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丘脑室旁核(PVT)和下丘脑外侧区(LH)在环境线索(CC)或条件性线索(CS)诱导的大鼠海洛因复吸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进行生理盐水(对照组)或海洛因的自身给药训练,随后自然戒断,海洛因戒断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CC组和CC+CS组;在戒断d 14,对照组和CC组均以环境线索诱导、CC+CS组以环境线索联合条件性线索诱导测定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模型组不测定;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组别大鼠PVT和LH脑区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环境线索或条件性线索均能够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环境线索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恢复时PVT脑区c-Fos免疫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LH脑区c-Fos免疫阳性表达在环境线索或条件性线索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恢复时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 PVT参与环境线索诱导的大鼠海洛因复吸过程,而LH同时参与环境线索或条件性线索诱导的大鼠海洛因复吸。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济泰片对阿片类物质觅药行为和复吸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和小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以生理盐水或济泰片灌胃给药,观察济泰片对大鼠自身给药行为和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点燃重建的影响。结果:济泰片3.6 g.kg-1可以抑制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行为。济泰片4.3 g.kg-1可以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CPP点燃重建。结论:济泰片可以抑制动物对阿片类的觅药行为,对复吸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獉獉:建立大鼠甲基苯丙胺自身给药行为模型。方法獉獉:训练♂SD大鼠通过鼻触行为进行甲基苯丙胺静脉自身给药,训练期剂量0.03 mg.kg-1或0.06 mg.kg-1。每天进行4 h。固定频率(FR)和渐变频率(PR)测试剂量为0.015、0.03、0.06、0.09和0.12 mg.kg-1)FR和PR测试分别为4 h和6 h。戒断停药2周后,大鼠重新返回实验笼进行消退及复吸测试,包括6个阶段的消退和一个阶段的复吸测试。结果獉獉:训练7 d后,80%的实验大鼠建立稳定的甲基苯丙胺静脉自身给药行为。FR剂量效应曲线是一条下降的曲线,即随着剂量的增加实验大鼠鼻触数降低。PR曲线是一条上升的曲线,即随着剂量的增加实验大鼠断点数逐渐增加。消退和复吸测试中主要测试有效鼻触数。经过6个阶段的消退测试,实验大鼠有效鼻触数下降到3±s 3次。随后经过一个阶段的复吸测试,大鼠有效鼻触数可上升至57±s 8次。结论獉獉:通过自身给药训练实验大鼠成功的获得了甲基苯丙胺的自身给药行为,消退和相关环境线索诱导的复吸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YQA14抗阿片成瘾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在固定比率程序及累进比率程序下,观察YQA14抗海洛因自身用药行为的作用。结果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海洛因采用0.025 mg·kg-1训练剂量,YQA14采用6.25,12.5及25 mg·kg-1的腹腔给药剂量,前期实验表明,该系列剂量对大鼠自发活动及蔗糖自身给药行为均无影响。在固定比率FR2训练程序下,单次给予YQA14(6.25,12.5,25 mg·kg-1),剂量依赖地减弱了大鼠自身用药行为,在25.0 mg·kg-1时具有显著性差异(n=10,P=0.013,与溶剂组相比);在累进比率PR训练程序下,单次给予YQA14(6.25,12.5,25 mg·kg-1)剂量依赖地降低了断点,在25.0 mg·kg-1时具有统计学差异(n=6,P=0.029,与溶剂组相比)。结论 YQA14能够减弱海洛因诱导大鼠自身用药行为和降低断点,提示YQA14可对抗海洛因的奖赏效应和削弱海洛因成瘾大鼠的用药动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边缘下皮质(IL)脑区注射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克仑特罗对海洛因自身给药大鼠复吸行为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固定比率F1程序进行海洛因自身给药训练,每天4 h,连续14 d,建立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随后每天进行2 h环境消退,直至达到消退标准。