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调查全省40家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以期了解当前该省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时间的分配状况。方法:确定需要观测的直接和间接护理项目,通过横断面调查记录临床护士每班直接和间接护理时间及总护理时间,将被调查人员护理工作时间按项目累计汇总,并计算占总工作时间的百分比,测定占用护理时间前10位的护理项目;计算周一至周日每日每人平均总护理时间,平均直接护理时间、平均间接护理时间所占总平均护理时间的比例。结果:占总时间比例较大的前3个护理项目是:护理记录、更换液体与处理医嘱。结论:通过对护理工时的测量,为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调配等提供客观数据支持及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白班工作时间分配,以分析目前临床整体护理现状。方法以自行设计的"临床护士白班护理工作时间分配调查表"为调查工具,南京市2所三甲综合医院临床护士为对象收集资料。结果临床护士工作时间为(589.8±45.5)min/(人·d)文书工作等非直接护理时间占每日工作时间的39.7%,健康教育所用时间为46.7min/(人·d),心理护理14.8min/(人·d)。内外科临床护士在工作时间分配上基本无差异。不同职称临床护士的工作时间分配在基础护理操作、病情观察、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文书工作等5个项目上存在差异。结论临床护士白班工作时间分配不合理,整体护理理念未得到充分贯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特色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为"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的合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和自我记录法,对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个优质护理特色病房的护士工作量进行为期2周的现场跟踪观察、记录。[结果]4个特色病房床护比为1∶0.3 8;每日护理总时数为5 964.8min±100.2min,直接护理时间为4 158.5min±24.6min,间接护理时间为2 003.9min±72.6min,特色病房共需增配护士23人,增配后床护比1∶0.51。[结论]现行床护比偏低,应制定以满足病人需求为目标、能体现专科护理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以改善临床护士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基层医院病区责任护士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明确基层医院整体护理模式病房责任护士工作定位,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促进整体护理持续发展.方法 对内外科6个不同专科12名责任护士每日实施护理项目时间及患者需求、满意度作跟踪调查.结果 病历书写、治疗、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新患者处置、其他等项目分别占每日工时构成比26.6%、24.3%、15.2%、12.3%、9.7%、11.9%;外科责任护士基础护理时间明显多于内科,P<0.05,其余护理项目实施时间内外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与治疗相关的需求总体满意度较高,而与生活护理、健康宣教相关的护理项目总体满意度较低.结论 责任护士工作现状影响整体护理发展,让责任护士用更多的时间"贴近临床、贴近患者"是深化护理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测定骨髓移植病房护理工作量,明确其护士配置的实际需求,探索其人力资源配置特点。 方法 编制护理项目观察表, 培训观察员, 测量病房直接护理项目和间接护理项目的总工时, 计算病房所需护士数。 结果本病房涉及 98 项护理项目,其中直接护理项目 68 项,间接护理项目 30 项;平均每例患者 24h 护理项目总工时为 730.86min ;理论所需床护比为 1∶2.2 。 结论 本研究初步测量骨髓移植病房的护理工作量,并计算出适用于骨髓移植病房的理论床护比,为在临床进行科学的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量科室护理工作量,探讨护理工作时间分配情况,为护理工作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咸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5个临床科室为调查现场,采用计时法,对83项直接护理项目、30项间接护理项目和不同层级护士工作时间分配进行测算。结果全院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5.18%。内科组与外科组直接护理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病房高于内科组和外科组(P0.01);专科护士日直接护理时间占日总护理时间的22.92%。结论护士直接护理工作时间相对较少,尤其是专科护士直接护理时间更少,应引起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工时测定为基础计算普通病房临床护理工作量,利用护理人员编制计算公式得出符合临床需要的护士人数。方法:在某三级医院内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16个普通病房,于2013年5-8月安排统一培训好的观察员进入病房对在班护士进行一对一的跟踪观察与计时,将测量结果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7.0进行描述统计,计算出直接护理项目的平均操作时间,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计算出相应护理项目平均每天发生的频次,计算公式中各项参数,将数值代入公式求出各普通病房理论上所需要配备的护士人数。结果:不同病房其理论上计算所得的床护比不同,通过护理人员编制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的普通病房平均床护比为1∶0.42,高于原卫生部要求的平均床护比(1∶0.4)。结论:利用工时测定法和医院信息系统计算临床护理工作量,能更为科学合理地配备临床护士人数。不同病房临床护理工作量不同,应从病房类型、收治病种特点、工作要求、工作任务量等方面去配备临床护理人员。  相似文献   

8.
