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 流行病学钩虫病几乎在世界各地都有流行,有些地区人群中的感染相当普遍.我国钩虫感染率约为22%~53%.多数地区为十二指肠及美洲钩虫混合.在热带、亚热美洲钩虫感染率显著高于十二指肠钩虫感染率,而暖温带、中温带则是十二指肠钩虫感染率高.最近福建省对钩虫病的流行现状进行调查.长期以来,福建是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上的两种钩虫混合流行区.1980年以前,感染率在50%左右,1980年以后,用全民服药的方法防治钩虫病,大部分地区的钩虫感染率均呈下降趋势(现平均19.5%),而主要感染场所亦由原来的甘薯地转为香蕉、芦笋等经济作物种植区.人群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劳动增多而增高.1984年,沈毓琦等对菜农钩虫感染调查时未发现家庭聚集性,认为可能是由于菜地相互毗连,大片划块多家种植,野粪常见,生长上的协作造成有共同接触传染源的机会.但近年,多篇文献报道认为钩虫感染有家庭聚集性现象.其原因是受感染家庭中的成员,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生产习惯.  相似文献   

2.
钩虫病流行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健 《中国热带医学》2002,2(2):192-194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 ,俗称 :“黄肿病” ,从 5 0年代开始 ,在全国大规模开展了钩虫病的调查和防治研究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国现有钩虫感染人数估计达 2亿以上。出现相当严重或严重临床症状的患者亦有数百万之多 ,在重流行区常引起暴发流行 ,因此防治钩虫病仍是我国今后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 。1 钩虫病简史 根据文献记载 ,中国在汉代以前即已有钩虫病。国外 184 3年Dubini报告 ,从意大利米兰市一女尸的十二指肠中发现钩虫成虫 ,并命名为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duouendle)…  相似文献   

3.
钩虫病是严重危害中国人体健康的五大寄生虫病之一,2001—2004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钩虫感染率为6.12%,且在部分地区钩虫感染率仍较高。随着人群感染土源性线虫虫种变化,钩虫成为感染的代表虫种, 感染率显著高于鞭虫和蛔虫。钩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是加强健康教育宣教,普及防治知识,增强群众防病意识,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感染;查治病人及带虫者,采取普查普治,集体驱虫等方式降低流行区人群的感染率,有效控制传染源;加强环境整治,通过改水改厕,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方式切断传播途径。此外,使用疫苗可以减少钩虫重复感染,对控制钩虫病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中国钩虫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方式、药物治疗和疫苗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钩虫病是农村常见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之一,严重危害劳动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了切实贯彻“自治区北海防治钩虫病科研会议精神”,摸清我地区少数民族钩虫病的流行情况、虫种分布。我们于一九七七年六月在隆林县德峨公社那地大队开展钩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解放以来,随着钩虫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区钩虫病现症病人已显著减少,感染程度有所下降,集体急性感染也减少了。为了摸清目前钩虫病的流行情况,近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广大农村钩虫病流行仍然相当严重,钩虫感染率一般在70~90%之间,感染度在180~1,400个虫卵/克粪,钩蚴皮疹率在61.5~77.5%之间,约(3/4)的钩蚴皮疹感染发生在5~6月分栽红苕季节,钩虫发病率为4.8~20.2%,多  相似文献   

6.
<正> 钩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劳动人民的寄生虫病之一,在我国分布极为广泛,其感染率以气温高、湿度大的南方高于北方。在国内的分布以往一直认为是在辽宁省及其以南的地区,在西北地区和黑龙江、吉林两省尚未见到报道。在吉林省内,钩虫感染者或钩虫病患者在各地区均有散在性的存在,主要来自关内钩虫病流行区,暴发流行仅见于延边地区的一个菜队。  相似文献   

7.
正钩虫病是由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和/或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在肠道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不但可损伤肠黏膜,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而且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重度感染者可产生严重贫血。我国广大农村,除西藏等少数高寒地区外,几乎均有钩虫流行,第二次全国寄生虫感染调查显示我国钩虫平均感染率为6.12%[1]。本文就钩虫病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龙岩市钩虫病流行情况,探讨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龙岩市的钩虫感染率1963年为62.58%,1987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为7.31%,两者比较下降了79.10%。结论:龙岩市的钩虫感染率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9.
钩虫病是由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和/或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在肠道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不但可损伤肠黏膜,造成消化道功能紊乱,而且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重度感染者可产生严重贫血.我国广大农村,除西藏等少数高寒地区外,几乎均有钩虫流行,第二次全国寄生虫感染调查显示我国钩虫平均感染率为6.12%[1].本文就钩虫病致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治原则及预后作一报道.  相似文献   

