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告52例颅咽管瘤的手术经验,根据临床症状、体征,X线检查及CT扫描,把肿瘤分为鞍内、鞍上、三脑室内及其他部位4型,这对选择手术入路有利。对鞍内及鞍上型,经额下入路手术,三脑室内型,经右额侧脑室入路,仅作脑室分流者效果不佳。本组总死亡率为13.5%,按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后,20例手术无死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额侧脑室联合翼点入路显微切除鞍上突入第三脑室的内外型颅咽管瘤的手术适应证、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8例第三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首先采用经额皮质造瘘,侧脑室室间孔入路切除侧脑室、第三脑室内肿瘤,然后应用翼点入路切除鞍上及鞍旁残余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患者术后视力改善率75.0%(24/32),视野改善率76.5%(26/34);术后1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尿崩,3例出现癫痫症状。结论对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经额皮质造瘘侧脑室室间孔入路联合翼点入路,充分暴露第三脑室底部、下丘脑、鞍区各脑池及其穿通血管等结构,可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颅咽管瘤生长于下丘脑的垂体柄、漏斗和正中隆起部位,向上生长可进入第三脑室内阻塞脑室系统,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当肿瘤生长于鞍上时,可将第三脑室底部顶起向上压迫第三脑室,垂体柄和漏斗向前或侧方移位,视交叉和视神经被压向前下方,患者可出现视力障碍、多饮、多尿和发育迟缓。从理论上讲,肿瘤完全切除后可达到治愈;然而,由于肿瘤累及下丘脑的重要结构和神经核团,使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比较困难。随着神经显微外科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对颅咽管瘤的手术全切除率已达90%,手术后死亡率下降至5%以下。选择手术入路的基本原则应当是最大限度地显露…  相似文献   

4.
不少作者认为,随着颅咽管瘤全摘除机会的增加,而手术死亡率亦同时有所增高,为35%-41.6%.本文经验证明,显微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则大大提高了颅咽管瘤的手术根治率和手术效果.作者对83例年龄为4-65岁的颅咽管瘤患者进行了根治性手术.其中47例采用了显微外科技术.根据肿瘤的解剖部位不同可分为三组:鞍内36例,鞍上脑室外29例,鞍上脑室内18例.肿瘤和囊壁全摘除49例,肿瘤全摘除而残留少量囊壁34例.术后26例死亡.鞍内颅咽管瘤根治性手术效果良好.作者认为,当鞍内颅咽管瘤周围有结缔组织增生并与灰结节、漏斗、Willis环、视交叉有粘连而又难以进行区分时,则应放弃全部摘除囊壁的企图.垂体常因鞍内肿瘤  相似文献   

5.
颅咽管瘤手术前后的内分泌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颅咽管瘤是多发生于鞍上区并常累及下丘脑的良性肿瘤。颅咽管瘤的发病率国内尚无系统报道,北美报告0.13/10万,占北美人颅内肿瘤的4.7%~7.9%,在澳大利亚占颅内肿瘤的1.5%,在日本占颅内肿瘤的3.9%犤1犦;国内报道儿童颅咽管瘤约占儿童颅内肿瘤的5%,成人为3.5%犤2,3犦。颅咽管瘤生长于下丘脑的垂体柄、漏斗和正中隆起部位,向上生长可进入第三脑室,堵塞脑室系统,病人主要以头痛为主要表现;当肿瘤在鞍上生长时,肿瘤将第三脑室底抬起并向上压迫,垂体柄和漏斗向前或侧方移位,视交叉和视神经被压向前下方,病人主要表现为视力障碍、多饮、多尿和发育…  相似文献   

6.
