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进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无产科及CSEA麻醉禁忌证、ASAⅠ~Ⅱ级的产妇10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未采取任何分娩镇痛药物而进入产程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在产妇宫口开至3cm时,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注入布比卡因1.5mg后,并以0.1%罗哌卡因和2μg/kg芬太尼的混合液输注,速率6ml/h;对照组未进行分娩镇痛.比较2组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痛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产程、分娩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浓度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进行CSE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对分娩镇痛、产程以及观察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入芬太尼15μg加罗哌卡因3.0mg,PCEA用0.1%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共100mL,持续输注6mL/h,自控2mL/次。结果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第2、第3产程和新生儿Ap- 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CSEA+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不影响产程及新生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将初产产妇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阴道顺产分娩,未行分娩镇痛。比较2组各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结果治疗组总产程、第一和第二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和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镇痛应用于分娩镇痛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产妇,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40例产妇给予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对照组的40例产妇不给予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顺产率、第二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的有效率以及顺产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给予罗哌卡因与芬太尼联合镇痛,可以有效减轻产妇的疼痛感,提高顺产率,其临床效果比较理想,对母婴的影响也比较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的效果及运动神经阻滞情况。方法选择160例健康、单胎、足月、无麻醉禁忌的初产妇为分娩镇痛组,随机分为2组,A组为0.125%罗哌卡因加2μg/ml芬太尼,B组为0.125%布比卡因加2μg/ml芬太尼;将未使用分娩镇痛药物进入产程的8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C组)。对分娩镇痛组进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3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B2组分娩镇痛效果良好,无统计学意义(P〉0.05)。MBS评分A、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C组第一、二产程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3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能缩短第一产程,延长第二产程。低浓度的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均可产生可靠的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比布比卡因的运动神经阻滞轻,产妇可下床活动,是1种可行走的分娩镇痛,两者相比,罗哌卡因分娩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的疗效及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100例健康、单胎、足月临产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腔给药用于分娩镇痛,对照组为未采用任何分娩镇痛方法而进入产程的产妇,观察两组产妇的疼痛效果、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产程较对照组的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降低了剖宫率,缩短了产程,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是目前理想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硬膜外低浓度罗哌卡因伍用芬太尼行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ASAⅠ~Ⅱ级要求自然分娩的足月初产妇,均为单胎头位。随机分为分娩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分娩镇痛组在宫口开大2~3cm时,开始硬膜外泵入0.125%罗哌卡因辅以芬太尼(2μg/mL)镇痛液,宫口开全时停药;对照组未行分娩镇痛,按产科常规处理。用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法(VAS)和改良Bromage评分法评估镇痛、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记录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Apgar评分。整个产程持续监测胎心率、宫缩、血压、脉搏、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结果分娩镇痛组产妇用药镇痛后生命体征平稳,产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且产妇运动不受影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产程比对照组短(P<0.01),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1);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0.125%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轻,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且不影响新生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患者单纯使用0.2%盐酸罗哌卡因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并与45例使用0.1%的盐酸罗哌卡因+1.5μg/mL的芬太尼患者(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情况以及统计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活跃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1min和出生后5min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几乎不影响产妇产程,且对胎儿抑制小,可作为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无痛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阴道分娩的产妇:60例为镇痛组(实验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阻滞后经阴道分娩,选择同期常规阴道分娩产妇(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各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率。结果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中活跃期时间、产后出血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分娩的镇痛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降低产妇的疼痛程度与焦虑情绪,且对母婴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加小剂量芬太尼行单纯硬膜外阻滞或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加硬膜外阻滞联合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并作对比分析。方法选择136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组各68例,另选择68例条件相仿但不给予镇痛的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CSEA组鞘内注入芬太尼,PCEA组硬膜外注入镇痛合剂(罗哌卡因+芬太尼),其后均行硬膜外持续背景剂量+PCA模式。记录不同时点疼痛评分(VAS评分),自动监测BP、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进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观察产程时间及分娩方式、新生儿1、5min的Apgar评分及其他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可达到满意镇痛,CSEA组快于PCEA组,早期PCA按压次数PCEA组多于CSEA组,镇痛前后产妇BP、HR、SpO2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及使用缩宫素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产程中两组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且以CSEA组明显。