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矫治有不良舌习惯的前牙反(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测量分析25例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矫治完成的前牙反(牙合)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19个相关测量项目进行Mann-Whitney 秩和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分析矫治效果.结果:25例患者均达到良好的矫治效果,上、下颌骨相对矢状向位置关系得到明显改善,前牙反(牙合)解除.SNA、ANB、颌凸角、U1-SN、U1-NA角、前牙覆盖及上唇到E线的距离均增大,差异显著(P<0.05).SN-PP、SN-OP、L1-MP、L1-NB角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性别有关的2个测量项目ANS-PNS和Cd-Gn线距,治疗后男性及女性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大(P<0.05).结论:舌刺能有效纠正舌不良姿势位,同时促进上颌骨发育,配合头帽颏兜纠正下颌骨前移位,是阻断性矫治有不良舌习惯的前牙反(牙合)的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2.
潘平  王珊  顾月光  赵春洋 《口腔医学》2012,(11):688-689
目的探讨下颌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的机制。方法选择临床16例替牙期前牙反患者,使用下颌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结果经过6~11个月的治疗,下颌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16例替牙期前牙反解除。L1-NB、IMPA、SNB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1),Y-axis、MP-SN、Co-S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下颌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的机制是内收下前牙,下颌向后移动及顺时针旋转,同时释放了上颌及上前牙向前的生长力。  相似文献   

3.
Activator联合头帽颏兜矫治儿童前牙反(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颏兜Ⅲ类牵引与功能矫治器Activator矫治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采用颏兜口外牵引联合功能性矫治器矫治38例前牙反[牙合]病例。结果:有效地抑制了下颌骨的前伸及发育、上颌骨与牙弓的发育均有改善、磨牙胎关系基本达到安氏Ⅰ类关系。凹面型得到改善。结论:颏兜与Activator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地纠正早期牙列反牙台,疗效显著,稳定。但下颌牙列舌倾及高角患者不宜使用Activator。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颏兜Ⅲ类牵引与功能矫治器Activator矫治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采用颏兜口外牵引联合功能性矫治器矫治38例前牙反牙合病例。结果:有效地抑制了下颌骨的前伸及发育、上颌骨与牙弓的发育均有改善、磨牙牙合关系基本达到安氏Ⅰ类关系。凹面型得到改善。结论:颏兜与Activator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地纠正早期牙列反牙合,疗效显著,稳定。但下颌牙列舌倾及高角患者不宜使用Activator。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颏兜Ⅲ类牵引与功能矫治器Activator矫治Ⅲ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采用颏兜口外牵引联合功能性矫治器矫治38例前牙反(牙合)病例.结果有效地抑制了下颌骨的前伸及发育、上颌骨与牙弓的发育均有改善、磨牙(牙合)关系基本达到安氏Ⅰ类关系.凹面型得到改善.结论颏兜与Activator联合使用能够有效地纠正早期牙列反(牙合),疗效显著,稳定.但下颌牙列舌倾及高角患者不宜使用Activator.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头影测量分析,评价舌刺联合头帽颏兜和前方牵引器矫治前牙反的疗效,以及对舌骨位置和气道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和前方牵引器2种矫治方法矫治完成的前牙反病例各30例,应用Winceph 9.0软件及AutoCAD 2016软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 2...  相似文献   

7.
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矫治Angle Ⅲ骨性反He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矫治混合牙列期和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骨性反He的效果。方法:7—12岁安氏Ⅲ类骨性的反He8例,用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矫治。结果:上颌骨与上牙弓均有前移,上颌长度增加,A点前移,上切牙唇倾度减小;下切牙舌侧倾斜;上下颌骨矢状关系逐渐趋向正常,凹面型得到改善。结论: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是矫治混合牙列期和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骨性反H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矫治混合牙列期和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骨性反(牙合)的效果。方法:7-12岁安氏Ⅲ类骨性的反(牙合)8例,用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矫治。结果:上颌骨与上牙弓均有前移,上颌长度增加,A点前移,上切牙唇倾度减小;下切牙舌侧倾斜;上下颌骨矢状关系逐渐趋向正常,凹面型得到改善。结论: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是矫治混合牙列期和恒牙早期安氏Ⅲ类骨性反(牙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矫治混合牙列期和恒牙早期安氏III类骨性反牙合的效果.方法7-12岁安氏Ⅲ类骨性的反牙合8例,用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矫治.结果 上颌骨与上牙弓均有前移,上颌长度增加,A点前移,上切牙唇倾度减小;下切牙舌侧倾斜;上下颌骨矢状关系逐渐趋向正常,凹面型得到改善.结论口外前牵引联合颏兜是矫治混合牙列期和恒牙早期安氏III类骨性反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思  李煌  杜娟  陈金林 《口腔医学》2016,(9):809-812
目的研究上颌前方牵引加舌刺矫治替牙期伴舌习惯的高角骨性Ⅲ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 7例适应证患者接受前牵引加舌刺的矫形治疗,采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分析软硬组织矫治前后的改变。结果所有患者前牙建立正常的覆盖,正常或稍浅的覆。上颌骨向前发育,下颌骨后退,下颌平面角无明显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鼻唇角减小,面型明显改善。结论使用上颌前方牵引加舌刺能有效治疗替牙期的伴舌习惯的高角骨性Ⅲ类错。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MEAW技术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探索骨性安氏Ⅲ类错非手术矫治方法。方法:选择恒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3~22岁,平均16.5岁。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矫治结束时至前牙反解除,尖牙磨牙为中性关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前牙唇倾度加大,上后牙近中移动,下前牙代偿性舌向移动,下后牙远中直立。平面变平,颌骨变化较小。结论: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可以通过牙的三维移动矫治骨性前牙反,拓宽了正畸矫治范围。  相似文献   

