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药汤剂煎取量的差异对小白鼠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方法 :相同性味、剂量的中药饮片 ,加一定容积的凉水 ,在炉上煎煮相应的时间后所剩下的中药煎剂容量。本文所称汤剂煎取量的差异 ,系指相同性味、剂量的中药饮片 ,加同样容积的凉水 ,却因煎煮时间不同而造成的中药煎剂容量的差异。设定较适宜煎取量的中药汤剂作为实验组中药A ,再用处方相同而煎取量比中药A多 10 0ml的中药汤剂作为对照组中药B。继而分别观察A与B对小白鼠肠系膜微循环管径及血流的不同作用。结果 :在二组分别滴去甲肾上腺素使血管收缩 ,血流减慢后 ,实验…  相似文献   

2.
四物汤对小鼠耳廓、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物汤对小鼠耳廓、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白树平1管喜文1龚传美1管敏2四物汤由熟地、白芍、当归和川芎组成[1]。历代中医应用该方补血调经,多用于妇科,其加减方剂更为内科常用。本文观察了它对小白鼠耳廓、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实验材料四物汤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缩、扩血管西药及中药麝香对低排高阻型内毒素性休克的影响 ,评价其在抗休克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山莨菪碱组 (B组 )、去甲肾上腺素组 (C组 )、麝香组 (D组 )。颈外静脉推注脂多糖 (LPS)复制内毒素休克模型 ,实验组分别给予山莨菪碱、去甲肾上腺素、麝香药物后观察肠系膜微循环、血压变化。结果 :推注LPS后对照组及实验组动物均发生内毒素性休克 ,出现微循环障碍。山莨菪碱能提高休克后血流速度 ,但A、C、D组微循环未出现明显改善。结论 :山莨菪碱可改善内毒素性休克的微循环瘀滞状态 ,而去甲肾上腺素 ,麝香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4.
向日葵非传统中药,但民间有用其茎芯煎剂治疗胃癌和肝病,无付作用。本实验以小白鼠移植性肉瘤180(S—180)为模型,探讨向日葵茎芯煎剂的抗肿瘤作用。实验分四批,每批实验和对照动物各10只,统计灌喂向日葵茎芯煎剂后肿瘤的消退率,並做肿瘤组织的光镜、电镜观察。实验前取小白鼠10只作药物毒性试验。按4.5克/公斤体重/日的剂量,连续灌喂向日葵茎芯煎剂20天,颈椎脱位处死动物,取心、肝、肺、肾作病理切片检查,均未见异常。灌喂过程中,小鼠精神良好,体重增加较快。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小白鼠用药组及对照组,临床用药前后观察氟尿嘧啶对小白鼠肠系膜及人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发现氟尿嘧啶能扩张微血管、增加渗出及红细胞逸出,使血流减慢、肿瘤组织中药物经血管交换增多,并能造成肿瘤细胞乏氧,增加增敏剂的疗效,增加某些抗癌药的细胞毒性作用。说明氟尿嘧啶在抗癌及影响肿瘤组织微循环的同时也影响正常组织微循环。通过化疗药对微循环影响的研究,有助临床联合用药及多方式治疗,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化疗方案,以减少化疗药对正常组织微循环生理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药的产地、采集和炮制方式都会对其功效有明显影响,选用地道的药材,适时采集,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炮制煎煮,可保证药效。大黄性味苦寒,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祛瘀等功效。可采用水制、酒制、醋制、生用、碳炒、研末等方式进行炮制,制剂有单方、复方、汤剂、丸剂等,不同的炮制、煎煮、制剂方法,其功效不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13周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周血外泌体数量和大小分布与微循环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市购13周龄雄性SHR(实验组)和相同周龄的WKY大鼠(对照组)各7只。采用多功能激光多普勒血流探测仪(LDF)检测两组大鼠耳廓、趾及脑皮质血流量、血细胞聚集度和血流速度,采用血流成像技术(LDPI)观察脑皮质血流分布。取外周血,提取血浆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以Apogee流式细胞术检测总外泌体水平和直径100nm的外泌体水平,分析实验组大鼠外泌体水平与其微循环指标的相关性。