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效药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并伴有不同程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症状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应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的基础治疗上,观察组加用盐酸丁咯地尔250ml(盐酸丁咯地尔0.1g)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两组临床症状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踝肱指数变化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丁咯地尔是一种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盐酸沙格雷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的疗效。方法:ASO患者分为盐酸沙格雷酯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42)。治疗组口服盐酸沙格雷酯、阿司匹林,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每例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mg/d,盐酸沙格雷酯100mg,3次/d,服用130d。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Rutherford分型、踝肱指数(ABI)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感觉疼痛改善,步行距离增加,Rutherford分型0级和I级患者的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间歇性跛行从56.6%降低为28.3%,跛行距离显著延长(116.3±72.3m vs 243.5±175.3m,P<0.01),ABI指数显著改善(0.74±0.17 vs 0.86±0.18,P<0.01)。结论:盐酸沙格雷酯对ASO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踝肱指数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在144名患者的184侧肢体检测踝肱指数并与常规及超声血管造影结果进行前瞻性对比研究。按常规及超声血管造影两项检查一致结果将患者分为血管正常、狭窄及闭塞三组。正常组踝肱指数为1.0±0.09(n=16);狭窄组为0.7±0.17(n=87)及闭塞组为0.43±0.14(n=81)。各组间踝肱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01),U检验)。踝肱指数<0.95时,其诊断血管病变(狭窄与闭塞)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75%;阳性预期值为97%;阴性预期值为60%;准确性为93%。将踝肱指数<0.95作为血管临界狭窄,<0.5作为血管闭塞的判断标准,对临床上确定血管狭窄或闭塞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电针夹脊穴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后踝肱指数、临床症状(皮肤温度、皮肤疼痛、皮肤色泽)评分、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跛行指数,皮肤温度、皮肤疼痛、皮肤色泽评分增加程度及踝肱指数、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升高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早期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踝肱指数,增加患者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峰值,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生理性缺血训练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生理性缺血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动脉硬化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LDPI)、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法、经皮氧分压测定三种微循环检测方法在老年下肢外周动脉硬化闭塞症(PAOD)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老年下肢PAOD患者于治疗前及前列腺素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治疗后应用三种微循环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率85%,与之对应,治疗后甲襞微循环总积分值明显降低(P<0.05),足背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血流值增加(P<0.05),经皮氧分压值增加(P<0.05),三种微循环指标的改善与临床症状改善有很好的平行关系.结论:三种微循环检测方法对于老年下肢PAOD患者的疗效判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商广芸  王宏宇  刘金波  付晓葆 《中外医疗》2013,32(7):123-123,125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60例患者给予脉血康胶囊治疗后2个疗程末对自觉症状、疼痛程度、超声测足背动脉血流量和踝肱指数进行测评,观察治疗前后变化。结果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疼痛程度减轻、足背动脉血流量增加、踝肱指数升高。结论脉血康胶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他汀联合贝前列腺素钠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Fontaine分期l~Ⅲ期)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96例,予他汀联合贝前列腺素钠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踝肱指数,下肢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血流峰时速度及实验室指标(血纤维蛋白原及血流变学指标,血脂及载脂蛋白指标).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患肢踝肱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肢动脉的直径、峰值流速及逆向平均流速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明显提高(P<0.05).结论 他汀联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不同阶段热休克蛋白70(HSP70)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的血样,按踝肱指数(ABI)分为A组(ABI≤0.430)和B组(ABI>0.430).采用酶联免...  相似文献   

10.
11.
