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处妊娠(CSP)是指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着床于子宫剖宫产术后的瘢痕处,是一种非常少见的异位妊娠[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不断增高,CSP发生率明显上升.据Jurkovi等[2]报道,CSP发病率为1∶ 1800~1∶ 2216.  相似文献   

2.
狄华 《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35-13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40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口服米非司酮,A组患者同时经阴道超声注入甲氨蝶呤,B组患者肌内注射甲氨蝶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0%,B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A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B组,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口服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经阴道超声注入给药,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3.
子宫下段剖宫产瘢痕处妊娠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断上升,使子宫下段瘢痕处妊娠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我院自2004年1月-2010年3月收治了子宫下段瘢痕处妊娠患者9例。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 CSP )即孕囊或胚胎着床于剖宫产瘢痕处,是异位妊娠的一种特殊类型。 CSP最初发病率很低,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的急剧上升,发病率迅速增加, CSP的发生率亦随之上升。此处妊娠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极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有时甚至切除子宫,是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生育能力和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1]。目前对该病的治疗缺乏统一标准。我院对12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早期患者采用甲氨蝶呤( MTX)联合米非司酮非手术治疗,必要时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指引下清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董立芸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94-195,F0003
目的探讨子宫瘢痕处妊娠早期诊治对孕妇妊娠结局的重要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8例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研究8例通过及时诊治,预后良好,无子宫切除术、膀胱损伤等重要脏器损伤,无死亡。结论各科医生包括妇产科、超声科、放射科等医生,应高度重视子宫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并进行合理的治疗,患者的最终结局会有很大差别,并且可以把严重并发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28.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两组进行满意度调查,观察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满意度为72.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和平 《中国实用医药》2014,(18):132-133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06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53例,观察组服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参考组仅采用甲氨蝶呤治疗,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接受腹腔镜电切术治疗,对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成功率、子宫切除率、血HCG转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药物治疗成功率及子宫切除率分别为92.5%、1.9%,参考组药物治疗成功率及子宫切除率分别为77.4%、17.0%,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HCG转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中采用米非司酮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子宫切除几率,具有显著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近年收治的子宫切口瘢痕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甲氨蝶呤组和联合组(米非司酮+甲氨蝶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住院时长(10.8±4.3)d及血HCG转阴时间(10.4±5.6)d均明显低于甲氨蝶呤组住院时长(18.1±6.6)d及血HCG转阴时间(18.8±4.6)d,联合组子宫切除率(5.0%)则显著低于甲氨蝶呤组(20.0%)。临床疗效上,联合组治愈率(88.3%)明显高于甲氨蝶呤组(5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切口瘢痕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不良反应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吕柳眉  于萍 《北方药学》2013,(10):107-107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有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5岁、27岁、32岁;均有剖宫产史,剖宫产次数为1次,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3例患者均有停经史,停经天数40~49天。1.2临床表现:①有剖宫产史及停经史;②2例有停经后少量阴道出血,其中1例停经38天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被误诊为先兆流产,用中药保胎治疗无效而就诊行B超检查提示子宫下段前壁不均质回声;③1例在外院行四维超声提示瘢痕子宫切口妊娠。  相似文献   

11.
闫凤琴  祝小英  陈颖  魏秋菊  李红 《河北医药》2012,34(17):2639-2640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处妊娠(CSP)是一种罕见而危险的特殊异位妊娠,有剖宫产史的女性,再次妊娠时,胚胎着床在前次子宫口瘢痕处可导致大出血,危及生命[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分析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并探讨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36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次试验中的36例患者仅有14例经B超检查确诊为CSP,误诊率为61.1%;14例进行子宫全切除手术,其余22例患者均成功保留子宫.结论 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早期诊断需依靠B超进行检查,并询问患者对生育的要求、血流情况等选择治疗方案,早期诊断对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来说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切口处瘢痕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5~12月剖宫产手术后子宫切口处瘢痕妊娠患者70例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24例清宫术以及子宫动脉栓塞灌注化疗治疗,16例患者在采用清宫术治疗的过程中因大量出血,换用开腹手术治疗。13例患者给予腹式子宫切口处瘢痕常规切除治疗,其余7例患者在入院时已出现子宫破裂,紧急进行子宫切除治疗。10例早期诊断患者按照超声引导下于瘢痕部位直接注射甲氨蝶呤并辅助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后痊愈。经治疗后5 d检测发现,本组患者体内人绒毛促性腺激素水平均恢复正常。结论对子宫切口处瘢痕妊娠及时进行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对策,可将病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性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4.
孙瑞 《中国实用医药》2013,(35):152-153
目的对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中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以7d为1疗程,在治疗2疗程后行妊娠组织切除术。对两组治疗效果与子宫切除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HCG转阴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治疗中,应用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提高子宫保全率,大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部妊娠的临床表现及保守治疗方法 ,探讨其早期诊断方法 ,减少切除子宫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38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部妊娠的临床特征、诊断与保守治疗方法。结果 38例用甲氨蝶呤加米非司酮治疗杀死胚胎后清宫,治愈33例,治愈成功率86.8%;5例经药物治疗失败后,其中3例开腹行切开子宫瘢痕部妊娠病灶清除加子宫修补术,1例开腹行子宫全切除术,1例清宫时大出血急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结论对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应做到早期阴道超声检查,充分认识瘢痕部妊娠的临床特征表现,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药物保守治疗,适时清宫是治疗瘢痕部妊娠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esarean scars pregnan-cy,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CSP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李芳  王翠 《河北医药》2016,(16):2498-2500
目的:回顾性分析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和治疗效果,为合理瘢痕妊娠治疗提供最佳处理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8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本次妊娠距末次剖宫产时间间隔1~8年,均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五项、肝肾功能、胸片等,无明显异常。观察患者采用超声观察瘢痕妊娠情况;治疗转归;血HCG水平及随访1个月,复查B超观察患者恢复情况。结果18例患者中10例患者提示考虑为子宫切口处妊娠Ⅰ型,其余8例考虑为Ⅱ型。8例行清宫术及6例病灶切除术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妊娠组织,术后恢复好。2例未行手术而行药物治疗患者血HCG下降相对缓慢,经过30~42 d后血HCG下降至正常,疗效均满意。瘢痕妊娠Ⅱ型患者停经时间、身体恢复时间与Ⅰ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2组剖宫产间隔时间、HCG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随访1个月,HCG均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复查超声发现宫腔粘连1例、输卵管积水1例,余未见异常。结论联合影像技术可及早发现妊娠情况,Ⅰ型瘢痕妊娠恢复情况明显好于Ⅱ型瘢痕妊娠,预防和及早发现是处理瘢痕妊娠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6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部妊娠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发病距前次剖宫产时间5个月~5年。孕龄:早孕6例。治疗方法:甲氨蝶呤化疗2例,子宫动脉栓塞术(UAE)1例,开腹病灶清除术1例,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结论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子宫瘢痕部妊娠的发病率明显上升,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并发症。超声,血β-HCG,宫腔镜和MIR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高的价值。早期明确诊断,及时药物治疗,适时清宫,可选择子宫动脉栓塞,辅以合适的手术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妊娠的表现特点、早期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某院期间收治的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妊娠患者中,选取35例患者纳入此研究领域中,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临床资料,讨论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妊娠临床表现为停经、不规则阴道出血、血β-HCG值升高;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可确切;药物、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病灶切除术为常见治疗方法,4例药物治疗成功,2例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后康复,其他患者接受手术后康复,治疗后患者RI值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子宫切口部位妊娠病灶切除术可导致子宫破裂、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应加以重视,早期发现和确诊,针对性实施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