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是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各地呈明显上升趋势,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40%~50%妇女可重复感染,50%的妇女反复感染.孕妇假丝酵母菌带菌阳性率为50.12%,有症状者占40.73%[1]. 相似文献
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疾病。约3/4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其中一半的妇女经历过多次发作。过去误称霉菌性外阴阴道炎。"白假丝酵母菌"亦称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呈椭圆形,行出芽繁殖的假丝酵母菌,通常存在于人的口腔、肠道、上呼吸道等处。 相似文献
3.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假丝酵母菌除作为条件致病菌寄生阴道外,也可寄生于人的口腔、肠道,一旦条件适宜可以引起感染。这3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少部分患者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相似文献
4.
妊娠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WC)是一种由条件致病菌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女性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据美国统计约75%的女性一生至少患病1次,而其中50%重复或反复发作。VVc的病原体80%~90%为白色假丝酵母菌,但近年有向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变迁的趋势,其中以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多见。妊娠期WC发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5.
6.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常见外阴阴道炎症,妊娠期孕妇的VVC发病率明显升高。妊娠期VVC常见致病菌种主要有白色假丝酵母菌和非白色假丝酵母菌,发病机制则主要是局部的防御机制受损。同时VVC对妊娠有一定的影响,主要导致宫内感染、流产、死胎、早产、低体质量儿出生等。VVC的分类主要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种,并且妊娠期VVC在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国内外也有一定的新进展,为临床上处理妊娠期VVC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120例妊娠合并VV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A、B以及C三组,3组分别采用凯妮汀阴道片、保妇康栓以及凯妮汀阴道片联合保妇康栓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C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和A组,3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C组自然流产、胎膜早破以及剖宫产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和A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妮汀阴道片联合保妇康栓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方便且复发率低,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曾称为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与护理的效果。方法:本院妇科门诊随机对70例患者的治疗与护理的评估,并将健康教育融入系统化护理中。结果:90%治疗后自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镜栓(-),10%好转。结论:整体护理配合治疗能有效的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黄岩地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特点与耐药性情况。方法从387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取阴道分泌物进行假丝酵母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共分离出10种336株假丝酵母菌,检出率为86.82%(336/387)。分布最多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分别为53.27%(179/336)、16.67%(56/336)和11.31%(38/336)。假丝酵母菌对制菌霉素和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性好,但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不一。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行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外用克霉唑阴道泡腾片与口服氟康唑胶囊联合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每日口服氟康唑胶囊150mg,连服3d,同时予每晚阴道内用克霉唑阴道泡腾片150mg,14d为一疗程,对照组克霉唑阴道泡腾片用法同治疗组。连续进行3个疗程。结果第1次复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第2次复查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Х^2=4.60,P〈0.05及Х^2=7.42,P〈0.05)。结论外用克霉唑阴道泡腾片及口服氟康唑胶囊联合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防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的方法。方法用克霉唑阴道片阴道上药,A组上药两次,B组上药两次后,在每次月经净后3d阴道上药1枚,共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组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克霉唑是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真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好抗菌作用,在每次月经后巩固用药,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阴道是一个典型的微生态系统,存在外环境、宿主和正常微生物群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在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状态下都有相应的微群落和微种群的动态变化。如果这个平衡状态被打破,将导致各种阴道炎的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曾被称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就是一种由假丝酵母菌在阴道内过度繁殖而引起的妇科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氟康唑及制霉菌素泡藤片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取氟康唑胶囊与制霉菌素泡腾片联用;对照组单用制霉菌素泡腾片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后1周、4周复查.结果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6,P<0.05),停药4周治疗组复发1例(1.11%),对照组复发8例(8.88%).结论 月经前后用氟康唑口服及制霉菌素泡藤片阴道给药联合方案,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程短,价格易接受,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和非妊娠妇女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非妊娠妇女150例和产科门诊就诊的妊娠妇女150例,分为观察组(妊娠妇女)和对照组(非妊娠妇女),两组均有外阴感染症状,比较两组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和两组患者用药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假丝酵母菌检出率和用药率分别为35.33%和42.00%,对照组分别为20.67%和84.67%,两组比较,观察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用药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症状的妊娠妇女假丝酵母菌检出率高于非妊娠妇女,而妊娠妇女用药率低于非妊娠妇女,值得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无症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症状表现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收集妊娠35周以上在我院进行常规白带检查并分娩的孕妇一般资料和围生期资料,结果:76例无VVC症状孕妇阴道分泌物假丝酵母菌涂片阳性,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白带常规检查无异常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和新生儿感染率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无症状VVC不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对2012年7月—2012年9月我院体检发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200例,进行阴道分泌物微生态检测分析。结果①82%的患者乳酸杆菌数量为少量。②26%患者清洁度Ⅲ~Ⅳ度。③32%的患者白细胞酯酶(LE)阳性。④19%的患者细菌性阴道病(BV)阳性。⑤38%的患者pH值>4.5。结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阴道微生态紊乱,产生过氧化氢(H2O2)的乳酸杆菌数量明显少于健康妇女,部分合并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药治疗妊娠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 将1 0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用中药外洗阴道,对照组以2%的碳酸氢钠溶液外洗阴道.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是70%.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外洗治妊娠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疗效可以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快速的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对236例妊娠晚期孕妇阴道分泌物进行假丝酵母菌病原学调查,为防治围产期妊娠妇女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生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妊娠晚期孕妇236例,随机分两组取阴道分泌物,分段划线接种在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常规培养。结果:236份标本培养阳性76份,总阳性率32.2%。其中初产妇128例培养阳性29例,阳性率22.7%。结论:妊娠妇女中,经产妇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高于初产妇,且经产妇中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等其他假丝酵母菌分离率明显上升,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女性外阴阴道致病性假丝酵母菌分型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集我院妇科门诊真菌培养阳性的88例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用bioMérieux ID 32 C酵母菌鉴定板条鉴定,用bioMérieux ATB Fungus3试条法对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A)、伊曲康唑(ITR)、伏立康唑(VRC)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88例阳性标本中白假丝酵母占73.8%,清酒假丝酵母占10.3%,热带假丝酵母占9.1%,光滑假丝酵母占3.4%,都柏林假丝酵母占3.4%;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5.4%、98.9%;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25.0%、40.9%、43.2%。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阴道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已产生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婴幼儿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系统回顾近两年在门诊就诊的12例诊断为婴幼儿VV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VVC的婴幼儿先采用中药洗剂外洗联合咪康唑霜(达克宁)局部涂抹,2—3次/d,连续1周,并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对经上述治疗后真菌检查仍阳性的患儿予以伊曲康唑(斯皮仁诺)100mg口服,2次/d,连用2d。结果12例患儿在采用中药洗剂联合咪康唑外用1周后,症状均明显缓解。6例患儿真菌检测仍阳性,对此6例患者采用伊曲康唑口服后复查真菌检测全部转阴。经随访,本组12例VVC患儿11例治疗有效,1例失访。结论中药洗剂联合咪康唑局部使用对婴幼儿VVC有效,能有效缓解婴幼儿VVC的临床症状;对持续真菌检测阳性的患儿,小剂量口服伊曲康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