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介导血管紧张素(Ang)Ⅱ致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AngⅡ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以流式细胞仪观察抗CTGF抗体(0.5μg/ml)对AngⅡ(10-7mol/L)诱导的细胞周期分布改变的影响。用RT-PCR观察不同浓度AngⅡ(0、10-9、10-7、10-5mol/L)刺激细胞48h,和AngⅡ(10-7mol/L)在不同时间点(0、24、48、72h)时HK-2细胞p27kip1mRNA表达情况;同时观察抗CTGF抗体(0.5μg/ml)对AngⅡ(10-7mol/L)诱导p27kip1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抗CTGF抗体(0.5μg/ml)对AngⅡ(10-7mol/L)诱导的细胞p27kip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AngⅡ使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抗CTGF抗体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周期阻滞(P<0.05)。AngⅡ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刺激p27kip1mRNA表达上调(P均<0.05),抗CTGF抗体可以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p27kip1mRNA表达的增加(P<0.05),免疫细胞化学显示AngⅡ可显著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p27kip1蛋白表达,此作用可被抗CTGF抗体抑制。结论CTGF在AngⅡ诱导HK2细胞肥大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表达p27kip1,并逆转细胞增殖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的信号机制。方法取自愿捐献的正常皮肤组织标本,采用胶原酶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取第4~5代细胞,按实验设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ng(1×10-10、1×10-9、1×10-8、1×10-7mol/L)、TGF-β(0.1、1.0、10.0ng/ml)、1×10-10mol/LAng+0.1ng/mlTGF-β共8组;对照组仅加入等量DMEM。以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Westernblot法检测抗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s,ERK)活性变化,观察不同浓度的Ang或/和TGF-β对培养的成纤维细胞3H-TdR掺入量和ERK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1×10-9、1×10-8、1×10-7mol/L)或TGF-β(1.0、10.0ng/ml)均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3H-TdR掺入量(P<0.05);1×10-10mol/LAng或0.1ng/mlTGF-β单独使用不影响成纤维细胞的3H-TdR掺入量,但二者联合使用提高了成纤维细胞的3H-TdR掺入量(P<0.05)。1×10-7mol/LAng、10.0ng/mlTGF-β增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ERK磷酸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0-10mol/LAng或0.1ng/mlTGF-β单独刺激成纤维细胞并未影响ERK磷酸化,而二者联合使用增加ERK磷酸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抗ERK抗体显示各组ERK含量一致。结论Ang不仅能作为促有丝分裂素直接促进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同时也可作为调节因子促进TGF-β的促增殖作用。Ang和TGF-β通过各自特异性受体共同作用于ERK,使磷酸化增加是其产生协同作用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I拮抗剂(AT1Ra)氯沙坦对体外培养的犬胰岛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机械自动化分离胰岛,纯化系统获得高纯度胰岛后,分为3组进行培养。(1)单纯培养组;(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ngⅡ(0.1、1.0和10.0μmol/L);(3)氯沙坦组:在加人不同浓度的AngⅡ前30min给予氯沙坦10.0μmol/L。各组胰岛培养48h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胰岛细胞凋亡情况;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百分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单纯培养组胰岛细胞凋亡百分率为(5.70±1.18)%,AngⅡ组在AngⅡ浓度为0.1μmol/L、1.0μmol/L和10.0μmol/L时,胰岛细胞凋亡百分率分别为(9.77±1.95)%、(16.42±3.01)%和(18.22±2.31)%,氯沙坦组分别为(6.56±1.85)%、(9.25±1.58)%和(11.20±2.48)%,AngⅡ组与单纯培养组和氯沙坦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Ⅱ组Bax和Bcl-2基因表达增强,荧光指数(FI)分别为1.86±0.15和1.43±0.07,Bax/Bcl-2比值(1.30)升高;而氯沙坦组Bax表达下调至1.56±0.14,Bcl-2表达上调至1.67±0.09,Bax/Bcl-2比值(0.93)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Ⅱ可以诱导体外培养的犬胰岛细胞凋亡;而氯沙坦对胰岛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影响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nephrin通过PI3K-Akt途径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足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nephrin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足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永生化小鼠足细胞(MPC),以不同浓度AngⅡ处理MPC和10-8 mol/L AngⅡ刺激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PCR、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nephrin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印迹法检测Akt磷酸化水平。