑肌细胞游离Ca2+含量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更为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8例、先天性心脏病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9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内钙离子含量。结果肺动脉高压组中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含量较非肺动脉高压组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测量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含量对于研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转运异常与先心病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氨基末端脑钠素原与肺动脉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氨基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P)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20例健康儿童(正常对照组)及4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浆NT-proBNP浓度.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动脉压力,分为三组:无肺高压组18例、轻度肺高压组18例、中重度肺高压组10例.结果 先天性心脏病无肺高压组NT-proBNP水平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心病患儿血浆NT-proBNP随着肺动脉压升高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NT-proBNP浓度升高,升高程度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血浆NT-proBN检测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高压具有特异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评价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中偶联因子6(coupling factor6,CF6)含量的变化,以探讨CF6在本疾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8月16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3组,先天性心脏病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组41例为对照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但未达到重度肺动脉高压组76例为A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组43例为B组。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不同组别血浆中CF6的含量。结果对照组CF6含量(199.54±44.7)ng/L,A组(168.74±99.8)ng/L,B组(305.44±81.7)ng/L。对照组与A组之间CF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F6含量较对照组、A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低体质量患儿血浆中CF6含量明显升高,提示CF6可能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氮吸入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吸入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统计分析2006年8月~2008年5月共5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资料。结摹本组58例患者肺动脉高压改善,病情稳定,顺利脱离呼吸机,预后良好。未发现明显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吸入NO治疗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氧合指数,从而改善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和血管生成素-2 (angiopoietin-2)在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4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根据术中肺动脉测压结果,分为先心病不伴有肺动脉高压组(16例),先心病伴轻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和先心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11例).8例因肺大疱行肺叶楔形切除术的患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患者肺组织内angiopoietin-1、angiopoietin-2、Tie2和激活型caspase-3进行检测.结果 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微细动脉内膜内皮细胞肥大增生.先心病伴轻度肺动脉高压组和先心病伴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组angiopoietin-1和Tie2的表达逐渐升高.肺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内Tie2的磷酸化也逐渐增加,但激活型caspase-3却明显降低.结论 内皮细胞凋亡减少可能是先心病肺动脉高压形成中一个重要的病理机制.angiopoietin-1/Tie2系统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细胞凋亡,促进体-肺分流肺动脉高压的形成.然而在这个过程中angiopoietin-2可能并不起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循环内皮细胞与先天性心脏病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先心病合并肺高压患者,术前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的数量,并彩超测量肺动脉压力、查动脉血气氧饱和度.术后随访半年,根据患者肺动脉压力是否下降及动脉血气改善与否分为可逆性组和不可逆组,比较可逆组、不可逆组、健康对照组的循环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CEC计数在不可逆组显著高于可逆组和健康对照组.结论 循环内皮细胞计数可预测先心病患者继发肺动脉高压是否可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病因急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心房利钠肽(ANP)、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变化及其与动脉氧分压的关系.方法 将心衰组病例分为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A1)2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心力衰竭组(A2)1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组(A3)13例;对照组患儿分为肺炎组(B1)21例,先天性心脏病组(B2)15例,健康儿童组(B3)16例.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放射免疫均相竞争法检测血NT-pro-BNP、ANP、ET水平.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心功能,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检测肺动脉压力.结果 心衰组与对照组各病例间NT-Pro-BNP、ANP、ET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与心功能指标LVEF数值变化及血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心衰组与对照组各病例间NT-Pro-BNP、ANP、ET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与血氧分压呈显著负相关.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对心衰急性期患儿血NT-pro-BNP、ANP、ET水平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归纳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救治方法。方法:分析6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的患儿资料。结果:经积极综合治疗后有52例患儿重症肺炎治愈出院,其中有12例反复合并肺部感染住院2次以上,8例因治疗效果欠佳或复杂先心病转上级医院治疗,1例在本院行先心病手术修补术后治愈出院,4例有重度肺动脉高压、难以控制的心力衰竭以及严重的反复感染,病情严重放弃治疗,住院时间3h~30d。结论:先心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经积极内科治疗后大部分肺炎可好转及治愈,为先心病手术做好准备,对于复杂先心病或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患儿治疗效果差,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围术期管理经验,为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高压患儿的手术成功率提供基础.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10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围术期管理经验进行总结,其中室间隔缺损(VSD)82例,房间隔缺损(ASD)3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VSD合并ASD 10例,PDA 4例.结果 104例患儿手术后痊愈101例,成功率97.12%.手术后死亡3例,均为发生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患儿;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4例:3例为肺不张,1例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经雾化吸入、吸痰、拍背、抗炎等治疗后痊愈.结论 采用科学的围术期管理方法,能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顺利度过围术期,获得满意的疗效.积极改善患儿的心功能、肺功能、保持内环境平衡是此类患儿围术期管理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4.
