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杨莉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8):1288-1291
冠心病已成为人类特别关注的话题,在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及其预后等各个环节都备受重视。左心室功能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准确评价左心室功能,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及预后判断十分重要。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影像学技术可评价心功能,但由于其各自的优缺点,在临床应用中尚未有一种简便、快速及精确测量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方法。本文主要综述了左心室功能评价的影像学方法及参数,并对宝石CT在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行展望,评价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MDCT在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行二维超声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观察组行64-MDCT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比较两组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等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测定左心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好,分别为E(r=0.82)、E/A(r=0.92)、Ea(r=0.82,P=0.000)、E/Ea(r=0.83),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MDCT可以应用于在左心室舒张功能评估,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对左心室功能评估的准确性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肌缺血和左室功能受损间的关系.方法 95例心血管病患者在72 h内行超声心动图(ECHO)及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测量左心功能10项指标.将32例DSCT冠状动脉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对照,DSCT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左心室心肌质量(LV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与心肌缺血率对照.结果 2种检查多项心功能指标中、高等相关.DSCT发现冠状动脉狭窄支数、程度与肌缺血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LVMM、LVEF、LVSV改变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不同时有统计学差异;LVMM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LVEF、LVSV 3支病变组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单支与双支病变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SCT与ECHO的左心功能数据相关性高.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和左心室功能改变有一定规律.LVMM是左心室功能中心肌缺血较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瞬时波强(wave intensity,WI)技术在评价糖尿病前期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50例,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血糖水平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和B组(糖尿病前期组)各25例。用WI技术测量瞬时加速度波强(W_1)、瞬时减速度波强(W_2);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收缩末内径(LA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质量(LVM)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比较2组各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A组比较,B组W_1、W_2、LVM、LVMI均增加(均P0.05);2组LAESd、LVEDd、LVEF、LVF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WI可敏感地检测出糖尿病前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变化,可作为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探讨^99mTc-MIBI肺心摄取比值在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价值。对14例受检者,行^99mTc-MIBI心肌灌的层显像的同时测定肺,心区放射性计数比值,并与核素心室显像方法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的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6层MSCT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D)和容积再现(VR)等不同重建方法在骨关节疾病诊断中的显示效果,探讨16层MSCT重建技术对骨与关节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63例骨与关节疾病患者经16层MSCT容积扫描后,在二维图像和容积数据基础上,行MPR、SSD和VR重建,结合不同病例进行不同重建方法对比研究。结果:SSD能逼真显示6例良性骨肿瘤、16例四肢长骨骨折及15例椎骨爆裂性骨折外部特征,胸、腰椎各有1例爆裂性骨折及1例良性骨肿瘤显示不佳;MPR对全部125例骨折、35例非外伤性骨病显示清晰,其中3例行MPR曲面重建,3例早期关节炎性病变显示不佳;VR对117例骨折和32例非外伤性骨病,不但能显示其外部和内部病变细节,而且能显示周围软组织受累状况,8例裂隙骨折及6例非外伤性骨病显示效果不理想。结论:VR是骨与关节疾病诊断中最全面的重建方法,MPR与SSD可优势互补,16层MSCT不同重建方法灵活综合运用,结合横断面图像,可以明显提高骨与关节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更多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STI)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不同时期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变化,探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对定量评价再灌注后心肌功能恢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成功行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5例,分别于PCI术前、术后7天及术后2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相关参数采集,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同检查及图像采集分析。测量二尖瓣E峰和A峰,并计算出E/A值;用改良的Simpson′s公式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采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狭窄冠脉供血的缺血心肌和正常冠脉供血的非缺血心肌应变指标: LS、RSpeak、TP、SRe及SRa值。结果急性心肌梗死会导致心脏整体及局部的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变,再灌注后,心肌舒张功能的恢复较收缩功能需更长时间;心脏整体功能恢复正常时,其局部心肌运动功能仍可存在异常。结论应用S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术治疗后左心室的整体及局部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左心室造影在急性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例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证实为急性心梗并发VSR,且7例均出现左心功能衰竭采用IABP辅助,待患者循环稳定行VSR封堵术,术中行左心室造影.结果 回顾性分析7例急性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术中左心室造影表现,左心室造影可清晰显示急性心梗并发室间隔穿孔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中对评价左心室功能的准确性,并研究MSCTA与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2 D-TTE)的相关性。方法 40例经MSCTA患者按不同的对比剂注射方案随机分为以下两组:A组(20例)先注射对比剂,后注射生理盐水;B组(20例)先注射对比剂,后注射稀释对比剂(对比剂与生理盐水的比例为3∶7)。MSCTA上左心室功能测量值包括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以及射血分数(EF)是与用作参考标准的2 D-TTE测量值进行了比较。MSCTA和2 D-TTE是在一周内进行的。统计分析是以SPSS13.0软件与χ2检验进行的,P值小于0.05被认为是显著性差异。结果 MSCTA与2 D-TTE对判定两组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可分为优、良及中等3级。