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耿建  刘瑞霞  高西阳  李彦  潘修成  傅涓涓  李丽 《肝脏》2016,(4):259-262,31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中IL-21的作用及其初步机制。方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59例CHB患者和20例健康人外周血细胞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频数,同时以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21、IL-17、IL-10、TGF-β水平。体外分别以IL21、IL-2刺激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以实时PCR检测培养细胞转录因子RORγt mRNA及Foxp3 mRNA表达水平,以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17、IL-10和TGF-β水平。结果与正常人群相比,IL-21、IL1 7、TGF-β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CHB患者外周Th17/Treg比例显著升高(P0.05),IL-21水平与Th1 7/Treg比例呈正相关(P=01.008)。与IL-2相比.IL-21刺激CHB患者PBMC的RORγt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6)而Foxp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8),相对应的培养上清中,IL-1 7水平显著上升(P=0.049)而IL-10、TGF-β水平明显降低(P=0.017,P=0.004)。结论 C、HB患者中IL-21能通过提高RORγt mRNA表达,同时抑制Foxp3 mRNA表达进而促进Th1 7/Treg失衡。  相似文献   

2.
施文娟  魏丽  田鹏飞  吴斌  王慧芬 《肝脏》2013,18(1):27-29
目的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HBV-ACLF患者(HBV-ACLF组)33例,同时选取同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组)42例和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ELISA法检测三组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同时检测各项生化指标。结果 HBV-ACLF组Th1细胞因子IL-2水平低于CHB组,IFN-γ水平高于CHB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组、CHB组Th2细胞因子IL-4、IL-10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HBV-ACLF组IL-10水平低于CHB组,而IL-6水平高于CHB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细胞因子中IFN-γ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而升高,IL-2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成反比;Th2细胞因子中IL-6水平随着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而升高,IL-4、IL-10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肝硬化(LC)、乙肝肝癌(HCC)患者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为慢性乙型肝炎至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变化研究提供线索,并为患者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免疫学指标。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1年1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40例CHB患者、40例LC患者、53例HCC患者,用Luminex技术检测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干扰素(interferon,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水平,并将2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除TNF-α外,CHB组、LC组和HCC组Th1类IL-12、IFN-γ和Th2类IL-4、IL-6、IL-10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CHB组中大部分Th1类和Th2类细胞因子都高于LC组和HCC组;HCC组中TNF-α细胞因子水平要高于CHB组、LC组。结论 CHB、LC和HCC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受到抑制,Th1/Th2平衡发生漂移,对HBV病毒的清除作用受到抑制。TNF-α在肝癌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Th17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与Th1、Th2、Treg的相互关系,探讨轻、中度CHB患者CD4~+T淋巴细胞的整体免疫失衡状态。方法选择轻、中度CHB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观察其外周血各免疫细胞(Th17、Th1、Th2、Treg、Th1/Th2、Treg/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IL-6、TGF-β、IFN-γ、IL-4)、主要效应分子(穿孔素、颗粒酶B)和核转录因子(孤独核受体RORγt、Foxp3等)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CHB患者CD8~+T淋巴细胞比例更高,CD4~+/CD8~+比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志愿者相比,CHB患者Th1细胞比例更高,Th1/Th2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志愿者相比,CHB患者Th17细胞比例更高,Treg/Th17比例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志愿者相比,CHB患者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志愿者相比,CHB患者FOXP3、IL17mRNA和RORγt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志愿者相比,CHB患者TGF-B1、IL-6、IL-17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FN-γ和IL-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CHB患者在免疫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效应分子等各环节,尤其是Treg/Th17比例,均处于严重的免疫失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Th17细胞是一类不同于Th1和Th2细胞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在慢性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在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实时PCR检测CHB患者和对照组肝组织中诱导Th17细胞分化的核转录因子RORγt以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1、IL-23、IL-1β、IL-6的mRNA表达情况,以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HB患者肝组织中IL-17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HB患者肝组织中 RORγt、IL-17、IL-21、IL-23、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与肝脏炎症分级(r_s=0.801,P0.05)和纤维化分期(r_s=0.797,P0.05)呈正相关。结论:CHB患者肝组织中存在Th17细胞相关因子过表达,IL-17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相关,提示Th17细胞在CHB的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肝炎Th1/Th2细胞的免疫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86年Mosmann等[1]首次根据小鼠CD4 T细胞(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和介导免疫功能不同,将其分为Th1和Th2两个亚群。1991年Maggie等[2]发现人Th细胞与小鼠相似,也可分Th1和Th2细胞。1Th1/Th2的分化1.1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是机体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根据其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将其分为Th1、Th2、Th0三类。Th1:主要产生IFN-γ、IL-2、IL-12、LT、IL-17、GM-CSF、TNF-β/α等,它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可诱导巨噬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促进迟发性超敏反应性炎症形成,在抗感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诱导过程中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   

7.