刘先荣  韩红燕 《护理研究》2008,22(25):2327-2328
[目的]测算骨科不同专科病房实际所需护士人数,为骨科医院及骨科病房护士人力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山东省某骨科医院的3个有陪护病房(手足骨科、关节及脊柱骨科、创伤骨科),采用观察法测量各病房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然后采用工时测定法计算出骨科不同专科病房每个病人每日所需护理时间,再计算出不同专科所需护士人数. [结果]骨科不同专科病房每日直接护理时间和每日所需护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间接护理时间各病房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病床与护士之比以关节及脊柱骨科最高(1∶0.69),其他依次为手足骨科(1∶0.63)、创伤骨科(1∶0.59).[结论]骨科不同专科病房所需护士人数存在明显差异,应根据骨科不同专科病房特点来配置护士人力.  相似文献   

9.
叶曼  赵丽萍  李乐之  黄金 《护理研究》2011,25(35):3270-3272
[目的]以临床科室平均每日护理工作量为基础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方法]调查6个临床科室不同职称护士进行每项护理技术操作的工时及各科室每日各项护理技术操作平均频次,统计各科室每日平均护理总工时,采用2种计算公式计算各科室实际所需护士数及床护比。[结果]不同科室护士实施各项护理操作使用的时间、不同职称护士实施大部分护理操作使用的时间、不同科室每日护理总工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科室实际所需护士人数及床位比高于现有编制。[结论]要实现优质护理服务,需要补充护理人力资源并以临床科室实际护理工作量为基础科学合理地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特色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为“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的合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和自我记录法,对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个优质护理特色病房的护士工作量进行为期2周的现场跟踪观察、记录。[结果]4个特色病房床护比为1∶0.38;每日护理总时数为5964.8 min±100.2 min,直接护理时间为4158.5 min±24.6 min,间接护理时间为2003.9 min±72.6 min,特色病房共需增配护士23人,增配后床护比1∶0.51。[结论]现行床护比偏低,应制定以满足病人需求为目标、能体现专科护理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以改善临床护士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测算和描述北京市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工时,了解病房的人员配置状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地区3家医院,共9个母婴同室病房,对各项护理操作的工时进行测定。结果:母婴同室病房24小时护理总工时为(256.30±80.81)h,其中对新生儿的护理时间为(80.83±36.82)h,约占总工时的1/3。在最耗时的5项护理操作中,有3项为"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其中为新生儿"换尿布""喂药、喂水、人工喂养"两项操作耗时最多,用时远高于其他护理项目。结论:对新生儿的护理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造成母婴同室病房的人员配备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我院中医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了解临床人力资源和人才需求的总体状况。方法采用动作时间测定法,对我院12个病区的169名注册护士进行连续2周的"日床边实际工作量"测定,并对各班次护理工作内容与时间分配进行跟踪测时与分析。结果护士平均有效工时为7.05 h,直接护理工时与间接护理工时之比为1∶1.25;间接护理时间中以"治疗准备、书写记录、医嘱处理"等所占用时间最长;直接护理中为"患者的生活帮助和宣教指导"时间明显不足。结论适当增加病区护理人员编制人数,优化人才配置结构,提供有效的部门支持系统,可减少不必要的间接护理工时,增加患者床边服务时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The study analysed two key questions: (i) the prevalence of informal caregiving in medical and surgical wards of a high specialization hospital; (ii) the reasonable cost for the structure that would have to pay to replace informal caregiving?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June 2006 as a prevalence survey, using a questionnaire administered to informal caregivers and nurses working in medical and surgical wards of a high specialization hospital by ad hoc trained personnel. Questionnaire consisted in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focused on patient’s characteristics, the second on caregivers and the third on nurses’ perception on caregiving phenomenon. One hundred and twenty‐four eligible caregivers were identified. During the study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medical and surgery wards were 520. Among these 16.5% (86/520) was assisted by one or more caregivers. Caregivers’ response rate was 69.4% (86/124), corresponding to 66 patients. This study yielded an average of 455.9 minutes per day (SD = 370.2; range = 120–1440) or 52.9 hours per week. Caregiver’s presence was recognized in 88.9% (56/63) of patients. Despite the societal perspective, the costs and effects of informal caregiving to the informal caregiver are often ignored in economic evaluation. The costs of informal care are an important extent related to time inputs by relatives and friends of the care recipients. Our approach has been to monetize the informal activity care contribution of family members and/or caregiver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测管理方法在儿科病房高峰期中的应用方法和了解其应用效果。