两者间优级相关性是从B组的EF得以证实(分别为71.50±4.96和71.05±4.50,r=0.949,P<0.05)。两者间良级相关性是从A组ESV得以证实(分别为38.75±27.42和40.90±21.59,r=0.899,P<0.001)。两者间中等相关性是从A组的SV得以证实(分别为69.80±15.72和70.60±14.83,r=0.674,P<0.001)。结论在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中,MSCTA对左心室功能的评价可提供与2 D-TTE相提并论的满意结果,而且B组(用稀释对比剂)的MSCTA与2 D-TTE间相关性优于A组(用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参数与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高血压组,5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传统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左心房容积,根据体表面积计算左心房内径指数和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通过脉冲多普勒测量舒张早期二尖瓣口最大前向血流速度E峰、舒张晚期前向血流速度A峰及减速时间,得到E/A。利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室间隔侧二尖瓣环运动速度Em,计算E/Em,并获取左心室壁18节段舒张期早期和晚期心肌应变和应变率,记录舒张功能降低的心室节段总数。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左心房内径及容积显著增大(均P0.05),且舒张功能降低心室节段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2)根据LAVI将高血压患者分为3组:A组(正常组)、B组(轻度扩大组)和C组(中重度扩大组)。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舒张功能降低心室节段总数、E/Em均增加(均P0.05);B、C组Em均降低(均P0.05)。(3)LAVI与舒张功能降低心室节段总数及E/Em呈正相关(r=0.89,0.92;均P0.01),与Em呈负相关(r=-0.86)。结论:左心房重构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密切相关,LAVI与E/Em呈良好的相关性,LAVI可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57例疑似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行16排螺旋CT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不包括5例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12个)。将冠状动脉分为13个节段,分析所有管腔大于2mm的节段,评价图像是否能满足管腔评价。管腔狭窄大于50%认为有意义,以常规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比较16层螺旋CT在诊断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方面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在所有638个节段中,588个节段(占92.16%)能够满足冠状动脉管腔评价。对于16层螺旋CT能够显示有意义冠状动脉狭窄,与ICA相对照,若以动脉节段计数,MSCT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3.61%、91.11%、89.79%、98.12%和94.63%。以动脉主干计数,MSCT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2.82、、91.31%、80.43%、97.37%和82.08%。以患者计数,MSCT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4.73%、90.00%、93.01%、92.99%和82.75%。结论:16层螺旋CT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无创、简单易行。既能显示管腔情况又能显示冠脉管壁,弥补了ICA的不足;经严格控制影响因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可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性检查。对支架术后的随访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血管变异的显示直观确切。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筛查和随访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及价值初步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初步探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MSCT)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5 5例心绞痛患者于冠状动脉造影前行MSCT检查 ,用容积重建和曲面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 ,回顾性分析心电门控重建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 ,包括心率和心动周期的选择 ,并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照分析MSCT的检查结果。结果 心率5 1~ 70次 /min病例图像的运动伪影较少 ,显示率依次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和右主干 ,MSCT显示冠状动脉闭塞和 >75 %狭窄准确性较高 ,并可显示冠状动脉变异和邻近脏器病变。结论 冠状动脉MSCT检查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有较高的一致性 ,有望成为筛选冠状动脉病变的首选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超声心动图为对照标准,探讨双源CT定量评价左心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及其优势。方法:选取2011年1月~6月冠心病患者58例,其中合并II型糖尿病患者29例。全部病例于3天内行心脏双源CT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双源CT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左心功能各参数。结果:双源CT和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心功能各指标EDV、ESV、SV、EF相关性高(r=0.702~0.8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所测冠心病合并II型糖尿病组左心功能指标EDV、ESV值均较非糖尿病组测值高,EF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评价左心功能相关性好,双源CT是一种评价左心功能准确可行的方法,一次冠状动脉造影所获得的数据,不但可评价左心功能,还可评价冠脉狭窄情况,无需额外增加对比剂和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斑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评价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对 72例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强化扫描获得的轴位图像利用后处理软件进行VR、MIP、CPR、薄层VR重建,评价冠脉斑块,并对冠脉有否狭窄及狭窄程度进行诊断.结果 :MSCT冠状动脉检查诊断硬斑块、中间斑块和软斑块分别56支、10支和20支,同时可对冠脉主干的狭窄程度进行评判,本组病例冠状动脉各主干轻度狭窄、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分别为38支、20支及28 支.结论:MSCT冠脉造影检查是一种微创的冠脉检查方法,它不但可以发现粥样斑块,而且能鉴别冠脉斑块的性质,并能显示冠状动脉的狭窄及狭窄程度,是冠状动脉检查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钙化超高速CT检查及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研究超高速CT(UFCT)所见冠状动脉钙化与冠状动脉狭窄(>50%)之间的关系,并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评价其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材料与方法:9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年龄在27~72岁之间(平均年龄58.5岁),其中男81例,女9例。所有患者均行UFCT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两种检查时间间隔不逾1个月。UFCT扫描采用单层心电门控触发成像,扫描时间为100毫秒,层厚为3mm。钙化灶定义为CT值>130HU且面积>1mm2者,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常规方法。将UFCT所见钙化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并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160支发现钙化的血管中,74%有冠状动脉狭窄(>50%),154支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的血管中,77%发现冠状动脉钙化。年轻组与老年组相比,冠状动脉钙化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较低而特异性较高。钙化在前降支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左主干。结论:超高速CT检出冠状动脉钙化简便易行,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可广泛用于临床预测及早期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6.