12.
孙俊鹏 《口腔医学》2010,30(6):373-375
目的 采用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畸形并分析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变化。方法 对26例替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患儿,使用口内垫活动矫治器配合双杆式可调式前方牵引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并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观察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判断前方牵引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解除前牙反,上颌骨均有不同程度向前下向生长;下颌骨前部向前生长受到抑制并顺时针旋转,上、下颌骨间不调改善;软组织侧貌改变明显,面下1/3前后关系协调。结论 前方牵引矫治替牙骨性安氏Ⅲ类错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下颌(牙合)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机制.方法 选择临床16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使用下颌(牙合)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结果 经过6~11个月的治疗,下颌(牙合)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16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解除.L1-NB、IMPA、SNB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1),Y-axis、MP-SN、Co-S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下颌(牙合)垫矫洽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机制是内收下前牙,下颌向后移动及顺时针旋转,同时释放了上颌及上前牙向前的生长力.  相似文献   

14.
滕英 《广东牙病防治》2011,19(3):154-159
目的探讨治疗安氏Ⅲ类错伴有单侧的后牙反、锁和单侧前牙反的牙源性下颌偏斜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安氏Ⅲ类错伴单侧的后牙反、锁和单侧前牙反等牙源性下颌偏斜患者21例,年龄8~25岁,平均15.5岁。单侧后牙反、锁引起的下颌偏斜通过上颌扩弓、上下牙交互牵引纠正宽度不调,促使下颌自行复位;前牙反通过Ⅲ类牵引予以解除。结果 21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治疗后颜面对称性和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颏点偏斜平均减少(2.9±0.6)mm,因长期错导致的下颌骨偏斜亦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牙源性下颌偏斜,经过合理正畸治疗,随着单侧后牙反、锁及单侧前牙反的解除可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正> 有关反矫治的报道已见不少,特别是用垫活动矫治器。安氏Ⅲ类错是指近中错,即下牙弓及下颌体处于近中位置;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近中关系,前牙反(牙合),下牙弓、下颌或颏部前突,上颌正常或上颌发育不足。根据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症状与机制,可以选用前方牵引,矫形面具或者颌间牵引等方法进行矫治。根据我院正畸诊室550名顺序病员的错(牙合)分类中,安氏Ⅲ类错(牙合)者占10.9%。经笔者矫  相似文献   

16.
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不拔牙矫治前后的硬组织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不拔牙矫治前后硬组织的变化。方法15例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病例,使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上颌平面导板完成不拔牙矫治。对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描图和手工测量,比较治疗前后硬组织的改变。结果上前牙舌倾得以纠正,Spee曲线整平,前牙覆[牙合]达到正常,SNB角增大,下前牙压低,下后牙升高,下颌骨长度增加。结论安氏Ⅱ类2分类青少年病例,在上颌前牙舌倾纠正后,下颌骨有一定程度的生长,使上下颌骨矢状向的位置关系得以改善。配合使用平导打开咬合,可以有效地纠正前牙深覆[牙合],整平Spee曲线,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笔者运用头帽-颏兜矫治乳牙期和替牙早期的前牙反病例的体会。分析了乳前牙反矫治后复发的因素;探讨了头帽-颏兜牵引矫治下颌前移型乳前牙反 的机理;提出了乳牙期前牙反 可分牙型和下颌前移型。强调尽可能在乳牙期矫治前牙反 ,以阻断颌骨畸形的发展,诱导儿童颅、颌、面的正常发育。介绍了运用布替代自凝塑料制作颏兜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矫治骨性安氏Ⅲ类错。方法 :拔除下颌第一恒磨牙 ,拉下双尖牙向远中 ,下第二恒磨牙向近中 ,关闭拔牙隙后 ,后牙为牙尖交错 ,同时解除后磨牙区拥挤 ,加舌栅使舌后退带动下颌后退以矫治前牙反覆盖和矫治不良舌习惯。矫治完成后下颌为固定保持 ,上颌为活动保持同时加舌栅。结果 :从X线头影测量值及面像看下颌骨长度得到较好抑制 ,但面下 1/ 3高度抑制较差 ,口内像见后牙关系改善好 ,前牙反覆盖解除 ,前牙无明显唇舌倾。结论 :拔下颌后磨牙矫治骨性安氏Ⅲ类可较好的抑制下颌骨长度发育 ,但应尽量在早期面下 1/ 3高度未过长时即开始矫治。  相似文献   

19.
头帽颏兜治疗早期骨型前牙反畸形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头帽颏兜治疗早期骨型前牙反He的效果。方法:使用头帽颏兜,双侧共施加700-1000g的矫治力治疗早期骨型前牙反He患者136例,通过治疗前后模型,计算每一患者下颌相对于上颌位置变化的距离。分析4个组虱的下颌相对于上颌位置变化的距离,疗程及下颌相对于上颌位置变化的速度。结果;C1,C2,C3组患者(3-11岁)疗效明显,C1组患者(3-5岁)疗程最短。结论:应用头帽颏兜治疗早期骨型前牙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反与患儿语音功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38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反患儿为试验组,并随机选择40名替牙期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由语音专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儿童的语音进行判听,将患儿发音错误数量与其X线头影测量片的牙、颌、面的软硬组织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替牙期骨性安氏Ⅲ错患儿大多数存在发音异常,错误发音与反覆盖及OB(J覆与覆盖之和)呈高度相关,与上下切缘间的距离呈高度正相关,与TD-PW(舌背最高点至咽后壁距离)呈正相关。结论替牙期安氏Ⅲ类骨性反患儿大部分存在语音功能障碍,发音功能障碍与切牙关系及舌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