方法在儿科病房高峰期采用预测管理方法,包括时间预测、人力预测和物资预测。结果采取预测管理方法后,病房病人满意率由89.6%上升到97.3%,医疗护理纠纷从3.5%下降到0.53%。结论在儿科病房高峰期采用预测管理方法,可使护理人员能从容地应对高峰期儿科病房繁重的护理工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工作量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现行管理体制下综合医院病房护士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的分配比例及不同作业特点科室之间的差异,为人力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安徽省某省级三级甲等医院37个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为观察对象,对67项直接护理项目与17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频数测定,对16项间接护理项目按作业时间量以分钟为单位记录。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1.80%。内科组与外科组间直接护理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与监护病房组有显著性差异。间接护理时间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项操作占100项护理操作时间的59.07%。适宜的床护比至少应1:0.5,该院护士仍处于缺编状态,缺编率为17.36%。结论:护理工作量测算作为医院护理工作状态指标,为优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调查和测量北京市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工作内容及护理工时,了解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工作现状,并对母婴同室病房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数值进行预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地区3家医院的9个母婴同室病房,对各项护理操作的工时进行准确测定。结果:母婴同室病房实际护理人员数为(18±4)人,床护比为1∶(0.46±0.08);而母婴同室病房所需护理人员数为(58±18)人,理论床护比为1∶(1.50±0.56)。结论:根据实际测得的护理工时数据表明,现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人力配置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我国医院不同病区的护士特征分布以及护理工作环境情况。方法:该研究为描述性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护理工作环境量表(PES-NWI量表)对181家医院共9698名护士进行调查,在病区层面上描述内科、外科和ICU病区护士特征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病区护理工作环境的差别。结果:ICU的护士较内科、外科护士年轻,工作年限短,男护士及合同制护士比例大、学历高。各类病区得分最高的均是"医护合作关系"维度,得分最低的是"充足的人力和物力"维度,其次是"护士参与医院事务"维度。ICU护士的PES-NWI量表总分以及各维度均分较内科、外科均低,外科"人力和物力的充足性"维度得分高于内科(P<0.001)。结论:ICU的护理工作环境较内科和外科差;外科在"人力物力充足性"方面好于内科。  相似文献   

18.
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特需病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君可 《全科护理》2011,(36):3313-3314
[目的]探讨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在特需病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将病房床位分为4个责任小组,采用连续性排班模式,每个责任包干小组固定1名责任护士,分管约10例住院病人,对分管的病人全面负责,包括出入院护理、生活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教育、护理记录的书写等,与实施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前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后,护理措施落实、基础护理落实、主动巡视病房、治疗及时性、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文件书写及时性、病人满意程度都有了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从病房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平均护理有效时数、每名护士每日工作时间及机动数计算应编护士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人员直接护理时间、间接护理时间的分配比例及不同病区之间的差异,为科学、合理配置普通病房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对咸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5个病区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观察法和记录法对确定的83项直接护理项目和30项间接护理项目进行护理时间测定,计算出护理工作量和护理人员编制。结果直接护理时间占护理总时间的62.26%,80%的病区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编现象。病区日均总护理时间为4874.60min(81.24h),适宜的床护比为1∶0.55。结论应对护理工作量进行测定,以确定适宜的护理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