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34例1、2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氨氯地平5-10mg,每日1次;B组吲哒帕胺1.5g,每日1次;治疗12周.如血压不达标可加用ACEI或ARB类药物.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血压均明显下降,4周后血压趋于达标并稳定,两组的降压幅度无显著差别.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IMT均降低,A组IMT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氨氯地平对逆转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IMT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探讨其血压变异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将有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80例EH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A组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B组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均服用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血压变异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评价其血压变异率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A组血压变异率低于B组(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降低,而B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无明显变化;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血压变异率的影响和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呈正相关。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很好地控制EH患者血压变异率,能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且其变异率的改变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改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将有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80例EH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片3个月,然后比较2组药物对血压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片都能有效降压(P均<0.05),但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方面,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能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P<0.05),而硝苯地平缓释片无此效果。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缓释片均能有效降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因其用量更少,依从性更好,价廉,兼其能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改善颈动脉硬化,是一种理想的降压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的影响。方法: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mg,每日1次,卡维地洛10mg,每日2次。对照组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5mg,1次/日,口服。4周为1个疗程。共8周。比较两组的降压效果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卡维地洛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明显,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无症状心力衰竭及其对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金波  满斌 《中国针灸》2004,24(5):303-305
目的:比较针刺与西药治疗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SHF)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西药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并测定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结果:针刺组疗效与西药组相当(P>0.05).结论:针刺具有与西药同等的改善心肌收缩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与动态血压各参数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和30名健康者(对照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颈动脉超声测定IMI、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vWF。同时各组间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组I MT为10.95 mm±0.197 mm,vWF为(180.07±15.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80 mm±0.137 mm与(121.00±60.93)%。老年高血压患者v WF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385,P〈0.01。对照组IMT非增厚组和IMT增厚组24 h平均SBP、PP、非杓形血压发生率及v WF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另外,IMT非增厚组vWF水平(158.00±69.58)%明显高于对照组(121.00±60.93)%。老年高血压患者vWF水平与动态PP和血压节律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301和0.445(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就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和凝血激活状态,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程度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各参数中脉压增大和正常血压节律的消失是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推拿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10例高血压病患者推拿前后即刻的左室舒张功能(MAP、LVM、mWTd和EF斜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推拿治疗后高血压病患者的EF斜率和MAP有即刻效应,从而改善了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8.
陈重捷 《光明中医》2014,(10):2073-2075
目的观察应用血脂康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共纳入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65例,随机分为血脂康组33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氨氯地平、依那普利口服治疗,血脂康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脂康口服,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脂、血压、脉压、IMT的变化。结果1、血脂康组治疗后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P〈0.05);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脂康组治疗后进一步降低24小时平均收缩压、脉压水平(P〈0.05);3、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血脂康组治疗后可降低IMT(P〈0.05)。结论血脂康能明显改善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的IMT。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拟降压调脂方的降压、降脂及减缓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作用。方法:将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服用依那普利及辛伐他汀,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加服降压调脂方,均1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降压、降脂及改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方面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压调脂方可改善患者的血压、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化痰祛瘀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技术,分别测定80例老年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前与用化痰祛瘀片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血管阻力(RI)的变化.结果 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服用化痰祛瘀片后IMT、RI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化痰祛瘀片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郎淑敏  吴翟 《河北中医》2010,32(7):974-976
目的观察轻身降脂饮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轻身降脂饮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对照组予单纯辛伐他汀片治疗。2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血脂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本组治疗前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轻身降脂饮对颈动脉斑块患者血脂、血液流变学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疗效。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明确有高血压晨峰现象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前后6周全天平均SBP和DBP,以及晨峰血压差值。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全天平均SBP和DBP,以及晨峰血压差值(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能有效改善血压晨峰,值得门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从督论治”颈椎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颈椎病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对症降压治疗,针刺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从督论治”取穴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颈椎病躯体症状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0.05); 并且针刺组在颈椎病躯体症状改善起效时间上更短(P<0.05),对患者颈椎功能改善作用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ET-1都较前下降(P<0.05),NO较前升高(P<0.05),针刺组TNF-α、ET-1较对照组更低(P<0.05),NO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针刺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针刺“从督论治”颈椎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并且能够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罗布麻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罗布麻片治疗,2片/次,3次/d,餐后口服;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次,晨起口服。观察两组用药4周后的降压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组间的血压比较,P>0.05,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降压效果具有等效性。结论:复方罗布麻片价格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依从性佳,对于轻症高血压与主流降压药物具有等效作用,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白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的影响。方法将7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均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治疗组同时加服二白汤。两组疗程均为28天,观察24 h平均收缩压(SBP)、24 h平均舒张压(DBP)、24 h血压达标率、晨峰血压控制率,以及改进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1)两组治疗后24 h平均SBP和DBP均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压晨峰值及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血压晨峰值及SPIEGEL睡眠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3)治疗组24 h平均血压达标率为88.9%、晨峰血压控制率为91.7%,对照组分别为67.7%、44.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观察结果提示,二白汤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患者晨峰血压疗效明确,不仅24 h动态血压和晨峰血压控制良好,而且可以明显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6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利尿剂和卡托普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1次/d,均治疗8周,比较2组颈动脉IMT、血压、心率、空腹血糖及TG、TC、HDL-C和LDL-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颈动脉IMT、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血脂各指标、血糖、心率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同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加具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降压方对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补肾降压方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记录2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HR)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hs-CRP、MMP-9、ba-PWV及IMT。结果 2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SDP)及HR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hs-CRP、MMP-9水平及IMT、ba-PWV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补肾降压方能够显著缓解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患者动脉硬化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此类患者的血清hs-CRP、MMP-9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科学用药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所接收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38例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服用氨氯地平,1次/d,5mg/次;常规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其他汀类调脂药物;辅以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连续服药6个月,每周复查1次。结果:患者经过1个月用药治疗,显效23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84.21%。患者血压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用药,并给予患者健康指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 对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rotid artery atherosclerosis plaques,CAS)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及颈动脉B超检查,探讨CAS稳定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CAS治疗提供临床依据.结果 CAS稳定斑块患者中气血亏虚型、肾精不足型所占比例较大.CAS不稳定斑块患者中,痰瘀阻络型、气虚血瘀型所占比例较大.表明稳定斑块患者以虚证多见,不稳定斑块患者以实证、虚实夹杂证多见.结论 不同中医证型CAS的稳定性不同,痰瘀阻络证、气虚血瘀型CAS稳定性差,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证型.  相似文献   

20.
针刺对高血压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赵东杰  范群丽 《中国针灸》2003,23(3):165-16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高血压病(EH)的机理。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以针刺太冲、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关元穴;对照组单纯采用改善生活方式等措施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压(BP)、空腹血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水平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升高(P<0.05,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够改善高血压病IR,与其改善BMI、WHR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