结果:LDF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脑皮质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实验组大鼠趾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鼠的耳廓血流量、血流速度及耳廓、趾和脑皮质的血细胞聚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DPI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脑皮质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体外实验显示,实验大鼠血浆外泌体大小分布不均,但以直径100nm者居多;实验组总外泌体水平和直径100nm外泌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组大鼠血浆总外泌体和直径100nm外泌体水平与脑皮质血流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脑微循环功能改变与血浆总外泌体含量,尤其直径100nm的外泌体水平显著相关,提示外泌体水平的升高可能预警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微循环变化,或可作为高血压早期的监测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内脏器官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图象的显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栋  马惠敏  李顺月  王淑友 《中国微循环》2006,10(2):147-149,i0004
目的显示内脏器官血流灌注和分布的图象,探讨激光多谱勒血流成像技术在内脏微循环检测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对大鼠和家兔腹部脏器(肝、脾、肾、膀胱、胃、大小肠和肠系膜等)的血流灌注进行扫描和血流图显示。结果在体内脏器官显像清晰,肝、肾、脾、膀胱等微循环血流的整体分布较均匀;而胃、肠系膜、回盲肠等激光多谱勒血流图上大血流线状显示极其显著;大鼠与家兔两种动物之间相同脏器血流图上的差异并不明显。结论LDPI能将内脏器官的微循环状态以图象的形式显示,该新技术方法在检测内脏血流方面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腺苷(CPA)对大鼠营养性肥胖小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A组),高能饲料喂养肥胖模型组(B组),CPA+普通饲料喂养组(C组)、CPA+高能饲料喂养模型组(D组)。检测大鼠体质量、小肠肠系膜微循环的指标,计算Lee’s指数。结果(1)A组大鼠体质量增加了(35.4±27.9)%;B组大鼠体质量增加(84.0±33.8)%,B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率大于A组(P<0.01);D组大鼠体质量增加(75.2±16.0)%均小于B组(P<0.01),但D组与C组大鼠体质量之间差异无明显意义(P>0.05);D组大鼠体质量增长(75.2±16.0)%明显高于A组(P<0.05)。(2)B组Lee’s指数为3.180±0.159大于A组(P<0.05),D组3.031±0.075小于B组(P<0.05);D组与C组、D组与A组Lee’s指数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3)大鼠小肠肠系膜微循环:A组血管口径(5.18±0.56)μm;B组血管口径(8.25±0.63)μm,B组明显大于A组(P<0.05);D组血管口径(5.25±0.25)μm明显小于B组(P<0.05);A组血管血流速度(678.46±45.38)μm/s,B组血流速度为(423.78±51.21)μm/s显著降低(P<0.01),血流流态从线流改变为线粒流;D组血流速度为(663.49±51.46)μm/s较B组明显提高(P<0.01),血流流态为线流;D组与C组、D组与A组微循环指标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腺苷(CPA)可抑制因饮食结构改变而导致的大鼠肥胖发生;并能有效地改善因肥胖症导致的小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703-II注射液对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方法采用活体肠系膜微循环观察方法,结合血液粘度测量,共观察了氢溴酸樟柳碱、703-II注射液、盐酸奴夫卡因三种药物对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实验用大鼠按常规方法麻醉,然后以静脉注射给药,分别于药后1、5、15、30、60、120min在显微镜下观察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管径、血流速度、流态等的变化.结果发现给药后30~120min,樟柳碱对肠系膜微动脉有一定扩张作用,而703-II注射液对血管管径的作用不明显.奴夫卡因给药后1min对肠系膜微动、静脉有一过性的收缩,而后舒张,血流减慢.注射生理盐水对血管管径及血流状态无明显改变.血液粘度测定显示樟柳碱、奴夫卡因对血液粘度改变不明显.结论 703-II注射液有显著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微循环是脉管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主指微小血管 (口径为 2~ 2 5 0μm内 )的血液循环 ,血液通过微循环直接向组织细胞提供氧和其它营养物质 ,并带走二氧化碳和废物。微循环的调节机理与脉管系的其它部分有所不同。微循环可根据组织需要调整局部血流。在教学和科研中 ,如何做好微循环的标本是很重要的。在肠系膜标本中 ,我采用了大白鼠、小白鼠、豚鼠、大白兔四种动物的肠系膜作了比较 ,最后认为采用大白鼠的肠系膜较为理想 ,操作简单 ,结构典型 ,对比清晰 ,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动物选择 :大白鼠  2 0 0 g左右 ,水合氯醛麻醉后打开腹腔 …  相似文献   

12.
