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房性心律失常.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1%,并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动态心电图检测常发现房颤伴长R-R间期的现象,此现象能否诊断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20例房颤伴长R-R间期≥2.0s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房颤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问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分析在心房颤动伴长R-R间距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00例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检出持续性房颤32例,其中房颤伴长R-R间距14例.观察长间歇出现的规律,采用最高、最低、平均率,24 h总心率,每小时平均率等参数分析房颤伴发长R-R间期的心率波动情况.结果 32例中共检出R-R间期>2.0 s 14例.结论 Af伴长R-R间期者不要轻易做出合并二度AVB诊断,可用"长R-R间期请结合临床"表述并由临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作出判断较为客观.  相似文献   

3.
李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545-54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动态心电图仪记录到的36例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1.5s以上长R-R间期发生时间、频率、最长R-R间期、24h平均心室率,并结合生活日记综合分析。结果 36例房颤共出现长R-R间期共1786次,夜间出现1604次,白天182次,夜间发生频率明显高于白天。有4例长R-R间期白天、夜间均有发作,出现长间期持续时间长,且出现时间频繁,其中2例出现过头晕、短暂的黑朦症状。结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是否具有病理意义应结合临床分析,不能单靠心电图进行诊断,应结合临床判断才比较客观。  相似文献   

4.
李碧珍 《医药世界》2009,11(6):250-25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伴长R-R间距的24h心率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884例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结果,观察长间歇出现的规律,采用最高、最低、平均率,24h总心率,每小时平均率等参数分析房颤伴发长R-R间期的心率波动情况。结果:持续性房颤324例中共检出R-R间期≥1.5s138例。结论:Af伴长R-R间期者,应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在报告中加以描述,而不一定诊断Af伴二度AVB。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老年房颤伴长R—R间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4例老年房颤伴长R.R间期(〉2.5s)的DCG监测资料,分析DCG检测结果。结果44例老年患者均为持续性房颤,DCG检出长R-R间期总阵数为1262次,最长到4.9s。仅白天检出长R—R间期(5阵次)5例,白天及夜间皆检出长R—R间期(白天317阵次/夜间666阵次)12例,均与睡眠无关;仅夜间检出长R-R间期(274阵次)27例,出现长R-R间期时,与睡眠有关,心室率与患者性别无明显关联。结论老年房颤合并长R-R间期患者,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无关,除外迷走神经作用可考虑老年房颤合并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心房颤动(Af)伴长R-R间期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Af伴长R-R间期患者50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患者Af伴长R-R间期发生时间进行统计,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分为睡眠相关组(在21:00~6:00出现长R-R间期,319例)与非睡眠相关组(非睡眠期间出现长R-R间期,1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及逸搏心律、逸搏及昏厥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NYHA分级、疾病类型及Af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相关组最慢心室率、平均心室率及最快心室率均高于非睡眠相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相关组的逸搏心律、逸搏及昏厥发生率均低于非睡眠相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 h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检测Af伴长R-R间期的特征,Af伴长R-R间期多发生于睡眠状态,应密切关注Af伴长R-R间期患者的24 h心电图检查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动态心电图监测常发现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R-R间期≥2.0s),逸搏及逸搏心律现象,以往多认为是房颤合并Ⅱ度、高度,甚至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但以后人们发现许多心房颤动患者复律为窦性心律时并无Ⅱ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方法本研究对门诊及病房心房纤颤患者行动态心电图24h记录到的60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的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对长R-R间期与睡眠相关或不相关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共出现长R-R间期(≥2.0s)526次,白天65次(12.4%),夜间461次(87.6%);平均心室率<60次/min者37例、≥60次/min者23例;60例患者的长RR间期在2.0~4.6s之间。长R-R间与睡眠相关者46例、不相关者14例。结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状态,与睡眠呈显著相关性(P<0.01),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为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一般无临床意义,诊断心房颤动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伴三度房室阻滞者除外)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到的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有无伴随头晕、黑曚、晕厥等相关症状,分为有相关症状组(A组)和无相关症状组(B组),每组患者各30例,统计两组2.0s以上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发生的时间及频率、房颤时最快心室率及24h平均心室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发生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的频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日间与夜间长R-R间期、逸搏(及逸博心律)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B组夜间长R-R间期、逸搏(及逸博心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日间(P<0.01),A组最快心室率及24h平均心室率均明显慢于B组(P<0.01)。结论动态心电图有助于我们掌握持续性房颤患者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发生的时间、频度及有无相关伴随症状和24h内整体心室率情况,除外生理性因素的干扰可考虑做出心房颤动合并病理性二度房室阻滞的诊断或提示,便于临床医生能尽早干预和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中长R-R间期的发生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95例24h动态心电图显示为心房颤动患者伴长R-R间期的发生情况。595例按性别分为两组:A组:男377例,占63.36%;B组:女218例,占36.64%。结果 A组中伴长R-R间期238例,占63.13%;B组中伴长R-R间期110例,占50.46%。A组显著高于B组。