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原虫包囊有多种 ,但有致病与非致病的区别。在作碘染色粪涂片时 ,常见致病性的溶组织内阿米巴和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包囊 ,也可见到一些非致病性的原虫包囊。一般情况下 ,后者不侵入组织 ,不出现临床症状。致病性包囊是疾病的传染源 ,可到处传播 ,确诊后必须治疗 ;非致病性包囊 ,通常不需治疗。故在进行大规模普查时 ,一定要作碘染色粪涂片加以区别。见表 1。表 1 人体肠道内常见原虫包囊形态鉴别特征溶组织内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布氏嗜碘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大小 (直径 ) 5~ 2 0 μm 4~ 10…  相似文献   

2.
中枢神经的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已为临床工作者所熟悉,但对中枢神经的寄生虫感染却比较生疏,而近年这种感染发现较多,笔者综合晚近文献简述如下。一、阿米巴原虫病寄生人体肠遭的阿米巴原虫有三种,其中以引起阿米巴病的溶组织阿米巴最重要。主要病变在肠道以及肠外阿米巴病如肝脓肿、肺脓肿,侵入脑组织可引起脑脓肿,但发病率不超过10%,这种情况往往伴有  相似文献   

3.
提到阿米巴痢疾,大家都知道,它是由于寄生在人体内的一种叫做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所引起的,一般所说的阿米巴,就是指的这种原虫。其寄生部位主要在大肠的回盲部至直肠这一段,也能从肠道迁移到身体的其它脏器(如肝、肺、脑等,引起阿米巴肝脓肿、肺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是由福氏纳格勒阿米巴所引起的急性寄生虫性神经系统感染,病情严重且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本病的发现只有20多年的历史,当时先在澳大利亚报告,以后美国、欧洲等地也不断有病例报告。我国也已报告过1例,值得引起有关医务人员的注意。福氏纳格勒阿米巴是一种单细胞的原虫,但与引起阿米巴痢疾的溶组织内阿米巴不同,它是一种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原虫。平时在池塘等处的水中自由生活,以细菌为主要食物,偶可寄生在人体组织内引起疾病。在不良的条件下如在土壤中,它可以转变为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6种角膜接触镜多功能护理液和加入甲硝唑滴眼液的护理液对自生生活性棘阿米巴原虫的杀伤效果。方法 将6种多功能护理液分别加入96孔培养板中,每种护理液占用48孔,其中24孔滴入棘阿米巴悬液,另外24孔先滴入甲硝唑滴眼液后再滴入棘阿米巴悬液,室温静置8 h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棘阿米巴的形态变化和数量。将残存的棘阿米巴原虫分别在PYG培养液中培养5 d,观察其形态、活性与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 单纯护理液组1~6号棘阿米巴原虫检出率分别为0、8.3%、29.1%、41.7%、62.5%、79.2%,加入甲硝唑滴眼液后护理液1~6号棘阿米巴原虫检出率分别为0、0、4.2%、8.3%、16.7%、16.7%,3~6号护理液加与不加甲硝唑滴眼液杀伤棘阿米巴原虫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18.78,P〈0.05)。残存的棘阿米巴原虫经培养后活力与增殖力减弱。结论 部分多功能护理液对棘阿米巴原虫的杀伤效果不佳,添加甲硝唑滴眼液后杀伤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临床医师对主要因国际旅游业发展及男性同性恋造成的原虫性腹泻的诊治越来越关心。本文就对原虫性腹泻最近的认识作一介绍。 溶组织阿米巴原虫 估计全世界人口中溶组织阿米巴原虫(EH)的感染率至少到10%。EH多见于热带地区,但由于旅游人数增多及男性同性恋盛行,发生率也在增多。此原虫主要居于大肠腔内,但也能侵入并破坏肠壁,并可造成转移性感染病灶(主要在肝脏)。  相似文献   

7.
许月红  田书娟  刘正红  陆毅 《临床荟萃》2008,23(12):905-908
阿米巴原虫可分为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和溶组织阿米巴,由溶组织阿米巴引起的脑脓肿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某些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可具有寄生性并可引起致死性脑膜脑炎,是近年来才被认识的一种人类疾病.  相似文献   

8.
刘凤芹  张松苓 《天津护理》2012,20(3):177-177
我国出现的皮肤阿米巴病多数是继发于肠阿米巴病及阿米巴肝脓疹引起,主要发生于肛门和外阴部。阿米巴原虫感染后所分泌的白带多呈带血的浆液性或黄色粘液,分泌物有时混有细小的烂肉样物。阿米巴原虫感染致外阴溃疡,在临床上非常罕见,我院门诊收治了1例阿米巴原虫感染致外阴溃疡的病例。经综合治  相似文献   

9.
急性肠道传染病是由于病原体经口由消化道侵入而引起的一组传染病。按其病原学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由细菌引起的,如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霍乱与副霍乱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等;第二类是由病毒引起的,包括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及非甲非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及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等;第三类是由原虫引起的,如阿米巴痢疾和梨形鞭毛虫等。  相似文献   

