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癌性胸腔积液以生成量多、顽固、不易抽尽为特征,经胸腔穿刺置管及腔内注入化疗药物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重要手段。2004年7~12月我科摒弃传统的方法,利用PICC管胸腔引流术伴胸腔内灌注化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患者PICC异位分析及正位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虹 《护理学报》2010,17(13):53-55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异位的正位处理方法及防范对策。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0月152例乳腺癌PICC置管患者发生导管异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静脉置管异位的发生率及正位处理方法。结果其中19例发生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2.5%。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间比较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经头静脉置管发生异位的几率最高。根据异位情况采取不同的正位方法.如拔出部分导管、退管后再送管、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正位等。19例导管异位患者18例正位成功,1例失败后重新置管,正位成功率95%。结论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应选择异位发生率低的粗、直、静脉瓣少的静脉,尽量避免头静脉或走向头静脉的正中静脉置管.必须在头静脉置管且发生异位时需采取科学的正位方法,避免盲目的退管或送管。  相似文献   

3.
对我院肿瘤科PICC置管时发生导管异位的28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导管异位患者中,误入颈内静脉14例,位于锁骨下静脉5例,进入右心房5例,反折至腋静脉4例,经处理后22例置于上腔静脉,5例由于血管条件差或调整失败置于锁骨下静脉,1例反折于腋静脉者调整失败被迫拔管。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摆放正确的体位、准确的导管测量及有效的心理指导可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PICC导管在恶性胸腔积液灌注化疗86例中的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虹  王笑碧  代莉  李珮  潘三江  马艳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1):2098-209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恶性胸腔积液灌注化疗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86例采用PICC导管行胸腔穿刺并留置导管灌注化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6例恶性胸腔积液留置PICC导管灌注化疗取得满意效果,避免了反复胸腔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留置PICC导管进行恶性胸腔积液灌注化疗操作简单,不易形成气胸,患者痛苦小、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郭健  )  张莉 《全科护理》2014,12(9):799-800
[目的]分析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提出预防和处理导管异位对策,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方法]对637例PICC置管病人导管异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生导管异位58例,头静脉置管导管异位率明显高于贵要静脉和正中静脉,卧位与坐位置管异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置管时应严格规范操作流程,首选贵要静脉,并可根据病人情况选择不同的体位,以降低导管异位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患者PICC发生异位的正位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异位的正位处理方法。方法重视体位配合,指导、示范并确保患者掌握体位配合方法(即下颌紧贴着胸骨转向穿刺侧肩部),无菌条件下退出导管约5-15cm,边送管边冲生理盐水,将管送至预测长度。结果未撤导丝的5例异位病例,其中3例1次正位成功,1例2次正位成功,1例3次正位成功;已撤导丝的8例异位病例中,6例1次正位成功,1例2次正位成功,1例因血管畸形3次正位均未达上腔静脉,仅达锁骨下静脉。结论选好血管是PICC置管成功的关键,体位配合、边送管边冲生理盐水有利于送管及正位成功,撤不撤导丝均可正位成功。  相似文献   

7.
尚文  赵晓娜  钮燕筠  刘秀香 《全科护理》2021,19(21):2970-2973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胸腔积液新生儿病人的临床特点,通过对9例PICC少见并发症的经验总结,提高危重症新生儿医护人员的观察及应急处理能力.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9年7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留置PICC导管后并发胸腔积液9例新生儿病人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新生儿病人均为早产儿,留置PICC后首次拍片导管尖端位置4例未置入上腔静脉,5例置入上腔静脉,其中3例在住院6~29 d时发生导管异位.8例病人出现经皮测血氧饱和度(SpO2)波动、呼吸困难、心率改变等不同临床表现;9例病人床边胸部X线片及超声检查提示不同程度、不同位置的胸腔积液;7例病人进行了胸腔穿刺,胸腔积液多为乳白色或黄色浑浊;8例病人明确胸腔积液当日立即拔出导管,1例夹管观察3 d后拔除,9例经积极对症处理后均迅速缓解呼吸困难.结论:PICC置管过程中任何原因导致的导管异位是导致PICC输液发生渗漏的主要原因.PICC置管后一旦并发胸腔积液,疾病进展迅速,护理人员应提高PICC少见并发症的认识,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进行防范并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区三家区级公立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给予PICC导管的19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整理早产儿病历资料,分析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将发生PICC导管异位的早产儿纳入观察组,将未发生PICC导管异位的早产儿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一般资料及置管情况的差异性,分析导致PICC导管异位的影响因素。结果 PICC导管异位早产儿在不同胎龄、体重、置管日龄、置管部位、置管静脉、置管前机械通气、置管护士层级等多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静脉、置管护士层级、患儿体重、置管部位等是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保护因素,置管前机械通气是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危险因素。早产儿PICC导管的最佳置入长度:左侧为(16. 2±4. 1) cm,右侧为(16. 9±4. 3) cm。结论置管静脉、置管护士层级、患儿体重、置管部位、置管前机械通气是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主要影响因素; PICC导管最佳置入长度应根据置管静脉及早产儿的体重来确定。  相似文献   

