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癌基因C-erbB-2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的研究认为,CerbB2原癌基因在人体多种恶性肿瘤中的增强表达与预后呈正相关,但在胃癌的研究中尚未明确。我们利用CerbB2原癌基因产物P185单克隆抗体,通过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33例胃粘膜各种病变细胞及正常细胞CerbB2的表达,旨在明确CerbB2原癌基因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来源:胃癌标本93例、癌旁不典型增生8例、肠上皮化生组织12例均取自我院普外科1993~1996年手术切除之标本…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c-met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c-met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的方法并结合目前的实验研究、对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受体c-met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结果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乳腺癌细胞具有促分裂、诱导肿瘤细胞迁移,侵袭以及诱发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其与受体c-met作用机理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乳腺癌的发生机理。结论 肝细胞生长因子/c-met在乳腺癌发生,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met及p53表达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80例乳腺癌、20例乳腺纤维腺瘤的微血管计数(MVC)和c-met及p53蛋白的表达进行定量测定.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VC和c-met及p53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期有关 (P<0.01).MVC在c-met及p53表达阳性者明显高于c-met及p53表达阴性者,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1).结论 c-met及p53共同参与调控乳腺癌的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损伤与c—fos原癌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文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1998,19(2):74-76
在脑缺血再灌早期,立即早期反应基因(IEG)的表达与脑缺血后神经元信息传递及其生存或死亡有密切关系,本文就(IEG)家庭中研究较入的c-fos原癌基因在脑缺血后的表达和调控,以及其作用及作用机理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KAI1蛋白和CD40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64例胃癌标本中KAI1蛋白和CD4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本组胃癌中的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2%。KAI1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KAI1蛋白阳性表达的14例中生存期大于5年者10例,占71%,阴性表达的50例中生存期大于5年者10例,占2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26,P=0.000);CD40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CD40蛋白阳性表达与胃癌的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CD40蛋白阳性表达的22例中生存期大于5年者3例,占14%,阴性表达的42例中生存期大于5年者17例,占4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41,P=0.028)。结论KAI1蛋白与胃癌的分化、浸润及转移有关;CD40蛋白可能有助于胃癌的转移评估、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原癌基因蛋白质 c- met核酶基因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蛋白质 c- met核酶基因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含 c- met核酶基因的 U1/met292质粒转染至胃癌肝转移的 SGC- 7901亚系 L2细胞株,检测其对 L2亚系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c- met蛋白及肝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转染 c- met核酶基因对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影响,但同 L2亚系相比,其 VEGF、 c- met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P< 0.05),其肝转移能力明显减弱( P< 0.05).结论抑制胃癌细胞 c- met的过度表达,将可能起到预防与治疗胃癌细胞肝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病理性瘢痕是创伤过度愈合的结果,以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合成及分泌大量胶原和细胞外基质为特征,其形成机理仍不清楚,探讨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fos蛋白在增生性产痕,产痕疙瘩及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并用图像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中c-fos呈强阳性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而与正常皮肤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中c-fos蛋白表达升高,存在c-fos癌基因的激活,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胶原合成与降解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控,并导致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胃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率及个数与胃癌病人预后以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4例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人行胃癌根治术加D2或D3淋巴结清扫,分析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个数,部位与预后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根治术后(D2,D3)5年生存率为29.6%(50例)。阳性淋巴结率在1%-20%的5年生存率为70.6%,20%以上5年生存率为12.0%,阳性淋巴结个数为1-55年生存率为46-6%(33例),大于5个为17.4%(17例)(P<0.005)。5年生存率随着阳性淋巴结率及个数增多而呈下降趋势。随着肿瘤浸润加深,淋巴转移率及个数增高(P<0.005)。结论:胃癌阳性淋巴结率及个数与胃癌病人预后有相关性,胃癌阳性淋巴结率,个数可作为简单,有效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病理性瘢痕中c-myc、c-fos和ras原癌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探讨原癌基因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图像定量分析,检测c-myc、c-fos和ras p21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成纤维细胞中c-myc和c-fos呈强阳性表达,而ras p21蛋白在病理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中缺乏表达。结论 ①病理性瘢痕中c-myc和c-fos癌基因受激活,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胶原合成与降解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控,并导致瘢痕增生。②ras癌基因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可能不突变或不起主要作用。③病理性瘢痕只是部分原癌基因的有限制性表达,不存在多基因无限制性的共同表达可能是其较少癌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蔡云峰|苏树英|甄作均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2):1580-1584
