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对外周血IL-2、IFN-γ和IL-4水平的影响,探讨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可能的机制。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自血疗法,对照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根据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直径的症状改善情况评价临床疗效。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均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IL-2、IFN-γ和IL-4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瘙痒程度、风团数目、风团直径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二者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IL-2、IFN-γ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IL-2、IFN-γ升高更明显,IL-4降低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其对外周血IL-2、IFN-γ和IL-4的影响可能是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于鸿  计忠宇  陈维  赵辉  卢丽艳  张丽  季辉  代良田 《吉林中医药》2021,41(12):1612-1615
目的 观察平喘固本膏联合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量、血EOS、IgE、VEGF、INF-γ以及IL-4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平喘固本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ACT和AQLQ评分及血EOS、IgE、VEGF、INF-γ及IL-4的水平变化,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CT和AQLQ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EOS和IgE的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VEGF、INF-γ以及IL-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结论 平喘固本膏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可通过降低和调节患者气道炎症指标与血清炎症指标(包括血EOS、IgE、VEGF、INF-γ及IL-4的水平),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巴斯汀、脾氨肽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ASST(+)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56例ASST(+)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8例给予依巴斯汀、脾氨肽口服治疗,治疗组78例加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4(IL-4)、白三烯(LT)、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为91.03%,对照组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为78.21%,两组荨麻疹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LT、IL-4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后IFN-γ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慢性荨麻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对照组慢性荨麻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巴斯汀、脾氨肽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ASST(+)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外治法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E(IgE)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30例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穴位注射组2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拔罐组3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拔罐疗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拔罐疗法。4组均治疗4周。比较4组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后1、3个月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变化;比较4组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IL-17、IgE水平及EOS;分析治疗组治疗前后EOS、IFN-γ及IL-17相关性。结果 4组治疗后、疗程结束后1个月ACT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穴位注射组、拔罐组疗程结束后3个月ACT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而对照组疗程结束后3个月ACT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穴位注射组、拔罐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1、3个月AC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1、3个月ACT评分均高于穴位注射组、拔罐组同期(P0.05)。穴位注射组与拔罐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1、3个月同期A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疗程结束后1个月FeNO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穴位注射组、拔罐组疗程结束后3个月FeNO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疗程结束后3个月FeNO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穴位注射组、拔罐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1、3个月FeNO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1、3个月FeNO均低于穴位注射组、拔罐组同期(P0.05)。穴位注射组与拔罐组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1、3个月同期Fe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IFN-γ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IL-17、IL-4、IgE、EOS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穴位注射组、拔罐组治疗后IFN-γ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IL-17、IL-4、IgE、EOS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IFN-γ含量均高于穴位注射组、拔罐组(P0.05),IL-17、IL-4、IgE、EOS含量均低于穴位注射组、拔罐组(P0.05)。穴位注射组与拔罐组治疗后IFN-γ、IL-17、IL-4、IgE、EOS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EOS与IFN-γ呈负相关,与IL-17呈正相关,治疗后EOS与IFN-γ仍呈负相关。结论综合外治法在控制支气管哮喘复发方面有更大优势,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能通过调控免疫因子分泌、调节炎症因子释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起到治疗和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穴位自血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可能机制。