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规范的抗凝治疗可以显著减少与心房颤动(房颤)相关的心源性脑卒中的发生率。现对老年房颤患者的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有关问题作一阐述。1老年房颤的流行病学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美国,约有230万房颤患者,每年因房颤住院的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拜阿司匹林及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抗栓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PAF患者663例,并随机单盲分为4组:A组154例(拜阿司匹林150 mg/d),B组132例[华法林抗凝,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控制在1.2~1.6],C组197例(华法林抗凝,INR控制在1.7~2.5),D组180例(华法林抗凝,INR控制在2.6~3.0),随访近5年,记录4组终点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与A组、B组比较,C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次要终点事件、总主要事件、总事件所占的比例均明显下降(P<0.05,P<0.01);D组患者主要出血事件增加,总主要事件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PAF患者的抗凝治疗,华法林抗凝强度INR在1.7~2.5安全有效,而再增加抗凝强度并不增加获益,反而增加出血及其他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房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房颤所导致的血栓栓塞并发症高,致死、致残率高,未经治疗的房颤患者脑卒中年发生率平均为5%。在临床工作中,年龄是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危险分层及指导抗凝策略的重要因素,对75岁以上、肾功能异常、高血压未能良好控制者在抗凝治疗中应加强监测,可考虑适当降低抗凝强度,以防止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75岁的老老年是房颤高危人群。而年龄本身是引起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如何平衡老老年房颤患者抗凝获益和出血风险,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老老年房颤患者抗凝的必要性、抗凝药的选择及抗凝药物剂量的选择等内容,以期对临床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心房颤动 (房颤 )的并发症栓塞 ,尤其是脑栓塞是房颤致死及致残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是房颤治疗的重要目标。转复并维持窦性节律可消除由于房颤所致的栓塞 ,有条件者应积极争取转复。房颤时有效控制心室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及症状 ,但并不能避免栓塞并发症。  据统计 ,房颤栓塞并发症的年发生率从 0 .55%~ 2 0 %不等 ,与观察的人群、病因及年龄不同有关 ,但通常趋势是随年龄增大 ,发生率增高 ,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 ,脑卒中发生率可达 2 0 %。不同病因中又以二尖瓣狭窄引起的栓塞发生率最高。Framingham研究 ,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栓塞…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可显著增加患者卒中的风险,并且与非房颤相关的卒中相比,房颤相关的卒中更致残和致命。由于口服抗凝药物可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因此制定合理的抗凝策略是预防卒中、实现房颤综合管理的关键。文章围绕房颤抗凝治疗的这一临床问题,对房颤抗凝的适宜人群、抗凝药物的选择以及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提供一定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已经成为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慢性疾病,而老年房颤最常见的并发症即为脑卒中及其他血管栓塞事件,其致残率及致死率高。但临床中老年房颤患者抗凝不足,故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是指风湿性心脏病以外的其它心脏病所致的心房颤动。随着社会的老龄化,NVAF 逐年增多,栓塞和卒中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其治疗主要存在两大难题_:一是心室率的有效控制,二是防止发生卒中。本文就 NVAF 的流行病学特征、栓塞和卒中的危险因素,华法令的临床应用以及新型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的出现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重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 ,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房颤患者的病死率是无房颤者的两倍 ,缺血性脑卒中是病死率增加的最主要原因 ,房颤使缺血性脑卒中危险性增加近 5倍。因此 ,对房颤患者 ,尤其是高龄或合并其它脑卒中危险因素者 ,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2 0世纪 80年代后期至 90年代初 ,国外相继开始了大规模、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 ,以评估华法林抗凝治疗预防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 5个临床试验 (AFASAK、SPAF、BAATAF、SPINAF、CAFA)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 ,发生…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颤动 (房颤 )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之一。高龄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Framingham研究对 5184人随访 30年 ,发现 60岁以上人群约 3%~ 5%有房颤。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50~ 59岁为 0 5% ;60~ 69岁为1 8% ;70~ 79岁为 4 8% ;80 %~89 %为 8 8%。从 17世纪即发现房颤与脑卒中的关系。房颤病人每年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 4 %~ 6%。随年龄增长 ,由房颤所致脑卒中在所有脑卒中当中所占的比率增高 ,50~ 59岁占 6 7% ,60~ 69岁占 8 1% ,70~ 79岁占 2 1 3% ,80~ 89岁占36 2 %。我国 1999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患病率为1%,其发病人数随着年龄递增。