近年来,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引用,动脉硬化闭塞症慢性下肢缺血的腔内治疗显示出令人鼓舞的成果。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近、远期效果已达到外科手术的水平;股腘动脉腔内治疗长段病变的近、远期效果还与外科血管重建术有差距;膝下腔内治疗已被认为是膝下闭塞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超声消融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寅冬  王爱林 《黑龙江医学》2007,31(11):807-808
目的 观察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22例老年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男13例,女9例。平均年龄65岁。手术:首先抽取自体骨髓干细胞260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悬浊液40mL。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或显露切开插入超声消融导管,在动脉造影监视下进行血管内超声消融。而后将干细胞悬浊液注射小腿缺血肌肉内局部。结果 22例患者静息痛缓解,跛行距离增加,冷、凉感觉得到改善。结论 血管内超声消融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同时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及缺血性心脏病,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例患者经血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下肢动脉闭塞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房颤,心功能Ⅳ级”。用G-CSF5μg/kg,皮下注射×5d动员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荧光标记法监测外周血CD 34阳性细胞数,第6天采集单个核细胞,终产物MNC为5.62×10~8/ml,总体积51 ml,配制成1×10~8/ml的细胞混悬液;在双下肢一次性按3×3 cm间距做干细胞混悬液(30 ml/肢)肌肉注射;4 d后,DSA下冠脉内注射干细胞混悬液(约6 ml)。结果(1)患肢于移植后第3天疼痛、肿胀消失,皮肤颜色由暗紫红转为浅红色,且受累部位由髌骨处下降至髌骨下方8 cm。第11天复查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提示:右下肢股浅、腘、足背动脉闭塞,左足背动脉闭塞及左髂外、股、腘动脉管腔部分闭塞干细胞移植术后,双足背及右小腿后侧可见散在再生小动脉。(2)冠状动脉干细胞移植术后第1天胸闷气喘即好转,至第5天消失,能轻微活动,能平卧休息。第7天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与移植前比较左心房内径变小,左心室也较前缩小。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疾病,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 TRICKS(time tesolved imaging contrast kinetics)血管成像对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诊断价值和技术优势。方法:收集我院经临床及影像检查证实的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1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患者均行MR TRICKS下肢血管成像,采用GE sigma HDe 1.5T磁共振仪,应用TRICKS扫描技术,对双下肢血管进行连续不间断扫描,利用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强度投影技术对原始图像进行血管重现。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2例行DSA检查。结果:11例中有髂总动脉狭窄1例,髂内动脉闭塞1例,股动脉狭窄、闭塞2例,腘动脉狭窄、闭塞4例,小腿动脉狭窄2例,多动脉多发节段性狭窄1例。2例MR TRICKS检查结果与DSA相符。结论:MRTRICKS血管成像能清晰、立体、动态显示下肢动脉血管狭窄、闭塞的程度及范围,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定位及治疗依据,是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最为优化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并发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62例,按入院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围术期细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前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和血流量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较对照组35.48%显著较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C、LDL-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径及血流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治疗后股浅动脉、胫后动脉血流量较对照组显著较快(P0.05)。结论加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是提高介入术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能有效预防并减少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前NLR值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5.7)与低NLR组(NLR<5.7),利用K-M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利用COX多因素模型比较各临床资料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利用ROC曲线评估NLR分界值对患者死亡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低NLR组患者生存率较高NLR组患者生存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4% vs 42.4%,P<0.05)。NLR≥5.7是影响本研究组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取值为5.7时敏感度为60.7%,特异性为79.3%。结论 治疗前NLR对下肢ASO患者死亡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对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超声表现,并总结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二维图像特点及血流特征.结果 患者的64条下肢的二维表现为病变段血管管腔内中膜不规则增厚,并向管腔内突起,部分增厚的内膜内可见强回声钙化斑,重者管腔完全闭塞.彩色血流显像显示血管狭窄起始处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动脉穿刺导管药盒系统药物灌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行经皮穿刺动脉药盒系统埋植术,并经动脉导管系统行前列地尔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灌注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上述药物。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后测定踝臂指数(ABI)。结果:治疗组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53.3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明显(P=0.000)。两组治疗前ABI比较无差异,两组治疗后ABI均较治疗前好转(均P〈0.05),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穿刺动脉动脉导管系统药物灌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作用明显,能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