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患者 女 ,6 3岁。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加重 15天伴左侧心力衰竭入院。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中段闭塞 ,左回旋支开口处 85 %狭窄 ,右冠状动脉开口处 90 %狭窄。因心绞痛发作频繁 ,未行心室造影。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室壁运动异常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示颅内血管多发性狭窄 ,颈动脉超声检查示双颈内动脉严重狭窄。脑血管造影示右颈内动脉近段85 %局限性狭窄 ,左颈内动脉长段串珠样改变 ,最窄处达95 % (图 1)。图 1 脑血管造影示左颈内动脉长段串珠样改变  手术方法 :先用大隐静脉行左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旁路端侧吻合 ,右侧行颈内动脉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加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经验,探讨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121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患者同期行OPCAB和CEA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1例,女40例;年龄62~72岁(67.2±4.5岁)。均为3支冠状动脉病变,左主干病变3例。单侧颈动脉狭窄(≥50%)95例,双侧狭窄(≥50%)26例。术后观察围手术期脑卒中、心肌梗死、心绞痛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单侧CEA,其中左侧71例,右侧50例,颈动脉阻断时间20.5±7.0 min。在OPCAB中,每例远端吻合口数为2.9±0.3个。围术期无死亡,无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手术前后自觉神经精神症状好转87例,无明显变化32例,加重2例。随访121例,随访率100%,随访时间67.5±12.5个月。患者生活质量良好,无脑卒中、新发生的心肌梗死和新发生的神经精神症状。结论同期行OPCAB和CEA治疗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是较好的治疗方法,能显著减少OPCAB术后脑卒中的发生,而远期疗效尚待积累手术经验、远期随访观察,并进一步的研究阐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一站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联合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1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接受“一站式”CEA+OPCABG治疗冠心病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常规行冠状动脉及颈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及颈动脉狭窄。所有患者术中均先行CEA,再同期行OPCABG。结果 共纳入12例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58~69(63.7±3.4)岁。颈动脉狭窄均为单侧重度狭窄,狭窄程度为70%~90%,病变位置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或颈内动脉起始段。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一站式”CEA+OPCABG,术中移植桥血管2~4(2.8±0.6)支,CEA手术时间16~35(25.7±5.6)min。所有患者均顺利康复出院,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无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40个月,随访期间动脉桥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联合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治疗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至2019年19例合并严重颈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中位年龄69岁.手术均采取先CEA后CABG策略,使用传统剥脱法,颈动脉转流管快速建立体外转流.手术成功率1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的外科治疗策略。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92例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加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coronary endarterectomy,CE),同期完成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其中男63例、女29例,年龄52~81(68.7±10.5)岁。CE术后和随访期间复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观察桥血管的通畅性,并观察患者心功能和心绞痛的改善情况。结果92例患者内膜剥脱后靶血管直径均〉1.5mm。术中有63例(69支CE桥)行桥血管血流量测定,显示59支(85.5%)桥血管血流量满意[血流量13~42(23.4±12.7)ml/min,搏动指数(PI)1.6~4.2(2.1±1.1)o术后6例(6.5%)围手术期发生心肌梗死,术后30d内死亡4例(4.3%),其中2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血量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术后大面积脑梗死。术后随访73例,随访率83%(73/88),15例失访;随访时间6~108(49-3±26.7)个月。随访期间复查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显示CE术后的桥血管通畅率为83.9%。随访期间死亡4例(5.5%),1例死于心力衰竭、肺部感染,1例不明原因猝死,1例死于脑出血,1例死于肺部恶性肿瘤。CE术后5年生存率为87%。CE术后6个月射血分数(EF)较术前增高(55.6%±9.7%VS.50.2%±10.5%,P〈0.05),患者心功能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心绞痛明显缓解。结论CABG同期CE可提高弥漫性阻塞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再血管化程度,近远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莹  陈瑾 《护理学杂志》2002,17(3):199-20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 off- pump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即在病人跳动的心脏上“搭桥”。该手术由于不在体外循环下进行 ,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特别适合高龄、危重、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冠心病病人 [1] 。由于手术在持续跳动的心脏上进行 ,操作难度较大 ,因此要求手术室护士提高配合质量 ,以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手术并发症。我院于 2 0 0 0年 3月至2 0 0 1年 6月施行 OPCABG 9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9例冠心病病人中 ,男 6例、女 3例 ,年龄 39~66岁 ,平均 5 2 .5岁。 3…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我们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经验。方法 本组共 3 6例 ,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 ,其中男 2 9例 ,女 7例。年龄 40~ 82岁 ,平均 61岁。单一侧颈动脉狭窄者 2 6例 ,双侧狭窄者 10例。全部在转流管保护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结果 全部病例中均未发生脑缺血并发症 ,仅 2例行内膜剥脱术后局部再次狭窄 3 0 %左右。结论 颈动脉硬化内膜剥脱术为一种防治脑卒中的有效方法 ,在颈动脉转流管保护下手术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适应证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 回顾性总结12例因短暂性脑缺血伴有颈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表现消失.部分患者慢性脑缺血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术后1例出现一过性神志模糊,1例出现高血压,2例出现伤口轻度肿胀,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术后未出现偏瘫或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于短暂性脑缺血病人(TIA),经Doppler超声或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检查发现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狭窄>60%者,可以考虑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对于双侧颈动脉狭窄者,分期手术治疗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旁路术同期瓣膜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Gao CQ  Li BJ  Xiao CS  Zhu LB  Wang Q  Jiang SL  Meng G  Ma XH  W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4):257-259
目的 介绍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同时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体会。方法 45例患者,平均年龄59岁(42~75岁);心功能(NYHA)Ⅱ级7例、Ⅲ级30例、Ⅳ级8例;二尖瓣病变30例、主动脉病变7例、联合瓣膜病变8例,均伴有单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手术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完成。心脏停跳后,先作静脉桥的远端吻合,然后置换瓣膜。心脏复苏后完成大隐静脉与升主动脉的吻合,或在升主动脉1次阻断下完成。乳内动脉的吻合在换瓣后心脏复苏前完成。本组6例行二尖瓣成形,31例行机械瓣置换,8例行进口生物瓣置换。结果 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8.7h,ICU监护1.8d。住院时间平均9.2d。随访6个月~4年患者无死亡,心功能Ⅰ级35例、Ⅱ级10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时行瓣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总结骨骼化乳内动脉(skeletonized internal mammary artery)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早期结果和经验。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6月,139例患者均于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在胸部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施行CABG;应用骨骼化方法采集左乳内动脉,并与前降支吻合。结果远端吻合口数3.6±1.7个/例,无胸腔积液和胸骨感染;院内死亡2例,死亡率1.4%(2/139),1例死于脑卒中,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5.8%(8/139),其中肺部感染3例,切口皮下感染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均通过抗感染、换药、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等措施治愈。生存患者随访2~34个月(20.6±5.9个月),随访率80.3%(110/137);所有患者无心绞痛复发,心功能恢复至~级(NYHA)。结论在CABG中应用骨骼化乳内动脉安全、可靠,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The described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IMA) preparation reduces several shortcomings of the IMA graft procedure. The technique increases vessel diameter through single plane pedicle fascial incision assisted by gentle balloon dilatation. Trauma to the intima from instrumentation is minimized due to the atraumatic nature of a soft air-filled balloon catheter and avoidance of shear forces exceeding 40 g. The increase in vessel diameter effected by balloon dilatation creates a larger hood area to facilitate the distal anastomosis. The technique also maximizes the length of the IMA for sequential grafting.  相似文献   

16.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