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和我们党反复强调和论述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作了系统、明确的规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  相似文献   

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红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我国建设成一个民主、明、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应该用邓小平武装和教育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的科学信息,自觉地担负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是当前高校政治治理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以创新为灵魂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特区的理论基础 ;发展经济特区将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 ;以超前创新为史命的经济特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缩影。经济特区的创新力度特别大 ,是由经济特区的地位与作用决定的。因为创新是经济特区应运而生的历史前提 ,没有创新就没有经济特区的创立 ,更谈不上经济特区的超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分配制度。这种探索为马克思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注入了活力,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正确认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形成过程,对于科学理解和正确把握我国初级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调动劳动者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按劳分配“唯一论”时期(1978~1986年)这一时期,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呈立体式结构,具有鲜明的层次性。道路特色、理论特色、制度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层面的特色;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观层面的特色;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微观层面的特色。宏观层面的特色具有本源性、统摄性、方向性;中观层面的特色内涵于宏观层面特色之中,并为其奠定方法论基础;微观方面的特色为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特色提供行为、思维、价值观方面的支撑。三个层面的特色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体系。  相似文献   

7.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三个层次不同而又紧密相联的理论板块构成的.其中.哲学思想系统是探究、解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社会主义观系统是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重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创立新社会主义观的宝贵成果;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系统则是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锐利武器.以新社会主义观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所取得的思想成果集合.这三大系统又分别由一系列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性的理论要件构成.只有把握其最重要、最富独创性的内容.才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其内在固有的系统性、层次性、逻辑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科技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过程中萌芽、发展、壮大。逐步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活跃于我国各项事业的重要力量。新时期,在新一届中央集体的领导下,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引导下,新的社会阶层更应该放开手脚,奋进开拓,做先进生产力的光荣代表,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9.
1 发展内涵的创新 传统的发展内涵将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同人本身的发展分离开来,将发展内涵狭隘界定为物质财富的增加.由此,经济增长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追求的主要目标,作为政府对国家经济运行进行评价与诊断的重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是否进步的最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一理论体系已经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本理论?这一理论体系涵盖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并表现出了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等方面的特征,充分理解这些特征,对于更好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运用于实践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解放思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第一,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科学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思想基础;第二,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论,重新探讨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三.纠正姓"资"姓"社"的思想偏见,确立衡量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切工作好坏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第四.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五,纠正社会主义只能搞公有制经济的传统观点,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第六,突破种种不够科学的社会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统筹协调、追求和谐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想就中国的社会主义特色理论谈几点学习体会,对“中国特色”的理解,应当从静态和动态两大方面去把握。静与动都是针对某一特定时间或历史时期的发展态势而言的。强调从静态把握,旨在理解“特色”的相对稳定性。强调从动态把握,旨在理解“特色”的可变性。就是说,“特色”既不是瞬息万变的,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0世纪中华民族凝聚力变化轨迹的分析,说明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振兴当代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是增强中化民族凝聚力的核心。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又必将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总体设计、现代化战略步骤的创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路径的决择,构建了富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化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刍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起源于西方,作为医学界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在中国已有较大发展。但是,在中国这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背景和经济状况的国家发展临终关怀,有着相当大的阻力和较多的障碍。怎样克服这些障碍,促进临终关怀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是我们需要共同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们党在八十三年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的分析,进一步坚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发挥了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作用,灵活地应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成功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使我们科学地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我们进一步坚定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建设有特色的大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当前我国高校中大学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开展大学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作者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多元化的社会需求促使大学多元化发展,要求大学特色的多元化.大学特色的相对性、可变性和稳定性决定了大学特色元变化的内在性.大学特色建设既要注重特色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又要认清特色元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在资源一定的情况下,打造学校特色.大学特色建设必须重视特色形成的生长点,营造特色元形成的氛围;整合学科专业资源,促进特色元的协同发展;建立特色评价体系,科学引导特色元的建设;合理把握特色元的消长,努力构建多元特色;科学分析自身的优势,努力以最少的资源打造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程建设,在教学理念方面,要实现从理解向研究的转变;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实现从"教匠"向专家的转变;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实现从讲解式向探究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普遍受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