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管癌DNA倍体的预后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春森  殷凤峙 《普外临床》1996,11(5):317-319
作者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胆管癌细胞核DNA倍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良性增生组织以2C细胞为主,癌变组织5C及大于5C细胞明显增多,DNA倍体分布与病理分型、临床分期无关。Ⅲ期胆管癌二倍体组平均生存期32个月,高倍体组为14个月(P〈0.05),提示DNA倍体分析是判断胆管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2.
胆管癌DNA倍体的预后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胆管癌细胞核DNA倍体进行分杯结果显示,良性增生组织以2C细胞为主,癌变组织5C及大于5C细胞明显增多。DNA倍体分布与病理分型与临床分期无关,与伴有结石与否无关,Ⅲ期胆管癌二倍体组中位生存期27个月,高倍体组为13个月(P<0.05),这提示DNA倍体分析是判断胆管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小肠癌DNA倍体定量分析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DNA定量的方法对28例小肠癌、5例小肠腺瘤、6例正常小肠组织中的异倍体所占的比例及DNA含量的12个参数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小肠癌中的异倍体数量明显高于小肠腺瘤,其中DNA熵值(ED)、2倍体偏移指数(2CDI)、DNA恶性分级(DGN)、5倍体超过率(5CER)、9倍体超过率(9CER)、2倍体偏移熵数(DDQ)、平均倍体(MP)七个DNA参数对判断小肠良、恶性病变有重要意义;DNA含量与小肠癌的临床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无关,但异倍体小肠癌较非异倍体小肠癌恶性度高,易发生浸润和转移,术后生存率低,预后较差。DNA参数中的DNA指数(DI)、众数值(MV)、DNA恶性分级(DGN)、干系倍体值(SP)、9倍体超过率(9CER)五个参数与小肠癌的预后关系密切,对分析小肠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图象分析法DNA及形态学参数与膀胱癌恶性度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图象分析技术检测72例膀胱癌石蜡标本,结果表明核形态学参数及DNA参数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和分期相关,其中核面积、DNA倍体类型、倍体平衡指数及DNA含量大于5C的细胞比率与膀胱癌的复发密切相关;随着病理分级和分期的升高,膀胱癌细胞表现出更明显的异质性和异型性。  相似文献   

5.
测定10例肾癌76个组织块肿瘤细胞DNA含量。4例为同质性近二倍体,5例为同质性非整倍体,1例为DNA倍体异质性,提出要明确肾癌DNA倍体形式,应多区域取材。分析测定58例肾癌根治术肿瘤蜡块DNA含量。结果表明DNA含量与病理核级、组织结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与细胞类型无关。随访结果表明近二倍体肿瘤预后较非整倍体肿瘤好。认为测定肾癌DNA含量,结合病理核极、临床分期可更准确判断肾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胰腺癌预后的决定因素。 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癌DNA倍体62 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21 、p53 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应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对其预后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组共有62 例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胰腺癌病人,其中胰腺癌患者二倍体25 例,四倍体11 例,预后较好,平均生存期分别为28 个月和30 个月,非四倍体异倍体者26 例平均生存期仅为5 个月。胰腺癌组织p21 阳性率为89% ,p53 阳性率为51% 。二者表达均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单因素分析发现,DNA倍体、后腹膜浸润、手术方式、肝转移、临床分期、p21 表达、十二指肠浸润等与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中仅DNA倍体和临床分期是独立预后决定因素。 结论 DNA倍体和临床分期是胰腺癌独立预后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变细胞核DNA含量与甲胎蛋白(AFP)联合监测早期肝细胞癌(HCC)发生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1986年1月至1995年1月我院病理诊断为肝硬变的患者186例,采用图像法DNA定量技术,测定肝细胞核DNA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AFP水平。结果 ①186例肝硬变患者中,37例发生HCC(19.89%),其中22例已死亡;②随不同水平AFP、大于5倍体值的细胞数(5cER)及形状因子(FO  相似文献   

8.
肝内型微小肝癌B超引导切肝术及DNA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型微小肝癌术中B超快速定位,DNA含量分析对判断预后的意义。方法利用术中B超肝癌低回声特征而定位。应用细胞图像分析来测定肝癌、肝硬化、正常肝的DNA含量及倍体。结果本组22例术中B超定位准确、手术切除疗效好,5年生存率达68%,DNA倍体2C含量顺序为正常肝>肝硬化>肝癌。结论术中B超不但能快速定位且能了解肿瘤与肝内主要血管关系,指导切肝具有一定优越性。DNA倍体测定结果说明微小肝癌易变性轻、分化程度好、预后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DNA异倍体、nm23-H1、C-erbB-2和P53癌基因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DNA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测定52例肝癌2的肝癌细胞的DNA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基因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结果DNA异倍体在≤5cm肝癌组为50.0%,在〉5cm肝癌为82.1%;DNA异倍体与肝癌肝内转移及合并癌栓有关。肝癌伴有肝内转移者的nm23-H1阳性率是明显  相似文献   