脂质体法转染pcDNA3.1-mNPHS1质粒,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系。用Akt抑制剂LY294002或与AngⅡ共孵育刺激MPC和pcDNA3.1-mNPHS1转染细胞,检测Akt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凋亡率。 结果 (1)AngⅡ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MPC凋亡。AngⅡ受体拮抗药氯沙坦与AngⅡ共孵育18 h,显著降低AngⅡ单独刺激的足细胞凋亡率(P < 0.05)。(2)10-8 mol/L AngⅡ刺激12 h后,nephrin mRNA和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4 h nephrin mRNA约为正常对照的50%(P < 0.05)。正常足细胞nephrin主要分布于核膜周围的胞质和细胞膜,随刺激时间延长,胞膜和胞质nephrin表达逐渐降低。(3)10-8 mol/L AngⅡ刺激15 min后,Akt磷酸化显著降低,约为正常对照细胞的50%(P < 0.01)。(4)AngⅡ与LY294002共孵育12 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AngⅡ和LY294002单独刺激(均P < 0.05)。(5)pcDNA3.1-mNPHS1稳定转染显著上调足细胞Akt磷酸化水平(P < 0.05),抑制 AngⅡ诱导的细胞凋亡(P < 0.05)。 结论 AngⅡ通过AngⅡ受体诱导小鼠足细胞凋亡,抑制足细胞nephrin表达。nephrin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足细胞存活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Akt,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Ang Ⅱ受体AT,和AT_2的表达.以PI3k活性测定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PI3K的活性和Akt的磷酸化.结果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同表达AT_1和AT_2受体.Ang Ⅱ(10~(-9)~10~(-7)mol/L)刺激可增加细胞Akt的磷酸化和P13K的活性.AT_2受体拮抗剂PD1233191可显著增强AngⅡ诱导的细胞Akt磷酸化和PDK活性增加(P<0.05);AT_1受体拮抗剂Valsartan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Akt磷酸化和PDK活性增加(P<0.05).结论 Ang Ⅱ通过其受体AT_1和AT_2可调控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Akt磷酸化和PI3K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内核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 方法 将NRK-52E细胞分为(1)对照组;(2)不同浓度及时间AngⅡ组;(3)AngⅡ(10-6 mol/L)+SB203580(10 μmol/L)组;(4)AngⅡ(10-6 mol/L)+不同浓度氟伐他汀(10-7、10-6、10-5 mol/L)组;(5)AngⅡ(10-6 mol/L)+氟伐他汀(10-5 mol/L)+甲羟戊酸(10-4 mol/L)组。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法(EMSA)检测NF-κB活性变化。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水平。RT-PCR方法检测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mRNA表达。 结果 AngⅡ呈剂量依赖性上调NF-κB DNA结合活性、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以及MCP-1 mRNA表达(P < 0.01)。AngⅡ(10-6 mol/L) 刺激5 min即可增加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P < 0.01)。AngⅡ刺激30 min后NF-κB活性显著升高(P < 0.01),2 h达高峰(P < 0.01)。p38MAPK 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阻断AngⅡ对NF-κB的激活作用(P < 0.01)。氟伐他汀可呈剂量依赖性下调AngⅡ诱导的NRK-52E细胞内p38MAPK磷酸化和NF-κB活化,以及其下游趋化因子MCP-1表达(P < 0.05)。甲羟戊酸(10-4 mol/L)可逆转氟伐他汀的作用(P < 0.05)。 结论 氟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下调AngⅡ诱导的NRK-52E细胞内NF-κB的活化。甲羟戊酸可部分逆转氟伐他汀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TGF-β)诱导的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可能的信号机制. 方法 取自愿捐献的正常皮肤组织标本,采用胶原酶法行成纤维细胞培养.取第4~5代细胞,按实验设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ng Ⅱ(1×10-10、1×10-9、1×10-8、1×10-7 mol/L)、 TGF-β(0.1、1.0、10.0 ng/ml)、1×10-10 mol/L Ang Ⅱ+ 0.1 ng/ml TGF-β共8组;对照组仅加入等量DMEM.以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法检测抗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活性变化,观察不同浓度的Ang Ⅱ或/和TGF-β对培养的成纤维细胞3H-TdR掺入量和ERK磷酸化的影响.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ng Ⅱ(1×10-9、1×10-8、1×10-7 mol/L)或TGF-β(1.0、10.0 ng/ml)均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3H-TdR掺入量(P<0.05);1×10-10 mol/L Ang Ⅱ或0.1 ng/ml TGF-β单独使用不影响成纤维细胞的3H-TdR掺入量,但二者联合使用提高了成纤维细胞的3H-TdR掺入量(P<0.05).1×10-7 mol/L Ang Ⅱ、10.0 ng/ml TGF-β增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ERK磷酸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0-10 mol/L Ang Ⅱ或0.1 ng/ml TGF-β单独刺激成纤维细胞并未影响ERK磷酸化,而二者联合使用增加ERK磷酸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抗ERK抗体显示各组ERK含量一致. 