每侧IL脑区微注射克仑特罗8 ng,15 min后进行线索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测定,观察大鼠自主运动情况。行为测试结束后立即处死取脑组织,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边缘前皮质、IL、伏隔核壳部及核部脑区磷酸化c 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 CREB)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在线索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测试中,克仑特罗组的有效鼻触数(8±3)显著低于模型组(45±10)(P<0.01);2 h自发活动度检测中,克仑特罗组大鼠自发活动度(1557±369)和模型组(1514±264)相比无显著性差异;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克仑特罗组大鼠的IL和伏隔核壳部的p-CREB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而核部的p-CREB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IL脑区微注射克仑特罗可显著抑制海洛因自身给药大鼠的复吸行为,其抑制作用可能与伏隔核壳部和核部p CREB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海洛因复吸模型、机制和干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建立了环境、药物可获得性线索以及条件性线索诱导的海洛因复吸模型;观察到在海洛因戒断后条件性线索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可以持续存在,觅药行为的强度与摄入的药物剂量有关;而小剂量海洛因抑制了长时程戒断后的动物觅药行为;发现杏仁核参与吗啡戒断反应,内侧僵核与条件性线索诱导复吸有关;初步观察了多巴胺、GABA以及谷氨酸受体等参与了海洛因复吸过程,为海洛因复吸的治疗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慢性迷走神经刺激(VNS)对大鼠海洛因复吸行为可能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每天进行4h的海洛因自身给药训练,持续14d,建立具有强迫性觅药和给药特征的自身给药模型。随后所有大鼠植入VNS电极,恢复后进行10d的海洛因觅药行为消退训练,期间分组给予急性VNS、慢性VNS或假刺激。消退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条件性线索诱导下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即海洛因复吸行为)。免疫荧光法检测中枢核团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海洛因复吸行为测定结果显示,与假刺激对照组比较,急性VNS组和慢性VNS组的有效鼻触数均明显降低(P<0.01)。免疫荧光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急性VNS组(P<0.05)和慢性VNS组(P<0.01)中央杏仁核(Ce)的c-Fos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而边缘下区(IL)的c-Fos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慢性VNS均能够显著抑制大鼠的海洛因复吸行为,其机制可能与Ce和IL脑区神经元激活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的二醋吗啡(海洛因)戒断时间对于环境线索(CC)或条件性线索(CS)诱导的大鼠复吸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伏隔核胆碱能神经元可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SD大鼠进行海洛因自身给药训练,每天4 h, 连续14 d,建立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随后置饲养笼自然戒断,随机分为第1天CC(d 1CC)组、d 14 CC组、d 1 CC+CS组和d 14 CC+CS组。测定有效鼻触次数,免疫组化双标法检测伏隔核(NAc)壳部和NAc核部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c-Fos共表达的水平。结果 海洛因自身给药大鼠随着戒断时间延长,CC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即d 14 CC组与d 1 CC组比较,有效鼻触数明显增加(P<0.05);海洛因自身给药大鼠相同时间戒断后,不同线索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即d 1 CC+CS组与d 1 CC组比较,以及d 14 CC+CS组与d 14 CC组比较,有效鼻触数均明显增加(P<0.05)。