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观察培菲康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 89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培菲康,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呕吐、胃潴留消失时间及喂养奶量达10ml/kg每2小时1次所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所有患儿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培菲康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效果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治疗喂养不耐受晚期早产儿的效果。方法 142例喂养不耐受的晚期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9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加用培菲康口服,比较两组奶量达全量、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及黄疸完全消退时间,观察3个月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奶量达全量所需时间、恢复到出生体重所需时间和黄疸完全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培菲康能明显改善患儿喂养不耐受状态,缩短经口喂养达全量的时间,并提高出生体重恢复速度,缩短黄疸持续时间,从而减少蓝光照射机会及发生核黄疸的风险,并可以减少3个月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冯琼 《安徽医药》2015,19(10):2020-2021
目的:探讨培菲康、金双歧、妈咪爱、宝乐安及亿活等几种常见不同类型益生菌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防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2年8月于该科住院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培菲康治疗组、金双歧治疗组、妈咪爱治疗组、宝乐安治疗组及亿活治疗组6组。观察患儿住院期间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者恢复出生体重所需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情况。并利用统计软件 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但在 NEC 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培菲康及金双歧治疗组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妈咪爱、宝乐安及亿活治疗组明显减低。各治疗组间在喂养不耐受及 NEC 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早产儿应用益生菌可降低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培菲康及金双歧等原籍菌制剂在降低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较妈咪爱、宝乐安及亿活等非原籍菌制剂疗效显著,但在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方面各种益生菌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结合金双岐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辅助疗效。方法以我院132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6例采取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66例在此基础上结合腹部按摩、喂服金双岐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喂养耐受优良率为87.88%,对照组喂养耐受优良率为60.6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84,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残留量、体重恢复时间、喂养耐受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按摩结合金双岐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人工喂养,口服培菲康治疗,观察组予人工喂养,口服培菲康,加服茵栀黄口服液,连用5d。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每天胆红素下降速度。结果观察组日均胆红素下降速度大于对照组,且下降至102.6μmol/L所需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喂养不耐受早产儿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小儿推拿,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辅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276-277
目的观察早产儿合理的胃肠内营养方法。方法 8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为常规喂养,治疗组为早期微量喂养,观察两组患儿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达全肠道喂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早期微量喂养并未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结论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可缩短达全肠道喂养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及并发症,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及研究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本院的50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组)25例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组)25例,然后将两组早产儿的呕吐及腹胀消失时间构成、干预前后的机体发育指标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呕吐及腹胀消失时间构成、干预后的机体发育指标均显著地好于对照组早产儿,P均<0.05,两组早产儿干预后的评估指标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喂养不耐受早产儿的临床效果较好,对于改善早产儿的各方面状态均有积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磨汤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2组均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磨汤鼻饲治疗。比较2组患儿每天体质量增长量、疗程结束当天日入奶量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每天体质量增长量及疗程结束当天日入奶量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80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滴注.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两种缓释剂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棒联合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第三磨牙发生冠周炎的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在进行常规盲袋冲洗后将2%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及1cm长甲硝唑棒置入盲袋内,3d后复诊;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冲洗,局部导入1%碘甘油,1次/d,第4天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5%和63.6%。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冠周疼痛和肿胀的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lt;0.01)。结论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棒联合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和小剂量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喂养不耐受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组,各30例,Ⅰ组为对照组,Ⅱ、Ⅲ组在早产儿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小剂量红霉素治疗。结果与Ⅰ组比较,Ⅱ、Ⅲ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住院天数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红霉素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均有治疗作用,二者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周红  孙丹萍 《现代医药卫生》2013,(19):2896-2897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及按摩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早产患儿77例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9例,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在胎龄、出生体质量、日龄、性别及出生时窒息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NS及按摩,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每天奶量的增加情况、每天体质量的增长情况以及达到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的时间及达到全量肠内营养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平均每天奶量的增加明显多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平均每天体质量的增长速度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NS及按摩能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片早期干预治疗早产儿暂时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合并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66例低甲状腺素血症合并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鼻饲或口服左旋甲状腺素每日5mg.kg-1,1天1次,连续7d;均采静脉血作甲状腺5项动态测定,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改善情况及甲状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奶量增加、残余奶量、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内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14d复查甲状腺素水平治疗组已基本正常,对照组5项水平仍较低;除TSH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早期小剂量短疗程甲状腺素片治疗低甲状腺素血症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同时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改善低甲状腺素血症早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西沙比利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72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鼻(或口)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0.2mg/kg,q8h,于喂奶前30min喂人,疗程5-7d。结果应用西沙比利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增加(47±26)ml/kg,胃潴留量减少(3.14±1.39)ml,体重增加(0.59±0.11)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西沙比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确切,且价廉、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将51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设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非喂养不耐受早产儿52例作为对照组,对上述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早产儿在出生体重、胎龄大小、开奶时间、宫内窘迫、是否使用氨茶碱及胃出血等方面有差异(P〈0.05),表明喂养不耐受与上述因素相关。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多种因素相关,及早开奶、早期微量喂养、缓慢增加喂奶量、注意喂奶方式和途径、刺激排便、及时处理腹胀、进行相应的药物干预以及应用微生态制剂,有利于改善早产儿胃肠道喂养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者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将98例早产儿分为喂养不耐受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收集外周血和尿液,采用ELISA方法检测8-OHdG的表达。结果喂养不耐受组早产儿外周血8-OHdG,第1、7、14天尿8-OHdG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DNA氧化损伤)可能参与了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应激可能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机制之一;8-OHdG是评估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谭清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53-454
目的探究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营养状况、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探讨适宜的早产儿辅助喂养方式。方法将本院出生的10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NNS)组和无非营养性吸吮组(N-NNS),NNS组和N-NNS组早产儿均给予保温、体位疗法、口胃管给予早产儿配方奶粉、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措施,NNS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增加非营养吸吮,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肠道营养达418.4kJ/(kg d)时间等营养指标,平均住院天数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结果 NNS组的营养指标显著优于N-NNS组,而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及平均住院天数显著低于N-NN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胃管喂养的基础上增加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显著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减少喂养不耐受性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取综合治疗的干预措施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01月至2013年06月我科收治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其中男52例,女58例,对照组104例,其中男58例,女4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非营养性吸吮、滴服喂养、药物及刺激排便治疗。结果两组在有效率、腹胀消失时间、喂养耐受时间、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应用综合治疗的干预措施;台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能取得满意效果,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头孢硫脒联合蒙脱石对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住院的173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5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头孢硫脒,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蒙脱石散.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血清NO、IgG、IgA、IgM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为74.3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5.898,P〈0.05);治疗组腹痛减轻有效率为86.32%,明显高于对照组(71.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8,P〈0.05).治疗组止泻、退热以及体征好转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9、2.436、11.147,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4,P〈0.05);血清IgG、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795、12.355,P〈0.05).结论 头孢硫脒联合蒙脱石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腹泻疗效确切,不仅能降低治疗时间,还能提高患儿的自身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