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慧  王奇 《中医杂志》2011,52(2):111-113
结合现代医学结局指标评价研究的进展,分析中医证候与现代医学临床结局指标的关系,提出中医证候应是中医药临床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之一;并初步设想依据中医证候与客观性较强的主要结局指标、病理结局的相关关系,构建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证候疗效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候疗效"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效果的临床评价研究中,但证候疗效评价的内容、指标与评价方法在中医药界并未形成共识.针对主治为证候的中药复方制剂的临床评价问题,从目前"证候疗效"评价的内容、主要指标与证候疗效的加权平均积分测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证候疗效"评价中存在的几个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3.
赵颖岚 《光明中医》2023,(9):1817-1820
肩周炎作为临床上常见病之一,其中医证候分型存在个人主观性趋向明显、诊断标准不统一、缺乏系统研究等问题,也未确立公认的疗效评价体系,这不仅给临床研究带来困难,更是中医系统化、信息化的一大前进阻碍,此文通过对近年来肩周炎中医证候有关文献进行整理,从证候规范化、动物模型、证候疗效评价几方面阐述肩周炎现今的研究现状,使中医证候能更全面、更具体地呈现。  相似文献   

4.
关于糖尿病足溃疡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体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医证候疗效是临床试验基础而核心的内容。经过临床调研后,国内首次提出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指标量化与赋分标准,设定证候的分层指标与赋分,形成有效的、可推广的外治技术临床操作规范,产生客观的疗效评价标准,为糖尿病足诊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药新药研究的关键之一是临床疗效的评价,而疗效评价的关键在于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科学合理。西医辨病、中医辨证、病证结合论治,是目前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临床及科研的主要模式。西医学疾病评价标准、实验室检查指标固然可以借鉴,但更要重视能反映中医药诊疗优势和特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辨证论治”集中体现了中医药学对疾病的诊疗特色,证候疗效即是从中医药角度对中药新药疗效进行评价[1]。笔者试图通过对证、病疗效相关性的探讨,为证、病结合临床模式及其评价提供依据,进而为建立单独以证的疗效评价为模式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思路或参考。1证候疗效研究的重要性“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和临床体系的重要支撑,贯穿于对疾病诊断、治疗、康复、疗效评价的全过程。“证候”是对疾病某一阶段患者整体病理状态的概括,具有整体、综合、动态和多样性的特点,关系到合理地确定试验病证、选择相应的效应结局指标[2],是中医有别于现代医学诊疗体系的特色和优势。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同时也是对其理论体系的检验,要重视“证候”疗效的研究。根据证候选择治疗措施是提高中医疗效的重要前提,故评定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时,不应缺少反映证候改善程度的指标,尤其在评价中药复...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医治疗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中,中医证候分类思维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着重讨论疾病的中医证候分类原理,对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不能真实反应中医疗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以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例阐述证候分类方法、证候分类与疗效的相关性,探索基于疾病中医证候分类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新思路与方法,提出通过对比有效与无效患者的证候特征,发现中医治疗方法的有效适应证候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证候"是中医药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学问题是制约中医学广泛应用与国际化的关键科学问题。患者的主诉症状对于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至关重要。课题组前期研制的MYMOP汉化版量表虽然在疾病疗效评价中凸显了优势及效能,但在证候疗效评价中仍存在不足。基于MYMOP以患者主诉症状为主体的研究模式,结合中医理论,拓展MYMOP汉化版量表的中医证候内容,形成以患者主诉症状为主体的病证结合疗效评价量表,构建以患者主诉症状为主体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体系,以使中医药疗效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证候指数、证候替代指标方法的特点和对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立足于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与特色,详细阐述了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的古今演变以及中医证侯疗效评价研究的原则和理念,并具体介绍了本团队通过系统复习、采纳循证医学和临床流行病等方法分别在病证结合模式和单一证候模式下研制中医证候疗效评价量表的构想与结果,同时对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冀以为证候类新药疗效评价研究带来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证候目前已作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关键指标之一,症状与体征量化后的中医证候记分近些年来已广泛用于评价中医药干预效果。但因其存在所测量的结局层面定位不清、诊断与评价属性混淆、证候动态变化测量困难等关键科学问题未能解决而备受争议。着力研究并逐渐解决这些关键科学问题,是挖掘证候疗效评价的科学内涵,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1.
