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①目的 探讨建立快速药物敏感试验方法。②方法 测定细菌生长不同时间培养基中蛋白质含量,并进行比较,根据蛋白质含量变化确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③结果 细菌生长6小时后培养基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结论 测定培养基中蛋白质含量变化可以作为一种判断药敏结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的方式有多种,其中包括对药物的水解或修饰、作用靶位的改变,减少或阻止药物进入菌体细胞等.阻止药物在菌体内积聚是细菌产生抗生素多重耐药的重要手段之一,由细菌的主动外排系统介导.主动外排系统是指细菌细胞内膜存在能量依赖性蛋白质外排泵,通过主动外排作用,将药物从菌体内排出,使达到作用靶位的药量明显减少,不足以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3.
最近,加利福尼亚的研究人员报道说,在医院中肆虐的抗药菌将很快遇到劲敌,最危险的细菌有可能再次对抗生素敏感。葡萄球菌对许多抗生素有抗药性。医院的葡萄球菌感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被感染,医生使用各种新型的抗生素对付这些耐药菌。青霉素及其相关药物(称作β-内酰胺类抗生素)曾是最有效的武器,但目前对这些超级细菌亦束手无策。 p-内酰胺类通过破坏有助于加强细菌细胞壁的蛋白质而起作用,没有蛋白质的加固作用,细胞壁容易破裂,细菌就会死亡。但葡萄球菌可产生一种被称作为β-内酰胺酶的蛋白质而使β-内酰胺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穿孔性阑尾炎致病细菌及药敏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共108例小儿因穿孔性阑尾炎接受手术治疗,其中98例在术中采集腹腔渗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回顾分析培养阳性的83株需氧菌及药敏结果。结果小儿穿孔性阑尾炎主要致病细菌仍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药物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马斯平、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结论目前小儿穿孔性阑尾炎主要致病细菌仍为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而且菌株耐药性有所增加。抗生素的选用主张以脓液细菌培养为指导。  相似文献   

5.
青霉素G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紊G(包括其他青霉素)在临床上常与其他药物合用,合理利用青霉素G与这些药物的相互作用,能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一、与抗菌药物 (一)与链霉素青霉素G是繁殖期杀菌剂,其机理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主要作用于生长繁殖期的细菌,对非繁殖期细菌已形成的细胞壁影响较小。链霉素是一种静止期杀菌剂,其机理是抑制细菌微粒体合成蛋白质,故两药合用可有协同作用。有人报道,链霉素能增强青霉素G治疗草绿色链球菌、肠球  相似文献   

6.
洛美沙星(lomefloxacin)为含双氟原子的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繁殖期细菌和蛋白质合成抑制期细菌均显示迅速的杀菌作用,并有明显的抗菌药物后效应(PAE)。随着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加。本文现对其用药后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分析,以期提高洛美沙星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抗菌药物的发现已经从对抗菌活性的表型筛选向合理抑制候选靶标转变。功能性基因组技术应用于抗菌药物发现早期的不同阶段,并在靶标的验证和作用方式确定方面起到了核心的作用。方法涉及转录组和蛋白质组表达的基因调控。功能性基因组学通过增进对基因功能、细菌生理学和毒力,以及抗菌剂对细菌代谢机制的影响等方面的了解,为抗菌药物发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大环内酯类、林克酰胺类和链阳菌素类B(MLSB)抗生素是广泛应用于治疗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等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尤其是克林霉素和链阳菌素类常用来治疗严重的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并作为对青霉素过敏的首选药物,从MLSB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抗菌作用。微生物实验室采用标准的抗生素敏感试验,  相似文献   