9.
Cavafix PICC胸腔置管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并发症,积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对延长病人的生命及改善其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我科采用德国贝朗公司生产的Cavafix PICC行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2例,与传统反复胸腔穿刺抽液、注药的方法比较,有明显的优势。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儿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胸腔积液的胸水检查特点。方法 选取201 1年6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行PICC并发生胸腔积液的早产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资料及胸水实验室检查的特点。结果 共有1,115例早产儿成功行PICC置管,12例在使用期间发生胸腔积液,其中11例行胸腔穿刺治疗,胸水均在48 h内吸收,胸水检查示一例因有损伤呈红色浑浊液,其余均呈白色或黄色浑浊液,李凡他实验阳性,细胞数(42~760)×106/L,葡萄糖定量(6.4~20.6) mmol/L,蛋白定量(8.8~50.8) g/L。结论PICC相关胸腔积液经过积极胸腔穿刺治疗临床预后好,胸水检查提示细胞数小于1,000×106/L,葡萄糖定量远高于正常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
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留置引流治疗胸腔积液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治疗胸腔积液的安全性、疗效及适应范围。方法:对110例采用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外接引流袋持续胸水引流法治疗胸腔积液(观察组)的安全性、疗效及适应范围等与96例采用传统穿刺抽液法治疗胸腔积液(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胸腔内置管留置时间平均4.6d,平均住院时间7.8d,未出现胸腔内感染、胸膜反应及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随访观察24例有不同程度的胸膜肥厚。对照组:平均穿刺次数3.8次,平均住院时间12.2d。6例在穿刺过程中出现胸膜反应,平均一次抽液800mL,无胸腔内感染及复张性肺水肿等并发症,随访观察53例有不同程度的胸膜肥厚,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深静脉导管胸腔内置入外接袋持续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是一项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PICC置管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以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方法 观察200例PICC患者导管异位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为11.00%.不同年龄、性别及穿刺体位患者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静脉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高于贵要静脉(P<0.01)和正中静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异位的概念及现状,并对PICC导管尖端异位后的护理干预措施、操作步骤和要点进行综述,分析其操作原理和干预机制,总结成功率和临床应用效果。对预防PICC导管尖端异位提出了展望,包括制订系统化的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异位的应对策略,加强新生儿PICC专科护士的培养及团队建设,旨在促进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异位的标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ml effusion,MPE)是指由肺癌或其他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胸膜原发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积液生长迅速,病情发展较快,临床症状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和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我科于2004年8月-2006年12月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植入胸腔持续闭式引流并腔内注入顺铂等,治疗4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并通过心理护理、引流管的护理、化疗及化疗毒副反应的护理等,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后胸腔残余积液两种不同方法引流的选择时机.方法:胸科手术后的患者,拔除胸腔引流管后,复查胸片提示有积液,B超提示积液量大于2.5 cm的患者,采用随机入组的方法,选择胸穿或深静脉导管置管引流(以下简称细管引流),直至胸片提示无明显积液或B超提示积液量少于2.5 cm,记录穿刺次数,并发症,处理积液所需住院时间,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胸穿或细管引流两种方法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均较少,两种方法在住院时间方面,胸引组短于胸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积液量大于等于4.5 cm的术后患者,细管引流所需住院时间较胸穿组明显缩短,而积液量少于4.5 cm时,住院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胸科手术后残余积液,胸穿或细管引流均安全有效,积液量大于或等于4.5 cm的患者适合细管引流,小于4.5 cm的患者适合胸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腔内置入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化疗对恶性胸腔积液作用。方法:胸腔内置入导管持续引流后,腔内注入顺铂20—60mg,每5—7天重复一次。结果: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13例,无效5例,有效率86.8%。结论:胸腔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并腔内注射低剂量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病人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导致导管异位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法,分析同一名护士对神经外科104例病人进行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异位病人的各种资料。[结果]右心房异位率为20.19%、上腔静脉入口处发生率为6.73%,并有误入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反折异位发生,这些异位原因与病人的疾病、治疗史、体型、合作程度有关。[结论]神经外科在PICC置管过程中,导管异位率高,在置管前必须评估,置管后跟踪其胸片结果,及时处理异位的导管。  相似文献   

18.
姚辉  宋敏  刘玉莹 《护理研究》2012,26(7):582-584
对成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异位的影响因素、预防、导管尖端异位与并发症的关系及异位后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护理人员应重视穿刺血管的选择、病人的体位及心理、导管置入长度和外固定及导管维护,加强护理操作人员的理论及技能培训,确保置管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潘迎洁  段秀珍  吕俊英   《护理与康复》2017,16(2):165-167
分析7例早产儿PICC置管并发液体外渗致胸腔积液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早产儿PICC置管致胸腔积液的原因与胸导管受损、穿刺操作对局部血管的影响、导管漂移或导管异位有关。早产儿PICC置管发生液体外渗致胸腔积液时,立即胸腔穿刺解除压迫,停PICC输液改用外周静脉营养,合理给氧纠正低氧血症,严密监护和预防感染等救护措施是早产儿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5例早产儿救护后治愈出院,1例好转出院,1例因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20.
成人PICC导管尖端异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成人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异位的影响因素、预防、导管尖端异位与并发症的关系及异位后的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护理人员应重视穿刺血管的选择、病人的体位及心理、导管置入长度和外固定及导管维护,加强护理操作人员的理论及技能培训,确保置管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