目的:探讨肝癌组织c-met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64例肝癌半肝切除患者(手术组)术前肝穿刺标本与术后切取标本,以及30例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E)肝癌患者(TAE组)肝穿刺标本c-met蛋白水平。比较手术组中1年以内复发患者与1年以上复发患者c-met水平;根据所有患者肝穿刺标本获得的c-met平均值,将手术组与TAE组患者分别分为c-met低值(≤均值)与高值(>均值)亚组,比较手术组中2个亚组1年复发率、复发时间和病理癌栓发生率;比较手术组与TAE组中4个亚组间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手术组中,术前肝穿刺标本与术后切取标本的c-met检测值一致;1年以内复发患者c-met表达值高于1年以上复发患者;高值亚组比低值亚组1年复发率高、复发时间短、癌栓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组中c-met低值亚组术后生存优于其c-met高值亚组、TEA组中c-met高值与低值亚组(均P<0.05),而后3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met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术后复发、生存时间关系密切,表达水平低的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提示c-met检测可作为肝癌术后预后指标,术前肝穿刺是可行的取样手段。
相似文献1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SF1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8例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基因产物的表达水平。结果癌旁正常组织RASSF1A全部表达,而胃癌组织的表达率为46.5%。TNM分期Ⅲ期表达缺失率为74.3%,显著高于Ⅰ、Ⅱ期的27.3%、31.3%(P<0.05)。低分化腺癌表达缺失率为65.6%,显著高于高分化腺癌的38.5%(P<0.05)。RASSF1A基因表达与性别、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RASSF1A表达缺失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胃癌及肠化生组织中肝肠钙黏蛋白(liver-intestine cadherin. LI-cadherin)的表达,探讨胃黏膜癌前病变及癌变的分子机制. 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44例不同胃组织中(包括正常胃黏膜2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肠化生胃黏膜58例、胃腺癌46例、癌旁组织30例、胃间质瘤10例) LI-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 LI-cadherin蛋白在正常胃黏膜、慢性胃炎、癌旁组织及胃间质瘤组织中不表达;在肠化生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3%,在胃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5%.按Laurien分型,肠型胃癌中LI-cadherin蛋白阳性表达率(78%)高于弥漫型胃癌(35%),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cadherin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明显正相关(P<0.01). 结论LI-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肠化生及胃腺癌的发生有关;LI-cadherin高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高.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RhoC基因及蛋白在胃癌肝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胃癌肝转移中胃癌组织及肝转移癌组织中RhoCmRNA及蛋白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RT PCR)分析 2 8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 (GC)及癌旁胃粘膜组织 (PGMT)、肝转移癌 (ML)组织中RhoCmRNA及蛋白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Rho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GC组织中RhoCmRNA吸光度相对值为 0 .13 5± 0 .0 65 ;PGMT的吸光度相对值为 0 .118± 0 .0 74,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ML中RhoCmRNA吸光度相对值为 0 .64 1± 0 .113 ,与GC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RhoC蛋白的表达中 ,肝转移灶者、胃癌组织、癌旁胃粘膜组织的灰度值分别为 (12 8.5 2 3± 11.486)U ,(14 6.694± 7.0 79)U ,(162 .3 5 1±14 .612 )U ,经t检验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ML中RhoCmRNA及蛋白吸光度相对值明显高于GC(P <0 .0 5 )。结论 RhoC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胃癌转移有关 ,可作为判定胃癌转移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表观沉默蛋白SUZ1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SUZ12蛋白在97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及生存的关系.结果 SUZ12蛋白在本组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3%,明显高于临近非癌组织的15%(P=0.002).SUZ12基因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P=0.018)、淋巴结转移(P=0.023)、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4).SUZ12表达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比阴性患者差(P=0.024),为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SUZ12基因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其过表达程度可以作为胃癌某些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新的参考指标.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suppressor of zeste 12(SUZ12) and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parameters 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Methods SUZ12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in 97 cases of resected gastric cancer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tochemistry method, the relations between SUZ12 expression levels and the survival were estimated by Kaplan-Meier curve.