9.
大肠埃希菌多药外排泵AcrAB-TolC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产生抗生素耐药的方式有多种,其中包括对药物的水解或修饰、作用靶位的改变,减少或阻止药物进入菌体细胞等。阻止药物在菌体内积聚是细菌产生抗生素多重耐药的重要手段之一,由细菌的主动外排系统介导。主动外排系统是指细菌细胞内膜存在能量依赖性蛋白质外排泵,通过主动外排作用,将药物从菌体内排出,使达到作用靶位的药量明显减少,不足以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根据能量来源的不同,主动外排系统可分为质子依赖型多药耐药泵和ATP依赖型多药耐药泵二种类型,原核生物以前者为主[1]。AcrAB-TolC系统是大肠埃希菌产生多药耐药性最重要的系…  相似文献   

10.
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均作用于细菌细胞质内的核糖体50S 亚单位。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属快效抑菌剂。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包括金葡菌在内的各种革兰阳性菌具良好的抗菌作用。临床上应用较广泛,是治疗耐药金葡菌感染和厌氧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逢涛 《黑龙江医学》2001,25(3):238-239
近年来许多学者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 ,找到了许多材料及方法可以治疗牙体穿孔 ,使患牙得以保存下来 ,本文仅从牙体穿孔的处理做以下阐述。1 髓室旁穿发现后首先控制局部炎症 ,髓腔经过彻底消毒 (穿孔部位清理、冲洗、止血至基本没有渗出后 )用碘仿棉球暂时封闭之 ,以防根管治疗时根内细菌再感染 ,待根管治疗完成后 ,再用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或银汞合金加压填塞穿孔。2 髓室底穿应立即封闭穿孔 ,穿孔的处理及充填同旁穿 ,只是底穿是立即封闭 ,因此在修补穿孔时要用扩大针或纸尖插入根管 ,防止根管内细菌对穿孔污染 ,亦防止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高效提取变异链球菌蛋白质的最佳超声时间。方法采用不同的超声时间裂解细菌并提取蛋白质,观察细菌裂解程度、测定提取蛋白质浓度及蛋白质单向电泳图谱,分析比较不同超声时间的裂解效果。结果超声可以有效破碎细菌,当超声处理96圈时,提取细菌的蛋白质质量浓度达到最大值即0.919g/L;蛋白质单向电泳图谱表明不同超声时间提取的蛋白质条带分布基本一致,但超声处理96圈时(总时间16min),蛋白质丰度最高。结论提取变异链球菌蛋白质的最佳条件是在裂解液介质条件下,超声处理96圈。  相似文献   

13.
寿铁军  程孝强  龚晟  宋磊  李勇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4):3070-3074
背景 细菌耐药性一直是全球面临的问题,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相关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处于不断变迁中,影响了抗菌药物治疗,给临床用药选择带来挑战。目的 探究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细菌耐药性变迁情况,并分析其抗菌药物方案的变化,旨在为临床提供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策略。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接受诊治的461例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住院时间将患儿分为两组: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患儿分至G1组(n=214),2016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患儿分至G2组(n=247)。分析患儿阑尾炎术中腹腔脓液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以及患儿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结果 461例患儿中,451例进行了细菌培养,10例未送检(原因系穿孔阑尾脓液极少、难以留取)。细菌培养结果中,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咽峡炎链球菌检出株数均居G1组和G2组前3位,分别占G1组的60.8%(129/212)、10.4%(22/212)、6.1%(13/212)和G2组的59.5%(163/274)、12.0%(33/274)、4.7%(13/274)。G1组和G2组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吡肟、呋喃妥因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和G2组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厄他培南、阿米卡星、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和G2组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和G2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啉、环丙沙星、头孢替坦、呋喃妥因、亚胺培南耐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1组抗菌药物方案中,前3位分别为头孢曲松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地嗪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甲硝唑氯化钠、头孢曲松钠+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甲硝唑磷酸二钠;G2组抗菌药物方案中,前3位分别为头孢他啶+甲硝唑磷酸二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甲硝唑磷酸二钠、头孢替安+注射用阿洛西林钠;相较于G1组,G2组头孢曲松使用减少,同时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使用增加。结论 细菌耐药性问题不容忽视,头孢曲松等作为经验性用药的首选用药地位已经被质疑,亚胺培南作为三线用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方面正越来越被广泛使用。药敏试验结果对指导经验性用药有重要意义,需要重视细菌耐药性动态变迁。  相似文献   