方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穴位自血疗法与口服地氯雷他定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的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IL-4水平降低(P0.05),IL-2和IFN-γ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5%、75%(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52%、23.33%(P0.01)。结论:穴位自血疗法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2、IFN-γ和IL-4水平调节,可能是其治疗慢性荨麻疹、调整免疫紊乱的机制之一。其近期疗效与地氯雷他定相当,远期疗效优于地氯雷他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刺络拔罐配合自血穴位注射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择9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刺络拔罐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每周3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IL-4、IFN-γ的含量,对生活质量、中医证候、荨麻疹活动性进行评分,并评价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4含量减少,IFN-γ含量升高,其中实验组IL-4含量低于对照组,IFN-γ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与荨麻疹活动性评分均降低,其中实验组中医证候评分与荨麻疹活动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随着时间延长均显著降低,其中实验组在各时间段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有效率为78. 26%,低于实验组的93. 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复发率为26. 09%,高于实验组的8. 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刺络拔罐配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可能与调节IL-4、IFN-γ含量有关,并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梁超  姜涛 《中国针灸》2012,32(12):1077-1080
目的:探讨自血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应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自血组(24例)和西药组(21例).自血组选取双侧定喘、风门、肺俞、曲池、足三里等穴,采用自血穴位注射治疗;西药组采用氯雷他定片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采用临床症状评分评定其临床疗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2(IL-12)含量的变化.结果:自血组总有效率为83.3%(20/24),明显优于西药组的66.7%(14/2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有所降低,自血组喷嚏、流清涕症状评分较西药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12含量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均P<0.05);自血组治疗后血清IFN-γ也有所增加(P<0.05),而西药组治疗后血清IFN-γ含量增加不明显(P>0.05),以上两项含量自血组较西药组升高明显(均P<0.05).结论:自血穴位注射能显著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症状,疗效优于口服氯雷他定,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血清IL-12含量、促进IFN-γ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药灸联合穴位自血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6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均为8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药灸联合穴位自血治疗,观察不同方法治疗后在疗效、生活质量、中医临床症候积分、血清IgE、CD4~+、CD3~+、IL-12IFN-γ含量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末喷嚏、流涕、鼻塞、鼻痒、鼻黏膜肿胀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末研究组以上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末在生活质量指标日常活动、睡眠、非鼻眼症状、实际问题、鼻部症状、眼部症状、情感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末研究组以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上,对照组显效率28.05%、总有效率74.39%,研究组显效率42.68%、总有效率87.8%,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治疗末IgE、CD4~+、CD3~+、IL-12、IL-12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末IgE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余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末研究组以上含量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灸联合穴位自血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改善生活质量,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免疫力修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神应经》三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予针刺《神应经》三穴治疗;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10mg,每日1次。治疗6周后观察症状总积分及血清IL-4、IgE、IFN-γ的变化,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4和IgE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神应经》三穴能明显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瘙痒、风团症状;对血清IL-4、IgE和IFN-γ水平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免疫学角度探计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荨麻疹(CU)的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予中药健脾益气方、诺思达口服,连续用药4周后评定临床疗效,并检测IgE、IL-18、IFN-γ水平以观察其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IgE、IL-18、IFN-γ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gE水平均较前显著降低,IL-18、IFN-γ水平均较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Ig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18、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法治疗CU疗效满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健脾益气方调节机体免疫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FN-γ的影响。探讨该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将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IL-4、IFN-γ的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清IL-4含量低于对照组,IFN-γ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变应性鼻炎有较好疗效,可通过调节IL-4、IFN-γ含量的变化能控制变应性鼻炎的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灵麻固本平喘汤对慢性反复发作的哮喘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治疗组哮喘患儿33例,予灵麻固本平喘汤口服,30d为1个疗程;另设正常对照组28例,均为健康小儿。