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感音神经性聋”一词,曾被用来取代“感音性聋”及“神经性聋”这两个含义不同的术语。它是一个更具描述性且更精确的解剖学术语。其双重特征提示,有两个不同的部位可能受侵,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双侧感音神经性聋的听力阈(HTL)升高相当快,病因不明。日本卫生福利局调查委员会(RCMHW)将其定义为自发性双侧感音神经性聋(IBSH),并制定了其诊断标准。①进行性2②双侧性;③病因不明。并且需经过长时期的观察和听力检查。但是HTL上升的速度未列入标准之内。由于正常人HTL随着年龄升高也会逐渐上升,所以有必要区分生理性听力下降和病理性听力下降,只有确立病理性变化才能诊断为二比RCMHW将IBSH分为快速发展型及慢速发展型,又根据病人发病年龄分青少年型及成年型。该文观察20名病人,9男11女,发病年龄8~67岁,青少…  相似文献   

3.
听觉在人类进行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听觉功能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耳聋或不同频率的耳聋,是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的主要原因。低频感音神经性聋作为一独立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确。本文就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做一综述,探讨了其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等临床问题,对耳科工作者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听觉在人类进行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听觉功能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耳聋或不同频率的耳聋,是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的主要原因.低频感音神经性聋作为一独立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甚明确.本文就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做一综述,探讨了其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等临床问题,对耳科工作者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1996年基因治疗应用于内耳,目前基因治疗被认为是感音神经性聋治疗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目前内耳基因治疗正从试验可行性研究转向内耳安全导入的探索上。本文从内耳常用治疗基因、内耳基因转导径路及常用载体三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1996年基因治疗应用于内耳,目前基因治疗被认为是感音神经性聋治疗最有希望的方法之一。目前内耳基因治疗正从试验可行性研究转向内耳安全导入的探索上。本文从内耳常用治疗基因、内耳基因转导径路及常用载体三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自身免疫性或免疫介导性感音神经性聋免疫反应机理与分类,作者对31例双侧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进行血清学和细胞免疫学检测,同时选定40例无耳疾的健康成人为对照组。结果:10例(32.3%)患者免疫学试验参数异常: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升高,循环免疫复合物增加,血清中出现自身免疫抗体,补体总量(CH50)增加,但CH50的分布与淋巴细胞亚群无相关性。文内将这些患  相似文献   

8.
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是耳科的重要问题,苏联人口中具有妨碍社交和职业活动的听力缺陷患者占总人口中的0.65~2%。由于病因不清楚,疗效不好,故急待寻找新药物,作者采用(?)(由B族维生素、维生素PP、蛋氨酸及组氨酸按合适浓度配合制成的药剂,对中枢神经系,尤其是听分析器有良好疗效)治疗65例患者(18~65岁;男35,女30;病程由1月以内至15年)。病因:声损伤3例,病毒感染7例,颈椎病24例,血管病变31例;患者均曾经内、神经和眼科会诊,纯音阈值及阈上功能测听,脑电图、脑血流图、  相似文献   

9.
感音神经性聋中医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音神经性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许多方面尚未明了,治疗尤为棘手。因此对其机理和防治研究一直是耳科重点攻关课题之一。近10年来中医中药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备受关注。现综述如下。1 基础研究 中医中药治疗耳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今耳科工作者无不希望能更客观、更科学地进一步提示和评估以往中医中药治聋原理,同时也希望  相似文献   

10.
中耳炎与感音神经性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耳炎引起感音神经性聋早被发现,近年得到普遍重视。本文就其发病的可能机理及内耳病理生理等研究资料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外周听觉系统病变常导致程度不同的感音神经性聋 ,一向被认为是耳科的难治之症。由于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其致病因素和临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治疗上难以获得确实有效的方案。近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已开始出现某些具有重要意义的进展 ,为最终解决这类问题带来了希望。近 10年来随着神经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对于多肽类营养因子与听觉神经系统间相互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入 ,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factors,NTF)对外周听觉系统作用的研究已证实其不仅是听觉上皮、听觉…  相似文献   

12.
感音神经性聋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音神经性聋 (sensorineuralhearingloss ,SNHL)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其致病因素和临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治疗上难以获得确切有效的结果。近年来 ,有遗传学证据表明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与染色体异常有关 ,先天性或后天性聋可由一些特定基因的突变导致[1~ 4 ]。遗传性因素致聋有综合征和非综合征两种形式 ,遗传方式可以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FN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FNB)、X性染色体联锁遗传 (DFN)或线粒体基因遗传等方式[1,3 ,5~ 7]。线粒体基因突变在衰老和老年性聋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减少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发生 ,…  相似文献   

13.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是临床一种常见疾病,临床特点、诊断标准、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方案有其特点。该病近年来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重视,本文综述了该病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急性低顿感音神经性聋是临床一种常见疾病,临床特点、诊断标准、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方案有其特点.该病近年来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重视,本文综述了该病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有人估计美国成年人10—15%患有显著的耳聋病。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其发病原因知道得还很不够。据1968年的统计,将其病因归纳为:20%为传染病所致;7%由于创伤,35%列为原因不明;另外35%则“诊断含糊”(包括老年性、遗传性和噪声性等耳聋)。很久以来,人们都认为听力减退是衰老不可避免的结果。如果老年性聋只是由于衰老所致,那么,生活在同样环境中的人,为什么有人在60岁时就出现耳聋而有人80岁时听力仍旧很好? 遗传影响对成年听力减退肯定起着重要作用,但至今尚未受到重视。本文目的就是要强调成年人遗传性听力减退所占的地位,并简要地说  相似文献   

16.
报告两个家系隐性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一家系三代4人发病,均为男性,系为X连锁隐性遗传性感音性耳聋;另一家系三代3人发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此两种类型隐性遗传性聋的家系,临床上较为罕见,为此对其发病特点及其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感音神经性聋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评估慢性中耳炎(COM)与感音神经性聋(SNHL)的关系,回顾分析了1986~1996年间行乳突手术的COM41例,年龄6~75岁(平均33.66岁)。病例标准:单侧COM(对侧耳鼓膜正常),无头部外伤史、脑膜炎史、耳手术史及全身耳毒性药物应用史。术前进行纯音测听,以对侧正常耳作为对照。患耳与对照耳骨导听阈之间的差值进行配对t检验(选用0.5、1、2、4kHz),并对COM持续时间、胆脂瘤的存在与否及听骨链的破坏情况与SNHL的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非参数统计学分析。研究表明:患耳与对照耳术前骨导听阈有显著性差异(P<0.01),范围为5.24~9.02dB。COM并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感音神经性聋不同听力图进行分型,为感音神经性聋提供病因学方面的诊断依据。方法对一年内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2428耳感音神经聋进行纯音听力检测并进行听力图分型。结果将感音神经性聋听力图分为:缓降型816耳,陡降型627耳,低频型152耳,平坦型404耳,岛状为284耳,钟型73耳,V型20耳,蝶型33耳,峰型19耳。结论对感音神经性聋纯音听力图分型,可加深对各型感音神经性聋病因的认识,以利于探索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于子龙 《耳鼻咽喉》2001,8(3):185-188
本文就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相关病毒及质粒脂质体载体的特点及病毒载体所介导的LacZ基因、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白介素-1拮抗剂基因在内耳组织的表达情况进行综述。目前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等转基因表达对感音神经性耳鼻的治疗、提高耳蜗植入效果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