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胆囊床内血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对128例肝脏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胆囊床内血管的位置、行程,测量其在胆囊床内的长度和直径.结果:胆囊床内血管有:(1)胆囊动脉深支及分支,占71.1%(91例);(2)肝中静脉及其属支,占12.5%(16例),其突入形式分①肝中静脉主干,②右前叶支、或左内叶支、或两者一起突出,③右前叶支属支、左内叶支属支、或两者一起突出3种类型;(3)肝门静脉右支及其分支,分主干和分支两类,主干占39.8%(51例),肝门静脉右支的分支占14.8%(19例);(4)肝门静脉左支的分支,占2.34%(3例);(5)胆囊静脉,在胆囊附着面有小静脉与肝中静脉、肝门静脉左、右支的分支相连.结论:切除胆囊时应注意胆囊床左、右缘,以及具有肝门右切迹的病例,保护突入胆囊床内的肝中静脉及其属支,以防止出血.  相似文献   

2.
胆囊床内血管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用 12 8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原位或离体带有保存完整胆囊的肝脏标本进行解剖 ,观测了胆囊床内血管的直径、位置、行程、分支及分布范围。结果如下 :(1)胆囊动脉深支 ,10 2例 (占 79.7% )标本胆囊动脉深支分为胆囊支和肝支 ,胆囊支分布于胆囊 ,肝支有 2~ 3支 ,直径 0 .35~ 1.3mm,进入肝 ,与肝内血管存在吻合。 (2 )肝中静脉及其属支 ,16例 (占 12 .5 % )标本肝中静脉及其属支在胆囊窝内部分或全部突出于肝组织表面 ,参与组成胆囊床 ,其中肝中静脉主干 3例 ,占 2 .3% ,直径 5 .8~ 6 .8mm,长度 11.3~ 14.2 mm;右前叶支、或左内叶…  相似文献   

3.
胆囊床血管的超声和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保护胆囊床内血管提供形态学基础;探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肝中静脉的意义。方法:(1)对30例正常成人肝标本在超声影像下观察胆囊床血管的位置、大小及与胆囊床的毗邻关系;(2)对30例超声观察后的肝标本进行解剖,观察胆囊床内超声显示的血管的位置、来源,测量其长度和直径,比较超声下血管与解剖观察血管的形态和走行;(3)对20例肝铸型标本胆囊床血管进行观察;(4)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68例正常成人活体肝脏进行观测,记录胆囊床血管的直径、位置及毗邻关系,并与解剖观察结果比较。结果:30例成人肝标本胆囊床超声影像下观察到5例直径大于2mm,长度大于2cm的变异血管;解剖证实,这些血管均为肝中静脉起始部或其属支,距胆囊床表面0~3mm,其中位于胆囊床正中的2例,位于左、右缘的分别为1例和2例,均与胆囊床长轴平行。胆囊床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检查,距胆囊床0~3mm范围内内径超过2mm的肝中静脉或其属支有29例,肝门静脉分支1例。结论:直径超过2mm,距胆囊床表面0~3mm的胆囊床变异血管为肝中静脉起始段或其属支,出现率为17.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明确胆囊床内肝中静脉或其属支及肝门静脉分支的位置及与胆囊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发生于肝左内叶和右前叶的肝占位性疾病治疗提供超声解剖资料。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61例(男42,女19),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经腹途径获取各断面超声声像图,并观察测量。