郝建宇  裴艳香  夏成青  齐曼 《肝脏》2007,12(5):360-362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患者Th1/Th2在急性排斥反应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双色流式细胞术分析21例肝移植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Th1细胞和Th2细胞的百分率,并计算Th1/Th2的变化。结果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过程中Th1细胞较术前有显著性升高,Th2细胞较术前无显著性变化,Th1/Th2较术前有显著性升高。排斥组与非排斥组相比,Th1/Th2有显著性升高。急性排斥时及排斥前Th1/Th2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h1/Th2的变化与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术后监测外周血中Th1/Th2是进行免疫监测及指导免疫抑制剂应用的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HBsAg负载的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对自身Th1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Fico11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法分离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以含ThIL-4 rhGMCSF的完全培养基诱导DCs.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表面CD80,CD86,CD40和HLA-DR分子的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DCs培养液上清中IL-12的水平.免疫磁珠分选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分别与患者自身的DCs共培养,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后CD4 T细胞内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4,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FN-γ/IL-4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BsAg、IFN-γ和HBsAg IFN-γ组DCs表面表达CD80,CD86,CD40和HLA-DR分子水平较高;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强;DCs分泌的上清液中、IL-12水平也较高.与对照组相比,HBsAg、IFN-γ和HBsAg IFN-γ组DCs与自身Th细胞共培养后,Th1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比升高(10.76%±3.98%,11.43%±4.32%,15.28%±4.73% vs 7.84%±3.10%,P<0.01),Th2细胞占CD4 T细胞的百分比降低(1.43%±0.96%.1.68%±0.16%,0.92%±0.21% vs 2.61%±1.27%,P<0.01),共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增高(578±47 mg/L,496±92 mg/L,784±97 mg/L vs 342±34 meg/L,P<0.05),IL-4的水平降低(187±52 mg/L,169±38 mg/L,89±37 mg/L vs 226±48 mg/L,P<0.05),以HBsAg IFN-γ组最为明显.结论:经HBsAg负载的DCs可以改善患者体内因DCs功能低下而引起的Th1细胞分化不足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化疗对肺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的影响及茶多酚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的影响和茶多酚的调节作用.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45例肺癌患者和30名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以及化疗后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观察茶多酚的调节作用.结果 4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 4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的水平分别为1.0±0.31、7.3±2.1和5.1±2.2,对照组外周血中CD 4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的水平分别为1.9±0.11、14.9±5.5和3.3±1.6(P<0.01).随着肿瘤的不断发展,Ⅲ~Ⅳ期Th1细胞的水平明显低于Ⅰ~Ⅱ期,Th2细胞的水平高于Ⅰ~Ⅱ期.肺癌伴淋巴结转移者其Th2细胞的水平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P<0.01),而Th1细胞的水平却明显低于不伴淋巴结转移者(P<0.01).化疗后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 4T淋巴细胞的水平(0.42±0.12和0.67±0.23)明显低于化疗前的水平(1.0±0.29和1.0±0.32),P<0.01;化疗后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的水平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 肺癌患者体内存在着Th1/Th2的失衡,化疗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茶多酚具有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1/Th2细胞平衡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研究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滑液及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平衡状态及其与疾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检测RA患者滑液单个核细胞 (SFMC)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细胞内细胞因子IFN γ和IL 4的表达情况。结果 RA患者SFMC中Th1及Th1/Th2比值与自身及正常人PBMC相比显著升高 (P <0 0 1) ,Th1/Th2比值与患者Stoke指数呈正相关 (r =0 893,P <0 0 1)。结论 在RA患者关节中细胞因子分泌模式朝Th1偏移 ,Th1/Th2比值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Th1/Th2平衡在RA发病机制及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38、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表达及Th1/Th2比例,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组60例,缓解组60例,选取本院近期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儿童120例为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者血清样本中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2、IL-14、IL-10;利用实时定量PCR(qmiR-506)法检测PBMCs中miR-138及RUNX3 mRNA表达情况;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IgE水平;利用肺功能测定仪检测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_1%)。