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干预措施对规范抗菌药物应用的可行性,为抗菌药物的规范应用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实施干预前的2008年8月患者作为对照组,干预后的2009年8月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2组用药情况.结果 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联合用药率显著下降;平均药费略有上升,而抗菌药物费用明显降低;喹诺酮类使用率显著下降;医院感染率下降.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其中最关键的是干预措施的完全实施.  相似文献   

2.
肖萍  梁陈方 《中国药房》2010,(18):1656-1658
目的:探讨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综合干预,制定可行的规章制度及合理的用药方案,对运行病历及时监控与反馈相关信息等手段,比较干预前、后骨科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结果:干预组住院时间、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及其所占比例下降;各类切口预防性用药时间和选药方案逐步规范,平均用药时间缩短,术前0.5~2h用药的比例增大,选择第1、2代头孢菌素作为手术预防用药品种的比例增大;联合用药的比例下降,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有显著提高。结论:实施合理用药综合管理措施有助于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和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我院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后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综合干预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探索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方法将我院2011年1~6月295例I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设为非干预组,2012年1~6月369例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设为干预组,对比2组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的合理性,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应用时间及费用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在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首次给药时机、预防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显著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下降至干预后的44.17%,联合用药率干预前为9.15%干预后下降至0。在药物的选择上,头孢唑林出现的频次明显升高。在首次给药时机上,术前0.5~2 h给药例数所占比例显著增多,平均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下降,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实施的干预措施对促进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推进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降低医疗费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安阳市肿瘤医院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该院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行Ⅳ类切口手术的150份患者病历作为非干预组,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住院行Ⅳ类切口手术的150份患者病历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非干预组患者的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达98.67%,干预组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仅为10.67%;干预后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均在术前0.5~2 h内,术后用药时间小于24 h的比例提高至75.00%。结论:该院实施的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我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及药学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1~12月的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2015年1~12月的患者资料作为干预组,观察两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通过抗菌药物整治和药学干预,我院医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下降,干预组住院部和门诊部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指征用药大幅度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有效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药学干预措施可以大大提高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我院方法和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围术期不合理用药实施药学干预的效果,旨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1年7—12月哈尔滨二四二医院外科围术期病历500份作为非干预组;在医院进行一系列药学干预措施后,另选取2012年1—6月外科围术期病历500份作为干预组。对2组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选择、给药时间及疗程等较非干预组有较大改善,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84.80%(424/500)下降为29.60%(148/500),选药以第1代头孢菌素为主,术前规范预防性用药的比例提高至94.59%(140/148)。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术期抗菌药物实施药学干预可以强化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明显降低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缩短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药学干预措施对妇科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为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于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实施清洁手术的全部出院患者551例、506例和739例分别作为干预前、干预中和干预后组;采用药学干预措施后,对比分析干预前、中、后组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的指标变化、手术部位感染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干预中、干预后组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费用显著下降,用药指征和术后用药维持时间合理率提升;干预前、中、后3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药学干预使抗菌药物在妇科清洁手术围术期的预防应用更加合理规范,是安全可行的,而且对减少抗菌药物不规范暴露,遏制细菌耐药,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卫生资源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我院心脏支架置入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干预前)和2009年(干预后)心脏介入手术,参照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关管理规范,调查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术后用药天数缩短,平均费用下降;选用氟喹诺酮类作为预防用药的比率显著下降;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显著提高。结论:临床药师参与心脏介入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9.
