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单唾液酸神经节苷(ganglioside,GM1)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我们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腹腔注射给予GM1,利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并对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偶可见凋亡细胞,缺血再灌注组可见大量凋亡细胞主要位于梗塞边缘区内侧,而GM1用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凋亡细胞明显减少。光镜及电镜观察发现,缺血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不同时间点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相应时间点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方法 将成年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脑缺血组、假手术对照组、糖缺血再灌注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采用HE染色TUNEL法检测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0~6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最重,随再灌注时间延长逐渐改善,24h症状又有加重,提示再灌注引起继发性脑损害。神经细胞出现坏死或凋亡与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TUNEL标记缺血1h后再灌注48h之内,皮层区细胞凋亡指数(AI)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结论 线栓法成功制备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可用于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损害及脑保护的研究。缺血性神经原死亡经历凋亡和坏死两种途径,中度、重度缺血以坏死为主,轻度缺血以凋亡为主。  相似文献   

3.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健康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阻断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h后再灌注,在0.5h,6h,12h,24h和48h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取脑进行TUNEL染色。结果:①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非缺血侧大脑半球未见阳性的凋亡细胞。②脑缺血再灌注早期部分神经细胞发生了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目逐渐增多,12h~24h达到高峰。③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的边缘区,梗塞灶中心区和正常区无凋亡细胞。结论:神经细胞凋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治疗组1、治疗组2,采用线拴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在72h断头取脑,石蜡切片行GABA、TUNEL染色,计算凋亡细胞数及GABA阳性反应数。结果治疗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数减少,γ-氨基丁酸(GABA)阳性反应数增多(P<0.01)。结论人参总皂甙能明显增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GABA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酮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以栓线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梗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利用TTC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观察缺血面积大小和c-fos在大脑皮质的表达.结果①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面积明显大于缺血组(P<0.05);各实验组不同时间给予孕酮后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相应对照组(P<0.05).②缺血组和缺血再灌注2h组可见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缺血区周围的半影区;各实验组不同时间给药后扣带回皮质Fos阳性细胞数均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孕酮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和再灌注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内的增生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或称修复蛋白表达。方法 :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缺血 2小时再灌不同时间。检测PCNA的蛋白表达及神经元细胞凋亡 ,观察梗死区面积。结果 :在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 12小时单纯缺血组PCNA最高 ,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 ,表达逐渐下降 ,48小时PCNA少量表达但仍略高于正常对照组。脑细胞凋亡在再灌注 1小时开始出现 ,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 ,凋亡细胞越来越多。TTC染色后可见梗塞区苍白、未染色 ,梗塞区周围染色为紫红色 ,面积约 (1.0× 0 .7)cm2 。结论 :脑缺血PCNA大量表达 ,启动细胞内的DNA修复机制 ,对损伤的DNA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动态观察缺血预处理后脑缺血大鼠脑皮层和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数和神经元数,探讨缺血预处理能否提供长时期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 四血管阻断法复制全脑缺血模型,动物随机分为非缺血对照组、预处理对照组、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组。采用TUNEL和尼氏染色法观察缺血后不同时相点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细胞数和神经元数。结果 全脑缺血可诱导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缺血预处理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凋亡。缺血组神经元在缺血后7天明显减少.12周时大量减少;缺血预处理后7天神经元未见明显减少,但12周时仍然大量减少,与缺血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全脑缺血可能通过诱导缺血区神经元凋亡,导致缺血区神经元的大量丢失;缺血预处理可在短时间内提供一定程度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但不能完全阻止缺血后神经元的凋亡,可能仅仅是推迟了缺血后神经元凋亡发生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托吡酯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神经细胞的病理改变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沙土鼠 30只 ,随机分为⑴假手术组 ,⑵缺血再灌注组 ,⑶预防性托吡酯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复制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术后 3d处死动物取材 ,石蜡切片 ,光、电镜观察海马CA1 区神经细胞形态的改变 ;TUNEL法显示凋亡细胞。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CA1 区神经细胞呈缺血性改变 ,预防性应用托吡酯能明显减轻海马CA1 区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 ,细胞凋亡的表达明显减少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托吡酯能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及凋亡 ,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内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4(CDK4)和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后针刺大鼠,应用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法和流式细胞计数法分别检测CDK4和细胞凋亡。结果缺血组再灌注48h后海马CDK4表达升高,凋亡细胞增多,针刺组CDK4表达和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1)。结论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因子从而抑制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预防性应用西比灵对脑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及病理形态改变影响的机理。方法 取沙土鼠21只,随机分为三组,(1)假手术组(2)缺血再灌注组(3)西比灵处理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复制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术后3天处死动物取材,石蜡切片,光镜观察,超薄切片,电镜观察,TUNEL法显示凋亡细胞,观察CA1区神经细胞病理形态的改变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可见CA1区细胞呈现缺血性改变,预防性应用西比灵可明显减轻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并减少细胞凋亡的表达,统计学处理后,缺血组与西比灵处理组凋亡细胞数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西比灵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的损伤及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沙土鼠30只,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2)缺血再灌注组,(3)亚硒酸钠预防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复制沙士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48h取材测定血清、脑组织匀浆中GSH-Px活力;光、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的改变;TUNEL法显示凋亡细胞。