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缓解组、急性发作组哮喘患儿FEV_1、RUNX3 mRNA表达水平、Th1细胞亚群比例、Th1/Th2比例、血清IFN-γ、IL-12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IgE、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38表达水平、Th2细胞亚群比例、IL-14、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缓解组比较,急性发作组哮喘组患儿FEV_1、RUNX3 mRNA表达水平、Th1细胞亚群比例、Th1/Th2比例、血清IFN-γ、IL-12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IgE、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38表达水平、Th2细胞亚群比例、IL-14、IL-110水平显著升高(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38表达水平与RUNX3 mRNA表达水平、Th1/Th2细胞比例负相关(P均0.05),RUNX3 mRNA表达水平与Th1/Th2细胞比例正相关(P0.05)。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miR-138高表达,RUNX3 mRNA低表达,Th1/Th2比例显著降低,二者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细胞比例、介导炎症反应,参与支气管哮喘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宫颈癌患者、宫颈上皮瘤变患者(cervical intrepithelium neoplasia,CIN)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h1/Th2水平变化及相关炎性因子IL-2、IFN-γ、IL-6、IL-4、IL-10的表达水平变化,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瘤变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40例子宫颈癌患者、40例子宫肌瘤患者及5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Th1/Th2细胞的比值变化。结果宫颈癌组及宫颈上皮瘤变组与对照组比较,Th2细胞因子IL-4、IL-6、IL-10表达均升高(P0.05),Th1细胞IL-2、IFN-γ表达均下降(P0.05),Th1/Th2比值下降(P0.05)。随着宫颈癌分化程度的降低,Th1细胞因子的降低和Th2细胞因子的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中可见Th1细胞因子降低,Th2细胞因子升高,Th1/Th2比值下降,且与肿瘤分化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提示其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其水平的检测将有助于宫颈癌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h1/Th2细胞类型与疾病活动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系统性红狼疮(SLE)患者无尿蛋白组21例,有尿蛋白组27例和健康志愿者15名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胞内细胞因子(INF-γ,IL-4)和表面抗原(CD4)进行分析。结果 SLE患者组和无尿蛋白组与健康志愿者Th1/Th2细胞比值无显明区别(P>0.05),但SLE蛋尿白组患者Th1/Th2细胞比值显著高于SLE无尿蛋白组和健康志愿组(P<0.05)。尿蛋白组患者Th1和Th1/Th2比值与疾病活动指数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 虽然SLE被认为是一种Th2细胞占优势的疾病,Th1/Th2的比值目前研究未发现这些细胞为优势;相反,在SLE患者中狼疮肾炎有强的Th1优势,其程度与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老年性皮肤萎缩发病机制及对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影响。方法老年性皮肤萎缩患者53例,设为观察组,行丹皮酚软膏治疗。选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老年53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Th2细胞因子IL-4及IL-10,采用自拟症状评分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情况及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相关性。结果观察组IL-2、干扰素-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L-4及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过丹皮酚软膏治疗4 w后患者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后IL-2、干扰素-γ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IL-4及IL-10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老年性皮肤萎缩患者症状评分与Th1/Th2细胞因子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性皮肤萎缩患者症状评分与Th1/Th2细胞因子IL-2、干扰素-γ、IL-4呈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性皮肤萎缩发病机制复杂,存在Th1/Th2细胞失衡,表现为Th1功能亢进及Th2细胞下降,利用丹皮酚软膏治疗能调节Th1/Th2细胞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 4 T淋巴细胞及其亚型 (Th1/Th2 )细胞在初治肺结核患者中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并了解其在结核病治疗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对 10 5例初治肺结核患者、2 5名正常人外周血CD 4 T淋巴细胞进行直接计数 ,同时用 2 5ng/ml佛波酯 (PMA)、2 5 0ng/ml离子霉素 (ionomycin)对外周血细胞进行刺激 ,用 2 μmol/ml莫能霉素 (monensin)作蛋白转运抑制剂 ,5 %CO2培养 4 0~ 4 5h ,而后分别配对加入CD3 PC5 CD8 FITC INF γ PE/CD3 PC5 CD8 FITC IgG1 PE、CD3 PC5 CD8 FITC IL 4 PE/CD3 PC5 CD8 FITC IgG1 PE(PC5 :藻红蛋白 花青苷 5 ;FITC :异硫氰酸胍荧光素 ;PE :藻红蛋白 )单克隆抗体进行胞膜和胞内标记 ,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的百分含量。按病变程度分为重度 32例 ,中度 4 4例 ,轻度 2 9例。并对其中 6 7例肺结核患者在化疗强化期末、第 6个月化疗结束时进行同样指标的追踪检测 ,以了解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 4 T细胞、Th1/Th2细胞的变化状况。