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细胞学诊断在口腔颌面部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学诊断对口腔疾病、尤其对颌颈部肿瘤诊断临床实用价值很大。我科从1978年至1985年应用细胞学检查口腔颌颈部肿块、良恶性肿瘤、口腔白斑、炎症、结核、扁平苔癣、口腔粘膜溃疡等共215例,细胞学明确诊断的为122例,其中有病理切片对照检  相似文献   

2.
《广东牙病防治》2007,15(8):347-347
经中华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会审议批准,第六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术会议将于2007年12月28~30日在哈尔滨市举行。会议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承办,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并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Ⅰ类学分,征文内容和要求如下。征文内容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基础研究;涎腺肿瘤及类肿瘤疾病;颈部淋巴结的处理;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根治后修复重建;颌骨及牙源性肿瘤的治疗经验交流;颅颌联合根治的应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的循证研究;口腔颌面头颈肿瘤预后随访及康复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临床分型与治疗。征文要求中英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16例老年患者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表现、感染部位、病因学、细菌学、系统性疾病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并进行以早期充分切开引流为主的综合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最常累及的间隙为颌下、颏下、舌下、翼颌、咬肌及咽旁间隙.最常见的病因为牙源性感染.革兰氏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区肿瘤的临床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收治的115例咽旁间隙区原发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诊治方法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结果 本组115例咽旁间隙区原发性肿瘤中良性 99例,恶性16例。最常见者为腮腺深叶肿瘤(46例)及神经源性肿瘤(42例)。临床多表现为颈部或咽侧包块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呼吸或语言功能障碍。CT或MRI能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继发改变;超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能揭示肿瘤与血管系统的关系。本组肿瘤均经颌后-颌下径路切除。术后随访1~10年,2 例死亡,18例失访,余均治愈无复发。结论 CT、MRI或颈动脉造影对咽旁间隙区肿瘤的术前诊断及治疗设计有重要意义。经颌后-颌下径路切除咽旁间隙区肿瘤简易、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5.
累及颌骨的神经源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累及颌骨的神经源性肿瘤湖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王秀丽,朱声荣陈新明,江传铎神经源性肿瘤临床上多见,好发于口腔软组织,造成颌骨破坏者较少。在造成颌骨破坏的神经源性肿瘤中,究竟是肿瘤先破坏颌骨后再向外生长,还是肿瘤增大后再造成颌骨的破坏临床上不清楚。因此,...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在增强CT上的影像学特点,并评估其对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12月-2011年12月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并行增强CT检查的连续病例227例.对其发病原因、CT表现、累及间隙、治疗结果、随访CT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病因多为牙源性和腺源性,分别有167例和33例;CT主要表现为脓肿、气体积聚和蜂窝织炎;下颌下间隙累及频率最高,为145例,其次为咬肌间隙(73例)、翼颌间隙(50例)和舌下间隙(48例);出现呼吸道梗阻15例,下行性纵隔炎11例;214例患者治愈,8例失访,5例死亡。结论:增强CT应作为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可为术前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7.
牙源性钙化囊肿为较少见的一种牙源性肿瘤,而并发牙瘤则更为罕见.现报道1例:患者男,19岁,病案号106663.因右下颌骨无痛性肿块2月余,于1998年2月4日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专科检查:右下颌部外观隆起,表面皮肤无充血,双侧颌下、颏下和颈部未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对口腔颌颈部包块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细针穿刺器对195例口腔颌颈部包块进行FNAC检查,并与包块切除术后病理组织学(HPD)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FNAC检查定性诊断准确率90.8%,误诊率9.2%:HPD的结果与FNAC的组织学结果相比两者间无差异性(p>0.05).FNAC检查后无并发症发生,也未发现肿瘤转移与复发.结论:细针穿刺器吸取细胞对口腔颌颈部包块诊断具有安全,简便等优点,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世界卫生组织出版的《头颈部肿瘤分类》是口腔颌面外科、口腔病理科医生权威的参考资料。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和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作为头颈部肿瘤中一类重要疾病——牙源性和颌面骨肿瘤,它在已经出版的2022年第5版中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本文主要与2017年第4版的指南比较,重点阐述了第5版在新分类、新病种和新遗传分子学改变这三方面的内容,以期辅助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颌外动脉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可靠性,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应用颌外动脉瓣进行颌面软组织重建的临床病例39例,观察其近远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39例中37例成活,2例出现皮瓣远心端部分坏死,经修整换药后存活,术后随访1~6年,无肿瘤复发或死亡病例,皮瓣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颌外动脉瓣是一种很好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具有血供足、静脉回流通畅、可靠性高、皮瓣存活率高、供区瘢痕隐蔽等优点,不需额外手术切口,皮瓣皮肤颜色、质地与受区匹配;但须术前排除颈部颌下淋巴结转移可能,并作好颌外动脉的血流评估。  相似文献   