结果:亚硒酸钠组脑组织GSH-Px活力明显增加,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光、电镜观察亚硒酸钠组能使脑缺血再灌注所致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凋亡的表达明显减少,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亚硒酸钠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细胞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4VO)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模型.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只分离翼小孔和颈总动脉,未予脑缺血处理;缺血组:未行NGF预处理,只行脑缺血再灌注处理;NGF预处理组:全脑缺血前12 h脑室内注射NGF 20 U,所有大鼠缺血20 min再灌注24 h后取脑组织.采用TUNEL法原位标记DNA片段,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NGF预处理组海马CA1区TUNEL阳性神经细胞为(10.83±2.84)细胞/视野,与缺血组(17.69±3.79)细胞/视野比较显著减少(P<0.05).结论:NGF预处理通过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捷  武英 《医学争鸣》2005,26(13):1157-1159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给予乌司他丁治疗,采用TUNEL和水迷宫测试观察海马区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变化规律.结果:脑缺血组大鼠再灌注后6h,海马CA1区即出现少量凋亡阳性细胞;于48~72h达高峰.乌司他丁能够使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的高峰明显下调(P<0.01).水迷宫测试结果表明缺血组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乌司他丁组潜伏期较缺血组明显缩短.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的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明显改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尼膜同对大鼠早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早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凋亡情况及尼膜同对其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尼膜同组,对照组,每组各8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不作缺血处理,给予正常剂量麻醉剂;对照组缺血30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尼膜同组缺血30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稀释的尼膜同注射液,剂量1 mg/kg。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细胞凋亡阳性数。结果假手术组偶见凋亡细胞,对照组见大量凋亡细胞,尼膜同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lt;0.05)。结论尼膜同可抑制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对大鼠早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人参总皂甙对缺血再灌注后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人参总皂甙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非治疗组、缺血再灌注人参总皂甙治疗1次组(治疗组1)、缺血再灌注人参总皂甙治疗连用3d组(治疗组2)。治疗组1于再灌注开始前,经腹腔注入人参总皂甙(50mg/Kg)1次,48h后断头取脑;治疗组2连续3d腹腔注射人参总皂甙(50mg/Kg),72h后断头取脑;缺血再灌注非治疗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48h后断头取脑。石蜡切片行Nissel、TUNEL染色,计算凋亡细胞数,同时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TUNEL染色显示缺血非治疗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海马CA1区可见较多的散在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治疗组仅见少量神经细胞变性,胞体变形缩小。缺血再灌注非治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治疗组1、治疗组2与缺血再灌注非治疗组比较凋亡细胞均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2与治疗组l比较凋亡细胞亦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1、治疗组2分别与缺血再灌注非治疗组比较,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提高,P<0.01,治疗组2与治疗组l相比神经功能评分提高,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参总皂甙能明显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显著提高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具有明显的神经营养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银杏内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ginkgolide,GL)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缺血1h后灌胃给药或生理盐水,继续缺血1h后再灌注24h,观察再灌注后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改变及评分,取大脑测定脑含水量,2%TTC染色以测量脑梗塞体积。结果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损害评分在银杏内酯各剂量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L中剂量(49.5mg/kg)和高剂量(148.5mg/kg)组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含水量,减轻缺血侧脑半球水肿程度;GL各剂量组均显著缩小缺血再灌注侧脑组织梗塞体积。结论 GL对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苷(P0lydatin,PD)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PD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凋亡的影响。结果:再灌注2h己开始发生部分神经细胞的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逐渐增多,24h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PD组在各个观察时间点凋亡细胞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的迟发性损伤阶段,细胞凋亡是神经元死亡的主要方式。PD可通过抑制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后神经元的凋亡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2及Bcl-x1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海马CAl区神经元细胞保护中的作用,利用大鼠四血管阻断和再灌注及再通建立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尼氏小体染色光镜观察、流式细胞术、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观测缺血预处理海马CAl区部分神经元病理组织学改变,细胞凋亡百分率及Bcl-2和Bcl-x1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发现,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引起海马CAl区部分神经元发生凋亡,IPC还可明显的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的神经元数目,产生细胞保护作用,IPC可诱导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缺血敏感神经元中出现Bc1-2及Bc1-xl蛋白的表达。结果提示,抑制神经元凋亡发生可能是IPC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病理变化与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病理变化与细胞凋亡的特点。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脑缺血2h再灌注1~6h皮质缺血区病理变化不明显,24~48h病理变化明显;2脑缺血2h再灌注1h皮质缺血区可见凋亡细胞,24~48h达高峰,72h开始下降。结论脑缺血2h再灌注1~6h皮质缺血区脑细胞凋亡较轻,24~48h明显加重,且与病理变化相对应。宜尽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抑制细胞凋亡,减轻脑组织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健康雄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阻断大脑中动脉(MCA)血流2h后再灌注,在0.5h,6h,12h,24h和48h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连续取脑进行TuNEL染色。结果:①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非缺血侧大脑半球未见阳性的凋亡细胞。②脑缺血再灌注早期部分神经细胞发生了凋亡。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数目逐渐增多,12h~24h达到高峰。③凋亡细胞主要分布在梗死灶的边缘区,梗塞灶中心区和正常区无凋亡细胞。结论:神经细胞凋亡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