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现代女性工作和家庭压力增大,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影响,月经过少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在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心-肾-子宫轴学说指导下,提出月经过少的病机本质是心-肾-子宫轴调节功能异常,治疗采用调畅心-肾-子宫轴,顺应阴阳气血转化,则经水渐盈,应时而下.  相似文献   

2.
夏桂成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以及对“月经周期与调周法”的观察中,根据太极八卦的理论提出心-肾——子宫轴主管女性生理.认为心是脏腑经络的主宰者,肾为生殖之本,子宫者,为女子独有器官,也是女性生殖的主要脏器.心肾相交实际上意味着水火阴阳的交合,只有水火阴阳交合,才能推动阴阳消长转动的发展.反之则肾衰心气不降,血枯经闭而发为本病.  相似文献   

3.
夏桂成教授提出"心-肾-子宫轴"的学术观点,认为心-肾-子宫轴在女性内分泌调节、月经来潮及其周期性演变中具有重要作用。心肾不交本质是因于心肾之间阴阳、水火的动态平衡失调,其中以心火旺、肾阴虚最为常见。夏桂成教授以调治心肾为主的妇科心肾观,着眼于调整脏腑气血阴阳的平衡状态,调控女性月经周期节律,改善内分泌环境,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治疗妇科疾病。  相似文献   

4.
陈赟 《环球中医药》2022,15(1):79-81
介绍章勤教授论治多囊卵巢不孕症临床经验.多囊卵巢不孕症发病率较高,病因复杂,病程迁延,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章教授认为"心-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紊乱是该病发病的核心病机,且常与脾虚、痰湿、肝郁、血瘀等多病理因素合见,病位在胞脉,病性属虚实夹杂证.章教授临证以调肾为先,滋肾填精,固先天之本,其次治脾...  相似文献   

5.
女性生殖亚健康与肾的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素有"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殖"之说,而女子肾精或肾气的不足可直接导致生殖能力的降低.综合相关临床表现,结合现代医学亚健康的定义标准,试定义女性生殖亚健康的概念,并从肾入手分析其形成机理.通过二者的相关性探讨从中医角度防治女性生殖亚健康的思路,从而增加亚健康在女性生殖领域的研究内容,为改善女性生殖亚健康状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龄女性肾水衰竭,子宫燥涸,卵巢萎黄,可利用卵细胞质量下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失败率高.傅山师古而不泥古,发前人之未逮,重视五行学说在脏腑之间的运用,有着独特的见解.在调经种子中强调心肝脾肾四经同治,然尤重肾,其脏腑辨证理论值得借鉴与挖掘,现将该理论应用于高龄IVF-ET患者卵细胞质量的改善,以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月经是女性性周期的一种表现,它是在大脑皮质的影响下进行的复杂而又协调的生理过程,是由大脑中枢-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调节功能而实现的。中医认为,肾为元阴元阳之源,主生殖,肾气上通于脑,下连冲任而系胞宫,肾气能调节女性一生的生殖生理活动与演变过程,表明肾对生殖功能  相似文献   

8.
历代医家虽对女性“生理活动”有颇多论述,但在肾、天癸、冲任、胞宫参与女性生理活动的机理缺乏系统性、条理性的解释。在20世纪80年代前,已有“脏腑、气血、经络作用于胞宫而产生月经属于人体正常生理现象”之说,但此说仅局限于将月经与脏腑、气血、经络之间的联系分别论述,而未对其在月经发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环节作详细阐述。因此,上世纪80年代初,杨家林教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倡“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理论,率先提出该轴在月经产生环节中的重要作用,并明确指出月经的产生由肾气主导。经期脏腑、气血、经络的活动是女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盛衰和肾主生殖的具体体现[1,2]。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知柏地黄丸伍用腰肾膏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疗效.方法:将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30例,口服安定片;治疗组110例,口服知柏地黄丸配合外贴腰肾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2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知柏地黄丸伍用腰肾膏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不仅能为女性尿道综合征病人解除痛苦,而且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月经性癫痫与月经周期相关,其迁延性和反复性严重影响女性癫痫患儿的生活和学习。马融教授根据月经性癫痫与月经周期的关系及儿童"肾常虚"生理特点,通过"肾-骨-髓-脑"理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提出从肾论治月经性癫痫的学术思想,以豁痰熄风、补肾调周法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中老年女性性激素水平与不同肾虚证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大量文献证实中老年人性激素具有随年龄变化的特点 ,随增龄中老年女性 T、T/ E2 水平升高 ,E2水平降低 [1,2 ]。中医肾实质研究证实了肾虚的病理生理基础含有下丘脑 -垂体 -性腺轴功能的减退 [3 ] ,肾包含现代医学的性腺功能 ,性激素的内环境的变化反映出肾气的盛衰。肾虚又有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 3种性质和程度上不同的证型 ,不同肾虚证型与性激素水平相关性研究的报道却少见。本文检测了 2 80例具有不同肾虚证型的中老年女性的血清 T、E2 ,旨在探讨中老年女性性激素与肾气虚、肾阳虚、肾阴虚之间的内在联系。1 资料与方法1.1…  相似文献   