在年龄>70岁的人群中已达7%~8%,年龄>80岁可达10%。2003年我国首次房颤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中国房颤患病率为0.77%,且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年龄>80岁人群可达7.5%。房颤可引起血栓性脑卒中等严重的并发症。Wolf等研究表明,在美国所有脑卒中患者中,有15%是由于房颤所引起。中华医学会组织的国内40家医院房颤回顾性研究表明,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平均患病率为24.15%,年龄>80岁高达32.86%。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3月于我院老年医学科、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480例,根据出院时有无抗凝治疗分为抗凝组232例和未抗凝组248例。收集患者抗凝方案等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院时抗凝方案的影响因素。结果 抗凝组年龄、男性、阵发性房颤、住院时间、贫血、慢性肾病、胃肠功能不全、既往出血史、住院期间出血、出血风险评分、入院抗血小板、出院抗血小板、高敏C反应蛋白、年龄校正Charlson合并症指数评分、衰弱、痴呆、骨折、长期卧床比例明显低于未抗凝组,入院心率、入院抗凝、血红蛋白、白蛋白、体质量指数、简易营养风险筛查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简易智力状态评估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未抗凝组(P<0.05,P<0.01)。高龄、阵发性心房颤动、衰弱、既往出血史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出院时抗凝治疗的危险因素(P<0.05),而入院心率更快(OR=1.013,95%CI:1.001~1.025,P=0.028)、入院抗凝(OR=5.090,95%CI:2.913~8.893...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显著增高,且较其他原因所致的脑卒中有更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故预防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治疗的重要环节,抗凝治疗在心房颤动患者管理中的地位及重要性逐渐提高.近年来,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方面有重要进展,现对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与出血风险评估、抗凝策略选择及抗凝药物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有效的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成为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策略的重中之重。新型口服抗凝剂为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现结合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小剂量华法林在慢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华法林在心房颤动(AF)抗凝治疗中达到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的比例,以探讨小剂量华法林对AF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慢性AF脑卒中高危患者6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年龄为40~65岁,25例;B组年龄为66~80岁,37例。所有患者均从口服小剂量华法林(1.25~2.5 mg/d)抗凝开始,监测方法按2003年AHA/ACC华法林治疗指南进行,监测时间至少3个月,同时观察出血等副作用。结果:多数患者(占总病例的74.2%)应用小剂量华法林(1.25~2.5 mg/d)即可达到INR2.0~3.0,且年龄>65岁组有更大的比例收到满意效果。结论:小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既能使人多数患者达到理想的INR,同时出血副作用较相关文献报道有明显减少倾向,尤其是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临床常见,现就其抗血凝治疗简要回顾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凝治疗对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老年血液透析(HD)患者脑卒中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液透析中心60~78岁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房颤组80例和非房颤组80例,对CHADS2评分≥2分的患者又分为华法林亚组40例和非华法林亚组40例,观察并发房颤的老年HD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华法林的疗效。结果与非房颤组比较,房颤组缺血性脑卒中(31.25%vs 18.75%)和脑出血发生率(8.75%vs 1.25%)显著升高(P0.05)。华法林亚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显著低于非华法林亚组,发生脑出血显著高于非华法林亚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是老年HD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而华法林可降低由此而引发的脑卒中,但出血概率会增加。对并发房颤的老年HD患者应衡量利弊进行抗凝治疗,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发达国家患病率占总人口的1.5%~2%,国内2003年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上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65%,估计患病人数约420万。房颤不但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引起血栓栓塞、特别是卒中的发生。卒中是房颤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资料显示,每6例卒中患者中有1例为房颤所致,未接受抗凝治疗的房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调查北京部分地区三级综合医院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NVAF)合并慢性肾病(CKD)3~4期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19年5月北京地区9家三级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门诊或住院的年龄≥60岁NVAF合并CKD3~4期患者371例,其中≥80岁258例,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CK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