结果:Ⅳa亚段内门静脉分支仅见1种类型;Ⅳb亚段内门静脉分支见2种类型,分别占62.30%、37.70%;右前叶门静脉分支见3种类型:a型占75.41%,b型占16.39%,c型占8.20%;左内叶两亚段间有48例可见肝静脉属支走行,占78.69%,其中肝中静脉属支占95.83%,肝左静脉属支占4.17%;右前叶两亚段间有54例可见肝静脉属支走行,占88.52%,其中肝中静脉属支占92.59%,肝右静脉属支占7.41%。结论:在超声水平,进一步证明右前叶两亚段间及左内叶两亚段间存在肝静脉属支,并可作为相邻两亚段间分界的解剖学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肝中静脉(middle hepatic vein,MHV)及主要属支的观测,为胆道外科手术中MHV损伤和出血以及肝切除和肝移植手术中MHV属支的保留与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1例成人无病变标本肝膈面沿肝中裂切开肝实质显露MHV及肝段(Ⅴ和Ⅷ)的分离解剖以显露MHV分支,观测MHV的起源、汇入下腔静脉(IVC)形式以及突入胆囊床属支的解剖形态等。结果 MHV起源类型分3型,即胆囊窝、肝脏Ⅴ段和肝脏Ⅵ段,以胆囊窝起源为主;MHV主要属支分布具有多样性,肝脏Ⅴ、Ⅷ段都可能存在一支到多支;MHV汇入下腔静脉(IVC)的形式,以肝左、肝中静脉合口居多,占70.6%;MHV突入胆囊床属支长度(17.95±5.35)mm,直径(4.35±0.65)mm,C点多位于胆囊纵轴的右侧(45.1%)。结论肝中静脉及其属支清晰的解剖学认识对于胆道外科手术、肝切除以及肝移植手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与LC术有关的胆囊动脉解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为临床LC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随机选用30例肝脏标本,经胆囊动脉及门静脉右支注入乳胶后,在6倍大视场显微镜下观察胆囊动脉的起源、行程、及其与肝脏的关系。结果:据胆囊动脉深、浅支行径的不同,将其分为5种类型。其深支可发出肝支和胆囊支,分别供应肝脏和胆囊;并特别对肝支进入胆囊窝的部位进行了观察和统计。胆囊静脉从胆囊窝底注入门静脉右支,而部分门静脉右支位置表浅,参与组成了胆囊床。结论:处理胆囊窝时,尤应重视胆囊动脉肝支和位置表浅的门静脉右支的存在,以防止出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肝内微小病变精确定位诊断和外科治疗提供冠状断层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30例上腹部连续冠状断层标本、20例肝内门静脉和肝静脉解剖正常的薄层MSCT断层图像及其三维重建图像,在冠状断层上对其门静脉肝段进行精确划分。结果:经胆囊、门静脉左支及肝左静脉的冠状断面上,肝中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左支角部是左前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亦是右前上叶和左前下叶的亚段间裂识别标志。经肝门静脉主干的冠状断面上,门静脉右前支主干是右前上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该层面以前为右前上叶的腹侧段,该层面以后则为右前上叶的背侧段。经网膜孔的冠状断面上、下腔静脉的右缘是划分尾状叶和右半肝的识别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下段的标志,经下腔静脉和肝右静脉的冠状面上,肝右静脉主干是划分右前上叶的背侧段和右后下叶上段的标志;门静脉右后支主干是右后下叶的段间裂识别标志。结论:国人门静脉肝段在冠状断面上的精确划分,不仅有利于肝内微小病变的精确定位,且有利于探索新的和更加安全的外科术式。  相似文献   

8.
在45例7-10个月胎儿肝的ABS铸型标本中,发现脐静脉连于门静脉右支伴门静脉分支变异一例,现报道如下:脐静脉连于门静脉右支,脐切迹亦偏右,致使肝左外叶约占整个肝的2/3大小,左内叶极小。门静脉主干在脐静脉的左侧。门静脉左支较短,只有横部,其末端直接发出左外叶上、下段支。门静脉右支为出现横部、角部、矢状部和囊部,与正常的左支相同,由各部的分支多而细,在角部发出右前叶支和右后叶上段支;右后叶下段支约8小支,发自矢状部和囊部;囊部亦发出4小支至左外叶。左内叶门静脉支纤  相似文献   

9.