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干预前、后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考察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7-12月610例出院患者设为非干预组,2009年8月-2010年1月589例出院患者设为干预组(均不包括治疗用药),对比2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在药物选择、首次给药时机、预防用药疗程、抗菌药物应用率方面的合理性显著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率下降了29.35%,第3代头孢菌素应用率下降了40.69%,第1代头孢菌素应用率提高了18.14%;初次用药时机在术前0.5~2h的比例提高了53.60%;术后用药时间≤48h的比例提高了53.29%。结论:我院实施的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安全、有效、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需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培训及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师干预对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药师干预前的2010年和实施药师干预后的2011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干预前组75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0%,干预后组65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组较干预前组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抗菌药物费用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药师干预措施对临床合理运用抗菌药物具有积极影响,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天数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干预措施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患者1027例,按有无实施干预措施分为干预组559例和非干预组468例。干预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非干预组不给予任何措施。观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平均住院药费、抗菌药物平均使用费用、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次数和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医师使用抗菌药物通用名处方、正确给予抗菌药物的构成比。结果干预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平均住院药费、抗菌药物平均使用费用和抗菌药物平均使用次数均明显低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药物通用名处方和正确给予抗菌药物的构成比均高于非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干预措施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效果显著,体现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临床药师干预对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为促进基层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长沙市岳麓区某基层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方法,对基层医院2012年8月至10月(干预前)291份病历和2013年3月至5月(干预后)301份病历抗菌药物使用的成本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该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干预后由40%上升为93%(P〈0.01),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gt;90%下降到〈55%,差异显著(P〈0.0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gt;85DDD下降至约40 DDD(P〈0.01),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抗菌药物人均费用明显降低。结论临床药师系统干预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干预后呼吸内科门诊抗菌药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干预当月,干预后第3、5月的我院呼吸内科门诊所有抗菌药处方,对使用抗菌药的比例、品种、药物利用指数(DUI)、联用情况及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干预当月点评抗菌药处方210张,干预后第3、5月分别点评263、437张。通过干预呼吸内科抗菌药使用率有20.53%下降到干预后第5月下降到17.53%(P〉0.05);抗菌药的联用比例由干预当月的12.38%下降至干预第5月的5.95%(P〈0.01);抗菌药不合理处方比例由3.35%下降至干预后第5月的0.46%(P〈0.01)。结论:通过持续的干预后抗菌药使用更加符合安全有效的原则,抗菌药各项指标趋于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干预效果,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调查分析某院2011年Ⅰ类切口手术归档病历,根据全国抗菌药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及某院开展采取综合干预措施的时间(7月1日),将2011年1~6月的病历作为A组(干预前),7~12月的病历作为B组(干预后),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的使用率、用药金额、使用强度均有明显下降;合理使用抗菌药比例上升;两组数据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预后,某院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更趋合理,但也存在一些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应完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应用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干预前(2012年6月)和干预后(2012年12月)儿科所有住院病历64份和102份,比较用药频度(DDDs)及合理用药指标(抗菌药使用率、不合理使用率、联用率、抗菌药分级使用率以及不合理换用率)。结果:1干预前抗菌药的选用多为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DDDs排名前3名分别是: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美唑、头孢唑林。干预后非限制级抗菌药的选用品种明显增加,无特殊级抗菌药的使用;其DDDs排名前3名分别是: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美唑、头孢地嗪。2干预后,抗菌药的使用率由100%下降到84.3%(P〈0.01)。不合理使用率由20.3%下降到6.9%(P〈0.05)。二联使用率由23.4%下降到7.0%(P〈0.01),三联使用率由3.1%下降到0%(P〉0.05)。非限制级抗菌药的使用率由0上升到6.5%,而特殊级抗菌药的使用率由7.2%下降到0%(P〈0.01)。抗菌药的不合理换用率由70%下降到35.7%(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促进了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西京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使用情况。方法:选择干预前后,符合要求的剖宫产手术患者病历各200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和《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分析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并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前200例患者中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使用率为96.00%,抗菌药物平均费用为1 737元;干预后200例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13.00%,抗菌药物平均费用为156元。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妇产科围术期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况分析,进行事前宣传、事中干预、事后处罚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下降,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的负担。  相似文献   

17.
干预前后三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采取干预措施前后,3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对我院3种清洁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干预后107份病例和干预前78份病例进行分析,采用Excel2003进行数据录入和处理,利用SPSS13.0分别对用药持续时间和抗菌药物使用费用作非参数检验。结果抗菌药物平均用药持续时间从7.67天下降为4.94天,经秩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切口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比例加大;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住院药品总费用的比例由35.37%降至19.21%,抗菌药物使用费用的秩和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对3种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采取干预措施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使用时间长等现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的主要因素,并研究药剂师对其进行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到我院就诊并住院的特殊人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即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析住院期间可能所需药物的药品说明书,登记其注意事项中对特殊人群用药的标注说明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分析影响特殊人群用药安全的主要因素。干预组给予药剂师干预用药,对照组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总医药费、抗菌药物费用。结果:特殊人群患者常用药品说明书用药安全项的标注率有待提高;监护人态度、对药品说明的认识、医嘱执行情况为合理用药的重要影响因素;干预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不良反应发生数明显下降,抗菌药物费用得到降低,感觉不适人数有所降低(P<0.05或P<0.01)。结论:目前特殊人群患者用药标注率不高,其他影响因素繁多,需要临床药师专业指导干预,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促进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方法:根据骨科Ⅰ类切口手术种类的风险分级,建立其预防使用抗菌药的管控路径;选取管理路径实施前(2018年1~5月)病例为对照组,管理路径实施后(2018年9月~2019年2月)病例为改进组,以评估管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改进组的抗菌药物使用总体合理率由38.36%(252/657)提高至76.22%(532/698)。改进后预防药物使用率(20.39% vs 13.14%)和科室AUD(35.68 DDD vs 30.66 DDD)明显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平均金额也显著下降(555.67元 vs 326.79元)。结论:所建立的骨科围术期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控路径具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