10.
正肝脏不仅是恶性肿瘤最容易发生转移的部位之一,也是导致恶性肿瘤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1]。阿米巴病是由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原虫引起,而阿米巴肝脓肿是阿米巴病最常见的并发症,通常由肠腔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通过门静脉到达肝脏,引起肝细胞溶解坏死而成为脓肿,而称之为阿米巴肝脓肿[2]。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62岁,因"肝脓肿清理置管引流术后6+月,间歇性发热1周"于2018年3月6日入院。患者于7年前行结肠癌切除术。6+月前就诊本院,诊断为"阿米巴肝脓肿、转移性肝癌"入住本科行"肝脓肿清理置管引流术",术后送引流液镜检发现阿米巴。术后恢复良好,办理出院。近1周出现间歇性发  相似文献   

11.
《疾病监测》2009,(7):533-533
阿米巴性痢疾是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侵入结肠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易复发成为慢性,也可发生肠内外并发症,尤其可引起肝、肺等脏器脓肿。  相似文献   

12.
概述感染人体的寄生虫,有一些可累及神经系统,如蠕虫中的血吸虫、肺吸虫、囊虫、包虫等,原虫中的疟疾、弓形体、阿米巴原虫等,引起神经系统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引起神经系统损害的原因,大致可分  相似文献   

13.
阿米巴病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中起 《临床荟萃》1998,13(15):684-686
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是人阿米巴病的致病原因.其对结肠粘膜的侵害导致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酷似其它肠综合征,其中包括炎症性肠病.肠阿米巴可扩散至肝脏引起肝脓肿.本文对阿米巴病诊断和治疗的某些最新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痢疾阿米巴与阿米巴痢疾痢疾阿米巴又称溶组织阿米巴,是寄生在人体肠道内的一种原虫。它主要侵犯结肠产生阿米巴痢疾,也可以从肠壁随血液移行到各脏器,引起肠道外阿米巴病,尤以肝脏多见。一、痢疾阿米巴的发育特点痢疾阿米巴在人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发育形式,因此在致病作用、临床症状和治疗上和细菌性痢疾都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第四章 原虫     
原虫为单细胞动物,体微小,结构简单,在自然界原虫广泛生存于水、土壤、腐败物及生物体内,大多数原虫发育过程简单,少数原虫需要传播媒介。本章中只重点辅导溶组织内阿米巴及疟原虫。第一节溶组织内阿米巴 1.在形态上要掌握大滋养体及包囊形态特征。阿米巴病的病原诊断主要依据此两点。 2.在生活史上首先要掌握其两种发育形式及其转化。其他寄生虫在人体内只有1种发育形式,而唯溶组织内阿米巴在人体内有两种发育形式。  相似文献   

16.
阿米巴肺脓肿,多为阿米巴肝脓肿穿破膈肌所引起,少数系阿米巴原虫经血循环传播到肺。由于症状不典型常易误诊.现将我院长期误诊的2例报告如下.例1:男,38岁.1986年7月20日起咳嗽、胸痛、盗汗,有时低热,10天后咳痰带血.于8月23日来本院就诊.查体:T37℃,消瘦,双肺呼吸  相似文献   

17.
胸膜、肺阿米巴病并非少见,但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部其它疾病。我院肺科1986~1988年收治的病人中有9例被误诊,现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2例。30岁以下2例;40—59岁5例;60岁以上2例。2.主要症状与病变部位咳嗽9例,咯血或痰中带血6例,发热、盗汗、食欲不振、乏力5例,气短3例,腹泻2例。病变在右侧胸腔、肺6例,左侧3例。3.辅助检查 9例痰中均检出阿米巴原虫,1例胸水中检出阿米巴原虫,1例肝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8.
《新医学》1973,(4)
肠道阿米巴原虫感染在本地区农村较为常见,其并发症肝脏及胸腔阿米巴病也并非罕见。以往,我们总结的胸腔阿米巴病(中国防痨杂志5∶389,1964)均指继发者,即阿米巴原虫由肝脏直接穿过横膈而侵犯胸腔,其肺部病变都在右下野,并都有右侧横膈抬高,运动受限,同侧胸膜反应,于气腹后则见肝膈有明显粘连等特征(如图1,本文图见封底),再结合临床情况,一般诊断并不困难。所谓原发性胸腔阿米巴病实系原虫经血路传播至胸腔致病者,一般认为多由直肠下段经中、下痔静脉,入下腔静脉、右心而至肺,其肺部病变不一定局限于右下野,而可分布于两肺任何部位,因此其误诊可能远比继发性者为大。本  相似文献   

19.
溶组织内阿米巴病呈世界性分布,多为散在病例,但也可以引起局部爆发性流行。因食入的包囊数量、原虫致病力大小以及机体抵抗力强弱不同而出现不同临床症状。尤其是慢性阿米巴结肠炎除表现为肠炎外,常迁延不愈,时好时坏,也无典型临床症状,导致临床上不易诊断,实验室检查也较少能查见滋养体。因此,对慢性阿米巴结肠炎的误诊或漏诊较为多见,现就溶组织内阿米巴致慢性腹痛腹泻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是一种常见病,又以颅内感染为多见。引起CNS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很多,包括几乎所有的致病菌,多数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及一些寄生虫、原虫和虫卵。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主要有三条:①血性播散;②直接侵入及扩散性感染;③迁入性感染:由于手术器械或外伤异物直接或间接将病原体带入。下面按解剖部位分别介绍几种主要的CNS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