11.
牙源性肿瘤的发生与牙的发育密切相关,其发病、临床表现及治疗等均具有特殊性,是口腔颌面外科特有的一类肿瘤。牙源性肿瘤的发病率高,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6%,其基本治疗是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序列治疗。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外牙源性肿瘤相关文献及2005年WHO头颈肿瘤新分类,制定了《牙源性肿瘤诊疗指南》,希望对规范牙源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本指南将根据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12.
我科1973年~1986年收治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64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本组病例中,男34例,女30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70岁。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为最多占29例(45.3%),其次为21~50岁为25例(39.1%);前者多见于小儿感冒、发烧等后出现的颌下、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炎,后者则多由于牙源性感染如冠周炎、尖周炎等引起。发病季节以6~9月为最高占40.7%。发病部位以一侧颌下间隙感染(21例)及颌周多间隙感染(21例)为多。  相似文献   

13.
口腔颌面部淋巴结核以发生在颌下淋巴结群和颈部淋巴结群为最多见,而发生于腮腺淋巴结群者较少见.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1987~1997年共收治9例,术前诊断为腮腺肿瘤,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腮腺淋巴结核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蒋勇  汪发贵 《口腔医学》1994,14(1):30-31
壁性造釉细胞瘤(附2例报告)安徽医科大学口腔病理教研室蒋勇,汪发贵造釉细胞瘤是较常见的牙源性肿瘤,而发生于牙源性囊肿壁上的造釉细胞瘤实属少见,本文就我科所遇2例报道如下。病例报告患者为男16岁及女12岁各1例,均以右颌下肿胀,无痛性包块伴有乒乓感入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颈部及胸腔纵隔感染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合并颈部及胸腔纵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来源、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处理。结果 5例患者均为牙源性感染,临床表现为颌下、口底、颈部广泛肿胀,脓液形成。影像学显示2例纵隔及胸腔内有脓液形成。经过及时广泛切开引流及多学科综合治疗,4例痊愈,1例死亡。结论对于临床上颌面多间隙感染合并颈部广泛肿胀的病例应予高度重视,影像学检查在早期诊断中有很高价值,应尽早行多部位的切开引流及多学科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发生于颈段椎管的神经鞘瘤可沿椎间孔向外生长,表现为颈椎内外交通性肿块,但多因早期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而就诊于神经外科。本文报告2例以颈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就诊于口腔颌面外科的颈椎内外交通性神经鞘瘤,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近期收治的2例以颈部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内外交通性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与预后。结果:2例患者均以颈上部肿块为主要症状就诊,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颈椎内外交通性哑铃型肿块,采用颈后正中和颈外侧联合入路切除肿瘤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随访1a未见复发。结论:发生于颈椎的神经鞘瘤可表现为颈部肿块而脊髓压迫症状并不明显,详细的体格检查与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具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8.
腮腺淋巴结核1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腔颌面部淋巴结核以发生在颌下淋巴结群和颈部淋巴结群为最多见,而发生于腮腺淋巴结群者较少见。我科近几年来收治了10例术前诊断为腮腺肿瘤,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腮腺淋巴结核的患者,本文拟就其临床误诊的原因、临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神经鞘瘤是一种来源于雪旺氏细胞的神经源性肿瘤,在神经源性肿瘤中其发病比仅次于神经纤维瘤。大多数为良性,极少数可发生恶变。据文献报道,神经鞘瘤多见于四肢及躯干,在头面部较少见。本文统计了1982年至1991年我院收治的50例颌面部神经鞘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14(2):150-150
口腔肿瘤口颌疾病口颌系统畸形口咽口腔溃疡口颌系统口腔上颌窦瘘口吃口腔粘膜口咽肿瘤牙医诊疗模式口臭口腔干燥口腔畸形口腔机能恢复口底口腔疾病面部痉挛口炎,口疮性口腔瘘口腔出血口腔牵引器口炎,义齿性皮炎,口周口腔粘膜口腔防护器感染控制,口腔诊断,口腔摘自《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2 0 0 2年版)》口腔医学主题词(摘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