曾红军  庞玉生  梁秀安 《广西医学》2009,31(10):1409-141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9)在肺血管重构中的作用。方法81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按治疗前肺动脉收缩压(SPAP)分为4组:非肺动脉高压组16例(SPAP〈30mmHg)、轻度肺动脉高压组21例(SPAP30—39mmHg)、中度肺动脉高压组211例(SPAP40-69mmHg)和重度肺动脉高压组23例(SPAP≥70mmHg)。选择2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1和MMP-9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先心病各组MMP-1、MMP-9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患儿血清MMP-1、MMP-9含量显著增高,MMP-1、MMP-9可能协同参与肺血管重构,MMP-1对触发肺血管重构可能起着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血浆ET-1、血清NO浓度的变化以及与肺动脉压力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30例无肺动脉高压的CHD新生儿为无PH组,20例CHD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患儿为轻度PH组.20例CHD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为中重度PH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浆NT-proBNP与肺动脉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与肺动脉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在先心病门诊就诊筛选出的120例先心病患儿依据彩超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肺动脉压正常组,n=60,PASP〈20 mm Hg)和实验组(肺动脉高压组,n=60),肺动脉高压组根据彩超检测脉动脉压结果分为A组(PASP 20-30 mm Hg),B组(PASP 30-50 mm Hg),C组(PASP〉50 mm Hg),分别检测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对照组血浆NT-proBNP含量明显小于实验组(t=25,P〈0.01);先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随着肺动脉压升高而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t检验,P〈0.01)。结论 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NT-proBNP是升高的,NT-proBNP与肺动脉压存在相关性,NT-proBNP可作为先心病肺动脉高压评价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监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前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浓度变化,探讨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内皮素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与内皮素的相互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外科2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麻醉经中心静脉留置漂浮导管测定肺动脉压力,并根据肺动脉压力将其分为三组,先天性心脏病无肺动脉高压组,轻度肺动脉高压组以及度肺动脉高压组各8例。检测各组患者术前,术后及康复出院时血浆中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以及内皮素浓度并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 1、术前无肺高压组、轻度肺高压组、中重度肺高压组血浆内皮素浓度测值分别为(32.9±5.8),(42.8±4.9),(60.8±15.4);经线性相关回归分析,先心病合并肺高压内皮素与肺动脉压力两者之间呈正相关。2、术前无肺高压组、轻度肺高压组、中重度肺高压组血浆肾素浓度测值分别为(3211.7±1241.2),(4569.9±1155.2),(6989.0±990.1);经线性相关回归分析,先心病合并肺高压肾素与肺动脉压力两者之间呈正相关。3、术前无肺高压组、轻度肺高压组、中重度肺高压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测值分别为(44.6±12.9)、(64.1±9.9)、(69.0±10.9);经线性相关回归分析,先心病合并肺高压血管紧张素Ⅱ与肺动脉压力两者之间呈正相关。4、利用线性相关统计学方法得知,在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组肾素以及血管紧张素Ⅱ与内皮素呈正相关。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血浆内皮素浓度与肾素-血管紧张素Ⅱ浓度之间呈正相关,两者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护理的措施和要点.[方法]总结3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护理中呼吸道及血流动力学的观察和护理情况.[结果]除2例死亡,病死率为6%外,其余康复出院.[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围术期护理特别是呼吸道护理对于手术的成败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血栓素A2(TXA2)的变化及其受体在肺组织中的变化。方法采集60例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浆,采用酶免、放射性免疫及ELISA等方法测定ET-1、CGRP和TXB2含量,修补术中取患儿肺组织,采用RT-PCT的方法检测相应受体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先天性心脏病组)患儿血浆ET-1及TXB2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血浆CGRP的含量水平则明显降低(P<0.01);与无肺动脉高压组患儿相比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ET-1和TXB2的含量显著增高,而CGRP的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P<0.01);经过PGE1治疗14 d后,患儿血浆ET-1和TXB2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CGRP的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与无肺动脉高压组患儿相比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肺组织中ET-1和TXA2受体的mRNA表达显著增高,而CGRP受体的mRNA表达量则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ET-1、CGRP和TXA2与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肺动脉压导管压力测定与连续波多普勒法测定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用连续波多普勒法与术前所测肺动脉压导管压力测定进行比较。结果用连续波多普勒法测出肺动脉压与导管所测肺动脉压显著相关(r=0.78,P〈0.01),可达到定量诊断肺动脉高压的目的。结论连续波多普勒法对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评估可靠,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