何文芳 《医学信息》2009,22(8):1670-1670
中药汤剂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掌握正确的中药煎煮和服用方法,才能起到中药应有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龙津防治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40只家兔中用静脉注射兔脑粉浸出液的方法复制微循环障碍模型,然后口服龙津(22.4mg/ml/kg)进行预防与治疗微血流紊乱.实验是通过微循环显微电视系统观察肠系膜微循环.结果发现龙津预防组改善微血流的效果最佳,死亡率最低,治疗组次之.与丹参口服片比,在减少血细胞团块与白细胞粘附上,龙津显著优于丹参.  相似文献   

14.
<正> 环磷腺苷(cAMP,商品名美心力)是机体内参与物质代谢、调节细胞理化和生物学功能的重要物质,是生命信息传递的第二信使,临床麻醉中常用于心衰、心肌缺血等病症的治疗.本实验采用经典的小白鼠耐缺氧试验的方法,观察了环磷腺苷对心肌耐缺氧时间的影响.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健康小白鼠80只,雌雄各半,体重28~30g,实验前禁食12hr,不禁水.250ml广口瓶2只,经生理盐水较正容积,内置10g钠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并铺以滤纸吸收尿液.环磷腺苷用生理盐水稀释至0.1mg/ml备用.实验小鼠根据环磷腺苷给药时间不同随机分为两组(30min和60min组),每组40只,各组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30min组实验组腹腔注入环磷腺苷10mg/kg,对照组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30min后将小白鼠置入广口瓶中,并以涂有凡士林的瓶塞密封;60min组实验方法与30min组相同,但注药至密封时间为60min.观察各组密封后小白鼠的死亡时间.统计学显示:3min实验组死亡时间为74.8±14.3min((?)±s,后同),对照组为53.5±9.6min;60min实验死亡时间为72.6土11.4min,对照组为54.5±11.3min,各时间组内差别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角度研究了微循环特征,在静态和动态情况下将指端容积脉搏血流的实验结果与甲襞微循环的观察结果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容积脉搏血流的特征值K'与甲襞微循环的田氏积分值有很好的相关性,为临床上判断人体微循环况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的中医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带状疱疹是病毒引起的疾病,将临床诊断明确的人体任何部位发生的带状疱疹,用中药汤剂口服进行治疗。方法将门诊患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蛇串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批准1995-01-01实施》,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中药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自拟统一方剂,告诉患者用定制的汤剂煎煮方法(先将饮片放入砂锅中,冷水刚浸过,4h后用武火烧开后,文火煎熬10min后倒入碗中,温时口服,日二次,早晨空腹喝,临入睡前再煎煮后温服。)一周为一疗程,观察疗效。结果中药组的患者疗效优于西药组,治疗组愈显效率为75.5%,对照组为52.2%;前者高于后者(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5.8%,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尽管中医药的诊断及治疗目前还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但中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显效。  相似文献   

17.