颅咽管瘤的分型与显微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影像学的进步、激素替代疗法的完善,使颅咽管瘤的疗效有了很大提高,但其远期预后、对并发症和死亡率的控制仍不令人满意,尤其在肿瘤的切除原则、手术入路的选择、术后放疗与否、垂体柄的保留等问题上存在着较大分歧。1 颅咽管瘤的外科学分型 根据肿瘤的位置和生长方式,Rougerie于1962年首先提出了颅咽管瘤的外科学分型,将颅咽管瘤分为5型:鞍内型、鞍内-鞍上向前扩展型、视交叉后型、巨大型、不典型型。1980年,Ciric将颅咽管瘤分为脑室内型、软脑膜下型、软脑膜外蛛网膜下型、蛛网膜内外型(哑铃型)、蛛网膜外型(单纯鞍内型)。1983年,Konovalov将颅咽管瘤分为鞍内型、鞍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切除鞍上突入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人路及疗效.方法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46例突入第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结果 肿瘤全切33例,近全切10例,部分切除3例;随访46例,随访时间3个月-15年,其中39例术后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8例术后复发.结论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疗效显著.此入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并在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做到较少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绝大多数颅咽管瘤位于蝶鞍区、蝶鞍上区 ,蝶鞍下区报道不足 30例。根据Erdheim理论 ,颅咽管瘤可发生于颅咽管 (CPC)的任何部位。由于CPC在妊娠的第 1 2周封闭 ,罕有报道证实鞍下颅咽管瘤源于CPC。本文报道了一例伴固有颅咽管的鞍上及鞍下颅咽管瘤 ,影像显示鞍下颅咽管瘤与颅咽管的关系支持了Ersheim的观点。男性 ,8岁 ,左眼偶斜视 1年 ,左眼动眼功能和视力下降。CT显示鞍上区较大的囊性肿块伴边缘部分钙化。蝶窦内另一囊性肿块通过被破坏的结节状蝶鞍与上面的肿块连接 ,蝶窦扩大。两肿块的边沿薄层强化。在骨窗、…  相似文献   

9.
小骨窗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颅咽管瘤(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骨窗前纵裂入路在颅咽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方法经小骨窗前纵裂入路切除巨大颅咽管瘤17例,对手术技术及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由于术中直视下处理肿瘤在垂体漏斗部位的粘连,可较好保护垂体柄、下丘脑结构及局部穿支血管,13例患者超过2年的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再生长。结论经小骨窗前纵裂入路可直视下处理肿瘤鞍内、鞍上及三脑室前部分,是鞍上生长位置较高的大型颅咽管瘤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10.
鞍膈内型颅咽管瘤的手术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颅咽管瘤可以起源于鞍膈下的垂体前叶或鞍膈上的垂体柄,因此,颅咽管瘤可以分为鞍膈上型和鞍膈内型。鞍膈上型颅咽管瘤(图1a)的囊壁外表面直接与蛛网膜或脑实质接触,显露肿瘤后直接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经额下-第三脑室联合入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及颅咽管瘤的途径、体会及疗效。方法 额部开颅,先经侧脑室-室间孔达第三脑室,切除第三脑室肿瘤,此时因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已经开放,颅内压明显降低,可以很容易地抬起额叶,显露并切除鞍上及鞍内肿瘤。结果 4例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无死亡病例。24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视觉障碍,其中10例在住院期间视力视野已有改善,8例术后出现尿崩,经治疗1~2周好转。结论 当垂体瘤或颅咽管瘤长入第三脑室时,经额下-第三脑室入路是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纵裂入路在鞍上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中的应用,并比较与其他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上脑室内外型大型颅咽管瘤患者,分析手术技巧及术后效果.结果 肿瘤全切20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15例,尿量增多17例,2-7周后好转,术后1周内视力好转15例.随访6-60个月,肿瘤复发2例,均为12个月内复发.结论 前纵裂入路可直视下处理肿瘤在垂体漏斗部位的粘连,是鞍上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部位分为4种类型:鞍内型、鞍上脑室外型、脑室型和复杂型。手术采用额下入路36例,前纵裂入路12例,翼点入路115例,经胼胝体-脑室入路20例,经蝶窦入路3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56例(83.9%),次全切除14例(7.5%),部分切除16例(8.6%)。术后出现尿崩症89例,其中暂时性尿崩症62例;视力恶化30例;手术死亡4例(2.1%)。术后随访3个月~5年,肿瘤复发18例;GOS预后评分:5分150例,4分23例,3分5例,2分4例,1分4例。结论根据颅咽管瘤的部位和生长方式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颅咽管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非典型MRI表现,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MRI资料。