基于肝内肝门静脉解剖的肝脏右前叶分段新概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根据肝内肝门静脉的走形分布,提出肝脏分段的新概念,为影像学和肝脏外科提供资料。方法采用60例正常的活体肝移植供肝影像资料,研究右前叶肝内肝门静脉的走形和分布以及肝静脉及其属支的回流范围,10例Mevis三维软件重建图像,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Couinaud分段中的Ⅷ段门脉支可大致分为腹侧支和背侧支,最多可达4支;约90%的背侧支越过肝右静脉分布到Couinaud分段中的VII段。V段的门脉分支大多来自右前叶或Ⅷ段门脉的腹侧支。因此,可将右前叶分为腹侧段:Couinaud分段中的Ⅷ段的腹侧段(S8v)和V段(S5)背侧段:Couinaud分段中的Ⅷ段的背侧段(S8d)两个部分。结论新的划分方法不仅有利于肝内病变的精确定位,而且便于肝脏外科实施新的、更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腹腔镜肝尾状叶切除等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32具尸体标本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观测尾状叶静脉数量、直径、走行、回流部位、游离部长度(肝外长度)及毗邻解剖关系。②对15例铸型标本的尾状叶静脉进行观测。③采用64排螺旋CT对10例肝脏标本进行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记录螺旋CT影像下尾状叶静脉内径、数量、走向及毗邻关系。与解剖研究结果比较。结果:固有尾状叶静脉有1~3支,34.38%(11例)有固有尾状叶上静脉,90.63%(29例)有固有尾状叶中静脉,59.38%(19例)有固有尾状叶下静脉。腔静脉旁部静脉和尾状突静脉都为1支,尾状突静脉出现率34.38%(11例)。尾状叶静脉主要汇入到下腔静脉肝后段的左上区(2区)、左中区(6区)、左下区(10区)。其游离部的长度长短不一。结论:了解尾状叶静脉的形态特点及分布规律,对于提高腹腔镜尾状叶切除术中操作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右叶部分肝移植肝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目的: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52个铸型标本中肝静脉的走行、分布、分型,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比率,肝短静脉的数量,大小,及其在肝静脉的各类型中的出现率。结果:肝静脉的分型中A型、B型、C型分别为65.4%、26.9%、7.7%。肝中静脉肝左静脉合干机率67.3%。肝短静脉出现率为32.6%,肝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与肝中静脉汇入肝左静脉或下腔静脉处的距离2.Ocm以内者占80.7%。结论:本文结果为右叶部分肝移植提供了肝静脉的解剖学基础,提示中国人肝静脉的结构似乎较适合右叶部分肝移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借助可视化3D影像认识肝脐裂静脉(Umbilical fissure vein,UFV)的解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60例有肝胆相关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在可视化3D影像下分析肝脐裂静脉的发生率、脐裂静脉的走形及汇入方式、脐裂静脉与Ⅳb段肝静脉的关系。 结果 55例病人发现了UFV静脉,发生率91.6%。UFV发自肝左静脉的有49例,发生率89.1%(49/55);发自肝中静脉的4例,发生率7.3%(4/55);发自肝中肝左共干的2例,发生率3.6%(3/55),17例发现肝Ⅳb段汇入UFV,发生率为30.9%(17/55)。 结论 可视化3D影像对于术前辨明UFV及其走行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避免手术中的副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借助可视化3D影像认识肝脐裂静脉(Umbilical fissure vein,UFV)的解剖。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60例有肝胆相关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在可视化3D影像下分析肝脐裂静脉的发生率、脐裂静脉的走形及汇入方式、脐裂静脉与Ⅳb段肝静脉的关系。 结果 55例病人发现了UFV静脉,发生率91.6%。UFV发自肝左静脉的有49例,发生率89.1%(49/55);发自肝中静脉的4例,发生率7.3%(4/55);发自肝中肝左共干的2例,发生率3.6%(3/55),17例发现肝Ⅳb段汇入UFV,发生率为30.9%(17/55)。 结论 可视化3D影像对于术前辨明UFV及其走行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避免手术中的副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应用于正常人活体体肝静脉研究的可行性,观察三维重建肝静脉的一般形态及走行规律.方法:153例正常受试者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造影剂后,使用64层螺旋CT进行上腹部扫描,图像采集后经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技术重建肝静脉.结果:重建图像清晰,可显示出6~8级血管及与周围组织间的关系.其中153例肝静脉的分型结果如下:①3分支型,占35.3%(54例);②中左共干型,占41.8%(64例);③中左合干型,占20.9%(32例);④中右共干型,占2.0%(3例).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研究活体肝静脉形态的有效手段,三维重建能更准确、全方位地显示肝静脉的正常解剖类型和发现变异,而且图像清晰,对于活体肝静脉的研究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妊娠后期胎儿肝静脉的发育状况,从而为肝发育异常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临床及常规超声检查排除各种病变的正常单胎妊娠胎儿118例,孕龄26~40周;采用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扫查,观察胎儿肝左、中、右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类型,肝静脉的内径与属支、相互夹角以及血流动力学的状态.记录相关数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合干后汇入下腔静脉(Ⅰ型)者57例(48.3%),肝左、中、右静脉分别汇入下腔静脉(Ⅱ型)者53例(44.9%),肝中、右静脉合干或出现肝右后静脉等(Ⅲ型)者8例(6.8%).