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SUZ12 expression in gastric cancer tissues was 43%,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15%)in the adjacent noncancerous tissues( P = 0. 002). SUZ12-positive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umor differentiation ( P = 0. 018 ), lymph nodes metastasis ( P = 0. 023 ) and TNM staging(P = 0. 014).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SUZ1 2-positive expression had worse prognosis than those with SUZ12-negative expression ( P = 0. 024). Conclusions SUZ12 is overexpressed in tissues of gastric carcinoma, SUZ12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is factor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FRZB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和在细胞内的定位及其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对90例胃癌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FRZB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通过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胃癌细胞株和胃上皮细胞株GES-1的FRZB表达,并用免疫荧光技术对FRZB的细胞内定位进行研究。结果FRZB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胃黏膜,在胃癌组织中,FRZB表达阳性率为92.2%,而正常胃黏膜中除了1例(10.0%)为弱阳性表达外,其余均为阴性。FRZ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P=0.220)和Lauren分型(P〈0.01)相关,与其他的临床病理参数不相关。免疫荧光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FRZB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表达。定量PER结果显示,在胃癌细胞株中FRZB表达高于GES-1。结论FRZB与胃癌的分化和肠型及弥漫型的发生相关,FRZB在细胞核的定位可能与其在胃癌中的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期结直肠癌中p27 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肿瘤组织中p27kip1的表达差异在早期结直肠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4例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p27kip1的表达水平,应用SPSS10.0软件分析p27kip1表达差异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在早期结直肠癌中p27kip1蛋白高表达率为85.1%(97/114);p27kip1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显著相关,而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等无关(P>0.05);p27kip1高表达组病例根治术后五年无瘤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病例(88.40%vs.52.94%,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27kip1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均为早期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27kip1蛋白高表达在早期结直肠癌中较为常见,其表达水平是早期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p27kip1可以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肝细胞再生磷酸酶3(PRL-3)蛋白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1例胃癌原发灶和95例淋巴结转移灶中PRL-3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及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结果PRL-3在胃癌原发灶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1.9%,其中伴淋巴结转移原发灶的表达率(77.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者(50.0%),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淋巴结转移灶中PRL-3的表达率(91.6%)明显高于原发灶(77.9%),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另外,PRL-3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程度、TNM分期密切相关,并且与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结论PRL-3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8.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Ⅳ型胶原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Ⅳ型胶原与胃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对27例胃癌患者采用临床观察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MP2及Ⅳ型胶原在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MMP2在低分化腺癌、管状腺癌的癌细胞和癌间质中表达率分别为85.7%、77.7%,同时有Ⅳ型胶原的破坏;在血管淋巴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癌病例中表达率分别为83.3%、86.7%。结论 MMP2的高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有关,主要是破坏细胞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EG-1、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4例胃癌患者AEG-1、NF-κB表达情况,观察两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使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AEG-1、NF-κB表达的相关性,用COX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胃癌组织中AEG-1的阳性表达率为75.00%,其阳性表达的PU值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t=12.206,P0.01);其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0.95%,其阳性表达的PU值明显高于癌旁胃组织(t=11.997,P0.01);其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AEG-1、NF-κB阳性表达呈正相关。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AEG-1表达情况、淋巴结是否转移及临床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术后生存率的指标中最为重要的3个指标(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可能存在AEG-1、NF-κB信号通路。检测胃癌组织中AEG-1、NF-κB的表达,有利于判断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并可评价胃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