结论 Ang Ⅱ不仅能作为促有丝分裂素直接促进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同时也可作为调节因子促进TGF-β的促增殖作用.Ang Ⅱ和TGF-β通过各自特异性受体共同作用于ERK,使磷酸化增加是其产生协同作用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联合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诱导的人足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足细胞株,采用不同浓度的AngⅡ(10-9~10-5mol/L)刺激人足细胞,另予氟伐他汀(10-7、10-6、10-5 mol/L)和(或)氯沙坦(10-7、10-6、10-5 mol/L)、ERK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 5× 10-5 mol/L)干预.Western印迹法检测VEGF、磷酸化(p)ERK1/2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VEGF mRNA的表达.结果 AngⅡ刺激后,人足细胞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p-ERK1/2增加(P<0.05).氟伐他汀、氯沙坦及PD98059均可下调AngⅡ诱导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及ERK1/2磷酸化(P<0.05),而氟伐他汀和氯沙坦联合干预较单独作用抑制效果更为显著(P<0.01).结论 氟伐他汀和氯沙坦均可抑制AngⅡ诱导足细胞VEGF的过表达,且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抑制ERK信号通路可能是实现其联合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丹参对马兜铃酸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丹参对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所致肾小管上皮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以95%DMEM培养液加5%小牛血清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和马兜铃酸,采用MTT法来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存活以及生长的状况;用碘化丙啶(PI)染色方法确认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马兜铃酸浓度超过10 mg/ml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活力显著抑制(P<0.05).以丹参3.0、15、30、60 mg/ml处理后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再加入AA(10 mg/ml浓度),则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活力明显增加,且随着丹参浓度的增加其作用愈趋明显(P<0.01),丹参明显抑制AA所造成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P<0.01).结论:丹参(3.0、15、30、60 mg/ml)通过减少马兜铃酸致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可明显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且其作用随着丹参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活性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36对肾透明细胞癌及其邻近非肿瘤肾组织,Western blot检测AKT(p-S473)和PTEN蛋白表达,分析两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及PTEN与肿瘤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非肿瘤肾组织中AKT(p-Ser473)(0.945±0.314),PTEN(3.611±0.947).与之比较,肾透明细胞癌中PTEN表达量下降(1.975±0.648),AKT(p-S473)增加(2.751±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中PTEN可以调节PD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同时PTEN蛋白升高与AKT活性增加同时存在,提示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还存在使VFEN功能下降或促进AKT活性增加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通路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活性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36对肾透明细胞癌及其邻近非肿瘤肾组织,Western blot检测AKT(p-S473)和PTEN蛋白表达,分析两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以及PTEN与肿瘤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非肿瘤肾组织中AKT(p-Ser473)(0.945±0.314),PTEN(3.611±0.947).与之比较,肾透明细胞癌中PTEN表达量下降(1.975±0.648),AKT(p-S473)增加(2.751±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特征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中PTEN可以调节PD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同时PTEN蛋白升高与AKT活性增加同时存在,提示在肾透明细胞癌中还存在使VFEN功能下降或促进AKT活性增加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旨在阐明熊果苷(arbutin)在顺铂(cisplatin)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采用细胞计数试剂-8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活力, 观察不同浓度熊果苷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和熊果苷起作用的适宜浓度。将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对照组、熊果苷组、顺铂组、熊果苷+顺铂组, 检测细胞凋亡、炎症水平, 比较上述指标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 当浓度超过100 μmol/L时熊果苷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现出保护作用;熊果苷干预显著降低了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炎性相关分子磷酸化p65(p-p65)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 IL-18)的升高, 同时逆转了抗凋亡蛋白Bcl-2的降低。