10.
骨肿瘤穿刺活检的DNA含量图像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图像分析仪检测47例骨肿瘤穿刺组织的肿瘤细胞核DNA含量。结果表明恶性骨肿瘤DNA参数DI,2.5CER,5CER显著高于良性,骨巨细胞瘤介于良恶之间。两组预后不同骨巨细胞瘤的DI,2.5CER有显著性差异,提示DNA含量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术前穿刺DNA含量分析,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增殖能力,作为选择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原发灶及腋淋巴结FCM分析对预后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ng X  Zhao X  Zhu J 《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0):586-588
作者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58例乳腺癌患者的原发灶及腋淋巴结共116份新鲜组织进行DNA含量、倍体及S-期细胞百分率(SPF)分析。经过5年随访,发现复发及转移(简称复发)23例,其中21例已死亡。结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异倍体及高SPF有较高的复发率,特别当病期较晚或腋淋巴结有转移时。作者还发现原发灶FCM的分析结果比腋淋巴结的分析结果对预后有更大的价值。作者总结了二倍体肿瘤复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了加强异倍体肿瘤术后治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图像分析技术(IAT)对55例原发性肝癌(PHC)病人的DNA含量及核形态学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无1例PHC的DNA干系水平睡于DNA含量二倍体区域,3例处于近二倍体(5.45%),52例处于异倍体(94.55%)。DNA含量与有无淋巴结转移(P〈0.05)、瘤体大小(P〈0.01)、生存率(P〈0.001)有相关性。核形态学参数与PHC的DNA含量及PHC有无淋巴结转移亦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食管鳞癌DNA含量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动化图像分析仪对50例食管鳞癌进行细胞DNA定量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发现肿瘤分化越差、外侵越严重,DNA含量越高。淋巴结转移组DNA含量高于非转移组。二倍体或近二倍体组1、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异倍体组(P<0.01)。表明DNA含量的测定可从核酸代谢的分子水平揭示食管癌恶性生物学行为,同时可作为估计手术预后的客观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以细胞动力学评估结直肠癌的切除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结直肠癌的切除范围。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30例结直肠癌标本的肿瘤组织(T)、癌旁2cm(P2)、癌旁5cm(P5)及远癌切端正常组织(N)进行4点检测,分析各点间DNA指数(DI)、增殖期细胞百分比(SPF)及增殖指数(PI)的差异性,结果 T组织异倍体率显高于P2、P5及N组织、P2与P5组织是倍体率差异无显性,而P2、P5组织异倍体率显高于P2、P5及N组织,而P2、P5及N各点间检测结果差异无显性。结论 癌旁5cm处组织细胞已出现了潜在的恶变倾向。从而对癌旁5cm作为作范围的标准已属安全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5.
运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免疫组化技术对55例睾丸肿瘤DNA倍体和HLA-I抗原表达进行分析。3例二倍体肿瘤均存活,异倍体肿瘤中非三倍体肿瘤34例,死亡7例,平均存活时间41.2个月,三倍体肿瘤16例,死亡10例,平均存活时间15.5个月(P<0.05),HLAI-抗原阳性者27例,死亡4例,平均存活40.0个月,阴性者25例,死亡13例,平均存活12.7个月(P<0.05),综合二者进行评估时,HLA-I抗原阴性的三倍体肿瘤预后最差(P=0.001)。提示多参数综合分析在肿瘤预后预测中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肿瘤细胞核DNA含量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各型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细胞核DNA含量。结果显示细胞核DNA异倍体含量:癌〉腺瘤〉正常组织,经统计学处理,P〈0.01。据此,我们认为甲状腺肿瘤细胞核DNA含量测定能客观定量地判断甲状腺肿瘤的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17.
应用PCR-SSCP(DNA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检测了12例胆道肿瘤(胆管癌7例,胆囊癌3例,壶腹癌2例)的P53基因第5、7外显子,结果发现2例胆管癌和1例胆囊癌P53基因有突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22例胆管癌和8例癌旁组织P53蛋白产物进行了检测,染色阳性者分别为11例(50%)和0。结果提示胆道肿瘤的发生与P53基因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原发灶及腋淋巴结的FCM检测宋心龙,赵祥生,朱继荣,周振英,张彤近年来,乳腺癌进行FCM检测的报道不少。但对DNA含量所反映的生物学特性尚未彻底认识,DNA倍体与临床诸因素之间的关系亦有争论,腋淋巴结FCM分析及其与原发灶倍体的关系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本院1979~1991年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2例胰腺癌、10例邻近癌的胰腺组织、8例胰腺炎以及16例胰岛细胞瘤石蜡包埋组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细胞核DNA含量。结果发现:胰腺癌的异倍体率及DNA指数明显高于胰腺非肿瘤病变者(P<0.01);DNA异倍体胰腺癌的S期比例亦明显高于二倍体胰腺癌(P<0.05);胰腺癌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反映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DNA二倍体胰腺癌患者的手术可切除率明显高于异倍体肿瘤患者(P<0.05)。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显示,DNA异倍体胰腺癌较二倍体者生存时间短,预后差(P<0.05%)。  相似文献   

20.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前列腺癌(PC)和30例前列腺非典型增生(PD)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了核形态定量参数、DNA含量的定量测定。结果显示:PD的核面积明显高于正常细胞而低于PC(P<0.01)。三级PD之间,两两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D3与PC1的核面积有明显交叉,说明PD3具有PC的某些特征。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与PD细胞核DNA含量及倍体分布近似。PD1~PD3细胞核DNA含量均值呈递增现象。PC组织分化程度越低,细胞核DNA含量增高越显著,2C和4C细胞越少,呈明显相关关系。提示DNA含量变化与前列腺癌和癌前病变的细胞分化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