同时,在NAc壳部,与d 1 CC组比较,d 14 CC组大鼠的ChAT, c-Fos, ChAT+c-Fos免疫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14±9,15±6,(13±5)个,ChAT+c-Fos占ChAT百分比为(11±4)%,明显增加(P<0.05);在NAc壳部和NAc核部,与d 1 CC组比较,d 1 CC+CS组大鼠的上述表达没有差异;在NAc壳部和NAc核部,与d 14 CC组比较,d 14 CC+CS组的ChAT, ChAT+c-Fos免疫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 随着戒断时间的延长,CC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增加,可能与NAc壳部胆碱能神经元的激活增多有关;而CS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的增加,可能与NAc壳部和核部胆碱能神经元的激活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电针对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及成瘾相关脑区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影响。方法:用累进固定比率程序建立大鼠海洛因复吸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n=8):捆绑组、留针组、电针组,用条件性线索引燃诱导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CREB表达。结果:(1)与捆绑组相比,电针组(P<0.01)和留针组(P<0.05)第1h和2h有效鼻触数均明显降低。(2)与捆绑组相比,在扣带前皮质(ACd),电针组的CREB阳性细胞数有显著升高(P<0.01);与捆绑组、留针组相比,在伏隔核核区(NAc core),电针组的CREB阳性细胞数有显著升高(P<0.05)。在伏隔核壳区(NAc shell),与捆绑组相比,电针组的CREB阳性细胞数有大幅升高(P<0.01),与留针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在腹侧被盖区(VTA),与捆绑组相比,电针和留针两组的CREB阳性细胞数都有大幅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电针对线索诱导的大鼠海洛因觅药行为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与扣带前皮质、伏隔核核区、伏隔核壳区CREB的表达增强及腹侧被盖区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獉獉:唤起之后在再巩固的时间窗内进行消退训练能够降低可卡因引起的觅药行为的复燃,利用蛋白激酶Mζ(PKMζ)的抑制剂ZIP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獉獉:采用大鼠自身给药(SA)模型,用核团微注射方法。结果獉獉:大鼠获得了稳定的可卡因自身给药行为后进行12 d的消退训练,达到消退标准之后24 h给予核团微注射干预。干预48 h之后腹腔注射可卡因。与直接消退训练组相比,再巩固时间窗内消退训练(唤起-消退)组能够明显降低可卡因诱导的觅药行为的复燃;下边缘皮质微注射PKMζ抑制剂ZIP可以增强直接消退训练组以及唤起-消退训练组可卡因诱导的复燃行为。结论獉獉:唤起之后在再巩固的时间窗内进行消退训练能够有效降低药物渴求行为,而下边缘皮质PKMζ同时参与了唤起-消退训练模式和直接消退训练模式,表明唤起-消退训练和直接消退训练可能存在部分相同的神经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利培酮慢性给药对大鼠条件性线索激发的复吸行为的影响。方法:大鼠建立海洛因自身给药行为后,动物分四组进行环境消退7d,消退期间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慢性处理。第8d给予药物处理后进行2h条件性线索激发测定;测定结束后立即取脑组织,运用WESTERN-BLOT测定NAc和VTA脑区p-CREB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利培酮(0.01mg/kg、0.03mg/kg和0.1mg/kg)慢性给药处理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边缘下皮层在海洛因觅药行为消退和恢复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途径。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采用固定比率程序1(fixed ratio,FR1)进行海洛因自身给药训练,连续14 d,建立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环境消退12 d,第1~5天消退训练15 min,实验处理组动物在消退训练后立即向双侧边缘下皮层区注射GABA受体激动剂Baclofen+Mus-cimol(BM,0.3+0.03 nmol/侧),可逆性失活该核团。第7~12天消退训练2 h,测定觅药行为消退记忆的保留程度;而另一部分大鼠用同样程序建立稳定的海洛因自身给药模型后,然后,每天进行2 h的环境消退,共14 d,以达到消退标准。实验处理组动物在条件性线索诱导海洛因觅药行为恢复测试前,向双侧边缘下皮层区分别注射PEPA(AMPA受体激动剂,30 ng/侧)和Clenbuterol(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8 ng/侧)。测试结束,动物立即断头取脑,分离核团,包括边缘下皮层、伏隔核(NAc)壳部及NAc核部。