检测健康小儿和治疗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的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和IgE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L-4、TNF-α、IgE下降,IFN-γ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灵麻固本平喘汤对哮喘患儿IL-4、TNF-α、IFN-γ和IgE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血瘦素、IL-4、IFN-γ、IgE与女性慢性荨麻疹的关系;观察荨麻疹汤对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血瘦素、IL-4、IFN-γ、IgE的影响。方法:比较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与健康女性血瘦素、IL-4、IFN-γ、IgE水平,测定荨麻疹汤或咪唑斯汀治疗前后患者血瘦素、IL-4,IFN-γ,IgE含量,并作比较。结果:荨麻疹汤能降低患者血IL-4,IgE水平;提高血瘦素、IFN-γ含量,而咪唑斯汀作用不显著。结论: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具有高IL-4,IgE水平,低瘦素、IFN-γ水平的特征。荨麻疹汤可能是通过提高血瘦素、IFN-γ水平,降低IL-4,IgE含量从而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对慢性荨麻疹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体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均予抗炎、化痰及解痉平喘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自体血穴位注射外治疗法。结果两组治疗后哮喘症状评分、血清特异性总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FEV1%预计值均明显改善,而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自体血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 将214例确诊为PAR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中药组各107例,针刺组采用补脾益肺,散风祛邪,宣通鼻窍的原则治疗,取穴足三里、迎香、印堂、合谷等;中药组口服辛芩颗粒.治疗24天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对两组随机抽取的30例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IL-4/IFN-γ、IgE和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EC)百分比进行测定、分析和比较.结果 近期临床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7.9%,中药组为74.8%;远期疗效针刺组总有效率80%,中药组为55%.针刺可通过调节IL-4、IFN-γ水平,调整IL-4/IFN-γ平衡,抑制血清中IgE水平,降低EC百分比.结论 针刺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对外周血IFN-γ、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片治疗,两组患者均予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涂。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情况、外周血IFN-γ、IL-4水平,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8例,好转9例,无效4例;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0例,好转19例,无效6例;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清IFN-γ水平均升高,IL-4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外周血清IFN-γ高于对照组,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湿疹有较好疗效,可调节外周血IFN-γ、IL-4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治风六穴"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治风六穴"阴中隐阳法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10 mg,每日1次。治疗6周后观察症状总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和干扰素-γ(IFN-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IL-4和IgE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治风六穴"能明显改善慢性荨麻疹患者瘙痒、风团症状,对血清IL-4、IgE和IFN-γ水平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自血穴位注射疗法与单纯艾灸疗法对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5例符合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灸配合自血穴位注射组(联合组,37例)和艾灸组(38例)。联合组采用艾灸与自血穴位注射相结合的方法,艾灸双侧迎香穴,自血穴位注射穴取双侧肺俞、脾俞和足三里;艾灸组穴取双侧迎香、肺俞、脾俞和足三里穴。自血穴位注射每周2次,艾灸每日1次,7d为一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半年后随访。采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量表(RQLQ)于治疗前、治疗后及半年后随访比较两组的评分情况,并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以及血清免疫学指标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显效率为75.68%(28/37),高于艾灸组的52.63%(20/38,P0.05);随访时艾灸组显效率47.37%(18/38)优于联合组24.32%(9/37,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随访时鼻结膜炎生活质量各个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P0.05);治疗后联合组在日常生活、睡眠、非鼻/眼症状、行为问题方面改善优于艾灸组(均P0.05);随访时艾灸组在日常生活、睡眠、非鼻/眼症状、行为问题、眼部及鼻部症状以及情感反应方面改善优于联合组(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FN-γ、IgE、IL-4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联合组与艾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自血穴位注射疗法能显著改善肺脾气虚型AR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纠正Th1和Th2免疫反应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吴氏发泡膏穴位贴敷联合舒利迭吸入防治缓解期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哮喘缓解期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正规吸入舒利迭50μg/100μg,视病情每日1~2次,共6个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三伏期给予吴氏发泡膏穴位贴敷,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为80.0%,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IFN-γ升高水平及总IgE、IL-4、症状评分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吴氏发泡膏穴位贴敷联合舒利迭吸入能改善哮喘患儿免疫功能,有效防治儿童哮喘。  相似文献   

20.
郭华 《陕西中医》2012,(11):1506-1507
目的:探讨祛风养血、益气固表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荨麻疹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Gamma-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方(白芍、浮萍、防风、荆芥、升麻、葛根、甘草)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IgE、IL-4及IFN-γ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所有患者血清IgE及IL-4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以上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本法治疗荨麻疹疗效肯定,可较好抑制体内变态反应,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