这提示熊果苷可通过抗凋亡、抗炎性反应减轻顺铂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 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潜在新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Intermedin (IMD)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onⅡ,Ang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uman mesangial cells,HMCs)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5组:A组(对照组):培养液中不加任何刺激物;B组(AngⅡ组):10-6 moI/L AngⅡ;C组(IMD组):10-6 moI/L AngⅡ+10-7 mol/L IMD;D组(PKA抑制剂组):10-6 moI/L AngⅡ+10-6 mol/L PKA抑制剂H-89+ 10-7 mol/LIMD;E组(氯沙坦组):10-6mol/L AngⅡ+10-6mol/L氯沙坦.MTT法检测个组HMCs增殖情况;比色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ELISA试剂盒测量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TGF-β1、cAMP、ERK的表达.结果 与AngⅡ组相比,IMD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及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羟脯氨酸(Hyp)的表达(P<0.001),加入PKA抑制剂后IMD上述作用被抑制(P<0.001).与对照组相比,AngⅡ组可明显增加cAMP的含量并抑制ERK的表达,在加入IMD后上述作用被抑制(P<0.001).结论 IMD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其促使cAMP第二信使水平的升高并抑制细胞中的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及氯沙坦干预对足细胞小窝蛋白1(caveolin-1)表达的影响,探讨caveolin-1在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永生化小鼠足细胞(MPC),AngⅡ(10-6mol/L)刺激不同时间(3 h、6h、12 h和24 h);Losartan(10-6 mol/L)提前预处理3h后与AngⅡ(10-6 mol/L)共孵育6h,Hoechst-33342检测足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caveolin-1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检测caveolin-1及其磷酸化水平.结果 ①AngⅡ刺激3h,足细胞即开始发生凋亡,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足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5).②AngⅡ刺激不同时间caveolin-1表达总量无明显改变(P>0.05),从3h开始,caveolin-1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P<0.05).③Losartan干预后caveolin-1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caveolin-1可能在AngⅡ诱导的足细胞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壳五糖对骨肉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壳寡糖单糖(聚合度为2~6)处理3种骨肉瘤细胞系(MNNG、MG63、U2OS),48 h后采用CCK-8法评估细胞活力及细胞增殖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壳五糖处理前后细胞中磷酸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壳寡糖单糖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其中以壳五糖作用效果最佳,其在3种骨肉瘤细胞中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55 mg/mL(MNNG)、0.84 mg/mL(MG63)、0.76 mg/mL(U2OS)。壳五糖处理3种骨肉瘤细胞后显著抑制这些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同时影响骨肉瘤细胞周期并促进细胞凋亡。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显示,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磷酸化PI3K、磷酸化AKT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壳五糖可有效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产生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七氟醚(SEV)预先给药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发大鼠离体主动脉收缩反应的影响。方法取雄性Wistar大鼠胸主动脉,制成4mm长的血管段,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和去内膜组。实验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两组均分为对照组和SEV组两个亚组,对照组不再进行任何处理,SEV组通入5.1%SEV,15min后给予不同浓度AngⅡ,每一血管段只随机接受一次单一剂量的AngⅡ刺激,测定血管收缩反应的峰值水平。第二部分:两组均将血管段先浸入含10-4mol/L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的KBS中15min,然后给予10-7mol/LAngⅡ,测定血管收缩反应的峰值。第三部分:将两组血管段先浸入通有不同浓度(0、1.7%、3.4%和5.1%)SEV的KBS中15min,然后给予10-7mol/LAngⅡ,观察SEV对AngⅡ诱发血管收缩反应的抑制效应。结果第一部分:与对照组比较,正常、去内膜组AngⅡ浓度分别在3×10-8-10-6mol/L和3×10-9-10-6mol/L时SEV组主动脉收缩反应降低(P<0.05或0.01);与正常组比较,去内膜组AngⅡ浓度在3×10-9-10-6mol/L时对照、SEV组主动脉收缩反应均升高(P<0.05或0.01)。第二部分:AngⅡ诱发的正常组血管段收缩反应由未经L-NAME处理的43%±5%增至经L-NAME处理的71%±6%(P<0.01);而去内膜组血管段收缩反应在未经和经L-NAME处理组无变化。第三部分:去内膜组在SEV浓度为0-5.1%时主动脉收缩反应均高于正常组(P<0.05);与SEV浓度为0时比较,正常组在SEV浓度为3.4%和5.1%时主动脉脉收缩反应降低,去内膜组在SEV浓度为1.7%-5.1%时主动脉收缩反应降低(P<0.05或0.01)。