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GluR1,p-GluR1,β2受体和p-CREB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经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第6~12天的消退训练中,对照组、15 min实验组有效鼻触数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P=0.000),组间无显著差异(P=0.071),但时间与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2)。与对照组相比,消退训练第6天,15 min实验组的有效鼻触数(76±16)显著高于对照组(33±6)的有效鼻触数(P=0.037);而条件性线索诱导的海洛因觅药行为恢复测定中,PEPA处理组(13±4)和Clenbuterol组(10±3)的有效鼻触数分别显著低于相应复吸对照组(65±18)的有效鼻触数(P=0.042,P=0.046);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与复吸对照组相比,PEPA处理组边缘下皮层区GluR1的表达显著上调,p-GluR1的表达无明显变化,但NAc中GluR1和p-GluR1的表达均显著上调;Clenbuterol组边缘下皮层及NAc壳部中β2受体的表达均上调,p-CREB的表达均显著下调,而NAc核部中的β2受体表达下调,p-CREB的表达上调。结论边缘下皮层区神经元失活对消退过程不影响,但减弱海洛因觅药行为消退学习记忆的保留;边缘下皮层区分别注射AMPA和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抑制海洛因觅药行为的恢复;而边缘下皮层和NAc区的GluR1,β2受体和CREB磷酸化不同变化可能分别介导了上述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13.
背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其作用可被雷帕霉素所阻断。mTOR活化后参与调节基因转录、蛋白质翻译起始、核糖体生物合成、细胞凋亡等多个生物学过程。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学习记忆等神经活动的长期可塑性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药物成瘾的过程是药物作用于中脑多巴胺奖赏系统发挥奖赏效应并使之发生长期神经可塑性改变的过程。长期使用成瘾性药物能产生强烈的心理渴求,使得药物成瘾者在戒断后再次暴露于药物、相关环境或压力时极易发生复吸。目前关于mTOR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研究较少,已有研究证实mTOR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药物作用于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引起的奖赏效应和长期神经可塑性,但mTOR信号通路在药物成瘾后发生复吸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戒断后的复燃模型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药物成瘾戒断后发生复吸行为中的作用,从而为成瘾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和临床戒毒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1)建立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模型(0.75mg·kg-1 infusion,3h·d-1),经过消退后给予药物相关线索暴露诱导复燃行为,比较经过暴露和未经过暴露大鼠伏隔核中mTOR下游靶蛋白p70s6k磷酸化水平变化;(2)建立大鼠可卡因自我给药模型,经过消退后给予药物相关线索暴露诱导复燃行为。暴露前30min在大鼠伏隔核core/shell部分别微注射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或溶媒,观察其对大鼠的复燃行为的影响,并检测暴露后大鼠伏隔核不同脑区中p70s6k磷酸化水平变化;(3)建立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模型,经过消退后给予10mg可卡因点燃诱导复燃行为。可卡因点燃30min前在大鼠伏隔核core/shell部分别微注射雷帕霉素或溶媒,观察其对大鼠的复燃行为的影响;(4)建立大鼠可卡因自身给药模型,当大鼠获得稳定的自身给药行为后,在大鼠伏隔核core/shell部分别微注射雷帕霉素或溶媒,d2继续进行可卡因自身给药训练,观察雷帕霉素对可卡因强化效应的影响。结果:药物线索暴露后伏隔核core部的磷酸化p70s6k水平与未暴露组相比明显上升,说明药物线索暴露诱导的复燃能激活伏隔核的mTOR信号通路。在大鼠伏隔核core部给予雷帕霉素微注射能够抑制药物相关线索诱导的复燃行为,而伏隔核shell部给药无效。大鼠伏隔核core部注射雷帕霉素导致伏隔核core部磷酸化p70s6k水平下降,shell部磷酸化p70s6k水平不变。两个脑区的总p70s6k表达水平均无变化。在大鼠伏隔核shell部给予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微注射能够抑制可卡因点燃诱导的复燃行为,而伏隔核core部给药无效。说明抑制伏隔核mTOR信号通路能够抑制药物相关线索或可卡因诱导的复燃行为,且此作用具有脑区特异性。