结果4例肿瘤均为囊性:例1肿瘤位于鞍上,瘤内可见脂液平面,脑室、脑池及脑沟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脂肪小滴;例2肿瘤的大部分位于桥小脑角区,仅小部分位于鞍上,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脂肪抑制亦为高信号;例3肿瘤位于鞍上,突向鞍内并延伸至胼胝体压部下方,蝶鞍稍增大,垂体未显示,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例4肿瘤位于鞍内及鞍上,蝶鞍扩大,垂体未显示,肿瘤前部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后部T1WI信号稍高,T2WI与白质信号相同。结论颅咽管瘤存在方式多种多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也可有非典型MRI表现,肿瘤可向邻近部位延伸,亦可破裂播散至蛛网膜下腔内。囊性颅咽管瘤的信号特点与囊液的成分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脑室内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单纯位于侧脑室8例,第三脑室6例,同时位于侧脑室和第三脑室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8例,囊性颅咽管瘤经囊腔内置Ommaya管术后囊腔明显缩小4例.术后根据病理检查对部分病例进行放射治疗.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随访2~36个月,平均15.7个月,无死亡病例,第三脑室内生殖细胞瘤复发1例,第三脑室内囊性颅咽管瘤囊腔扩大1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室内肿瘤具有微创、手术视野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诊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二例向三脑室生长的颅咽管瘤的CT扫描所见。例一,男,45岁,头痛,行为紊乱伴遗忘症,时间、空间定向力障碍及阵发性白天嗜睡三个月。CT扫描显示三脑室前中部有一巨大囊性肿块,无脑积水。注入造影剂后见鞍上区有一巨大的局限性影像,其中一部分呈实质性影像,一部分呈囊性影像,据此虽无钙化仍可考虑为颅咽管瘤向脑室内生长。手术见一囊性肿块使三脑室底前分明显凸起。但三脑室后分无阻塞故能解释无脑积水。穿刺囊肿抽出油状黄色液体,囊壁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颅咽管瘤。一年后复查无特殊,已恢复工作。例二,男,27岁,记忆力差,行为紊乱一年,颅内压增高及水平复视4个月。检查发现左侧有霍纳氏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型颅咽管瘤与第三脑室的关系在肿瘤切除手术中的意义. 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白1997年1月至2003年1月共采用手术治疗大型颅咽管瘤患者72例.根据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手术所见对其进行分类,每一类肿瘤根据大小及其与第三腩室底的关系分为3级,根据术中判断和术后CT和(或)MPd增强扫描结果确定颅咽管瘤手术切除程度,分析肿瘤分级与手术切除程度的关系. 结果颅咽管瘤总体上可以分为第三脑室内型(本组7例)和第三脑室累及型(本组65例)两大类;手术切除程度在不同分级肿瘤间总体分布位置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明确大型颅咽管瘤与第三脑室底及下丘腩结构间的关系对提高大型颅咽管瘤手术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颅咽管瘤是起源于垂体胚胎发育过程中残存鳞状上皮细胞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其主要发生部位为鞍上区,少数位于鞍内。由于其生长方式及特点,开颅手术一直是颅咽管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但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对颅咽管瘤分型认识的不断深入,经蝶窦入路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生采用,并且体现出开颅手术所不具有的各种优点。本文就经蝶窦入路手术切除颅咽管瘤的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第三脑室前部颅咽管瘤少见 ,多起源于Rathke囊残余上皮组织 ,也可起源于三脑室底的漏斗或灰结节 ,肿瘤由鞍上突向三脑室 ,又称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由于其位置深在且与下丘脑结构关系密切 ,因而表现特殊的外科与临床问题 ,至今仍是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难点。现将我们自 1996年以来收治的经额下 胼胝体联合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该部位颅咽管瘤 6例报告如下。1 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例 ,女 4例。年龄 8~ 4 5岁 ,病程 3个月至 5年。首发症状头痛 4例 ,视力下降、嗜睡各 1例 ;同时伴有多饮多尿 2例 ,发育迟缓 2例 ,垂体功能减退 2例 ,视野…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 12岁。以头痛形式起病 ,病程 2年。查体无阳性体征。CT示鞍区多发条索状钙化 ,部分呈囊性变且突入三脑室 ,双侧脑室扩张。病变大小约2cm× 3cm。术前诊断颅咽管瘤。行立体定向脑室内窥镜激光囊内切除术。术中镜下见瘤内显示多个囊性变 ,几个囊腔互不相通 ,且囊内见似珊湖状钙化物。应用激光直视下将囊内钙化物汽化切除之后 ,将Ommaya管置入囊腔内 (后期可经此管注入同位素进行内放疗 ) ,同时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讨论 颅咽管瘤起源于颅咽管上皮 ,发病率仅次于垂体瘤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但以儿童最为多见。治疗方法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