结果  (1)初治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 4 T细胞、Th1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 ,其检测值分别为 (6 6 3± 16 0 )个 / μl、(9 5 6±3 6 0 ) %和 (735± 15 6 )个 / μl、(18 70± 5 0 3) % (P值均 <0 0 5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Th17、Treg及Th17/Treg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HBLF)患者外周血的变化,及其与病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3例ACHBLF患者,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1名健康对照。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清中Th17、Treg频数,分析ACHBLF患者Th17、Treg频数的变化及其与TBil、ALT、PT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CBLF患者的Th17(1.96±0.99)%比CHB患者(0.59±0.40)%及健康对照者(0.26±0.20)%高(P0.05);ACHBLF的Th17/Treg(0.46±0.32)比CHB患者(0.12±0.11)及健康对照者(0.07±0.06)的高(P0.05);ACHBLF患者中,死亡者的Th17比存活者高;Th17细胞频数及Th17/Treg与PT、ALT及AST呈正相关(P0.05),与总胆红素无显著相关性,Th17/Treg与AFP呈正相关(P0.05)。结论 ACHBLF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Th17及Th17/Treg与病情进展相关,且对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Th17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unx3基因过表达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Th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重组慢病毒载体p GC-FU-Runx3与阴性对照慢病毒载体p GC-FU分别转染29例CHB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分离培养5 d的细胞培养液上清,应用ELISA检测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水平;收集培养5 d的CD4+T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转录因子T-bet、GATA3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与p GC-FU转染组比较,p GC-FU-Runx3转染组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3)。2与p GC-FU转染组比较,p GC-FU-Runx3转染组Th2型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7)。3与p GC-FU转染组比较,p GC-FU-Runx3转染组IFN-γ/IL-4比值明显增大(P=0.001)。4与p GC-FU转染组比较,p GC-FU-Runx3转染组T-bet、GATA3 m RNA的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p GC-FU-Runx3转染组T-bet/GATA3比值较p GC-FU转染组明显增大(P=0.005)。结论 Runx3过表达可促进CHB患者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Th2型细胞因子分泌,促使CHB患者外周血Th细胞向Th1细胞分化,使其Th1/Th2失平衡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Th1 、Th2 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 3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 (IL 2、INF γ)、Th2 (IL 4、IL 6、IL 1 0 )类细胞因子的含量水平 ,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病理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中Th1 类细胞因子IL 2、INF γ的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Th2 类细胞因子IL 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存在Th1 /Th2 漂移现象 ;且发现TNM分期越晚 ,Th1 类细胞因子IL 2的表达越弱 ,而IL 6表达越强 ,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Th1 /Th2 漂移现象与肿瘤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PBMC存在某些Th2 类细胞因子表达优势 ,而Th1 类细胞因子表达减弱 ;Th1 /Th2 漂移现象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9.
动物免疫系统在机体健康状下Th1/Th2处于平衡状态,许多研究表明Th1/Th2漂移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微生物感染和移植排斥反应等多种疾病有关。Th1/Th2分化因子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病原体侵入导致机体的这种平衡失调,产生抗感染反应。抗感染免疫长时间持续应答,也可以导致Th0,Th1,Th2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当免疫系统发生Th1/Th2漂移时,机体免疫被抑制,病原体或突变的细胞逃逸免疫监视。抗肿瘤免疫临床研究表明,有些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手术切除肿瘤原发灶后,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肿瘤还是易复发。因此现在肿瘤免疫研究的热点是Th2向Th1方向的转移。细胞因子或免疫细胞和单克隆肿瘤抗体等与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结合起来,实现综合性治疗是各种恶性肿瘤研究的目的。感染免疫和Th1/Th2漂移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肿瘤发生与复发关系的研究正在起步,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狼疮性肾炎患者外周血中CD4^ 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子的情况,探讨了Th1/Th2细胞类型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29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胞内细胞因子(INF-γ、IL-4)和表面抗原(CD4)进行分析。结果:狼疮性肾炎患者Th1细胞数和Th1/Th2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活动期与缓解期Th1数和Th1/Th2比值比较,增加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患者Th1和Th2细胞数与Th1/Th2比值与疾病活动指数SIEDAI、ANA和C3补体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有强的Th1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