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创伤救护模式。方法选取梁平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1~6月的严重多发伤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急救方法进行救治,将2013年7~12月的严重多发伤患者49例作为观察组,运用规范化、程序化的创伤救护模式进行治疗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病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为(38.06±11.24)min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3.6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创伤救护模式能缩短抢救时间,保证各个环节的救护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是值得推广的现代急救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在急救的基础上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定位抢救模式在急诊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急诊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2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12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抢救模式, 干预组给予定位抢救模式, 观察比较两组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各项抢救任务完成时间及医患满意度。结果实施定位抢救模式后, 干预组的有效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 干预组完成急救初期各项护理任务的时间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 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定位抢救模式是遵循科学分组、合理站位及职权明确的原则, 能够显著提高急诊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缩短有效抢救时间, 提高急诊护士的综合能力和医患满意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脊柱损伤合并多发伤院前急救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2月我科抢救69例脊柱损伤多发伤患者,其中2009年3月至2010年12月的36例按照常规急救程序救护(对照组),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的33例在常规救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有效抢救时间、急救成功率。结果救护车到达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为(28.54±6.1)min,急救成功率93%;对照组有效抢救时间为(39.51±5.3)min,急救成功率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损伤多发伤院前救护各环节运用预见性思维,针对性实施护理,能提高院前救护的质量,控制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救系列护理程序在救护复合伤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复合伤患者急救系列护理程序 ,将 73例复合伤患者采用阶段对照法分组 ,即观察组 37例用急救系列护理程序救护 ,对照组 36例施行急症科常规救护 ,比较两组救护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 ,救护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 :运用急救系列护理程序赢得了救治患者的时机 ,减少了并发症 ,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实施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分别从我院2012-07—2013-06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前,与2013-07—2014-06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后,急诊科接收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选取42例,对两个阶段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时间及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前,抢救时间平均为(44.64±2.76)min,抢救成功率为57.14%;实施后,抢救时间平均为(34.95±2.26)min,抢救成功率为88.10%。结论严重多发伤救护中,急救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救护时间,提高救护成功率,是一种效果确切的救护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以多发伤为例的常见急危重症的急救护理标准作业流程的制定方法以及对抢救护士培训的培训效果。[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分析效度,制定多发伤急救护理标准作业流程,并对N2级护士进行培训;回顾分析实施标准作业流程进行多发伤救治前后病人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病人及医师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将2013年6月—2013年12月实施前救治的70例病人列入对照组,2014年1月—2014年9月(实施后)救治的70例病人列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对观察组急救护理配合的满意度及病人、家属对观察组急救护理的满意度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制定并实施多发伤急救护理标准作业流程符合急救护理的特点,使急救现场井然有序、密切配合,有效缩短了抢救时间,提高了护士的综合抢救能力,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07年6月~2008年12月实施急救护理流程前的108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救治;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的11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救护车到达时间、接受手术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结果:运用规范化护理流程进行抢救后,观察组除8例因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成功率为92.73%,与对照组的8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和接受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有助于快速到达现场抢救患者和缩短接受手术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内压力监测及动态护理干预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6年10月我科未使用腹内压监测的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1月—2017年4月应用腹压预警及动态护理干预的严重多发伤患者60例为观察组,均对症救治,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救治成功率、ICU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ICU停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内压力监测可以为临床判断严重多发伤病情变化、指导治疗与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可靠依据;腹压预警及动态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缩短ICU停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在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12月在本院急诊科救治的187例多发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救护方法同期对急诊科护士实施培训;将2013年1~12月在本院急诊科救治的189例多发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在患者救护和护士的培训中实施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85.7%(162/189),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1.7%(134/187),两组比较,χ2=19.1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三维结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了护士急救处置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构化创伤护理团队在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设为对照组,将本院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急诊科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结构化创伤护理团队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抢救。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时效和抢救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到达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第一次CT检查时间、术前抢救时间均较对照组相短(P0.01);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结构化创伤护理团队急救护理模式能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治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急诊科实施多发伤急救能力规范化培训的作用进行调查。方法某三甲医院2014年5月在急诊科开展多发伤急救能力规范化培训,调查该院开展多发伤急救能力规范化培训前(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急救组人员多发伤急救能力,以及培训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急救组人员多发伤急救能力;同时选择两个时间段内各50例多发伤患者,培训前为对照组,培训后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调查两组患者以及家属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前医护人员急救能力评分为(75.6±12.8)分,明显低于培训后[(91.3±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74.0%,观察组为9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救护满意度为68.0%,观察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实施多发伤急救能力规范化培训能够提升急救人员的救护能力,同时能够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程序在急性多发伤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多发伤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急救护理程序。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预后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急救护理程序可显著缩短急性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时间,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根据多发伤急救患者修正创伤记分制定护理程序的效果。方法将10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实施护理,观察组根据患者修正创伤记分制定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抢救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为(46.5±8.3)min,对照组为(54.4±11.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6.5±9.7)d,对照组为(36.6±1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多发伤急救患者修正创伤记分制定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有助于缩短多发伤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突发群体伤患者的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模式下的护理管理在群体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对14起突发群体创伤的救护采用与急救一体化模式相适应的护理管理措施,包括调整急救创伤中心的布局与设施,完善应急预案,规范抢救程序,抢救人员定位、定责,注重抢救的时效性,优化人力资源,加强护士业务培训等.结果 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检伤分类时间、按区分流时间明显缩短,急诊救治满意度、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 利用医院内急救一体化模式的优势,不断完善急救护理管理,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现代急救护理,保障了绿色通道的畅通,促进了突发群体伤患者的救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对严重胸腹外伤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严重胸腹外伤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和对照组(2017年7月1日~2018年6月30日)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救治用时,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情诊断时间、急诊抢救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站式急救护理模式有助于缩短救治用时,提高严重胸腹外科患者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我院150例严重创伤急救患者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接诊时间、抢救时间及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接诊时间及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PDCA护理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能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管理在严重多发骨折损伤控制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严重多发骨折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模式急救,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流程管理,观察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生命支撑所需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交接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生命支撑所需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交接时间、抢救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严重多发骨折损伤中实施护理流程管理,能有效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升患者抢救率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护士定位法在多发伤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将2008年1~12月抢救的多发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实施护士双人定位法,对照组只实施常规方法.比较2组多发伤患者在"白金10 min"内得到呼吸循环支持时间,"黄金1 h"内术前准备完善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在"白金10 min"内得到呼吸循环支持时间,"黄金1h"内术前准备完善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护士双人定位抢救法可以有效提高多发伤急救的抢救速度与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启动应急护理对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有效时间和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0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成应急护理组(简称应急组)和对照组各51例,分别接受应急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有效时间、抢救成功率和满意度。结果:应急组有效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抢救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启动应急护理能够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同时改善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