10.
钩虫病在我国流行颇广,南方农村更为常见。根据本县高车埔大队295人粪便普查结果(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钩虫卵的检出率为72.92%。我们也经常在非钩虫病的住院患者中,可以看到有合并钩虫感染者;如因钩虫病而住院者,则症状多明显,贫血显著,因而严重削弱农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根除本病,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外,为更好地医治病人,减少传染源,我们就本院内科收治的86例钩虫病贫血住院患者的临床和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者最早从事钩虫病实地调查工作者,首推颜福庆氏。该氏曾于1919年在江西萍乡煤矿,调查该矿工人的钩虫感染情况。此后,Cort,Grant和Stoll等氏(1926)在我国广东和江苏等省曾作过比较系统的钩虫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并指出某些农作物,特别是蚕桑作业的施肥方法与钩虫病在中国的流行有密切关系。迄至1940年以来,我国寄生虫学者研究钩虫者日益增多,而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苏南农村钩虫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评价防治效果。方法:按流行病学调查及监测要求,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确定人群感染率和感染度;用5%盐水分离土壤钩蚴,测定外环境污染情况:采用试管滤纸培养和筛滤水沉淀法分别对幼虫和成虫种进行鉴定。结果:该地区为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的混合感染区,感染率为25.48%(1988年),虫种及感染率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征,感染率以女性、60岁-组较高,无防护劳动占66.62%,2002年抽样调查感染率为1.69%。结论:从多个试点村的监测结果显示钩虫感染率下降明显、控制稳定。目前钩虫病的主要防治地区为蚕桑、蔬菜较多的种植区,主要防治对象为从事较多农活的中老年妇女。  相似文献   

13.
钩虫感染遍及全球,我国广大农村常有流行。虽经集体化疗和粪管,但仍易反复感染。随着钩虫病防治研究工作的深入,常需要大量活的且保持其原有生物学特性的钩虫,以作为钩虫病免疫预防的虫苗,和免疫诊断的抗原。在钩虫虫苗的研究方面,Vinayak等(1981)证实用X线照射犬钩虫(Ancylostoma canjnum)第3期活幼虫,比用超声粉碎的死幼虫对  相似文献   

14.
钩虫病又称“懒黄病”。因为钩虫咬住人的小肠壁不停地吸血,造成人的严重贫血,所以面黄、无力、浮肿。钩虫病是怎样传染的呢?钩虫在人小肠内生了卵,卵随着大便排出人体外。这时,粪便如何处理,是钩虫病能不能传染的关键。据我区合浦等9个县调查表明:高温堆肥50℃持续10天,钩虫卵全部死亡;三格化粪池中的粪液流到第三池时,90%以上的钩虫卵已沉淀。粪便被无害化处理,钩虫卵死  相似文献   

15.
赣州市郊区居民有钩虫感染,早已有人作过一定范围的初步调查,但其感染度、虫种和流行因素,尚未查明。为了查明这些问题,以便为今后防治钩虫病提供参考资料,我们于1978年6月至7月,在赣州市东、西郊区,各选择了一个以生产蔬菜为主的生产大队为调查点,开展了一次以检查钩虫感染为重点的肠寄生虫感染调查,现将钩虫感染的调查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6.
钩虫病在福建省沿海地区流行严重。反复进行定期的集体驱虫是保护劳动力,保证儿童身体正常发育和消灭钩虫病的重要一环。我们于1975年4月份在惠安县以美洲钩虫为主的两种钧虫混合感染地区,感染率35.48%,平均每克粪便含卵109个,对404例钩虫感染者用噻嘧啶、左旋咪唑、复方槟榔丸和花椒粉进行治疗。半个月后进行复查,观察药物疗效。同年11月份又进  相似文献   

17.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症状,但少数患者病因诊断非常困难,十二指肠钩虫感染引起的出血即如此。钩虫病在我国广大农村流行,临床以慢性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为主要表现。以小肠寄生消化道出血尤其是消化道大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钩虫病极为罕见,现报道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内镜诊断十二指肠钩虫病并上消化道出血6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有能  黄甫沿 《广西医学》2004,26(2):260-261
钩虫病是由钩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几乎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我院于1998年5月~2003年5月对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20例行电子胃镜检查,明确诊断为十二指肠钩虫病66例,占9.3%。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婴儿钩虫病     
钩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流行地区甚广,多见于青壮年及儿童。但二岁以下的小儿感染钩虫而发病者,在四川地区并非罕见。我院自1960年到1972年间共收治二岁以下的钩虫病患者53例,大便内均以查见钩虫卵而确诊。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两种主要钩虫分类鉴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丹  杨亚明 《医学综述》2014,(9):1600-1603
钩虫是全球广泛流行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是寄生于人体的两种主要钩虫,可引起人体以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婴儿钩虫病亦可造成死亡。虫种的鉴别在流行病学、生态学、疾病防治及用药指导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形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综述两种钩虫的鉴别方法及分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