证候是中医辨证的核心,中医证候的疗效评价是中药新药临床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常用的症状分级量化表虽然将证候疗效评价以客观计分的形式呈现,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其一,采用分级赋分法,原始信息有损失;其二,症状评分属于等级资料,使用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不合理;其三,主症、次症权重受症状个数影响,存在不合理性;其四,以主证、次证的合计评分,综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科学性有待探讨;其五,研究者应用现有等级评价方法,容易导致系统误差偏大,影响评分的准确性。探讨在不改变原有评价思维的基础上,对原方法进行改进,建议将分级赋分法与90 mm刻度法相结合,旨在对原中医证候临床评价方法进行改进探讨,为实现中医证候科学量化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以证候为内容的骨质疏松症中医疗效评价方法,并验证其可靠性. 方法 以100 mm刻度法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为数学工具,以综合集成研讨厅为研讨方式,共取36个中医症状量化分值为底层指标,定性证候的各个症状或症状组合为第二层次指标,以精亏、气虚、阴虚、阳虚、血瘀证5个定性证候为第三层次指标,以证候总评价为顶层指标;计算权重,建立优选矩阵,确立各层次指标计算公式,初步构建以证候为内容的骨质疏松症综合疗效评价体系;并通过证候总评分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临床验证. 结果 分别按100 mm刻度法、三级、二级、一级赋分法量化了骨质疏松症36个常见中医症状;确立了精亏证、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瘀证各证候及中医证候总评分量化计算公式.临床验证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证候总评分与骨密度、生存质量均有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42、0.826.结论 构建的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可反映骨质疏松症患者病情轻重程度,临床验证可靠.  相似文献   

13.
具有中医内涵的偏头痛疗效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构建具有中医内涵的偏头痛疗效评价体系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按照疗效评价研究的方法学,对偏头痛评价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血瘀证候积分、心境状况变化在偏头痛疗效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应将中医证候评价纳入到具有中医内涵的偏头痛疗效评价指标中。  相似文献   

14.
临床疗效是中医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医临床评价中应根据中医自身特点灵活运用循证医学.诊断应包含对"病"、"证候"的诊断,并分别达到其"同质性".治疗措施可将"复方"、"综合疗法"看成"一个活性成分",并分别达到其"同质性".疗效评定应包括对"病"、"证候"、"生存质量"、"终点指标"、"不良反应"的评定.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建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疗效评价体系。【方法】 在本课题组研究基础上确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疗效评价的基础指标,通过专家问卷调查,根据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筛选出疗效评价指标。将Satty评分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矩阵,确立层次结构,然后通过运算矩阵确立各个指标的权重系数,从而建立起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疗效评价体系。【结果】(1)向全国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专家发放咨询表20份,回收专家咨询表20份,有效咨询表20份。(2)在二级指标重要性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方面,专家对二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 ≥ 4,且专家意见的变异系数均<0.2,表明中医证候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性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治疗结果及预后指标均可作为疗效评价指标。(3)在三级指标的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方面,各二级指标下的各项三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 ≥ 4,且专家意见的变异系数均<0.2,故均可作为疗效评价指标。(4)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排序为:中医证候指标 = 治疗结果及预后指标 > 安全性指标 > 生活质量指标 > 理化指标。(5)三级指标的权重系数排序为: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诊断量表 > 血压控制情况>再住院率 > 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 > 不良事件发生率 = 不良事件严重程度 > 花生四烯酸 > 世界卫生组织(WHO)生活质量量表 > 血栓素B2 > 前列腺素E2。(6)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疗效评价模型:G = 0.377x1 + 0.059x2 + 0.101x3 + 0.087x4 + 0.377x5。其中x1、x2、x3、x4、x5分别代表中医证候指标、理化指标、安全性指标、生活质量指标、治疗结果及预后指标5个维度。【结论】 该疗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为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也可为其他疾病及证候的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医证候积分在临床研究疗效评价中的应用现状。