结论SEV能够抑制AngⅡ诱发的剂量依赖性大鼠离体主动脉收缩反应,去除血管内膜抑制作用加重;SEV还抑制AngⅡ刺激内膜释放NO所产生的血管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鱼藤素对于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HRPC)细胞PC3和DU145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设阴性对照组(有细胞但不加药),空白对照组(无细胞仅有培养液),阳性对照组(渥曼青霉素100 nmoL/L),及鱼藤素分别10、100、1 ìmol/L共6组.CCK-8法进行细胞毒性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Westem-blot检测Akt、MAP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探讨药物作用机制.结果 10 nmol/L~1 ìmol/L鱼藤素对PC3细胞均有生长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时间、浓度依赖性,对DU145细胞则无此作用.鱼藤素使PC3细胞出现G2/M期阻滞现象并引起浓度依赖性的凋亡,而未改变DU145细胞的周期分布也不能诱导其凋亡.鱼藤素能够阻断P13K/AKT通路而对MAPK通路无影响.结论 鱼藤素通过阻断PI3K/AKT通路实现抑制PC3细胞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两株细胞间实验结果 的差异是因为其PI3K/AKT通路活化状态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介导的信号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肾间质纤维化(RIF)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以不同浓度(10-9~10-6 mol/L)的AngⅡ分别处理24 h、48 h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脯氨酸羟化酶2(PHD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MP-1)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 结果 随AngⅡ刺激浓度的增加,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也增加,呈浓度依赖性。当AngⅡ浓度在10-7 mol/L,并且干预时间为24 h时,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了166%。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显示,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在AngⅡ干预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 (P < 0.05),而PH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 < 0.05)。 结论 AngⅡ可能通过下调PHD2的表达而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中HIF-1α的降解,从而上调HIF-1α及TIMP-1的表达,参与RIF。  相似文献   

19.
紫杉醇和吉西他滨对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紫杉醇协同吉西他滨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体外作用 ,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光镜形态学、噻唑蓝 (MTT)法、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 10 -6、10 -7、10 -8mol/L浓度紫杉醇和 10 -7、10 -8、10 -9mol/L浓度吉西他滨在体外单独或协同用药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作用 ,对细胞DNA含量及CyclinD1表达的影响。 结果 :10 -8mol/L以上浓度吉西他滨作用 4 8h ,可增强 10 -7mol/L以上浓度紫杉醇对前列腺癌PC 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 [抑制率≥ (5 0 .8± 4 .2 ) % ,P <0 .0 5 ]及诱导凋亡作用 [凋亡率≥ (2 2 .9± 2 .3) % ,P <0 .0 5 ],下调CyclinD1的表达 [表达率≤ (9.6± 1.6 ) % ],与阳性对照组CyclinD1表达率 (2 5 .5± 4 .1) %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吉西他滨使紫杉醇所致的G2 /M期细胞周期阻滞比例由 (70 .3± 9.7) %变为 (38.2± 4 .2 ) % ,部分地逆转了其G2 /M期细胞周期阻滞 (P <0 .0 1)。 结论 :紫杉醇和吉西他滨可以协同增强对前列腺癌细胞系PC 3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显示了紫杉醇和吉西他滨协同用于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可能性 ,并部分地说明了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Zhu QY  Hu R  Liu L  Yuan L  Huang WZ  Ma L  Gu XJ 《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17(9):790-793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3细胞,给予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μmol/L)的槲皮素处理,MTT法检测槲皮素对细胞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槲皮素能抑制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生长,且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浓度由低到高,其24 h的抑制率(%)分别为3.01±1.32、4.84±1.73、20.35±1.30、16.78±1.89、27.25±4.01,48 h的抑制率(%)分别为10.18±1.16、6.22±0.04、24.29±4.19、22.4±4.26、41.42±5.43,当药物浓度>150μmol/L时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显示PC-3细胞凋亡率随槲皮素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其中浓度150μmol/L和200μmol/L组,24 h的凋亡率(%)分别19.10±0.28、26.55±0.78,48 h的凋亡率(%)分别为27.65±1.06、38.30±5.96;电镜观察到细胞的典型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在适当的条件下,槲皮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可诱导PC-3细胞凋亡,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