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可无创性检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一种结合了解剖与功能的检查方法。CT-FFR是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影像数据测得的,具有CCTA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的优势。CT-FFR从解剖学方面评估病变的狭窄程度,同时可以从血流动力学方面测定狭窄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缺血及缺血的严重程度。综述总结了CT-FFR的优势、诊段效能及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成像原始数据,了解左心室形态变化,评价整体左心室功能。方法:收集90例患者冠状动脉成像原始数据,行MPR,观察左心室形态和各心肌节段的变化,并应用心功能分析软件自动计算出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和射血分数(EF)。根据冠状动脉、左心室形态及整体左心室功能,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左心室肥厚组及心功能衰竭组,结合各组左心室形态变化,将左心室ESV、EDV和EF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冠状动脉和左心室形态正常;冠心病组左心室壁局限性增厚7例和变薄13例;左心室肥厚组左心室缩小、心室壁增厚;心功能衰竭组心室扩大、室壁普遍变薄。对照组、冠心病组、左心室肥厚组、心功能衰竭组平均EDV和ESV分别为(133.58±14.91)mL、(51.33±11.06)mL;(130.68±11.53)mL、(56.16±8.24)mL;(97.59±8.18)mL、(29.53±4.78)mL;(229.40±50.64)mL、(171.27±60.64)mL。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平均EDV和E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肥厚组及心功能衰竭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冠心病组、左心室肥厚组、心功能衰竭组EF分别为(61.25±5.83)%、(56.37±6.79)%、(68.94±5.36)%和(26.33±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冠状动脉成像原始数据,结合冠状动脉及左心室形态改变,无创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实用而可行,可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及其三维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性及局限性。方法:37例经EBCT冠状动脉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的患者,均又经常规心血管造影检查(CAG)。由两名不知其它检查结果的放射科医师将冠状动脉左主干(LM)和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的近、中段评价后与造影结果逐段对照.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CAG结果≥2mm的219个冠状动脉节段中,EBCT可评价的有228(91.6%)个,无法评价的21(8.1%)个,影响因素最主要为广泛钙化遮蔽管腔。EBCT诊断冠状动脉各主干近、中段≥50%狭窄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1%、91.3%、72.4%、92.5%。其中左主干均为100%.前降支分别为90.4%、94.2%、84.5%和96.1%。结论:EBCT是较好的无创性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冠状动脉左主干和前降支近、中段狭窄的评价具有极高的准确性.虽然无法替代CAG,但极具临床应用潜力。局限性是空间分辨率低,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管腔直径≥50%)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40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依据AHA15段分段法,对有效节段进行评价,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分析,了解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所有病例可用于评估的1360节段冠状动脉中,共显示病变284节段,其中272节段得到CAG证实,18节段64SCTCA显示中度狭窄而CAG显示仅为轻度狭窄,6节段64SCTCA显示正常或轻度狭窄而CAG显示中度狭窄,23节段重和中度狭窄的评估两者结果不一致,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中、重狭窄的敏感性为95.77%、特异性99.07%、准确度为98.68%。结论:64SCTCA是一种安全可靠且准确有效的冠状动脉检查方法,可作为临床进行CAG检查前的有效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20.
国人冠状动脉钙化的电子束CT检测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了解电子束CT(EB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CAC)在国人中的状况;探讨其在临床冠心病诊断和预测中的价值和限度。材料与方法对经ImatronC-150型EBCT机检测CAC的718例受检者进行研究。分析CAC率和积分与年龄、性别及临床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评价其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和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中男性组的CAC率为65.3%,显著高于女性组(45.5%,P<0.001);男、女组CAC率和积分均随年龄增加而显著增高(P<0.001);冠心病组CAC率与国外报道相仿,而CAC积分却明显低于西方人;非冠心病组的CAC率、积分均明显低于文献报道(30~39岁年龄段除外);各年龄段冠心病组的CAC率和积分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结论EBCT测定的国人CAC与文献报道的西方人有一定差别;无CAC或其积分较高对冠心病发病危险性预测的价值较大,有CAC,但其积分较低时,对冠心病的诊断和预测应结合临床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