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0例TOBS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TOBS以老年患者为主,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病因.临床表现多以突然眩晕、呕吐、意识障碍,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偏瘫,可伴有行为异常等.CT及MRI提示重要的特征是中脑或丘脑梗死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枕叶、小脑、颞叶.结论 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死因主要为脑疝及并发症,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特点。方法对48例基底动脉尖端梗死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是主要病因。首发症状以眩晕多见(41.7%),意识障碍次之(31.3%),总病程中意识障碍发生率高(81.2%),以轻度占多数(19/39)。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眼球震颤是最常见的体征,分别为70.8%、54.2%、47.9%。仅部分病人出现瘫痪(47.9%),以Ⅲ级与Ⅲ级以上的轻瘫多见(15/23)。可有共济失调、震颤,记忆、行为、精神异常。MRI可早期显示病灶,少数在24h后显影;均为2个或2个以上多发病灶同存;以中脑、丘脑梗死多发。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复杂,以中脑、丘脑等脑干首端梗死多见,及时MRI平扫加弥散成像、功能成像可提高早期确诊率。及时、正确的合理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6—2012-09收治40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OBS常见的症状有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肢体运动障碍等。其病因主要为栓塞、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梗死灶为多发,以丘脑、中脑多见。结论TOBS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早期诊断方面MR优于CT,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临 床 资 料 一般资料 :1996~ 2 0 0 1年共收治 19例 TOB患者。男12例 ,女 7例 ,年龄 4 8~ 74岁 ,19例均经 MRI检查。临床特点 :1以眩晕为首先症状 14例 ,占 74 % ;2病前有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4例 ;3均突然起病 ,意识障碍 15例 ,占 80 % ,其中发病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TOBS)是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组成“干”字结构的五条血管(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侧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的血液循环障碍[1]而引起的少见的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脑梗死的7.6%,最早在1980年由Caplan提出,国外相继有报道[2]。国内自1991年来陆续有报道,近来逐渐被人们认识。现将我院收治的16例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自2006年1月至2007年2月我院收治的TOBS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49~81岁,平均(64±4)岁。有高血压病史7例,心房纤颤4例,冠心病4例,糖尿病1例。临床表现本组患者60…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早期诊断主要靠临床及尸检~[1].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MRA和MRI的联合检查明显提高了TOBS的诊断率.现对28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系2005年1月~2009年10月我院收住的TOBS患者,男16例,女12例;年龄52~86岁,平均(67±10.2)岁;病程≤48h.其中有高血压病13例,高脂血症8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5例,心房纤维颤动6例. 相似文献
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约占脑梗死的7.6%.随着影像学(特别是MRI)的广泛应用,确诊的TOBS越来越多.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01~2004-01住院的17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 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 我们对自1994年以来收治的70例TOB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TOB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病因及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临床表现多以突然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运动障碍、偏盲,可伴有行为异常等。CT及MRI提示重要的特征是中脑或丘脑梗死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枕叶、小脑、颞叶。结论 TOB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死因主要为脑疝,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规律、治疗效果及预后等.方法 对1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完整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患者均急性起病,首发症状多样,以头晕、行走不稳多见,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MRI扫描显示脑干、大脑及小脑等多个部位出现长T1、长T2异常信号,MRA扫描显示基底动脉系统多个血管出现狭窄或闭塞.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病情危重,预后差,应早期及时诊断治疗,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于1980年由Caplan首次报告,随着临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对该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笔拟从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对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2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基底动脉尖 (TOB)综合征临床上较罕见。现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 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5 5~ 74岁 ,平均 6 4.3岁。活动状态发病 3例 ,情绪激动时发病 3例 ,睡眠中发病 1例 ,均为急性发病。既往冠心病史 5例 ,其中 2例合并心房纤颤 ,高血压病史 2例 ,糖尿病史 2例。1.2 临床表现、损害部位及预后见表 1。表 1 7例 TOB患者的临床特点、损害部位及预后临床特点意识状态瞳孔变化眼球运动病理征 CT/ MRI损害部位预后例 1深昏迷双侧瞳孔不均缩小 ,不等大 ,光反射迟钝双眼球固定于中间位双侧病理征… 相似文献
14.
1980年Caplan〔1〕首先报道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认为系脑干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将其从椎基底动脉缺血中分出来。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讨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患者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27~82岁,平均61·5岁,疗程1~8周,31例中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者26例,有糖尿病史者8例,有脑血管病史者12例,有房颤史者8例,产后3d发病1例。1·2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多为眩晕、呕吐(11例)和突发意识障碍(13例);发病过程中有意识障碍17例,其中短暂意识障碍8例,持续1/2~5h不等。偏瘫或… 相似文献
15.
16.
孙顺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6):84-8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脑干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Caplan[1]1980年首次提出,随着影像学发展及人们认识的提高,确诊的TOBS越来越多,现将我院2000-01~2006-10收治的36例TOBS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通过病史、神经系统体征及影象学检查了解其临床特点。结果8例患者均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均以中脑、小脑、丘脑等部位损伤为核心,可单侧也可双侧同时受累。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以基底动脉尖端血管闭塞为主的一组脑血管病.即以基底功脉供血分布区域内,幕上、幕下、双侧或左右交叉出现的多部位同时联合受损为特点。 相似文献
1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Caplan首先报道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认为系脑干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将其从椎基底动脉缺血中分出来.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31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讨论其临床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1],临床上较为少见,预后差,是神经内科的急危重症疾病之一.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6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TOBS)是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组成“干”字结构的五条血管(即双侧大脑后动脉、双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特殊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8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07-01~2008-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