行为学结果还表明,大鼠获得稳定的可卡因自身给药行为后,在大鼠伏隔核core/shell部微注射雷帕霉素均不能够改变已获得的自身给药行为。说明抑制伏隔核mTOR信号通路不影响可卡因的强化效应,雷帕霉素对大鼠戒断后复燃行为的抑制效应并不是由于其降低了可卡因的强化效应。结论:本研究通过一系列实验证实了在伏隔核shell和core部分别给予雷帕霉素能有效抑制大鼠自身给药戒断后由药物点燃和药物相关线索诱导的复燃行为,这一效应是通过抑制伏隔核的mTOR信号通路实现的。mTOR信号通路脑区特异性的参与了自身给药戒断后的复燃行为。本研究结果为成瘾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和临床开发防复吸药物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性激素对雌性大鼠复吸和共患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去卵巢后采用FR1训练程序建立海洛因静脉自身给药行为,连续训练14 d后消退,进行复吸测试,其后应用强迫游泳,高台十字迷宫等分别测试动物的抑郁和焦虑样症状。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去卵巢组大鼠的自身给药行为如有效反应数和海洛因注射针数没有明显差异,线索诱导和海洛因诱导的复吸行为两组之间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强迫游泳实验中海洛因自身给药的去卵巢组雌性大鼠僵直时间比正常组延长,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1);高台十字迷宫实验中,海洛因自身给药的去卵巢组雌性大鼠在闭合臂停留时间也较正常组增加,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雌性激素的减少可能与海洛因奖赏和复吸过程没有密切联系,但海洛因慢性处理后雌性激素缺乏可能更容易共患抑郁和焦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吸烟在全世界引起了严重的健康问题,全球约5百万早产儿死于吸烟。此外,吸烟是一种以戒断后反复复吸为特点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尼古丁是烟草中导致人类成瘾的主要成分,可以使啮齿类动物形成持续的自身给药行为和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大量数据表明内源性大麻系统在尼古丁成瘾神经机制中有重要的作用。阻断CB1受体减少了尼古丁自身给药,线索诱导的尼古丁渴求的再现,以及尼古丁诱导的CPP。然而,最近的数据提示URB597通过抑制脂肪酸酰胺水解酶(fat acid amide hydrolase,FAAH)增强anandamide的传递,进而减少尼古丁关联行为,如尼古丁自身给药行为的获得和再现,尼古丁诱导大鼠CPP的表达和再现(Scherma et al.,2008)。CB1受体拮抗剂利莫他班对尼古丁自身给药累进比率(progressive ratio,PR),尼古丁点燃诱导的复吸,以及URB597对线索诱导尼古丁渴求再现的作用尚没有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填补这一空白。方法:大鼠在形成稳定的尼古丁累进自身给药行为后,观察利莫他班急性(0.3-3mg·kg-1,ip)或反复给药(1mg·kg-1,ip)对尼古丁转换点(breaking point)的作用。该测试完成后,所有的大鼠进行消退训练。我们比较了自身给药行为消退后URB597不可逆地选择性抑制FAAH和选择性CB1受体拮抗剂利莫他班两种干预对线索诱导的和尼古丁点燃(0.15mg·kg-1,sc)诱导的尼古丁复吸行为再现的作用。结果:利莫他班(0.3-3mg·kg-1)剂量依赖性的减少了尼古丁的转换点,1mg·kg-1的利莫他班的作用稳定。在尼古丁给药行为消退后,尼古丁点燃和尼古丁相关线索可以再现尼古丁自身给药行为。利莫他班(1mg·kg-1)和URB597(0.3 and 1mg·kg-1)显著减少了这种自身给药行为的再现。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DB1受体的完整性是尼古丁自身给药行为动机所必需的,利莫他班可以稳定的减少这种行为。利莫他班阻断CB1受体或者通过抑制FAAH活性增强anandamide水平都减少了尼古丁渴求行为的再现。URB597的这些作用提示anadamide可能在尼古丁渴求中起抑制性的作用;这个假设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介导尼古丁渴求的多种内源性大麻物质的功能。既然利莫他班在戒烟和复吸的使用上受精神副作用的限制,我们的结果提示更精确的靶相调节大麻系统可能可以预防戒烟者的复吸。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可卡因-苯阿胺调节转录肽(CART)DNA疫苗在阿片依赖和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制备CARTDNA疫苗,观察其对吗啡诱导的小鼠与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对海洛因诱导的大鼠自身给药行为以及对小鼠身体依赖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CARTDNA疫苗,该重组质粒不仅可在体外哺乳细胞中表达,动物免疫后血清中还可检测到抗CART的抗体,并且这种抗体可维持相当长的时间(〉60天)。CARTDNA疫苗不仅可以抑制吗啡诱导的小鼠及大鼠位置偏爱的形成,而且对吗啡点燃的位置偏爱再现具有抑制作用。