余上斌  杨莹  柯丹  冯秀玲  晏汉姣 《微循环学杂志》2011,21(3):19-20,25,88,91
目的:比较几种血管活性药物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失血性休克模型组(B组),生理盐水处理组(C组),多巴胺处理组(D组),去甲肾上腺素处理组(E组),山莨菪碱处理组(F组)。实验采用动脉放血至动脉血压为60mmHg左右,同时观察肠系膜微循环状态改变来复制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各组行相应药物处理后,分别测量动脉血压和检测肠系膜微循环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大鼠动脉血压、肠系膜微血管出/入口管径、血流速度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血液流态由线流改变为粒流。与B组比较,几种血管活性药物(D、E、F组)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动脉血压均有显著升高作用,依次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山莨菪碱(P<0.05或P<0.01),多巴胺对微血管出/入口管径恢复明显(P<0.01),山莨菪碱和多巴胺对肠系膜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P<0.01或P<0.05),山莨菪碱还能使肠系膜血流流态恢复为线流。结论:实验性治疗失血性休克需适度补充血容量,同时选用山莨菪碱改善肠系膜微循环,有利于休克复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急性放射性损伤对小白鼠的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及不同剂量的复方紫归对肠系膜微循环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体重 18~ 2 2 g/只小鼠分五组 ,分别为对照后服药组 (高、中、低剂量 )、照射后不给药组和对照组 ,照射剂量均为 2 0Rad(1/ 2 0LD)。各组均于照射之日起的第 4、8、12天对小鼠进行腹部切开 ,用微循环显微镜活体观察肠系膜微循环 ,判断射线照射后的损害。指标有 :血管粗细不匀、走行异常、囊状扩张、微血管瘤、血液流态、血管内红细胞聚集、血管周围渗出及出血。结果 :(1)小鼠肠系膜微循环在射线照射后第 4天至第 12天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急性放射性损伤对小白鼠的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及不同剂量的复方紫归对肠系膜微循环的保护作用. 方法: 取体重18~22 g/只小鼠分五组, 分别为对照后服药组(高、中、低剂量)、照射后不给药组和对照组, 照射剂量均为20 Rad(1/20 LD). 各组均于照射之日起的第4、 8、 12天对小鼠进行腹部切开, 用微循环显微镜活体观察肠系膜微循环, 判断射线照射后的损害. 指标有: 血管粗细不匀、走行异常、囊状扩张、微血管瘤、血液流态、血管内红细胞聚集、血管周围渗出及出血. 结果: (1) 小鼠肠系膜微循环在射线照射后第4天至第12天损害呈加重趋势(R4与R8 P<0.005, R8与R12 P<0.001); (2) 用药组对射线造成的微循环损害均有减轻作用(R8与L8 P<0.005, R8与R8 P<0.001); (3) 比较L8与M8、 H8 P<0.01, 提示低剂量组改善明显. 结论: 复方紫归系当归补血汤的加减化裁, 有益气养血之功效. 本实验高、中、低剂量组对射线损害均有良好的微循环保护作用, 其中低剂量组效果更优于高剂量组.  相似文献   

20.
蝎毒活性多肽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蝎毒活性多肽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Dextran(分子量 480 0 0 0 ) 60 0mg/kg静脉注射制备大鼠肠系膜急性微循环障碍 (AMD)模型 ,采用活体微循环法观察肠系膜微循环细动、静脉血流速度 (ABFV ,VBFV)、血流状态 (BFS)、血管口径 (AD、VD)的变化。结果 :SVAPs 0 .0 7mg/kg、Nif 0 .0 5mg/kg静注可使ABFV增大各为 1 1 %、1 2 .3% ,VBFV则为 1 2 .5 %、1 2 .6% ,BFS改善 ,AD增加 2 0 %、36.8% ,VD增加 1 1 .7%、2 8% ,CN增多 ,静注SVAPs可明显逆转AMD。结论 :SVAPs可明显改善肠系膜微循环 ,并对Dextran诱导的AMD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