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且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快于硬膜外阻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单纯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其混合舒芬太尼用于无痛分娩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于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产妇予以单纯低浓度罗哌卡因镇痛,对照组产妇在罗哌卡因用药基础上混合舒芬太尼镇痛。比较2组产妇镇痛前后与第一、二产程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第一、二产程与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产妇镇痛前、镇痛后30 min、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8.00%(χ2=8.575,P=0.003)。结论 产妇分娩时的镇痛处理,单纯使用低浓度罗哌卡因疗效能达到其混合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保证顺利分娩,未见延长产程和影响新生儿健康等不良事件发生,且产妇分娩期瘙痒、胎心减慢、呕吐等发生明显减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浓度盐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行(PCEA)(A组),另选100例条件相仿但不给镇痛药物的自然分娩产妇为对照组(B组)。A组:0.15%盐酸罗哌卡因 芬太尼(2μg/ml)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镇痛效果,运动神经阻滞;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轻。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对运动神经阻滞轻,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 将720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0例.试验组分娩时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对照组常规分娩.比较2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试验组镇痛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活跃期宫颈扩张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镇痛后第一产程为(2.5±0.1)h短于对照组的(3.5±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剖宫产率为2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好,对产妇生理影响小,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产妇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中的效果。方法根据产妇意愿将262例自然分娩的初产妇分为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14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采取传统分娩技术,观察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2组总产程、孕妇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总产程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用于自然分娩产妇的分娩镇痛可有效改善孕产妇分娩中的疼痛程度,缩短产程提高了产科质量,且对新生儿无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芬太尼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对产程及母婴的影响。方法以罗哌卡因-芬太尼腰硬阻滞麻醉对130例产妇行分娩镇痛作为观察组,对未使用分娩镇压痛进入产程的1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情况。结果两组在疼痛程度、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产后出血、第二产程、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安全可靠,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郑新美 《海峡药学》2012,24(5):62-64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隙间断注药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ASAⅠ~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硬外镇痛组(Ⅰ组),盐酸罗哌卡因镇痛组(Ⅱ组),对照组(Ⅲ组),每组40例。Ⅰ两组采用0.15%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2μg·mL-1芬太尼行硬外镇痛;Ⅱ两组采用0.15%盐酸罗哌卡因复合2μg·mL-1芬太尼。Ⅲ组为对照组。观察各组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运动神经阻滞MBS评分,同时观察3组的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情况以及胎儿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Ⅰ、Ⅱ两组与Ⅲ组相比较,在镇痛后的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时的VAS评分、宫颈口扩张速率、活跃期时间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的MBS评分、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良好,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魏之先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1):3218-3219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分娩镇痛的应用效果,对产程及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接受分娩镇痛ASAⅠ~Ⅱ级待产初产妇,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30例作为镇痛组,并与同期内同等条件下,未施任何分娩镇痛的初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年龄、身高、体重与孕期无特殊差异。采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实施硬膜外连续自控镇痛,并对镇痛效果、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评分以及对其新生儿出生1 min和5 min进行Apgar评分。结果:镇痛组经硬膜外麻醉后,宫缩痛明显减轻,产妇满意,可在家属的陪护下地行走。两组新生儿出生1 min和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分娩镇痛效果确切,利于产程进展,对母婴安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红丽  顾丽萍 《淮海医药》2007,25(6):527-528
目的 探讨硬膜外连续泵注罗哌卡因复合苏太尼在分娩中的镇痛效果及其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 收集35例采用硬膜外连续泵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无痛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取相同条件下35例未给予镇痛干预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疼痛程度、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及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结果 硬膜外连续泵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分娩镇痛效果显著,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结论 硬膜外连续泵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低浓度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应用于临床分娩镇痛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可行走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布比卡因组、罗哌卡因组、对照组,对各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及新生儿情况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布比卡因组、罗哌卡因组镇痛后各时间段评分显著低于阵痛前,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布比卡因组镇痛后15 min及第2产程评分分别为(2.85±0.61)和(1.67±0.43),效果明显优于罗哌卡因组的(3.04±0.37)和(2.36±0.52)(P< 0.05),其余各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低浓度布比卡因联合芬太尼应用于临床分娩镇痛效果安全可靠,在不影响产妇生产过程及新生儿的情况下有效减轻了产妇痛苦,提高了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将720例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0例。试验组分娩时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对照组常规分娩。比较2组镇痛效果、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镇痛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活跃期宫颈扩张速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快。镇痛后第一产程为(2.5±0.1)h短于对照组的(3.5±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剖宫产率为2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用于产妇分娩,镇痛效果好,对产妇生理影响小,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产妇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