12.
<正>徐经世教授(1933-),系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获得者,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笔者有幸跟随国医大师徐经世教授侍诊,并体会到徐师从中医心肾不交论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今就徐师运用心肾不交理论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简述如下。1心肾不交释义心肾不交基于心肾相交,两者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基础,用水火升降的观点来说明心肾之间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13.
肾衰天癸竭是绝经前后诸证的发病基础,心肾失济、阴阳失衡为本病病机关键,心-肾-子宫生殖轴及心肾相交、阴阳相贯的调节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绝经期女性生理、病理,甚至心理的各个方面。临证多采用滋阴降火,燮理阴阳的治疗大法,能有效缓解和控制绝经综合征症状。  相似文献   

14.
围绝经期高血压是女性患者围绝经期的常见疾病,发病与肾脏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以肾虚为本,冲任失调,天癸衰竭,致使"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失调。本文着重从肾之阴阳失调对围绝经期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进行探讨,为临床论治围绝经期高血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青春期崩漏的病因病机复杂,尤其青春期女性感情细腻,敏感多疑,更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因此青春期崩漏以肝郁证较为常见.青少年肾气未充、发育未全,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不稳定,其崩漏的病变多与肾的封藏不固有关,治疗以补肾为主,但情窦初开,肝气易动,故酸敛养血柔肝之法不可忽略.因此平肝开郁、养血柔肝、清热凉肝等法是治疗青春期崩漏的常用方法,辅以健脾升阳、滋阴养血、补肾填精等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云波 《北京中医》2009,(7):504-505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即通过调节"肾-天癸-胞宫生殖轴",女性内分泌的紊乱,形成一个新的平衡,使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得以改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金哲教授中医理论娴熟,临床经验丰富,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因以肾虚为主,指出治疗时应以滋水涵术、宁心安神为主要原则,处方用药精妙,体现了从肾论治、重交通心肾的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17.
脏分为上位肾和下位肾两部分,两部分各有一个肾盂和输尿管.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是一种少见的肾脏结构畸形.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反复尿路感染及尿失禁,腹部可扣及包块,常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及输尿管囊肿等畸形.输尿管异位开口是引起重复肾等继发疾病的主要原因.患儿正常排尿及尿失禁同时存在,女性多见.  相似文献   

18.
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又称贝赫切特病、口-眼-生殖器三联征,是一种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临床特征,并可累及血管、神经系统、消化道、关节、肺、肾、附睾等多个系统的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症性疾病[1].在我国,女性患者略多见,而有内脏器官及眼受累的,则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年龄均在青壮年时期.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的材料显示,发病年龄最小者为12岁,最大者为44岁[2].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在机体的整个生命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人的生长衰老的全过程.对妇女来说,肾对生殖功能的调节是通过肾-天癸-冲任-胞宫轴而进行的,肾主宰着"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预防及调治是临床上一大难点,随着现代女性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渐趋年轻化。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基于心的生理特性及"心(脑)-肾-子宫轴"理论,认为此病本为肾中阴阳失调,源之于肾,发之于心,心肾失济是其发病关键。治疗上另辟蹊径,创新地以心为切入点,从心论治,临证灵活运用清、养、镇、舒等法,宁心以实肾,心肾水火同治,为中医药治疗DOR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