CARTDNA疫苗可明显抑制环境刺激和条件刺激诱导的大鼠海洛因自身给药行为。CARTDNA疫苗对Mor诱导的身体依赖小鼠的戒断症状无显影响。结论:CARTDNA疫苗可以影响阿片依赖的形成与复发,对抗动物的觅药行为,表明CARTDNA疫苗具有防治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和复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探索非条件性刺激唤起-消退范式对环境更新引起的近期海洛因成瘾记忆复燃的影响。方法:首先对大鼠进行海洛因自身给药训练,在训练结束24小时之后,进行不同时间间隔的非条件性刺激暴露联合非训练环境的消退,消退成功24小时后在训练环境中进行海洛因觅药行为测试。结果:非条件性刺激唤起可以促进近期海洛因记忆的消退,在非条件性刺激唤起后1小时进行非训练环境的消退可以有效地降低大鼠在训练环境中的觅药行为。结论:非条件性刺激唤起-消退范式能够抑制环境更新引起的近期海洛因成瘾记忆复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左旋四氢巴马汀 (1 THP)对可卡因引起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以及自身是否引起条件性位置偏爱。方法 :采用倾向性实验程序 ,(1)♂SD大鼠ip可卡因 (10mg·kg- 1 )训练 8d ,d9测定大鼠对伴药侧的偏爱效应及测试前 30min注射不同剂量的 1 THP(0 6 2 5 - 5mg·kg- 1 )观察其对该效应的影响 ;(2 )测量注射 1 THP2 4h及 4 8h后的作用效应 ;(3)♂SD大鼠ipl-THP(1 2 5mg·kg- 1 及 5mg·kg- 1 )训练 8d ,d9测定大鼠对伴药侧产生的偏爱效应。结果 :10mg·kg- 1 可卡因可以诱导大鼠对伴药盒产生显著的条件性位置偏爱 ;测试前分别注射 2 5mg·kg- 1 和 5mg kg- 1 的l-THP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可卡因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表达 ,且 2 5mg·kg- 1 的l-THP 2 4h后效应仍比较显著。两个剂量的l-THP均不能诱导大鼠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结论 :l-THP对可卡因的强化效应有抑制作用 ,且自身不引起条件性位置偏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阐明盐酸小檗碱 (berberinechloride ,Ber)及其与环孢素A (cyclosporin ,CsA)合用对大鼠肝脏和小肠CYP3A1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 7组 :溶媒对照组、15 0mg·kg-1酮康唑组、10 0mg·kg-1Ber组、2 0 0mg·kg-1Ber组、4 5mg·kg-1CsA组、10 0mg·kg-1Ber 45mg·kg-1CsA组、2 0 0mg·kg-1Ber 45mg·kg-1CsA组 ,采用RT PCR和Westernblot等方法测定大鼠肝脏和小肠CYP3A1的表达水平。结果 :RT PCR结果显示 :灌胃给药 12d后 ,除了 10 0mg·kg-1Ber组外 ,其余各用药组对大鼠肝脏CYP3A1基因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Westernblot结果显示 :给药 6d后 ,2 0 0mg·kg-1Ber 45mg·kg-1CsA组对大鼠肝脏CYP3A1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给药 12d后 ,10 0mg·kg-1Ber 45mg·kg-1CsA ,2 0 0mg·kg-1Ber 45mg·kg-1CsA组对大鼠肝脏和小肠CYP3A1的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通过增强CsA对肝脏和小肠CYP3A1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从而减少CsA在肝脏和小肠的代谢及消除 ,可能是Ber增加CsA血浓度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Sprague Dawley(SD)大鼠为实验对象,明确海洛因急慢性给药对大鼠的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中孤儿核受体Nurr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海洛因(3 mg·kg-1,s.c.)急性给药后15min、12 h、24 h,慢性给药(3 mk·kg-1/day,s.c.×10 d)后24 h断头取脑,蛋白质免疫印记分析(Western-blot)检测药物依赖关键脑区VTA中的Nurr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海洛因急性给药15 min后,VTA脑区中的Nurr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海洛因慢性给药后,VTA脑区中Nurr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海洛因急性给药可激活大鼠VTA中Nurr1的表达,且Nurr1在VTA中呈现快速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