结论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者较常见,其中男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结果 夜间或睡眠时心率明显低于白天或活动时;而长R-R间期的振次均明显高于白天或活动时(P<0.05);长R-R间期≥1.5 s组正常房室传导例次明显高于长R-R间期≥2.0 s组;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明显低于长R-R间期≥2.0 s组(P<0.05);对照组Lyapunov指数均明显低于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P<0.05).结论 Lyapunov指数可以作为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患度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心电图对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的老年患者102例,分析导致其R-R间期长的原因及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 102例患者中,房性早搏未下传(27.5%)、二度Ⅰ型房传导阻滞(13.7%)、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13.7%)、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10.8%)是引起老年患者长R-R间期心电图改变的主要原因。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测对老年患者长R-R间期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正确判断各类心电图的改变,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患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房颤动是心内科常见的病症,伴R—R长间期是临床常见的心电现象。心房颤动伴有R-R长间期常会被诊断为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本研究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50例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6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睡眠相关组和睡眠无关组,分析两组患者平均心室率、长R-R间期昼夜发生频率及伴随性症状。结果睡眠相关组患者睡眠时间及非睡眠时间平均心室率大于睡眠无关组,P<0.05;睡眠相关组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发生率明显低于睡眠无关组,P<0.05;睡眠相关组长间歇时未出现晕厥,但是睡眠无关组长间歇时有11例患者产生晕厥,且均出现在患者清醒状态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房颤动患者伴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进行有效分析,能够对判断患者病理性或心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21例房颤伴长R-R间期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伴长R-R间期时是否合并二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诊断。方法选择Af伴≥2.0s的长R-R间期住院患者21例,连续记录24h动态心电图(DCG),统计2.0s以上的长R-R间期发生时间及频度,最长R-R间期,Af时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及平均心率,阵发性Af在监测同时记录到窦性心律时的房室传导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共出现≥2.0s的长R-R间期275次,其中白天29次,夜间246次,Af时最快心率96~183(平均120.4±25.1)次/min,最慢心率39~56(平均47.3±5.6)次/min,平均心率58~93(平均73.1±12.7)次/min,24h最长R-R间期2.1~3.0s,转复后19例房室传导正常,2例仅P-R间期延长,并显示长R-R间期大多(89.5%)发生在夜间。结论 Af伴长R-R间期者不要轻易做出合并二度AVB诊断,可用"长R-R间期请结合临床"表述并由临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作出判断较为客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长R-R间期(1.5s)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恢复窦性心律后窦房结功能测定情况,了解慢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窦房结功能有无障碍。方法选择15例慢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初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并恢复窦性心律的心房颤动患者,术后常规行心脏电生理检查测量患者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了解有无窦房结功能障碍,术后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有无长R-R间期再发,并对比术前及术后平均心率变化。结果窦房结功能测定结果显示15例患者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及窦房传导时间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且术后Holter均未见长R-R间期情况。结论慢性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患者窦房结功能多无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6.
动态心电图监测是一种长程动态记录的心电图,其记录的心电信息量比普通心电图扩大了200倍以上,其诊断功能比普通心电图提高了10倍以上,在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对长R-R间期的检测具有重要价值,显著提高了对长R-R间期的系统性分析及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
心房纤颤(AF)伴二度房室阻滞(AVB)的心电图诊断,因其既可能是房颤波受阻导致隐匿性传导而引起干扰之生理现象,亦可能为明显或严重的心脏病。一旦诊断对医疗指导及对患者的心理压力均至关重要而特别敏感和慎重,常以"心房纤颤伴长R-R间期"描述。了解与结合临床是关键,当断则断,及时帮助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分布规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程立顺  施有为  张良洁  李从圣 《安徽医药》2008,12(12):1186-1187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R-R长间期的发作规律,探讨老年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96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患者共发生大于1.5 s长间期共15 456次,23:00时至凌晨05:00时出现次数最多,11:00时至14:00时次之,最长R-R间隔为4.21 s,发生在02:16分;均合并其他心律失常,以期前收缩、ST-T改变及交界性逸搏多见;患者记录中均无明显自觉症状。结论老年心房颤动伴R-R长间期多发生在睡眠状态,可能与睡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关,绝大多数并非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所致。  相似文献   

19.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3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房颤伴长RR间期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原发病外,治疗组给予参松养心胶囊口服,对照组给予心宝丸口服,观察时间为4周,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最慢心率、平均心率、最快心率。对比治疗前后的症状及心电图。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3.33%;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最慢心率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慢性房颤伴长RR间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 f)伴长R-R间期是否合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Ⅱ°AVB)的诊断。方法选择持续性A f患者89例,连续记录24h动态心电图(DCG),统计1.5秒以上的长R-R间期发生时间及次数。结果89例患者出现≥1.5秒的长R-R间期78例,占87%,以1.5-2.0秒内多见,共1 896次,占72%。次为2.0-3.0秒,共698次,占26%。3.0秒以上21次,占7.6%。其中15例转复后进行随访,13例房室传导正常,1例显示P-R间期延长,达0.22秒 1例在夜间偶见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结论A f伴长R-R间期者不要轻易做出合并Ⅱ°AVB的诊断,可用"心房颤动伴心室长间期并结合临床"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