方法检索《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CJIM)、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ECAM)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AJCM)5种期刊,纳入其在2013年全年发表的所有中医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提取各文献中报告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其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性统计和x~2检验方法,描述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各期刊RCTs中中医证候积分的报告比例、制定依据、采用的评价规则及重要程度;比较证候积分在不同病种、有无中医辨证、研究实施地、不同期刊之间的应用率差异。结果共纳入240项RCTs(中文178篇,英文62篇)。27.1%(65/240)的RCTs采用证候积分评价疗效,其中以《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应用率最高[35.3%(18/51)],AJCM最低(0%,0/7)。各RCTs报告的证候积分制定依据共17种,《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是最常用的依据。46项RCTs报告了具体的证候积分评分标准,6项RCTs将其作为主要或次要结局指标。研究数量排前10位病种的中医证候积分应用率最低为精神和行为障碍9.5%(2/21),最高为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39.1%(9/23)。与无中医辨证比较,有中医辨证的RCTs应用证候积分的比例较高(P0.01)。中文核心期刊、国内SCI收录期刊、国外SCI期刊中RCTs的证候积分应用率分别是32.0%、28.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593,P0.01)。国内学者在国内、国外期刊发表的RCTs中采用证候积分的比例分别为32.0%和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615,P0.01)。国外学者发表的RCTs无一采用证候积分。结论中医证候积分用于疗效评价,目前还缺乏统一、通用的评价标准,在国内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尚不普遍,在国外学术界的认可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变化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方法:以证候所包含的主要症状进行组内分组,以症状的合计作为证候,运用等级分组资料的H检验(Kruskal and wallis法)。结果:创造性地运用了现有的统计方法,为中医证候疗效的评价探索出一条新路。结论:强调症状变化程度应作为等级资料,划分为加重、无明显变化、减轻、消失,2个等级,并给出了界定标准。提出了干预措施是否针对主要症状的问题,用以区分和检验干预措施是主要治疗还是辅助治疗,使基于症状变化的中医证候(与疾病)的疗效评价趋于客观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内外对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疗效得到认可[1],同时,随着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的发展以及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深入,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相关研究得到广泛开展。从多种临床试验的实施到不同方法学的尝试,对客观、正确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这一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关于如何客观、正确的评价中医药疗效引发了学界的诸多思考。对此,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和思索,我们认为疾病中医证候分类和复杂干预措施是影响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核心问题。这是因为,与临床疗效评价密切相关的是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如果诊断标准明确,治疗方法确定,则选择适当的方法即可进行疗效评价。反之,如果诊断标准模糊,治疗方法多变,则很难进行正确的疗效评价。因此,疗效评价首先要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法,中医药的疗效评价也不例外。众所周知,由于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独特性,目前中医对疾病的诊断主要是以证候理论为基础的证候分类理论,而对疾病的治疗则根据证候和患者的不同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结合(包括中西医结合)的复杂干预措施。因此说,疾病中医证候分类与复杂干预措施是影响中医药疗效评价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药新药证候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证候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医认识生命活动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中药新药研发中,证候疗效评价一直是具有中医特色的热门研究领域.本文从证候研究重要性、证候确立依据和构成、证候诊断标准、证候计量方法、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及关键点五个方面加以阐述,认为在注意吸收国际上药物评价的新观念、新方法的同时,更要重视能反映中医诊疗优势和特色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近20年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评价指标的筛选的研究概况。方法对近20年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有关疗效评价的文献进行总结,分析中医证候疗效、患者反馈的疗效评价、重要临床事件发生率、不良反应等中医治疗再障的疗效和安全评价指标。结果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的文献进行总结,并结合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的意见,筛选并确定了再障中医疗效评价的候选指标。结论通过对以往有关再障报道的研究筛选并进一步选取再障的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指标,以此为构建再障的中医疗效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提供思路和方法,这一工作将对未来再障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面客观的疗效评价和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