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为神经科的常见急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发病急 ,病情危重 ,病死率高 ,而再出血病死率更高达 4 %~ 4 0 % ,甚至高达 70 %~ 80 %。我院 1980— 1998年共收治SAH患者 2 34例 ,其中再出血 4 2例 ,占 17.9% ,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2例中 ,男 2 6例 ,女 16例 ;年龄 2 0~6 0岁 ,平均 35岁 ,其中 2 0~ 39岁 12例 ,4 0~ 6 0岁 30例 ;体力劳动者 2 4例 ,脑力劳动者 18例。有高血压病史者 2 0例。4 2例再出血病例中 ,1例为第 3次出血 (第 8天第 2次出血 ,第 19天第 3次出血 ) ,其余均为第 2…  相似文献   

2.
<正>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aemorrhage,SAH)占脑血管疾病的3%~4%,临床上约有85%系由颅内动脉瘤引起[1]。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可引起迟发性脑缺血(DCI),DCI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SAH后,由于急性应激反应、多脏器功能抑制、饮食差、负氮平衡、卧床等因素的影响,脑血管痉挛、血液黏滞度增加、脑水肿、血管内皮损伤及抗氧化能力降低等导致DCI的发生,甚至出现大面积脑梗死[2]。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脑血管疾病中的重症之一,尤其是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采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疗效较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具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预计至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三位主要的死亡原因和第五位主要的致残原因。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总患病率为8.2%,其中男性高达12.4%[1]。急性加重是影响COPD患者生存质量和死亡的重要原因。COPD急性加重(AECOPD)诱因中细菌感染约占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造成主动脉壁间动脉瘤或主动脉分裂,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灾难性疾病。本病发病率低,但急性期病死率高,未经治疗24 h内病死率高达21%[1]。2003年11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砷剂治疗维甲酸诱导缓解后复发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疗效。方法 对 30例APL患者采用三氧化二砷 (As2 O3 )注射液 10mg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2 8d为 1个疗程 ,间歇 7~ 14d。结果 第 1疗程CR率 73% (2 2 / 30 ) ,PR率 17% (5 / 30 ) ,NR率 7%(2 / 30 ) ,病死率 3% (1/ 30 ) ,有效率 90 % ;第 2疗程CR率 5 7% (4 / 7) ,PR率 2 9% (2 / 7) ,病死率14 % (1/ 7) ,有效率 86 % (5 / 7) ;第 3疗程CR率 5 0 % (1/ 2 ) ,病死率 5 0 % (1/ 2 ) ;总有效率为 90 %(2 7/ 30 )。该药与全反式维甲酸 (ATRA)药物无交叉耐药 ;不良反应较少。结论 As2 O3 注射液对复发性APL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较轻 ,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复发性APL的诱导分化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案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围手术期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ovasospasm,DCV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63例aSAH住院患者分为试验组31例(介入治疗24例,开颅7例)和对照组32例(介入治疗26例,开颅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尼莫地平治疗,试验组加服中药脑脉解痉汤1号和2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180天DCVS、再出血、脑积水发生率及病死率;入院第1、3、7、14天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脉冲指数(PI)、脑血管痉挛指数(linde gard指数);入院第1、14、180天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所卒中量表(NIHSS)及修正的Rankin量表评分。结果 试验组DCVS发生率及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0% vs 53.1%,3.2% vs 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6.4% vs 9.4%)及脑积水发生率(29.0% vs 2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入院第7天Vm、PI和linde gard指数以及第14天Vm和linde gard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入院第14、180天时中医证候评分及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降低aSAH患者DCVS的发生率、中医证候评分以及NIHSS评分,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腔隙性脑梗塞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病死率高。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41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男29例,女12例;年龄49~82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肺癌全肺切除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168例人口统计学、临床、功能和外科参数,鉴定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病死率和患病率分别为4.17%和41.6%。急性呼吸衰竭并发症的发生率1.2%,肺炎发生率10.1%,急性肺水肿发生率2.4%,支气管胸膜瘘发生率4.17%,脓胸发生率2.4%,左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18.5%。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46.0%。单因素分析心肺发病率和病死率正相关的危险因素有高龄(P=0.01)、术前一般状况差(P=0.015)、慢性血管病变(P=0.008)。应用多变量分析和发病率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较低(P=0.000 1),1 s用力呼气量(P=0.000 5)。结论全肺切除术后高并发症发生率及高病死率的主要原因是患者高龄和有心脏病史。  相似文献   

10.
<正>胃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恶性肿瘤死亡的第2位。在国内胃癌发病与病死率仍居首位,病死率居高不降是由于早诊断率低(I期仅10%),手术切除率低(根治切除率50%~60%),5 a生存率低,总生存率30%[1]。进展期胃癌(AGC)因其肿瘤生物学特征,即使是根治切除,局部复发率仍高达50%[2]。淋巴结转移发生率60%,复发和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3]。近年新化疗药物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研究出现高潮,但均未见到突出的上乘表现,并增加了患者  相似文献   

11.
孙敏  罗彩华 《中医药研究》2011,(10):1255-1257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N)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首位病因,SAH有50%~70%为IAN破裂所致[1],每年发生破裂而致SAH的危险是1%~2%,病死率高达50%[2]。  相似文献   

12.
<正>颅内动脉瘤是由于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早期病死率达36%,且反复出血者病死率达70%以上[1],故一旦发现宜尽早治疗[2]。目前,对于已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方式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病死率高。我院1997年4月-2003年10月共收治SAH患者6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扩张型心肌病(dilat edcardio myopathy,DCM),主要特征是单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本病常伴有严重心律失常和(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差,病死率高[1]。目前对DCM尚缺乏有效而特异的治疗手段,因而临床上对  相似文献   

15.
6a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1 998—2 0 0 3年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 对6a间剖宫产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998—2 0 0 0年剖宫产率为2 6 .6 1 %,2 0 0 1—2 0 0 3年剖宫产率为35 .81 %,两者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 <0 .0 1 )。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由第1位下降至第2位,而其他和社会因素上升明显。围生儿病死率1 998—2 0 0 0年为2 .1 4 %,2 0 0 1—2 0 0 3年为1 .2 2 %,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72 0例住院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随访。结果 本组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 6 8例 ,其中脑出血患者发生率为 10 .6 % (2 8/2 6 5 ) ,脑梗死为8 5 % (32 /2 77)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 10 .3% (8/78) ;92 .6 % (6 3/6 8)的患者癫痫在 2周内发作。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病死率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多在 2周内发生 ,且其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其发病率为(1~35)/10万,占所有卒中的10%~20%,病死率高达35%~52%[1]。本病具有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nmorrhage,SAH)发病急,病死率高,约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10%,急性期病死率为40%~60%。笔者近2年来收治SAH患者15例,均早期采用脑脊液置换加尼莫地平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肾暖脾通下方治疗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温肾暖脾通下方治疗。观察2组治疗第5天、第10天APACHEⅡ评分、炎症因子相关指标、降钙素原(PCT)的变化;对比2组ICU住院时间以及28 d总病死率。结果治疗组28 d病死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3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5天、第10天白细胞介素-6(IL-6)、IL-10、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PCT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温肾暖脾通下方能抑制严重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缩短患者ICU的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6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降颅内压、止血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进行治疗,依据患者血压变动进行药量的调整。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病死率、再出血率及脑血管痉挛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组的76.7%,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组在病死率及脑血管痉挛率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