14.
腹腔灌洗治疗小儿阑尾穿孔弥漫性腹膜炎临床分析孙凤维,叶俊良(解放军5720厂职工医院241007)小儿阑尾穿孔所致弥慢性腹膜炎为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小儿阑尾壁薄,大网膜发育不全,对感染的抵抗力低,一旦发生阑尾炎,极易穿孔,发展为弥漫性腹膜炎。加上细菌大...  相似文献   

15.
抗菌药物的相互作用是目前临床用药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了解这些作用规律有助于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不良反应,发挥更大的药效。相互作用产生的效果可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有益的相互作用与不利的相互作用。一、有益的相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导致药效增强,更有效地消灭病原生物。产生协同的机制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两种或两种以上抗菌药物作用在细菌代谢的不同环节。细菌的生长繁殖以及生存有赖于不断地进行核酸、蛋白质等的生物合成。一旦合成  相似文献   

16.
炭疽病是由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恶性传染病,炭疽菌进入宿主后产生的炭疽毒素是感染者致死的主要原因.炭疽毒素含有2种具有酶催化活性的蛋白质——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以及1种共同的结合和转运蛋白质——炭疽保护性抗原,炭疽保护性抗原分别与上述两种因子组成致死毒素和水肿毒素.现阶段治疗炭疽病的主要药物为抗生素,但抗生素只能杀灭人体组织内的部分炭疽热孢子和细菌,不能抵抗孢子和细菌在体内产生的毒素,因而需要开发抑制炭疽毒素的新型药物.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国际上对靶向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的炭疽毒素小分子抑制剂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矿物三氧化聚合物(MTA)加药物糊剂、MTA、GIC修补乳磨牙髓室底龋源性穿孔的临床效果,以及穿孔大小对于治疗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73例198颗龋源性髓底穿孔的乳磨牙,按穿孔大小分为两组,每组中随机分3个亚组,分别用MTA加药物糊剂(A、D组)、MTA(B、E组)、GIC(C、F组)修补,每牙均行根管治疗+穿孔修补,术后1、6、12、24月复查,并两两比较,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小穿孔组疗效明显优于大穿孔组,至24月复查时疗效区别明显(P<0.01),对于大穿孔直径>2mm,MTA要优于GIC,MTA+药物组优于MTA组。结论:MTA内屏障技术修补乳磨牙髓室底穿孔(直径≤2mm)效果显著,乳磨牙髓室底大穿孔(直径>2mm)则用MTA+药物糊剂修补远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时常遇到药物疗效欠佳或反复发作的角膜溃疡,对单纯药物治疗不敏感,迁延不愈易形成角膜穿孔,甚至眼内容物脱出,终至失明[1]。及时选取有效治疗方法防止溃疡穿孔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3种药物在各种不同浓度下的杀菌活性及时间-杀菌曲线。结果,3药对大肠杆菌44102的杀菌作用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呈双相变化,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最强杀菌浓度分别0.2、1.0和1.5mg/L。利福平(150mg/L)和氯霉素(20mg/L)对三种药物有着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3种药物作用于大肠杆菌441024h,1/2MIC药物浓度时细菌菌体明显变长,而高浓度时(1000mg/L)菌体变化不大,说明氟喹诺酮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细菌DNA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药物较高浓度时杀菌作用减弱,与其抑制RNA和蛋白质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紫癜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系机体对某些药物、含动物蛋白的食品、细菌与病毒的蛋白质或某些寄生虫的代谢产物等发生的血管性变态反应,其毛细血管及小动脉壁有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周围有浆液渗出及细胞浸润,呈现炎性反应,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与脆性也随之增高,故过敏性紫癜属于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尽管其发病原因有多种,但细菌或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