随孕周增加,肝静脉内径增加,肝左、中、右静脉内径分别为(0.34±0.04)cm、(0.35±0.04)cm、(0.36±0.05)cm,与孕周有较高的相关性.可观察到的肝静脉属支1~4支不等.肝右静脉与肝中静脉之间的夹角为(56.8±14.2)°,肝中静脉与肝左静脉之间的夹角为(50.7±19.4)°,肝左静脉与肝右静脉之间的夹角为(98.4±20.3)°.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流频谱为三相,随孕周增加a/s值逐渐减小.以上各数值未见明显性别差异.结论:胎儿肝静脉发育状况与成人不同,胎儿肝静脉属支变异较大.本研究可以丰富与完善肝静脉发育影像学知识,提高肝静脉发育异常胎儿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成人间劈离式肝移植中肝静脉不同分配方式的利弊,探讨合理的临床分配方案。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间我院完成的12例成人间劈离式肝移植病例的肝静脉分配及重建方式,观察患者术后的肝静脉血管并发症及相关预后。结果:12例病人中使用右半肝的6例病人采取了4种静脉分配和重建方式:肝右+肝中+腔静脉1例;肝右+5、8段静脉重建+腔静脉2例;肝右+5、8段静脉重建2例;肝右+1/2肝中+腔静脉1例。相应的6例左半肝移植物亦得到4种肝静脉分配和重建方式:肝左+4段静脉重建1例;肝左+肝中静脉2例;肝左+肝中+腔静脉2例;肝左+1/2肝中静脉1例。术后1例左半肝采用肝左+4段静脉重建,患者因4段重建血管阻塞导致小肝综合征,最终死亡,其余11例病人未出现肝静脉相关并发症。结论:成人间劈离式肝移植的肝静脉分配和重建可有多种方式,在临床操作中应在满足移植物功能性肝体积足够的前提下,结合患者病情和外科操作的需要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兔肝脏及其附属管道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 方法 对20只日本大耳兔分别进行活体和离体形态学观察,制作门静脉和肝静脉管道铸型标本观察其分支与走行,测定各肝叶质量及其所占肝脏百分比。 结果 兔肝肝裂明显,依据肝叶形态、肝裂走行和门静脉主干分支形式将兔肝脏分为五叶,分别为尾状叶、左外叶、左中叶、右中叶、右外叶,各肝叶质量分别为(g):3.93±1.13、15.93±3.50、14.83±3.31、15.08±4.34、12.08±3.55。左中叶和右中叶根部肝组织融合,其余各肝叶相对独立,尾状叶包括相对独立的乳头突和尾状突两部分。各肝叶有相对独立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走行于肝蒂内。 结论 兔肝解剖学特点与多数哺乳类实验动物肝脏解剖相似,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特点,适合于肝脏外科疾病动物模型的制作。  相似文献   

18.
The complexity of liver reconstruction has limited partial right lobe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t is largely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dealing with the middle hepatic vein. We sought to define the anatomic features of hepatic veins. Forty‐one fresh adult livers, 43 formalin‐fixed adult cadaver livers, and 91 adult liver corrosion casts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We determined the number of branches, the maximum diameter, the whole length, the extrahepatic length of the hepatic veins, and the deviation of the middle hepatic vein from the main portal fissure. Nakamura and Tsuzuki's classification of hepatic vein types was used. Type A, B, and C accounted for 59.4, 27.8, and 12.8% of all specimens in this study, respectively. The middle and left hepatic veins formed a common trunk in 60.3% of the specimens, and the length of the common trunk was 1.12 ± 0.62 cm. The degree of deviation to the right of the middle hepatic vein from the main portal fissure was 14.11° ± 12.65°. The frequency of hepatic vein types and the degree of deviation to the right of the middle hepatic vein in this study is markedly different from that reported in other literature. The anatomic features of the hepatic veins in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right lobe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more suitable for Chinese. Clin. Anat. 2013.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静脉与门静脉的解剖及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的应用。方法:在PUBMED、CNKI及维普等数据库中,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肝静脉、门静脉的正常解剖与变异及其在TIPS中应用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肝静脉系统主要由肝右静脉、肝中静脉、肝左静脉3支组成,肝左静脉发生变异最多,肝中、右静脉变异相对少见。门静脉在肝门处进入肝脏,以分为左支和右支两主干这一类型居多,其解剖形态因地区、种族等因素而有差异。肝静脉和门静脉呈向后向上与向前向下的空间关系,经典TIPS是从肝右静脉距下腔静脉入口约2cm处向门静脉分叉部或右支内穿刺建立分流道。结论:肝静脉、门静脉的正常解剖与变异及其空间关系对顺利完成TIPS的操作至关重要。熟悉肝静脉、门静脉正常解剖和变异可提高TIPS的成功率,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